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高中语文第一节语文课分科后

高中语文第一节语文课分科后

发布时间:2020-12-27 12:20:18

⑴ 高中分科后,文理科所学的数学,英语,语文,的课本一样不一样啊

语文、英语一样,数学必修1-5一样,选修不一样,我们这选的是,文科选修:1-1,1-2。;理科:2-1,2-2,2-3;选讲可以相同,选两本就行了。

⑵ 我考高中语文,如果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过了,高中语文专业课没过,下次可换成初中语文嘛之前两科还有效嘛

可以 初中和高中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样的,只有学科知识不相同,所以可以从高中转小学,补考学科就可以。

⑶ 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后,文科生要学习语文课本的必修几呢

学文科,第一,从你的成绩、兴趣来看,这个选择很合理,第二,谁说文科内生就业前景容不好了,现在分了文理科,到了大学,跟你一个专业的学的都一样,而且金融、管理都比较适合学文科的学生学习,还有很多专业文理科生兼收,那要照你这么说,学文科的干脆都死了算了,反正以后也没什么好出路,反过来说,你的志愿是南开,那就凭你的理科成绩,你要是选了理科,就不说南开了,试问你能否考上一个差不多的二本大学,高考变数太多,别想的太简单了,目前高中来看,选你爱学的、擅长的一科是比较明智的,希望能帮到你。

⑷ 高中语文课外必读科目有哪些

第2本书 《匹克威克外传》
第3本书 《三国演义》
第4本书 《老人与海》
第5本书 《红楼梦》
第6本书 《哈姆莱特》
第7本书 《呐喊》
第8本书 《堂吉诃德》
第9本书 《史记》
第10本书《子夜》
第11本书《巴黎圣母院》
第12本书 《女神》
第13本书 《围城》
第14本书 《歌德谈话录》
第15本书 《欧也妮·葛朗台》
第16本书 《家》
第17本书 《普希金诗选》
第18本书 《苏菲的世界》
第19本书 《雷雨》
第20本书 《复活》
第21本书 《谈美书简》
第22本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23本书 《傅雷家书》
第24本书 《人类的故事》
第25本书 《古文观止》
第26本书 《飞鸟集》
第27本书 《富兰克林自传》
第28本书 《撒哈拉的故事》
第29本书 《致加西亚的信》
第30本书 《悲惨世界》
第31本书 《昆虫记》
第32本书 《文化苦旅》
第33本书 《平凡的世界》
第34本书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第35本书 《余光中诗选》
第36本书 《果壳中的宇宙》
第37本书 《病隙碎笔》
第38本书 《蒙田随笔集》
第39本书 《活着》
第40本书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累死了...

⑸ 高中新课改各科分别有几本书 比如语文有必修.一二三.选修.

我是河抄南的,其它省份不太了解.
语文,四本必修,加上三本选修.三本选修的内容都不会考,看一下算了.必修的内容没怎么变,就是课文改了下,考试还是老一套.
数学大同小异.必修,必考,然后是三本选修.说是选修,但是要自己选一个做(高考时),内容有新有旧,但是很简单.
英语彻底地没变,就是课文重写了,单词更多了,别管他什么选修必修,背好单词和语法,你啥都不用怕.
理综三科,虽然也分什么必修选修,但是与内容关系不大.选修可能必考,必修可能不考,不一而足,但是选修考的内容很简单,完全不必担心,基本上会了就能拿分.
还是多关心下内容吧,有些科目变化还是挺大的.

