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

发布时间:2020-12-27 07:01:59

A.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二单元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三单元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单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五单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明》
(第六单元为综合性学习,无日积月累。)
第七单元: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第八单元
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累死我了

B.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总结500字

先写这次活动我们是怎么开展的,因为我们老师先是叫我们去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界有关诗歌的书,然后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我们还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所以就主要写了活动的收获。这是我的活动总结: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我从诗中学到了语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之精粹。

从《诗经》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弥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朴素的诗句道出了朴素的感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的忠贞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他老当益壮的暮年志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仿佛又可以看到陶渊明特有的那份闲适与自然。

诗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站在分道的路口,告诉朋友切勿“儿女共沾巾”。“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身陷牢狱,只能望“蝉”兴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太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志气娓娓道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处乱世的杜甫,只能空叹国破家亡之恨。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举不完的优美诗句都在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来到宋朝,诗以词的形式继续发展。

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开启了豪放派的大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又为婉约派作出了诠释。这两派交映生辉,造就了宋词的不灭地位。辛弃疾的“像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让我们沉浸在宋朝这段半荣半辱的历史。

接下来的元朝诗以“曲”的形式著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将游子的思念描绘得淋漓尽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又道出了百姓的苦难。

元朝以后,诗似乎逐渐没落,但却并未被人们遗忘。清朝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诗的希望。“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正表达着作者的心声。

中国诗曾经的辉煌是无可磨灭的,现代诗也正被人推崇,我相信诗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诗帮助我了解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读诗的过程中,思想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刹那,我也就懂得了语文之所以被人推崇的原因——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永盛不衰

好像字数多了、不过希望能帮助你

C.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一、填空。(8分)
1、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 。
2、“西江月”是( )名,“夜行黄沙道中”是( )。
3、《太阳的话》这首诗的作者是 国著名诗人 。
4、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已经有 的历史。
5、我国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 、
、 、 等;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 、 等。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
三、下面三句话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互相取笑的话,都用了夸张。你能找到它们分别夸张了什么?(3分)
眼窝深 脸长 额头高、
1、苏东坡: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
2、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
3、苏东坡:几加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诗歌、《静夜思》、古诗、文学作品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
5、《天上的街市》诗中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 ( )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4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的诗句:“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 ”的诗句。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 ”来教育我们。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5分)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3、(2分)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

4、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大诗人白居易的?请用“—”划出来。(2分)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二、阅读(二)(14分)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已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2分)
2、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用“—”画出郑谷改字的理由。(2分)
4、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3分)

5、你认为郑谷和齐已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2分)
郑谷:
齐已: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3分)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40分)
一、 小练笔。(5分)
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还可以谈谈此次活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50—100字)

D.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计划表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教学设计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⑵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诗同行活动三:合作编诗集、诗歌 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⑴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 (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⑵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⑶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⑴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⑵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⑶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 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 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 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 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点评】 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E.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擅长角色】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编辑本段]所做贡献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再结合你自己的 来写老师不会说什 的

F.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全优训练的答案

题?

G.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每个单元有哪些课文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第二单元:

5、詹天佑 6、怀念母回亲 7*、彩色答的翅膀 8*、中华少年
第三单元: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第四单元:
13、只有一个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第五单元: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1、诗海拾贝
2、与诗同行
第七单元:
21、老人与海鸥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24*、金色的脚印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28*、我的舞台

阅读全文

与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