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基训

语文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基训

发布时间:2020-12-26 17:04:42

『壹』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基础训练上册答案

等于389679。

『贰』 谁有苏教版八上基础训练答案

一般书店会有的,或者淘宝上有的

『叁』 语文七年级下册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与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大象出版社练习册的答案

日本西南风给你才能爆发

『肆』 跪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第五单元作文题

抄答案不好哦

『伍』 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四年级基础训练上册语文苏教版 那个老师你的这篇作文怎么做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大家推荐的课外阅读 2008-06-24 20:35 阅读10169 评论31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卷面书写3%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bǔ yù wēi xié chá jué zhōu xuán cái biàn wú shuānɡ

( ) ( ) ( ) ( ) ( )

ɡōnɡ xínɡ tánɡ lánɡ cānɡ lǎo ménɡ lónɡ zhì rén zhì yì

( ) ( ) ( ) ( ) ( )

二、基础知识的练习及词句的积累:(27%)

1、 查字典:(5%)

“盛气凌人”的“凌”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除部首外再查( )画。在字典里“凌”字的解释有四种:①冰;②欺凌、侵犯、欺压;③升、高出;④迫近。在“盛气凌人”这个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2、写出三个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3%)

( ) ( ) ( )

3、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句:(4%)

4、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

(1)、这学期,全体六年级同学都参加了“我读我演”阅读竞赛活动。

(2)、宣传委赵刚记录并听取了“庆祝元旦准备会”上老师及“班干”们的发言。

5、用适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4%)

(1)、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2)、侍奉吴王的少年没有被吴王处。

侍奉吴王的少年巧妙地使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作者是( )代诗人( ),

“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5%)

三、阅读:(30%)

(一)、阅读课文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11%)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专心致志( ) 辩护( )

2、你知道“竹简”是什么吗?(2%)

3、请写出“人总是要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的意思。(3%)

4、很多人都想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件实实在在的事,读了司马迁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4%)

(二)、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19%)

游龙华公园

星期天,我们游览了桃花盛开、曾经洒过烈士鲜血的地方——龙华公园。

进了公园,我们先走向“桃园”。不一会儿,满园桃花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里的桃花品种繁多,有“仙桃”、“白桃”、“日日桃”,桃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红的像一团火,白的像一片云,还有黄的紫的,真是五彩缤纷!微风吹过,送来屡屡清香。

“你们看,那儿有许多蝴蝶!”一个同学指着前边说。我们望去,一些枝头果然有许多蝴蝶在随风摆动。可是走进一看,他们不是蝴蝶而是一种奇特的桃花。这种花的形状、颜色和蝴蝶十分相像,所以人们称它为“蝴蝶花”。

饱览了桃花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两旁松柏耸立,四周铺满嫩草,外面围上一圈整齐的冬青,显得庄重、肃穆。纪念碑上刻着:“龙华载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样红。”读着碑文,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正横眉冷对带血的刺刀,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龙华的桃花……

离开纪念碑,鲜明的路标把我们引向画廊。画廊里展出了许多烈士的照片,照片下有烈士的生平简介,还陈列着烈士的手稿。这些手稿记录着烈士们的战斗历程。

我不禁低语着:烈士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沿着你们开辟的道路走下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

安息:

耸立:

2、短文的第( 、 )自然段是描写桃花的,作者抓住了桃花的( )和( )来描写桃花的。(3%)

3、用波浪线画出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

4、填出作者游览龙华公园的路线。(3%)

5、读了短文,你觉得龙华公园主要是用来纪念什么的?(2%)

请你写出我们南京一个类似的公园名称:(2%)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3%)

四、作文: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30%)五、附加题:(3%+2%+3%+2%)

1、我们学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后知道聂荣臻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请你再写出三个元帅的名字( )、( )、( )。

2、你知道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

3、学习了《埃及的金字塔》之后,我们知道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 )、( )、( )。

