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点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点

发布时间:2020-12-25 03:42:50

❶ 初一上册期中语文复习资料

语文的阅读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寻的。你各类型的文章找一两篇出来,认真分析下它的答案是怎么答的,总结一下各类问题的解答套路,记下来,考试的时候像套公式一样的用。
先告诉你一些我平时总结出来的东西吧。

散文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神散形不散,也就是说,它的每一处描写都是和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有关的。所以,答散文类的阅读,最重要的是看懂文章的主题,找到中心(一般从题目、文章的头尾和各段的首尾找)。找到中心后,在解答各问题的时候都几乎是要把中心回答进去的,也就是说,每题的最后都写上“突出/强调了文章。。。。。。的中心。”
散文还常考的是炼字。答这种题的时候有一个套路:1.说明该字词的意思 2.说明它修饰哪个主体,这个主体本来有什么特征 3.说明用了这个词以后,对主体增加了什么样的效果。

记叙文
掌握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文章想要说明的道理或感悟。
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几乎是都要考的。其实答起来就一个思想,总结全文,表明作者的感受,并对主题的升华。(当然作者具体什么样的感受和将主题升华到什么,这是要具体根据文章的内容自己总结以后写的。但一定要写出具体什么样的感受和主题)
记叙文还常考的是细节题。语文的细节题和英语是一样的,要到该处的前面或后面去找答案,组织答案时要尽量做到一句原文,然后自己对原文加以一定的分析(千万不能只有自己的话或只抄原文)。

议论文
议论文最主要的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每句每段它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的,和散文一样,答题时几乎都要回到中心论点上来。

说明文
说明文就只是考细节了,就去文章中找。

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
炼字;
答这种题的时候有一个套路:1.说明该字词的意思 2.说明它修饰哪个主体,这个主体本来有什么特征 3.说明用了这个词以后,对主体增加了什么样的效果。

句子的作用:
一般是总结全文或以上哪几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等。(一般要回答到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

景物描写
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心。

句子的赏析
抓住修辞的运用及其作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对比、夸张:突出、强调什么。

应用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更有文彩

散文、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烘托了怎样的人物心理。同时还应注意是否有象征意义,是否推动情结发展。

第二人称的使用。
若第二人称指读者: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是读者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若第二人称指抒情对象:把对象拟人化,拉近读者和对象的距离,便于直接抒发感情。

开头的作用
引出全文;总结全文;吸引读者。

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升华主体。

这些是我总结的,你也可以自己总结看看。语文现代文阅读其实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分点作答,不可以一个观点没完没了的一直将,还有就是要注重和文章的结合,回答时要有自己的话,也要有文章的观点或原文。还应注意分点答,最好标个序号。老师才容易找到你的得分点,不会漏给分。

也不要去做太多的题,是没有用的,认认真真的看着答案,好好分析下他的答题思路和切入点,自己总结下。

至于古文阅读,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吧。
一般就这样几题:
一是选出实词解释错误或正确的,这些其实都是平时学习的古文中强调的实词,把他所给的意思代会原句试试看,看是否解释的通。
二是虚词的用法,这平时一般都是整理过的,把你知道的用法代进去看看,是哪个。还有就是看句式,特别是那种“下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这类认真分析下句式,一般句式一样的相同的几率很大。
三是句式,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特定句式的特定词,如“于”“之”之类的词。还有就是“下列句式相同的是”这类题实在不会的时候把各句子的名词、动词、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标出来,然后看排列一样的,就选那两个。(这是我个人的投机方法,正确率不敢保证,但在实在不会的时候是挺好用的)
四是文章的理解分析。这种题目就只能靠自己了,但我建议在看文章之前可以先看下这题,这题一般是三个选项是对的,一个选项是错的,看过这题后,可以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原文阅读时能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的语文古文是这样考的,初中不知道是不是选择题的形式,不过有些方法是通用的。
选我吧,是我自己一条条总结的哎~

❷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作文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有许多闪光点。我的身上虽然有缺点,但我常常为自己爱好广泛而骄傲,我喜欢玩电脑、踢足球、打康乐球……当然最喜欢的就是看课外书和做小制作了。
看课外书既能充分利用我的业余时间,还能为我增添一些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记得有一次,妈妈忽然流鼻血了,她抬着头忙着撕纸去堵,我突然想起有本书上教的一招:流鼻血时,只要人站立,把与出血的鼻孔相反的那只手向上伸直,或是用细绳绑住这只手的中指(但千万不能抬头),即可止血。我赶紧把这招告诉妈妈,果然,这招止住了妈妈的鼻血。妈妈问我从那里知道这个小窍门的,我说是从课外书上看来的,妈妈乐了:“看来,你看那么多书,还真有用得上的时候呀。”我心里可得意了。除了看课外书,我还喜欢动手做小制作,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动手能力,练练自己的手工,二来我还可以从做小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有趣的科学道理。有一天,忽然停电了。爷爷在家里点燃了许多蜡烛来照明,奶奶急着要下楼买东西,东摸西找,就是找不着手电筒,楼梯上黑乎乎的,总不能拿着蜡烛下楼吧。奶奶急得直怪爷爷乱收东西,要用时却找不着。我记起曾经做过简易的手电筒,急忙冲进房间,以最快的速度做了一个简易的小手电,奶奶拿着它,买回了东西,直夸我聪明。我嘴
上没说什么,心里乐开了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为我的闪光点自豪!

