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题自己写吧
2B 3D 4A 5 √ ×来 √ √ √ ×
7<1>都变成自声音 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一湾浅浅 8余光中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9这是你们的光荣 说的不够得体应该为这是我们的光荣。
Ⅱ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
一、积累和运用(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绽开() 嘶哑() 喉咙() 汹涌() 颤抖()
琴弦() 双瞳() 沦丧() 琴弦() 吹刮()
2、指出下列诗句没有比喻修辞的一项( )(2分)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C、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像一片阳光。
D、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3、修改下面的句子。(4分)
(1)商店里出售白菜、苹果、香蕉等水果。
(2)老师的教诲,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4、下面是女作家冰心的诗集《春水》中的一句诗,说说你的理解:(3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5、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班级整整有六十多人。
B、我知道李小朋的身份证是8月1日生的。
C、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同学们的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6、选出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 )(2分)
教育活动中,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最基本的内容, 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寻求知识, 自己的知识领域。
A撷取 掌握 培养 拓宽 B撷取 把握 培训 拓宽
C获取 了解 培育 扩大 D夺取 通晓 培养 扩宽
7、结合语境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
海峡:
二、阅读训练(38分)
(一)美丽的夜雨 (10分)
①美丽的夜雨 ② 美丽的夜雨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 辛勤地擦洗大地
打开啤酒瓶吧,欢迎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
于是,泡沫,水珠 城市也连起灯的长虹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迸
③美丽的夜雨 ④ 美丽的夜雨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像拉着小提琴
雨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把语丝蒸酿成了蜜 飘进孩子的梦
1、对本诗最后一节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美丽的夜雨”一句除重读“夜雨”外,还应重读“美丽”,突出夜雨美丽的特点。
B、“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一句“玻璃”与“窗”之间有停顿,以体现窗的质地。
C、“把明天更甜的生活”一句应用升调,而“飘进孩子的梦”应用降调,以增强诗的韵律感,而且符合诗的意境。
D、本诗最后两句应用轻柔的语气来朗读,表现出夜雨把甜美的生活带入孩子的梦境。
2、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诗的语言,往往是凝练而又优美,请你从文中举出一例最精彩的,并说说好在哪里?
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多个比喻描写夜雨。(2分)
请你模仿“美丽的夜雨,像拉着小提琴,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的句式,以“美丽的夜雨”为本体,来抒发对夜雨的情感。
美丽的夜雨, , 。
5、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诗中都写过夜雨,请你再写出两句。(2分)
, 。
(二) 小树的灵魂 (18分)
前年春节,我从承德叔叔家带回一株小柏树。小柏树长在一块石头上,石头坐在托盘里,托盘里水幽幽存焉,透着殷实之气。可是,它能在北京落户吗?我心里没有底。直到有一天,小柏树的枝条上冒出鲜绿的新芽时,我才放下心来。
小柏树的存活,使我感到养些木本植物该是不难吧。我便来到花市上,选购了三株盆景——小榆树、小榕树和小枫树,并与小柏树一起摆在了窗台上。一时间,窗台上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好看极了。其中,尤以小榕树最美。它的枝叶舒展文静,像是依栏沉思的女人。小榆树则以稠密而热烈的叶子,显示了繁荣景象。小枫树更是风骨不俗,气度超然。因为它的每片叶子都在翘首以待那个火红的秋天。倒是小柏树显得不起眼了。一块土里土气的石头,一株再普通不过的柏树枝子。仿佛穷山沟里走来的孩子,有些相形见绌。好在它“要求于人的甚少”,只要托盘里有点水就行了。什么心也不用操。另外三株就不同,施肥浇水,喜阴喜阳,很有些讲究。就是浇水也不能大意,弄不好还会烂根。为此,我真请教了不少花匠。
谁知,越是竭尽呵护之能事,越是容易出问题。还不到秋天,小枫树的叶子忽然打卷了,有的还变黑,一副病兮兮的样子。我赶紧四处求医,忙着打药治疗,盼着它“春风又绿”。然而,可叹它一日不似一日,眼见着一片片叶子都卷了起来。小枫树到底一命呜呼了。我也好生伤感。原本我还期待着坐在屋里独赏红叶呢!