4、司马迁编撰的《史记》里面记录了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分别是按照本纪、表、世家、列传和书这五种体例来记录的,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历史故事的名称吗?( )、( )。

『陆』 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基础训练题目:在上半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读的是《 》,其中—

在上半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读的是《 一路花香》,其中(挑水工)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为他可以关注到破水罐的不足,变废为宝。

『柒』 初一语文苏教版基础训练第二单元试卷的作文是什么急!急!急!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徜徉()浩淼()镌刻()如晦()芳菲()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4分)
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

3.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只排序号) 。(3分)
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辨析词义填空。(4分)
(1)凝视凝注
①有时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②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在眼睛里。
(2)沉醉沉浸
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在诗的意境之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5.根据语境理解词义。(4分)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
6.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4分)
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二部分:
(一)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7、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是 。(4分)
8、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上有何异同?(4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9、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4分)

10、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4分)

11、用“||”给选文划分层次。(3分)
12、“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刻画。(4分)

(二)
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惟有老师,惟有老师呵,教你真诚。
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也许,你的一生,过许多坎坷,过无数道台阶,终于辉煌,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省,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生的风景。
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
或许,你感喟一生的平庸,叹息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荣耀的光环总套在别人的头上,只将寂寞、清冷、悲苦甚至不幸赏给自己。也请你静夜长思吧,有多少老师为你付出了同样的辛劳,甚至给你远超过给别人的呵护,为你微小的成功而高兴得热泪涔涔,就算你失败、跌倒,周围都是嘲讽的目光,也总有双眼睛,充满怜爱地凝望着你。那就是老师的眼睛。不管你灿烂还是黯淡,你都是老师心中的星辰。请你振作吧,别伤了老师的心。
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分。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远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
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老师虔恭地祝福,合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13.第五段方框中依次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越踏上步入攀上B.越过登上走进爬上
C、踏上超越登上攀上D.跨过踏上进入爬上
14.第七段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4分)

15.请你至少举出两种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

16.第八段中,作者把老师比作“母亲”、“人梯”、“红烛”、“春蚕”,想一想,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请简要回答。(4分)

17.从全文来看,哪些理由表明“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试简要回答。(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都行,但至少说出三条理由)(4分)

18.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
19、写一段描写表现你印象最深的老师讲课时的情态,要求用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往事依依》答案
1.略2.尤(犹)、头(投)、贻(怡)、声(生)3.①③②④4.(1)①凝视②凝注(2)①沉醉②沉浸5.梦想和理想;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6.例句:①在瀑布飞泻的花果山上嬉戏;②在情感纠葛的大观园中思索。(意思对即可)7.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8、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9、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10、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11、老师入情入理……兴趣。||国文老师……更加贴近了。||如今……眼睛。12、略13.A14.不管学生成功与否,都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爱,老师坚信学生终会成功。15.对偶、比喻、反复、排比16.①园丁——勤劳②灵魂的工程师——铸造人格③骆驼——负重耐劳④黄牛——勤勤恳恳⑤春雨——润泽幼苗(其他符合要求即可)17.①教师教人做事②教师教人做人③教师教人真诚④教师品德正直⑤教师甘作人梯⑥教师甘当铺路石等等18.对老师的崇敬、热爱和感激之情。19、略