求求大爷,赏点钱,我可打了好久

❸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

多彩的物质世界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全章概述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科学内容中,“物质”作为三大一级主题内容之一出现,其中有关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二级主题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中具体化。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共设四个课节,即:“宇宙和微观世界”、“质量”、“密度”和“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本从认识广阔无垠的宇宙入手,带领学生逐渐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本节让学生知道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和原子都是物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节“质量”。课本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程度引入,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由于前一节介绍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物质的量”和“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明确一点,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
课本直接给出了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通过“小数据”栏目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密度”。首先,课本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相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怎样使用量筒,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让学生学习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即,测量了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后,就可以通过p=m/V算出物质的密度。
在基本测量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会使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是各课节“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问题。二是学生已有许多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知识基础,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多层次、多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本质属性。
运动和力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全章概述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进行过速度计算的训练;又如,相对运动、惯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
还有一个网址挺不错的,你可以下载试试

❹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答题技巧

没多少答题技巧的,重点在于你平时的学习掌握,唯一值得说的就是,试卷发下来之后,花3-5分钟整体了解一下试卷的试题数量、题型,特别是作文,要认真看一下,在你做题的过程中大脑潜意识里会进行构思,到你真正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更加流畅。
要学好语文,不是靠考试技巧,而是靠平时的学习。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跟着老师走,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❺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总结

按教导处工作计划,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于10月14日如期举行。
一、 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
1、检验一下初一新生入学后对初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情况,让师、生、教导处做到心中有数。
2、对初一、初二总体教学状况做一个摸底。
3、对我校教师的年级搭配及教学成果进行检测。
4、通过考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指导下一步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出题情况
这次考试我用的是丹东十七中的月考试题,目的是想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同时也保证此次考试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 考试过程
本次考试前,教导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充分的考前动员,并鼓励全校师生以真实的成绩对开学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全面的检测,要把本次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利契机。提倡各班申报无监考班级。在教导处的倡议下,各班班主任主动申报无监考班级,致使我校首次突破大型考试无监考。
考试前,各班主任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对学生做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动员,使得全校同学精神振奋,心态平和,抱着强有力的集体荣誉感投入到考试中。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自始至终很少有作弊现象发生,仅仅有一年六班的于群苏,二年一班的王振中、徐景昊,二年二班的梁帅四名同学没有守住自己的心灵防线。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该给予适当处分的同时点名批评、全校通报,但为了保护几位同学的自尊心并因态度较好,因此,只是在班内作处理,学校登记违纪情况,素质评价为C等。
四、 考试分析
这次考试组织严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考试结果真实有效。为了及时对考试进行总结,教导处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对本次考试作了全面地总结。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各班集体及同学进行了表奖,(同年级前三十名,及同年级班级第一、第二名)尤其对同学们严于律己,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考试作风大家赞扬。
教导处在全校教师会上对本次考试也作了深入细致的总结,并要求各备课组写出学科考试分析。让教师根据对考试的分析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从上交的学科考试分析来看,老师对本次考题(十七中学)比较满意。认为出题者作了较深入地研究才出题的。有一定的交流和参考价值。但个别学科的个别试题也不尽理想,或有的卷面不清楚,出题意图不够明确,教学进度不一致等。介于这一问题,部分考题作了调整,主要是初一数学和初二语文。
从考试的结果分析,初一各班成绩没有较大差异,但总体成绩不容乐观。原因在于:1、学苗明显不如往届,尤其是外区学生。2、个别教师教学中存在态度问题和情绪问题。初二年级四班与自己比相对看有一定的滑坡。(针对这一情况,我找到班主任老师,帮助他分析了原因,并建议班主任作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周晓航老师做得很具体。)
据与上述原因,下一步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力度,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潜能生的教育。二要促进教师工作态度的转变,完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下一段中心工作是准备潜能生竞赛。

❻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做(最好能够保证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分析、总结、反思。下面分享一点阅读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可以学习一些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见《特斯拉大脑训练》,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❼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什么

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有现代文、诗歌、文言文等,考点有:文学知识积累、阅读与赏析、写作等板块。

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要点

童趣,行道树,《论语》十则,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这几篇都是着重内容。主专要考词语,读音、属写法,诗词填空,翻译诗词、字词,品味句子,访写句子。作文一般都是叙事作文,只要句子优美,用词准确,一般40分不成问题。(还有一点:字迹要工整) 望采纳

