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如何做
请问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
这里有一个例子,你可以借鉴一下。
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教学目标:
1、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七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2、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4、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七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1、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五、重点研讨,深入理解。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
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靠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
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
(3)后来生活怎样?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体会“我”的感受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
——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2、理解“名言”。
(1)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
(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4段。
4、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三、理解课题
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
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
四、读写结合
1、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
(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方面)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宾逊漂流记》 生活的强者
大无畏精神
Ⅱ 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第十二课的多音字
着(zhao)迷,也有别的音(zhuo)着陆,(zhao)着急,(zhao)着数,(zhe)朝着
乘(cheng)机,(cheng)乘法
,(sheng)千乘之内国
的
[dí]的确。的
[dì容]目的。的
[de]他的
倒
[dǎo]摔倒,倒
[dào]倒立。
Ⅲ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的课文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12课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
1、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宗旨)
2、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
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
4、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
5、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
Ⅳ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五方复面内容:(1)完全制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课文,急!!!!!!!!!!!!!!!!!
姥姥的剪纸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副“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手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话说你要课文干啥?
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一课到第12课所有的比喻句
什么版的
Ⅶ 六年级语文课文12课题目为什么叫桥上册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版于职责、舍己权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
一是在洪水狂奔而来之时村子北边的窄窄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这座桥也确实起了应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二是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生攸关的时刻,老支书做出重大抉择。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身躯筑起了一作用不坍塌的桥梁。这座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桥,则是课文衣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桥》是谈歌写的小小说,被入选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和部编版六年级第12课。以简洁生动的语言、生动具体的描写震撼了人心; 赞颂了老汉的精神品格。
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Ⅷ 语文六年级下第12课的课文重点难点解析
12为人民服务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结合学生所知道的事例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④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⑤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2)对词语的理解。
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Ⅸ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十二课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通过描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以及“我”与姥姥左一剪时的回忆与快乐,表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亲情,流露出“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文续写
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从此,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
一天,小木偶在路上走着,他不知到哪里去,也没有人和他说话,脸上露出了孤单的神情,他多么想要一个朋友啊。 这时,迎面蹦蹦跳跳跑来了只小白兔,小白兔看见了孤单的小木偶说:“小木偶,我们做个朋友吧,我正要去小松鼠家作客呢,咱们一块去吧。”小木偶高兴地一蹦三尺,连连点头说:“好啊,好啊,咱们现在就去吧。” 一路上这两个小伙伴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地。小鸟在他们的头顶飞翔、唱歌,花儿在他们的脚下翩翩起舞。小木偶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不一会他们就到了小松鼠家,他的房子是建在树洞里的。好客的小松鼠热情的让他们进屋子,拿出了许多菜,有松子、松果、萝卜、青菜......来招待他们。 这天被小松鼠邀请的还有他的邻居红狐狸,他身上背着个背包,小木偶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的红背包,红狐狸看到小木偶呆住了,脸腾的一下红了,小松鼠说:“你们俩认识?”小木偶对他们说了事情的经过。大家一起责怪红狐狸,小木偶说:“你以后别再骗东西啦,这个背包你要是想要就给你吧,反正以后还是朋友呢。”小狐狸红着脸说:“谢谢,我以后再也不骗东西啦。” 大家在小松鼠家跳呀、唱呀,整个森林里都洋溢着他们的欢笑声。
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小木偶得到人类的所有表情后来到了大森林,正巧遇见了老木匠。 老木匠正在刻和他一样的小木偶,只是这次刻的是个女孩。小木偶看见老木匠非常高兴,于是小木偶就把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他的事告诉了老木匠。老木匠一边说一边刻,当他刻表情的时候,小木偶说:“等一下,让我带她找小女巫吧,请小女巫把人类的所有表情也都给她。”老木匠很高兴的同意了,并说:“小木偶,要快去快回呀!”“好啊,不过你应该给我们起个名字呀 !总不能整天小木偶小木偶的叫,多难听啊。”小木偶说。“是啊,是该有个名字,那么你叫皮诺,她叫皮荷,你是她的哥哥,要好好待她哦”老木匠说,“你找到小女巫让她把所有的表情送给皮荷后,你们就一起去闯荡吧!”正说着小女巫出现了,她也把人类的所有表情都送给了皮荷,并对他们说:“如果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说小巫女,快来帮助我,我就会出现的。不过你要好好待妹妹哦!”话音刚落小巫女就不见了。 “谢谢你,小巫女,你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待妹妹的。”于是他们兄妹拉着手走了。
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小木偶有了所有的表情,快乐多了。有一天,小木偶想:我应该找一份工作。于是,他就到处打听。这天,小木偶在马路边发现了一个玩具店,他非常喜欢,于是他便走了进去。店里冷冷清清的,一个顾客也没有,只有一个看起来长相点凶的女人坐在柜台后面,看到小木偶进来,女人倒是热情地问:“你要买什么玩具?”小木偶摇了摇头,那女人的脸一下子阴了下来:“不买玩具就快走!我这个店也不是给人随便看的!”小木偶说:“你这里还需要人吗?我想在你这儿打工!”女人不耐烦地说:“不要!不要!不要!!”小木偶说:“难怪你这里这么冷清,要是你能对孩子热情一些,这里的孩子就会多起来,店里的生意才会好啊!”听了这话,女人不禁换了脸色,她犹豫了一下,说:“那你就留下来试试吧!还有,以后我也一定尊重孩子们!”小木偶高兴极了。从此以后,小木偶就留在店里开心地工作,他帮那个女人做宣传,还不时搞些促销之类的活动,有时还会送一些玩具给那些穷孩子,全城的孩子们都喜欢到这个玩具店来玩,店里的生意每天都红红火火的。小木偶无比的幸福,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