1.作者记叙了哪几件往事,为什么称之为“依依”呢?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学习的文章,脉络明晰,内容清楚。第一件事是观画。挂在家中并不特别的山水画和《水浒传》中的插图。儿童时期是最好奇、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如果人的记忆是一张白纸,童年时期就是刚刚书写的那几笔,待老来恐怕就是重重叠叠写满了字的纸了,不但不明晰,而且还十分混乱了。这种场景置换,是一般人们所共有的通觉,即使没有家乡的焦山先人为主,通过文字也会“设计”想象出自己心中的水泊梁山的。第二件事是读诗。诗,从来就是启蒙的最好读物,特别是过去人读诗,懂与不懂先放置一边,先熟读成诵,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忽有一瞬,豁然开朗。此种方法,也有其合理因素。“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的儿童是幸福的,在诗中长大的儿童必不同于在不适于儿童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作者乃一佐证也。第三件事是听课。一国粹,一新派,汇合到学生处也算是相得益彰了。各种风格的老师,各有所长的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难得的财富。老师给予了知识,老师更给了兴趣,各种兴趣有时比某种知识更为重要(如老师不能给你“兴趣”,何不自己培养这种“兴趣”呢)。
2.作者的读书应给你哪些借鉴?
读书要形象思维,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将文字置换为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读书要入其境,要感同身受,如能凭吊式的置身之中那就会有一番课堂得不到的收获。不要游离于作品之外,同作者同喜同悲。读书要多背诵,特别优秀的古诗文,
这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以上所说皆起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你勤奋,兴趣使你增长天分。培养兴趣,最为重要。
3.怎样理解课文中老师“谆谆教导”这番话?
这是老师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深为受益的经验之谈,大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这样告诫过他们的弟子。“人微言轻”,你未必听得进去,但愿作者“金口玉言”,使你能够听之信之。课文仅是例子,例子当然不会多,薄薄的小册子,怎够供给正在生长、发育的你,况且课文怎能尽收天下大好文章,一把尺子怎能衡量众多学子的个人所爱。以唐诗、宋词为每日之早餐,以优秀时文为每日之正餐,以思考为每日之晚餐,以精粹古文为每周的调剂改善,以大部头的书籍为节假日盛餐,以快速浏览为每日之点心。把语文学习放在兴趣的基点上,把课堂学习放在“业余”的位置上。本人也是语文教师,但我说一句冒天下语文老师大不韪的话,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只是引路者也。

『捌』 请问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导学第二单元往事依依的基础训练答案是什么【就一大项】急急急

往事依依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徜徉()浩淼()镌刻()如晦()芳菲()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4分)
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

3.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只排序号) 。(3分)
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辨析词义填空。(4分)
(1)凝视凝注
①有时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②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在眼睛里。
(2)沉醉沉浸
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在诗的意境之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5.根据语境理解词义。(4分)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
6.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4分)
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二部分:
(一)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7、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是 。(4分)
8、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上有何异同?(4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9、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4分)

10、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4分)

11、用“||”给选文划分层次。(3分)
12、“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刻画。(4分)

(二)
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惟有老师,惟有老师呵,教你真诚。
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也许,你的一生,过许多坎坷,过无数道台阶,终于辉煌,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省,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生的风景。
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
或许,你感喟一生的平庸,叹息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荣耀的光环总套在别人的头上,只将寂寞、清冷、悲苦甚至不幸赏给自己。也请你静夜长思吧,有多少老师为你付出了同样的辛劳,甚至给你远超过给别人的呵护,为你微小的成功而高兴得热泪涔涔,就算你失败、跌倒,周围都是嘲讽的目光,也总有双眼睛,充满怜爱地凝望着你。那就是老师的眼睛。不管你灿烂还是黯淡,你都是老师心中的星辰。请你振作吧,别伤了老师的心。
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分。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远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
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老师虔恭地祝福,合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13.第五段方框中依次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越踏上步入攀上B.越过登上走进爬上
C、踏上超越登上攀上D.跨过踏上进入爬上
14.第七段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4分)

15.请你至少举出两种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4分)

16.第八段中,作者把老师比作“母亲”、“人梯”、“红烛”、“春蚕”,想一想,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请简要回答。(4分)

17.从全文来看,哪些理由表明“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试简要回答。(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都行,但至少说出三条理由)(4分)