❾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作文好一点的

在我们这个年龄
十六岁,这个弥漫着美好与幻想的年龄;十六岁,这个充满着挫折与挑战的年龄;十六岁,这个徘徊在幼稚与成熟的年龄。在这个年龄里,我们为成功而欢呼,为梦想而拼搏,为失败而哭泣,可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们这份炙热的,充满追求与理想的心。
在这个年龄里,我们为学业而奋斗,窝在教室里低头做着一道道历年的中考题,为了关乎命运的一两分而奋斗,夜晚挑灯夜战,与星星作伴,同太阳为伍,即使白天再困,也要坚持,强大的信念支撑着双手,哪怕闭着眼,也要把知识点记下来,唯一可以放松的,就是回到宿舍吃上一通零食。在这个年龄中,我们奋斗,我们无悔。
在这个年龄中,我们为挑战而奋斗,偌大的操场包容着疲惫的学子,我们围着这个有尺度的操场无止息的跑,哪怕双腿酸痛,哪怕筋疲力竭,但我们坚持着,跨越那几秒的标杆,只为迈向重点高中的校园我们也许会抱怨,也许会气馁,但我们始终会振作起来的,会重新追赶太阳。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坚持。我们无憾。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为未来而奋斗。青春是一艘木船,社会是一湾险滩,我们把汗水辛勤都奉献给了青春,用来打造这艘坚固的船。我们会失败,但我们不怕,因为他是未来成功的垫脚石,我们会放弃,但我们不怕,因为他是未来幸福的指南针,纵使未来不成功,不幸福,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曾经为他努力过,拼搏过。
在我们这个年龄中包含着太多太多,他触手可及而又深不可测,我们只能顺着他留下来的线索一步一步向上爬,从点点滴滴开始探索。或许在这个年龄中注定了充满坎坷与荆棘;或许在这个年龄中注定了充满不解与探索;或许在这个年龄中注定了充满无知与好奇;或许在这个年龄中注定充满了打击与渴望;或许…··
无论怎样,我想,我们都应该轰轰烈烈的绽放,悄无声息的凋零。

❿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

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
(一)选择题(10分)
1.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啜泣(chuò) 玷污(zhān) 贪婪(lán) 丰硕(shuò)
B.眩目(xuán) 鹤唳( lì) 济南(jì) 风韵(yùn)
C.迸溅(bèng) 黄晕(yùn) 朗润(rùn) 奢望(shē)
D.竦峙(sǒng) 贮蓄(chú) 梦寐 (mèi) 管弦 (xuán)
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阴晴圆缺 突如其来 多愁善感
B.心旷神怡 瘁然长逝 险象迭生
C.玲珑剔透 德高望众 坚韧不拨
D.专心志致 水更清冽 盘虬卧龙
3.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D.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4、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2分)
A、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D、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爱心是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3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阳光
A、○3○1○2○4 B、○4○2○1○3
C、○4○3○1○2 D、○4○1○3○2

(二).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确实如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点。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根据课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 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 《次北固山下》)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 《夜雨寄北》)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为政》)
5 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6春天像__________,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7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__________。(何其芳《秋天》)

(三). 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2分)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

(四)、多读课外书,能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以下故事你了解多少?请把你的答案写出来。(4分)
1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被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贾宝玉、林黛玉出自曹雪芹写的《 》
3《西游记》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请你用四五个字概括,再写出其中两个故事: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8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 着一a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b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微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a b (2分)
2.概括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3.分析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2分)
4.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更能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点。
B.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使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C.因为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因为下点小雪,济南的山景更美,更像一幅小水墨画。

(二)《没有钓到的大鱼》(10分)
⑴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⑵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⑶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⑷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⑸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说。
⑺“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
⑻“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⑼“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⑽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⑾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⑿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⒀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⒁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答:
2、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2分)
答:
3、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上,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5、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2分)
三. 文言文阅读(13分)
(一)(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信:__________ 愠:__________
三省:__________ 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从这几则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2)这种观点是否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相矛盾?(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曹冲称象(5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①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③莫能出其理④。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⑤物以载之,则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⑥。
注释 ①致:送到。 ②太祖:指曹操。③咸:都。 ④理:道理;办法。 ⑤称:秤。⑥焉:代词,那样或那个办法。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有若成人之智( ) (2)太祖大悦( )
2.请用流畅的现代文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译文:
3.从文中你可看出曹冲是怎样的人? (1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 那一次,我 了
要求: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感动、哭、笑……
⑵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⑶有具体描写,感情真挚,中心突出。
⑷书写工整, 500字以上

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
(一)选择题(10分)
1 C 2 A 3 D 4 D 5 B
(二)略
(三)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为人们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株大树,就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四)关羽《红楼梦》真假美猴王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8分)
1a髻b镶
2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
3因为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4 A
(二)《没有钓到的大鱼》(10分)
1、湖里还有其他的鱼可以钓。
2、钓竿的另一头沉了下去。
3、① 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4、写周围的环境更好地体现了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三. 文言文阅读(13分)
(一)(8分)

1信:真诚,诚实愠:生气,发怒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故:旧知识
2.a.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b.几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3. a.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b.不矛盾。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都值得学习。

(二)曹冲称象(5分)

1(1)像(2)高兴

2译文: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3聪明机智

阅读全文

与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