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试题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试题

发布时间:2020-12-25 15:59:21

『壹』 求2013 语文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语文基础训练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三单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共47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匀称( ) 丘壑( ) 休憩( ) 惟妙惟肖( )
斟酌( ) 笨zhuō( ) lòu( )空 重峦叠zhànɡ( )
轩xiè( ) cānɡ( )俗
2.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画上横线,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8分)
桥粱( )险竣( )赡前顾后( )鸣钟击磐( )
推祟( )销魄( )景然有序( )巧妙绝仑( )
3.填空。(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王绩在《野望》中,表达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的诗句是: , 。
(4)说明文就说明对象来看,可以分为 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顺序;说明文的结构有 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其语言要求准确、 、周密。
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5分)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①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②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③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④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⑤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⑥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A.①②③④⑥⑤ B.③④①②⑥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②①⑥⑤
6.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句子。(4分)
故宫博物院群,以其宏大壮丽的规模,令世人赞叹不已;以其精美绝伦的建筑,令世人啧啧称道; , ; ,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7.口语交际。(8分)
在准备“说不尽的桥”这一综合性活动时,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小莉说: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有很多,如赵州桥、卢沟桥、 等,我们可以搜集它们的图片,再配以说明。
小民说:在说明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如赵州桥上留下的张果老倒骑毛驴的传说,还有 等,这就增加了趣味性。
小张说:还可以搜集一些与桥有关的诗句,如 等。
小明说:还有和桥有关的电影故事呢,如 。这么多,我们分头准备吧。
二、阅读鉴赏(共53分)
(一)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1—4题。(共18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特点是 。(4分)
2.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征,该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6分)

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段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加以分析。(4分)

4.卢沟桥因历时久远,有的柱头上的石刻狮子已逐渐消磨了昨日的光彩。请你从对古文物的保护的角度,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者提出合理建议让卢沟桥能永远成为“美丽的奇观”。(4分)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5题。(共17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①②③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3分)

2.从①②③段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建筑和布局有什么特点?(3分)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与“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4.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分)

5.你对苏州园林的看法是什么样的?请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少于20个字)(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8分)
布达拉宫
①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是拉萨城的标志,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②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当时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为妻,为向世人炫耀,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有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③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的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④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屋顶和窗檐用木质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鸟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梁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如步入神秘的世界。
⑤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有近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赖喇嘛的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简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
⑥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都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五世达赖的灵塔,坐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他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造型别致,装饰华丽。萨松郎杰殿中供奉有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表现了历代达赖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在一些殿中还悬挂有清朝皇帝的匾额。在达赖居住的宫殿中还有大量豪华的陈设、服饰。
⑦整座布达拉宫堪称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
1.布达拉宫的整体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4分)

2.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3.为什么说布达拉宫“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6分)

4.近几年来,布达拉宫经过几次大规模修缮,这颗“雪域明珠”更加绚丽夺目。请你为这座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拟写一则广告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有一定的创意。(4分)

▼单元练笔(请自备稿纸,课外完成)

请以“我的美丽家园(小园、公园、天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1.chèn hè qì xiào zhuó 拙 镂 嶂 榭 伧 2.粱—梁 竣—峻 赡—瞻 磐—磬 祟—崇 魄—魂 景—井 仑—伦 3.(1)芳草萋萋鹦鹉洲 (2)浮云游子意 (3)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4)事物 逻辑 总分 简明 4.(1)打比方 (2)作比较 (3)摹状貌 (4)列数字 (5)举例子 5.D 6.略。 7.略。
二、(一)1.卢沟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①列数字。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②引用。引用马可·波罗的话“是世界上独—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③摹状貌。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惟妙惟肖。 3.示例:“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一词。“几乎”的意思是差不多,不是完全,起限制作用,强调桥的平坦程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1.选段①是对我国建筑特点的介绍。选段②说明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选段③说明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 2.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3.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不能删去。 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是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的。 4.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5.提示:从外观的理解、艺术的感受等方面来写。
(三)1.宫堡式建筑群、与山融合在一起、整体为石木结构。 2.列数字。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灵塔之高,耗资之巨,价值连城,是艺术珍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①布达拉宫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②布达拉宫融合了汉藏建筑的艺术风格。③萨松郎杰殿中供奉着清代皇帝的牌位、画轴,表现了历代达赖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意对即可) 4.示例:雪域明珠——神秘的西藏布达拉宫欢迎您!

『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基础训练,卷子,第三单元答案

没有试题,把试题传上来

『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第三单元答案

呐尼?

『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2分)( A.轩榭(xüān) 镂空(lòu) B.笨拙(zhuō) 洨河(xiáo) C.桥墩(dǔn) 后妃(fēi) D.休憩(qì) 闺女(ɡuī) 2.根据注音填字组词。(4分) 重峦dié( )嶂 对chèn( ) 斟zhuó( ) ɡǒnɡ( )桥 惟妙惟xiào( ) pínɡ( )风 qián( )坤tán( )香 3.领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4)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调整下面句子的顺序。(2分) ①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②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③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④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⑤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 7.辨析近义词,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技术、艺术、方法)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_(完好、美好、完美)的图画。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_。(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4)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8.将画线句改成与前面对偶的句子。(2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9.桥是放大的一条板凳——茅以升如是说。是啊,桥很简单。不过,桥又充满魅力。请写出一些有关桥的诗句。(至少两句)(3分) 10.文学常识填空。(3分) (1)《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向读者介绍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2)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文的生命在于它的____________,说明文的语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11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解释下列词语。(3分)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1分) 13.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7.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2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8.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与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文中加点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20.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2分)(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 21.这段文字介绍桥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介绍桥面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2分) 22.“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 ) A.排比、比喻 B.排比 C.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拟人 23.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9分)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3月 2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分) (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2)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25.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26.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2分)( )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27.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2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参考答案: 一、1.D (A.xuān;B.zhuó;C.dūn) 2.叠称酌拱肖屏乾檀 3.(1)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表示范围小,突出苏州园林在建筑色彩上不刺眼的自然美。 (3)表示出了从“形式”到“质地”的层进关系,去掉这两个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4)表示两米是估计的高度;若去掉“约”,就变得绝对了。 4.B(改为“迥然不同”) 5.③⑤①④② 6.(1)打比方 (2)作比较 (3)摹状貌 (4)列数字 7.(1)艺术 技术 (2)完美 (3)巧妙绝伦 (4)推崇 8.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9.白居易:“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杜牧:“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毛泽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0.(1)茅以升 说明文 (2)总分式 递进式 (3)科学性 准确 简明 周密 二、(一)11.(1)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2)不该相同而相同。(3)精巧细致。 12.总分 1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15.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6.“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17.分类别 (二)18.下定义 作比较 说明了卢沟桥桥身的坚固 19.不能去掉。在此使用概数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不准确了。 20.B 21.列数字 描写 22.D 23.介绍卢沟桥的修建时间、长度、宽度、特点及外观。 (三)24.(1)分类别 (2)列数字 25. A(应为“明清两代的收藏”) 26.C(非辞职) 27.B 28.A(“国家安全受威胁”的说法错误)

麻烦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试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