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的语文研究报告应该怎么写
是格式还是文体呢?你可以在论文类的网上找这类的报告就可以了!
B. 跪求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及案例》 课 题 实 验 报 告 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
郭 楠
222006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术界已经对研究性学习作了有益的探索。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在课程界定、目标内容、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文本资料。我校“九五”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圆满结题。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校省级“十五”课题“培养小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已确定。而在占学生在校所有课时25%以上的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意识,使他们敢于并善于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研究型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于2002年8月确定了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及案例”,2002年9月该课题被列入学校“十五”规划课题。 二、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遵循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原则,先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搞研究性学习实践,再归纳实践的策略,再投入实践,收集例案。 1、激发动机,使学生愿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2、指导学法,使学生会学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去探究、发现,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做好学习的思想准备,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新课的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达到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 (2)课中引导学生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切,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独立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设问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态度,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实践,提高学生能力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深入实际生活,引进最新信息,到宽广天地里去吮吸,探究、发现、创造。 三、案例举隅 以《莫高窟》一课(第二课时)为例,学习这一课,学生采用了分组学习、讨论、汇报等形式。 1、激趣导入: 我有一个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览,他听说我们要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给他做个导游,行不行? 2、学习课文 (1)第二节(出示彩塑多媒体)欣赏 自轻声读第二节,想想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 指导朗读 (2)第三节壁画,找一找这一节哪些地方写的美? 用“有……有……有……还有”指图说话。 (3)第四节 自学、谈一谈学会了什么?有何体会? 3、导游介绍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选择图作介绍,互相质疑,提高导游质量。 四、评价 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和活动结合,老师和学生相协作。 五、结论 通过研究,课文课堂学习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平等,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的研读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理解体悟到语言文字蕴涵的美,又能创造性地理解。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学习空间由课内到课外,由小课堂到大语文良性发展。 六、存在问题 课题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激发了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科研水平的愿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的不断调整授课年级,使实验不能较连贯进行,没能取得较佳效果。
C. 如何写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中的
《语文课程标准来》中明确自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D. 生活处处有语文研究报告400字
语文,它无处不在:躲藏在人山人海的街头;游戏在广阔无边的大海里;隐身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语文的足迹,不必苦苦寻觅,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
大
家都看过广告吧!一些保护环境的广告,例如:清除污染靓城市,从我做起强素质;人面天天洗,市容日日新;垃圾带走,美丽存留等.在宣传保护环境的同时,还
使我们学到了语文,因为这些广告词语言精炼、优美,从整体看,比较流畅、押韵.增加我们的词汇量,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在21世纪的今天,学好
语文更是重要,语文是坚实的基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源泉,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把汉字写的熟练,美观,这
样还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道德文化,何况练字可以培养的人的兴趣,陶冶人的情操.学好语文,不仅是要学好汉字,练一手好字,还要加深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
处世方法.学好语文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言是交流的桥梁,沟通的工具.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广告中,不少的修辞手法和好词佳
句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生活中的语文不仅体现在影视上,更体现在繁华的街市里—现在的商店名也讲究语言的优美:卖春季服装的商店,就叫“春之韵”,以此吸
引了顾客,这就是语言的体现.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都等着你去发现它,等着你去学习它……
E.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这个应该问你们老师吧..我记得我们高一时候老师是历史老师,选的都是一些历史人物的课题。比如:三国谋略研究。探究中学生金钱观等
F. 语文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据2007年最新统计,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通过这次研究,我还知道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可以上网浏览、可以查阅书籍、查阅报纸,问家长、问老师都是获取信息的好方法。不过,有一些信息不一定准确,大家要筛选后再用。
G. 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的课题研究报告
《义务教育语文抄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借助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等,这些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H. 语文研究性学习小报告
在中华五千年的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朝代,它凭借着优越的政治形式,繁荣的工商业经济,开明的外交政策,以及平等的民族观念;将我国古代的文化推向了顶峰。这个朝代,便是文化的黄金时期——唐朝。如今,以唐朝所命名的唐装更是做为中华的民族精神,登上世界舞台,开始融入世界。
唐装是由清代常服演变而来,清代康熙年间产生的对襟马褂,以其穿着简易快捷而备受官员与百姓欢迎,成为古装流传至今传统服装的基本元素,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服饰,服饰的历史、艺术、文化!一粒盘扣,一截袖口,一段滚边,一抹印花为服饰增添华贵的气质,称自为“衣冠王国”!