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起来。小榆树和小榕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一场雪后,它们的叶子几乎全干了。便想:大概是冬眠吧。而我依然按时浇水,尽职尽责,以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让它们再吐新绿。
然而,它们再也没有醒来!
如今,小榆树,小榕树,小枫树的“遗骨”陈列在阳台上,好像三块墓碑,让人神伤。
这时,我却不得不惊异于小柏树的生命力了。只见它所有的叶端纷纷吐出了新绿,鲜活鲜活的耀眼极了,竟有一种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赏,令人感奋。
我禁不住把小柏树搬到写字台上,仔细端详起来。我发现它竟然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那石头的下半截分明有一道裂缝,裂缝里布满了小柏树的根须,根须之密,仿佛老寿星的胡子,又仿佛网一样的脉络。它们裸露着,有如丰富的神经系着一颗美丽的灵魂,我的心被这个灵魂深深触动着……
是的,树是有灵魂的。人类从“树神崇拜”时就这样认为着。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也说过“植物是有灵魂的”。不过,灵魂与灵魂却有所不同。正如人世间有着形形色色的灵魂。然而,一个美丽的灵魂却是需要历练的。小柏树一定是历练过的,否则它不会有这样叫人暗暗尊敬的树品。其实,它的树品本来就有着悠远的脉系。《山海经》记载:“白於之山,其上多柏。”《国语》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至于“柏经冬而不凋,蒙霜不变,可谓得其真也”的说法就更多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古代画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我想:人品如此,树品亦然。只可惜我与小柏树相伴一年有余,竟如此赏悟不敏,实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树之有神。
失敬了,小柏树!
1、解释词语。(2分)
相形见绌:
翘首以待:
2、第②自然段是从哪两方面对比小柏树和其他三株树的? (2分)
3、找出两处描写小柏树外形的句子。(2分)
4、第③自然段“谁知,越是竭尽呵铲之能事,越是容易出问题。”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5、写小柏树的根须一段突出了小柏树什么精神? (2分)
6、引用《国语》中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2分)
7、用横线画出两处抒情的句子,分析作者感情。(4分)
⑴
⑵
8、小柏树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分)
(三)乡色酒 (10分)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
乡色正好 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 乡愁也满
1、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 。(2分)
2、诗中的“你”指的是 ,是 的修辞手法。 (2分)
3、诗中写了两次望月,这两次望月的时间、地点、心情是否相同?从何处能看出来? (2分)
4、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2分)
5、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诗人性格的变化吗?(2分)
三写作(40’)
以“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自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但不得写成诗歌)
提示:1. 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以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 2.“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等。 3.自拟题目,必须含有“读”字,如“读书乐”“我的阅读趣味”“我爱阅读大自然”“我读懂了父亲的心”“这段生活令我百读不厌”等。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略2.D
3.(1)去掉“白菜” (2)将“出现在我的眼前”改为“回响在我的耳边”
4.成理成文即可
5.C 6. A
7.怀念家乡的心情,这里指台湾游子对大陆的思念之情;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这里指台湾海峡。
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
1、B 2、表现作者对夜雨的喜爱与赞美,进而赞美好生活
3、略 4、略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二)
1、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翘首以待:抬起头来盼望。
2、从外形和对人的要求两方面对比的。
3、找对即可,如“只见它所有的叶端纷纷吐出了新绿,鲜活鲜活的耀眼极了。”
4、承上启下5、小柏树依靠自己力量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精神。
6、赞美小柏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仍能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7、如:“我也好生伤感”写出了小枫树死后我的惋惜和悲伤。“让人神伤”写出了三株树都死后我的极度失望与悲伤。“我的心被这个灵魂深深触动着”写我的心灵被小柏树的顽强震动了,体悟到了它灵魂的美丽。“失敬了,小柏树!”表明对小柏树深深的敬意。
8、启示我们不可盲目地抱怨、逃避,要与生存环境抗争,要具有顽强的斗志。
(三)
1、圆月 浓浓的无边的乡愁
2、月亮 拟人
3、第一次望月的时间诗“三十年前”,地点是故乡(从“柳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因为全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从“你圆/人也圆”可以看出 );
第二次望月的时间安 是“三十年后”,地点是台湾(从“椰树”可以看出),心情是忆旧伤怀,思乡情浓。
4、因为上节中的圆月是团圆的象征,所以用“圆”;而下节中的圆月像是一杯乡色酒,是乡愁的象征,酒是满的,愁也是满的,所以只能用“满”。
5 、三十年前的“我”是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来,月亮似乎在与“我”嬉戏,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后的“我”饱经沧桑,只能心事重重的对月抒怀,所以是“我”望月亮。
三写作(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在这儿有个不情之请,如果采纳了我的回答就给我回复一声谢谢!
