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

发布时间:2020-12-25 02:01:04

1. 初一语文童趣的解释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有《童趣》吗

有,第一册,第一单元,第5课~
不过不知你用的教科书是不是和我同一个版本~

3. 沈复的童趣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童趣》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自然中发现乐趣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书上第五课童趣

《童趣》译文: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打这些很累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给分啊!

5.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童趣。的词语解释如下:

私拟作:心里私自想成
物外之趣 事物本身以外的趣味
心之所向 心中这样想
项为专之强 脖子都属因此而僵硬了
素帐 白色的帐子
徐喷以烟 吸口烟慢慢的喷过去
作青云白鹤观 当作青云中的白鹤来欣赏
鹤唳云端 鹤在云里鸣叫
怡然称快 高兴得连声叫好
定神细视 凝神细视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把一些凸的土石当作山丘 凹陷的看成峡谷
神游其中 心神在其中游玩
盖一癞蛤蟆也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方出神 正看得出神
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抽了他数十下 把他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绝对正确 分分啊··

6. 语文初一上册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虾”读"há"
“强”与“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徐』:慢慢地。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的童趣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童趣》通假字
1. 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
《童趣》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1.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子打”的意思。)
2.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童趣》一词多义
⑴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⑵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⑶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⑷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⑸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⑹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这样〕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⑺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
《童趣》古今异义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8. 童趣里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初一语文

有人说三件抄,也有人说两件.说三件是指袭:1.把蚊子当仙鹤.2.把草当丛林,虫蚁当兽.3.观虫斗,鞭蛤蟆.说两件是指:1.把蚊子当仙鹤.2.观虫斗,鞭蛤蟆. 选哪个你自己选,我只知道那么多.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几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9.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今异义字

一、童趣
1.盖
古义: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可译为"原来是"。例句:盖一癞虾蟆。
今义:名词、动词,盖子、盖上。
2.余
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例句:余忆童稚时。
今义:形容词,多余。
二、<<论语>>十则
1.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例句:不亦君子乎。
今义:对人的敬称。
2.已
古义:停止。例句:死而后已。
今义:已经。
3.是
古义:此、这。例句:是知也。
今义:表示判断。
三、山市
1.危
古义:高。例句:惟危楼一座。
今义:危险。
2.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例句:直接霄汉。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3.恒
古义:经常。例句:然数年恒不一见。
今义:持久。
4.或
古义:有的,有的人。例句:或凭或立。
今义:连词,表示选择。
四、<<世说新语>>两则
1.去
古义:离开。例句:太丘舍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例句: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与女儿。
五、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1.亡
古义:逃跑,丢失。例句: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今义:消失,死亡。
2.居
古义:经过。例句:居一年。
今义:住,住处。
3.吊
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例句:人皆吊之。
今义:多指祭奠死者;悬挂。
4.十九
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例句:死者十九。
今义:数词。

10.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第五课的《童趣来》沈复,源

第十课的《论语》十则,

第十五课的《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第二十课的《山市》蒲松龄,

第二十五课的《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