⑹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李晓丽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真知的全部来源。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有知,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漫长历程中,每一次进步都体现着创新的思想光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人的创造力。[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具有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还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大主科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二、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教师自身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一) 要克服经验主义, 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获得很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了几十年了,都是这一种教法,还改什么革啊!还是留给年轻一代的新教师吧!”这些教师只凭经验教学,不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缺乏创新意识。有一句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说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就要不断改进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创新型的教师,就要克服经验主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是作为一个创新型教师的前提。创新型教师要有远大的目光,在教育观念上有超前意识,能够根据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思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最新的教育动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 要有坚实的业务素质,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练数学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善于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融汇贯通,不断扩大知识面,高屋建瓴的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 创新就要勇于探索,勇于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发起挑战。任何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是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成功,没有探索就没有成功、没有探索就没有改革、没有探索就没有现代的社会,要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就要大胆的改革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重于“师道尊严”,很多教师教育学生要听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允许学生有任何反抗。在顶岗支教活动中,听课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安静,既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该课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自问自答的状态。课后我问学生:“上课时你们为什么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说:“老师平时太严厉了,我们都怕他,回答错了会挨骂的,所以我们不敢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师面前唯唯诺诺,不想说,不敢说,久而久之,学生活泼的个性会变得压抑沉闷,连个性都不存在了,还怎么能创新呢?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里的安全和心里的自由”。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3] 我在我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回答的正确,我就会表扬他们,回答的错误,我也会鼓励他们勇气可嘉,几周下来后,我的课堂上是生机勃勃,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探讨问题。只有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知服人。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 三、数学教师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有些教师往往会想到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脱离教材的活动;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去想去说,想的越怪、说的越离奇就是创新,从而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一) 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更新,包括观念、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在辩证的否定中对原事物的扬弃,创新是指人类文明的正面进步。[4]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自主发现一个新问题、提出一个新问题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已经有人做过,而关键是在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独特。例如:在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怎样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呢?学生看懂书上的证法后就会受到启发,就会想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 (二) 教师要挖掘教材,高效的驾驭教材 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的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新知、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一) 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苏霍姆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学生最初的创新欲望,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指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它激发出来。 (二)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入课题“大家都知道车轱辘是圆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把车轱辘设计成圆的,而不设计成方的或其他形状呢?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得到圆的呢?” (三)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形,有些是几何图形本身,有些是依据数学中的某些重要理论而产生的,有些是几种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比如生活中的剪纸,实际上就包含着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引进来,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的感受,使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激起学生创新的兴趣。 (四)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创造合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展开一些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五) 利用数学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理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欲望。例如:在三角和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故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在初二时,为了证明三角和内角和定理,查阅了大量的数学资料,最终用二十多种方法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 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努力寻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 五、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体现出个体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猜想、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创新源于问题。[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在讲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与完全平方公式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完全平方公式,让他们从中发现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的关系: 例:解一元二次方程:⑴ ;⑵ .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 时学生们会发现方程的左边为完全平方式直接就可以得到 从而解出该方程的解 , 。解一元二次方程 时,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不会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第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与第二个一元二次方程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发现在第二个方程的两边分别加上9左边的式子就变成完全平方式,即: ,从而解得 , 这时有些学生就会问“为什么一定用9加其他的数不行吗?”如果没有学生问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向学生发问:“除了9还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数?”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将一组数分别加入一元二次方程中,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其他的数都不行,这时学生就会问:“为什么一定是9,而其他的数不行呢?”这样就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二) 当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动手操作是创新活动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能让学生偿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上面的例题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是9而其他数不行?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动手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完全平方式如 , , , …让学生对这些完全平方式进行观察,看一看方程中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的关系,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与常数项相等,现在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是9而不能是其他数。在学生自己找出了问题的原因的同时也掌握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六、鼓励学生求异,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要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出新问题、孕育新思想、建立新概念、构筑新方法,“数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7] 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思维发展数学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求异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还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一道题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某些关于三角形的定理,可以通过升维类比方法提出有关四面体命题的猜想,任意举出几个这样的猜想,同时分别确定这些命题的真假性。 解:1.任何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 猜想:任何四面体都有一个外接球和一个内切球。真命题 2.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猜想:四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到四面体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真命题 3.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猜想: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到四面体的各面的距离相等。真命题 4.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P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猜想:正四面体内的任意一点P到其各面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真命题 5.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交点分每条中线比为2:1。 猜想:四面体,四条中线(顶点与底面重心连线)交于一点,且交点分每条中线的比为3:1。真命题 6.在Rt△ABC中,∠C=90°有 。 猜想:四面体P—ABC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它的四个面的表面积 , , , 有 。真命题 7.由三角形余弦定理有 。 猜想四面体中: 。真命题 此题答案宽泛,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不同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再创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人类经过发明创造已经得出的成果,因此,数学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经历某个知识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与培养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参与“再创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训练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位老师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人教版)解决问题: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三倍能否相等?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学生已经学会了配方法和求根公式法他们是这样解的: 解:设这个数是x,则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和 解得: , 答这个数是3或着0 解:设这个数是x,则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令a=1,b=-3,c=0, 答这个数是3或者0 教师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于是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如下解法: 解:设这个数是x,则根据题意得:,整理得: (方程左边式子因式分解的提公因式法) 解得: , 答这个数是3或者0。 由于教师对学生灵活的思路及时加以肯定,课堂教育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这样的教学就是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8] 开放题自身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确定,要解答开放题就需要学生能够打破常规、敢于设想、敢于想像。想像是创新的基础。在解答开放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如:引出新的问题或引申推广出更一般的问题,因而,开放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⑺ 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科目名称(人教版)都有那些呢

人教课标来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自(16本)
1、《影视名作欣赏》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新闻阅读与实践》
6、《先秦诸子选读》7、《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8、中国民俗文化9、中国小说欣赏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目录12、语言文字应用13、外国小说欣赏14、演讲与辩论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如果你需要每每本教材的目录请在网站中找。

⑻ 下个学期老师要任我为语文科代表,首先我该怎样做

首先来,语文科代表是老师的得力助源手,主要帮助老师注意些语文科相关的事。和老师一起提升班级的语文成绩。语文课代表不一定要语文成绩多好,但成绩好的话还要帮助同学解决语文课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共进步。除此之外就是做些收发作业、传达信息之类的事。

其次,既然你能做语文课代表就说明你语文很好咯~你在上课之前先去问一下老师要准备什么。下课主动问老师作业。上语文课的时候你要主动积极发言,并且最好精彩点。你做的作业最好正确率很高。并且要锻炼自己的口才,出口成章,但是千万不能骄傲!而且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合群,和他们讲话的时候最好不要那种大话或者是很华丽的语言,否则他们会和你疏远距离。应该就这么多了,加油哇~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第一节语文课分科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