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学习第五单元

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学习第五单元

发布时间:2020-12-26 04:00:27

1.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谜语:
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用
四个山字山靠山, 四个川字川套川, 四个口字口对口, 四个十字颠倒颠。 田
头是一,腰是一, 尾是一,其实不是一。 三 说起旧社会,两眼泪淋淋, 我家十口人,只有草盖身。 苦
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跑,一个跳, 一个吸血,一个吃草。 骚 千字不象千,八字排两边, 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魏
守徐州失去大半, 战吕布打掉巾冠, 骂候成盗去花马, 恨董卓有心无肝。 德 说它小,能代表一国, 说它大,填不满麻雀肚皮。 米
一点一横长,一甩去南阳, 南阳两棵树,长在石头上。 磨 遇水立成河,同伴就称哥, 头顶大得奇,傍人又如何。 可
某字生来横,老是躺着困, 若要问本事,样样是头名。 一 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 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 汇
中字加横不加点,莫做申字猜; 若做申字猜,不是真肚才。 神 去头是字,去尾是字, 去头去尾还是字。 申
上八是倒八,下八是正八, 十字当中架,人人需要它。 米 两个动物并排站, 一个游泳,一个吃草。 鲜
上头在水里,下头在天空, 要问家在哪,老家在山东。 鲁 一座石灰山,出产各种炭, 石墨、金钢石,也是它生产。 碳
十个哥哥,体重真轻, 重一千倍,才一公斤。 克 有耳能听到,有口能请教, 有手能摸索,有心就烦恼。 门
外面会说话,里面飘雪花, 里外合起来,大家爱着它。 图 木字加一笔,猜对是稀奇, 本未木术禾,一个也不是。 札

2.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上的第五单元习作五作文500字的要快

从小到大,我在父母带中长大.每一桌香喷喷的饭菜都凝聚着父母对我的爱;每一个甜美的微笑都包含着父母对我的爱;每一句亲切的话语都寄托着父母对我的爱……
记得有一次,我拿这一张上面写着鲜红的一百分的考试卷兴高采烈地奔回了家.
妈妈看了这张考试卷,看了这个鲜红的一百分,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到了我的身上.“华华(这里可以改成你的名字哦!),真棒啊!妈妈今天给你做顿大餐!”话音刚落,妈妈就把我搂进了她的怀抱.然后又急忙说道:“继续努力啊!下次再考一百分,妈妈就给你更好的奖励!”我急腼腆又得意洋洋.
爸爸问声赶了过来,说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别那么骄傲,不就是一百分嘛,你再多拿几个给我看看!”然后,爸爸拿起卷子看了看,虽然只是几分钟,但我觉得过了几个小时,每分每秒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字体乱七八糟!我看都是瞎蒙的!”爸爸严厉地呵斥道.我抢过卷子跑进了屋子里,哭出了声.外面是一堆锅勺敲打的声音.“华华,出来吃饭了.”我闻见了一阵阵菜香,但是并没有出来.这时,爸爸说:“你不吃饭哪有精神上学?哪有精神读书?哪有精神考一百分给我看?”我立刻跑了出来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妈妈笑了……
现在,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幸福——妈妈用慈祥的爱鼓励我;爸爸用眼里的爱鞭策我.在父母的影响下,我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健康成长!

3.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2课读后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 读后感

谁也想不到,太极洞内那小小的水滴竟然能滴穿石块。可水滴靠着持之以恒,一心一意的精神,用自己渺小地力量战胜了强大的顽石。

爱迪生不怕困难,发明了电灯;齐白石老先生不管年老体弱,勤奋练画,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李时珍翻山越岭,耗尽心血,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钢目》;诺贝尔不顾生命安危做实验,让炸药更安全,更实用......他们人人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为大的成就。

要想成功就得有这种精神。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做成什么?现在的人脑子太懒,只知道用钱来买东西,还嫌这不行那不好的,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呢?还有许多年轻人因为怕苦而放弃了目标,放弃了美好的为来。他们今天看了一本小说,明天就要当作家;明天听了一场音乐会,后天又要当音乐家……结果什么都没干成。他们失败的原因就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成功的道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可以滴穿一块块困难顽石,获得成功。回望过去,那个成功者没经历过风风雨雨?但他们没有倒下,而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攻破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t望为来,想要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而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面对目标,我们要努力,奋斗,同时还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4.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第五单元日积月累的意思

第一单元----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如同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 4、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在少年时代不知道发奋读书,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应该珍
惜时光。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第二单元----关于表达诗人思乡、思友之情的诗句

1、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 3、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漂泊他乡的
孤独的人啊。
4、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
----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
相见。
5、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
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乡的呢?
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记不清江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学习第五单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