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语文 月考测试题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第四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过l˜( ) lŠng听( ) ti‚n静( ) xiˆ渎( ) d’信(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如果一个“(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思)”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 )
⑵正是这种(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的朦胧美使人陶醉在美妙的艺术胜境中,浮想联翩,浑然忘我。( )
⑶艺术之魅力竟至于此,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矣。( )
⑷英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台披露了一条令人(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的特大新闻。( )
3.填空:
⑴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⑵细雨鱼儿出,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4.《蒙娜丽莎》是 著名艺术家 的名画。
5.下列四句诗中,填入语段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百般红紫斗芳菲。
D、乱花渐欲迷人眼。
6.同样一句话,说话时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不一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下面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请你用着重号(·)给它标上重音。
A、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询问原因)
B、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强调程度)
第二部分:
(一)
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引起种种猜测和议论。
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面容时,先是看到微笑,继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再次神秘地隐去……难道画中美人真的活了吗?难道蒙娜丽莎会“变脸”吗?达·芬奇是怎样捕捉如此美丽又神秘的表情的呢?为什么别的画家没有模仿呢?
意大利文中有一个字用以描述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所采用的“无界渐变着色法”:sfumato(词根为fume:烟),意思是朦胧似烟凭想象。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使人陶醉在美妙的艺术胜境中,浮想联翩,浑然忘我。
我有幸见到过现藏于巴黎罗浮宫的《蒙娜丽莎》真迹,她那带着神秘微笑的美丽倩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无数观赏者。艺术之魅力竟至于此,可叹为观止矣。
最近事态有出乎意料的发展。哈佛大学的一位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列文斯通以科学观点对蒙娜丽莎微笑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她认为蒙娜丽莎之所以时隐时现,是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
列文斯通博士是研究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她特别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趣。最近她在写一本关于艺术和大脑的书,编辑建议她不妨学习一些美术史。她在一本名为《美术故事》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我知道你已看过这幅画不下一百次,但是再看,就这么看……”她照着做了——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感觉到这幅名画具有一种闪烁的特性,但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一天她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忽有所悟: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我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列文斯通大喜过望: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
7.选文第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8.第二段中的四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9.第四段中“艺术之魅力竟至于此”中的“此”是指 。
10.为什么说列文斯通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二)
开发小行星漫想
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根据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的移居提供了一线生机。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需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一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直径达1公里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一立方公里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一百年。
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了。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已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锭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状物体,让他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溅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一吨自由铁,所花费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冶炼优质铁矿获得一吨铁所需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11.第二段文字所写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2.在文中选择合适的动词,概括开发小行星的步骤。
一→ 一→ 一→
13.文中体现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很多,仿照例句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或短语。
例句:一立方公里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
①
②
14.为什么说“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三)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 足 。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眼望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 山 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就散发出一般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十艮。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 神 ;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