18.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
19、写一段描写表现你印象最深的老师讲课时的情态,要求用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往事依依》答案
1.略2.尤(犹)、头(投)、贻(怡)、声(生)3.①③②④4.(1)①凝视②凝注(2)①沉醉②沉浸5.梦想和理想;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6.例句:①在瀑布飞泻的花果山上嬉戏;②在情感纠葛的大观园中思索。(意思对即可)7.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8、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9、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10、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11、老师入情入理……兴趣。||国文老师……更加贴近了。||如今……眼睛。12、略13.A14.不管学生成功与否,都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爱,老师坚信学生终会成功。15.对偶、比喻、反复、排比16.①园丁——勤劳②灵魂的工程师——铸造人格③骆驼——负重耐劳④黄牛——勤勤恳恳⑤春雨——润泽幼苗(其他符合要求即可)17.①教师教人做事②教师教人做人③教师教人真诚④教师品德正直⑤教师甘作人梯⑥教师甘当铺路石等等18.对老师的崇敬、热爱和感激之情。19、略

1.作者记叙了哪几件往事,为什么称之为“依依”呢?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学习的文章,脉络明晰,内容清楚。第一件事是观画。挂在家中并不特别的山水画和《水浒传》中的插图。儿童时期是最好奇、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如果人的记忆是一张白纸,童年时期就是刚刚书写的那几笔,待老来恐怕就是重重叠叠写满了字的纸了,不但不明晰,而且还十分混乱了。这种场景置换,是一般人们所共有的通觉,即使没有家乡的焦山先人为主,通过文字也会“设计”想象出自己心中的水泊梁山的。第二件事是读诗。诗,从来就是启蒙的最好读物,特别是过去人读诗,懂与不懂先放置一边,先熟读成诵,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忽有一瞬,豁然开朗。此种方法,也有其合理因素。“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的儿童是幸福的,在诗中长大的儿童必不同于在不适于儿童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作者乃一佐证也。第三件事是听课。一国粹,一新派,汇合到学生处也算是相得益彰了。各种风格的老师,各有所长的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难得的财富。老师给予了知识,老师更给了兴趣,各种兴趣有时比某种知识更为重要(如老师不能给你“兴趣”,何不自己培养这种“兴趣”呢)。
2.作者的读书应给你哪些借鉴?
读书要形象思维,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将文字置换为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读书要入其境,要感同身受,如能凭吊式的置身之中那就会有一番课堂得不到的收获。不要游离于作品之外,同作者同喜同悲。读书要多背诵,特别优秀的古诗文,
这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以上所说皆起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你勤奋,兴趣使你增长天分。培养兴趣,最为重要。
3.怎样理解课文中老师“谆谆教导”这番话?
这是老师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深为受益的经验之谈,大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这样告诫过他们的弟子。“人微言轻”,你未必听得进去,但愿作者“金口玉言”,使你能够听之信之。课文仅是例子,例子当然不会多,薄薄的小册子,怎够供给正在生长、发育的你,况且课文怎能尽收天下大好文章,一把尺子怎能衡量众多学子的个人所爱。以唐诗、宋词为每日之早餐,以优秀时文为每日之正餐,以思考为每日之晚餐,以精粹古文为每周的调剂改善,以大部头的书籍为节假日盛餐,以快速浏览为每日之点心。把语文学习放在兴趣的基点上,把课堂学习放在“业余”的位置上。本人也是语文教师,但我说一句冒天下语文老师大不韪的话,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只是引路者也。

『玖』 2013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苏教版 第三课老山界,所有答案,速度,急啊

吃饭难 2。睡觉难 3。走路难 4。处境难
表现在: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2。路窄石硬,寒气逼人版 3。山路崎岖,山高险峻权 4。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红军对待方式:
1。忍饥挨饿 继续前行 2。酣然入睡 3。奋勇登山,打趣逗笑 4。嘲笑敌机
课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段:交代决定过老山界 2.2到23段:讲过老山界的经过 最后一段:写老山界比起其他算小的

本文运用时间顺序
主要词语有:
下午,天色晚了,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两点多等
本文烘托了红军坚强的意志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是的话赞同一下下】谢谢了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基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