早在以前,易书上就这样写:“黄帝尧舜垂衣裳治天下,盖取乾坤”!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服装形式,从商代开始,汉人的服装形式就确定了:大襟、右衽、上襦下裳;到周代出现了“深衣”,就是后来我们称为“长衫的那种形式的衣服”。这两种衣服形式在几千年中并存。中国的服装以丝绸、麻及棉为主,唐装是中国人充满文化的自信的审美,他们欲借自己的身体和内在民族语言讲述了自身文化的魅力!身着唐装,神彩飘逸、气度非凡、一派儒雅;旗袍加身,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娇媚玲珑,更显现了温婉含蓄的东方神韵!
I. 如何写语文的探究报告
1.1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之目的
可能有人会开玩笑的说,写报告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交报告」!其实,大多数的老师要求学生写报告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学生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能在一般上课时单向式的学习方式之外,让学生透过数据搜集、组织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在学校所学还是有限,如果你同意终身学习的理念,那在人生的过程当中,拥有一支钓竿,总比一直等别人给你鱼吃要来的实际和长远。更何况每个人进入社会之后,撰写报告也应是必备的工作技能之一。
1.2研究报告之撰写原则
1.2.1慎选题目
如果授课老师未指定题目,建议各位在挑选题目时,范围不要太大,题意要明确,以免超过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吃力不讨好的情况。若无法找到适当的题目,不妨多和老师讨论。
1.2.2具有说服力
1.3研究报告之简单分类
1.3.1文献回顾、整理型
针对某一个主题,从报章、杂志、期刊、学术报告、网络等搜集以往相关的文献,将之做「有系统」的整理。数据整理的重点,在于紧扣着主题,并客观地呈现对主题正反两面的意见或看法,最后可以提出你个人的建议,但是需注意推论的逻辑。
1.3.2理论推演型
在适当的假设下,用图形、数学、或其它科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将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结论。其重点在于假设是否合理、推演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所得结论是否和现实生活的观察相符。
1.3.3实证研究型
此类型的的报告,通常是依据别人建立的理论模型,找到实际的数据用统计方法来验证。
2 研究报告架构
2.1一般通用架构
2.1.1前言 (绪论、导论、绪言)
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导引报告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该报告想要讨论的问题,以及报告的目的。
此一部份至少应包含: 1.问题的背景绿起、2. 研究的动机、3. 过去其它相关研究的简述 [注]、4. 研究范围的界定、5. 为何你采取某种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其步骤。在本节末最好可将整个报告之架构简述一次,以收提纲切领之效。
2.1.2研究方法
2.1.2.1文献回顾、整理型
有系统地归纳整理文献,并加以利弊之分析。
2.1.2.2理论推演型
应详细说明所采研究方法之假设、模型之意义、符号定义、并进行模型之推演等。
2.1.2.3实证研究型
应详细说明所依据之理论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设、并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检验之统计假说 (hypothesis),进行验证之数量、统计量、或计量回归模型,并说明所用资料数据之来源。
2.1.3结果分析
2.1.3.1文献回顾、整理型
将所整理文献,归纳成具体结论,并分别讨论其中之涵意。
2.1.3.2理论推演型
以科学方法证明模型推演之结果、并整理成具体的结论,并解释其意义,最好能举实际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结果之合理性。
2.1.3.3实证研究型
将实证分析之结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现 (图、表为最常见之方式)。并分别讨论所得出之数据其背后可能隐含之意义。若有与理论不符,应尝试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何。
2.1.4结论
此部分至少应包含: 1. 再次简要说明报告研究之目的、方法。2. 对所得出之结果做摘要、较一般化的说明。3. 根据结果分析其政策涵意,并提出可能之建议。5. 说明本报告推论应用之所可能限制,并对研究之缺失进行检讨,最后,可对未来后续之研究方向或改进方法提出建议。
2.1.5参考文献
以中文部分在前、英文部分在后的方式,对所引用过的文献,逐一条列其作者、文献篇名、出处、出版年月、页数等。有引用的一定要列,未引用之文献「不必」列在其中。参考文献目前并无统一之格式,重点在于采用格式之「一致性」。同学可以参考下节所附之格式说明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