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5.在文中画横线成语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汉字。
16.文中加点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17.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表达内容、结构方面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①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
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③所体现出的语言特色:
18.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19、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童话故事的中心。
第三部分:
选择你拿手的题目,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
⑴我有一个美梦
⑵在梦中
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⑴充耳不闻⑵扑朔迷离⑶叹为观止⑷触目惊心 3.⑴晴川历历汉阳树⑵微风燕子斜。 4.意大利;达·芬奇 5.C 6.A、为什么B、这么 7.点题,引出下文。 8.设置悬念。 9.她那带着神秘微笑的美丽倩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无数观赏者。 10.因为她的解释必竟是一种推测,并不代表画的作者的意图。(意近即可) 11.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 12.选择、开采、加工、推入 13.选句加点时注意表示约数、程度的词即可。 14.因为小行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开发小行星可以为人类节约能源,所以说开发小行星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意近即可) 15.略 16.硕鼠心目中的“老鼠能吃掉猫”的“真经”。 17.①照应上文老鼠从非洲取回的所谓“真经”。②承上(上段中老鼠的内心活动)启下。③生动、形象、幽默。 18.硕鼠被猫咬死,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是硕鼠等辈不懂得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特殊性。它们不是非洲那样的“铁嘴老鼠”,不能放出非洲鼠所能够放出的可把猫熏昏的“浓烈的臭气”,却一味照搬非洲老鼠的经验,其结果自然只能是悲剧下场。(意近即可) 19.世间的事物具有特殊性,不结合自身实际,盲目照搬他人做法,必然失败。
Ⅳ 谁有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四单元测试卷急用
语文周末练习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
bào fā qiāng diào yī kào zhēn zhuó tuǒ tiē bì ràng
( ) ( ) ( ) ( ) ( ) ( )
huǎng rán dà wù dāng chū chā dào jiā jìng pín hán
( ) ( ) ( ) ( )
二、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避让( ) A、射开 B、防止C、排除、消除
2、妥贴( ) A、妥当 B、齐备、停当C、退避,退让
3、簇拥( ) A、聚集 B、聚集成的团或堆C、量词
4、斟酌( ) A、斟(酒),饮(酒)B、酒饭C、考虑
三、 选词填写。
1、居然 忽然
真没想到你( )会做出这种事来。
老师正在上课,( )窗外飞进一只小鸟。
2、诚恳 诚实
他有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与( )。
他( )地表示接受我们的批评。
3、可惜 可贵
很( )你最后一次射击没有打中。
最( )的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4、夸耀 夸奖
李小伟为班级做了一件好事,受到老师的( )。
徐明正在津津乐道地( )着自己的小制作呢!
四、 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
教师节 儿童节 国庆节 元旦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衣机 自动洗衣机 海尔全自动洗衣机 家用电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 世界 江苏 南通市 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姐 祖父 伯父 弟弟 叔 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小军打坏了玻璃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算出了这道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带点土腔,看戏的人( )听得很过瘾。
2、( )有人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
3、( )是自己的书,( )可以在书里的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4、( )字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我们称它为“无声的老师。
七、 修改病句。
1、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 2、陆游是位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诗人。
3、哈尔滨的冬天令人神往。 4、妈妈买了苹果、梨子、桔子和水果。
八、 活用成语。
1、他读书时( ),并注意投入情感。
2、没有客人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我们纯粹是( )
3、乡戏是农村( )的娱乐形式。
4、老师也是人,( )样样都有。
Ⅳ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 fú jiá jī kàng 恬 皎 惬 弥 (每空0.5分)
2. ①尽态极妍,②叱咤风云,③叹为观止 (每小题1分)
3.A(选对即得3分)
4.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每一处2分,符合要求即可)
5.示例: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问品与人品都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前两处每一处1分,第三处2分)
6.《西游记》,大闹天宫(每一处1分,填本书中的其他情节也可)
7.(1)示例: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一小题2分)
8.月下归航。(抓住“归航”二字,可以得2分)
9.衬托出“我”恋恋不舍的心情。(突出“衬托”、“恋恋不舍”就可得3分)
10.动作、语言;淳厚、朴实。(每一问2分)
11.不能(1分);因为原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船速之快,另一方面烘托了心情之愉快。(3分)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言之有即可。(3分)
13.(1)演出地点(1分)(2)表演方式(1分)(3)演员构成(1分)
14.不能;(1分)因为“攒拥”一词描写出观众之多,气氛之热烈,而“晃动”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分)
15.侧面描写(2分);衬托出秦腔的夺人心魄的魅力。(2分)
16.“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2分)
17.开放性试题,写出剧种1分,写出感受3分。
18.(1)正好遇到,恰逢(2)只(3)全部(4)极点(每空1分)
19.(1)四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闹。(2分)(2)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2分)
20. 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2分)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1分)
21.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2分)
22. 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2分)
祝你工作愉快!!
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凫水ú 潺潺 chán 桕树 jiù 蕴藻yùn
B.弥散 mí 怠慢dài 屹立 yì 皎洁jiǎo
C.撺掇 o 松懈 xiè 家眷 juàn 欺侮wǔ
D.歌吹 chuī 大抵 dǐ 松懈 xiè 竭力jiē
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样 纠葛 惋转 船舱 B.踊跃 蚯蚓 船篷 疲乏
C.气恼 优扬 缘故 宽慰 D.聚拢 楼阁 痕迹 碧绿
三、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B.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
C.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卖豆浆喝。
D.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
四、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1.吁 ( ) 2省 ( ) 3 相( )
( ) ( ) ( )
4.行( ) 5泊 ( ) 6喝( )
五、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宛转,悠扬: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
B.向午:将近中午。 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
C.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自失:(听得出神)失去了自己。
D.旺盛:茂盛。 霍然:形容拨弦动作疾速。
六、文言文阅读。
1.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那些声音直接表现了火势的凶猛?
答:
②那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
答:
③作者是怎样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
答:
2. 段中对听众的神色、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七、课内现代文阅读。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①段描写孩子们开船出航动作的词语有:
,这些描写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 ,动作
,同时又表现出他们 的性格特点。
2.“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依据写出了看戏的节令是 ,这即照应了文章开篇第一段 ,又为后文写
埋下了伏笔。
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一句中的“朦胧”本应是形容词,在这里作 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
4.画线一句使用了 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其中“跑”字照应了①段中的 字,反衬出少年们
的心情,还有通过“我”的感受反映出来的一句: 。
5.第③段中的“他”指代 ,表现了“我”
的心情。
八、课外阅读。
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方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拚图,它就是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就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在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成为最佳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本文可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
2.邮局前,“姑妈”在混倄对于错上,人们有两条“口实”,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一条。(限15字内回答)
答:
3.本文最后一段中,”难得糊涂”和”真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危害是:
(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
4.整体把握全文,简要概括出“小侄子”的性格特点。
小侄子:
5.本文以“对于错”为题,揭示的文章主旨是什么?
答:
6.文中说“在混倄对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请你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各种各样的口实”里选出一条写在下面。
答:
九、作文。
题目:友谊
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做文章的最后一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断,写一篇歌颂友谊的记叙文。
要求:
1.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2. 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
3. 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C 二、D 三、A 五、C
六、1.①中间力拉蹦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②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③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 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逼真,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1.点、磕、退后、再上前、出桥、架橹、 娴熟 利落 生气勃勃
2.正值初夏 夏日随母归省外祖母 偷豆
3.动 在这水气中,月色也变得朦胧了
4.比喻、拟人 形象、贴切而又含蓄地表现了行船之快 飞 急切看戏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5.宛转、悠扬的笛声 被宛转、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轻松愉快
八、1.叙述 描写
2.意装饰内容的正误。或:即使错了,也不关小孩子的事。(意思接近即可;照抄原文,没有用自己的话表述,只给1分)
3. 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4. 小侄子:对事认真,坚持真理(“公理”和“正义”也算对)。(意思对即可)
5. 赞扬(肯定)小孩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批评(否定)大人混倄是非(混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