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22课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22课

发布时间:2020-12-24 20:38:13

『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主要内容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抄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

『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2课可以给我读一遍吗

22·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律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余力,
少壮工夫老始内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容要躬行.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叁』 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22课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肆』 人教版语文课本六下第22课

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课文22
难忘的启蒙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的、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一个江南小镇的街外。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集会。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帮我写的。
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讲演比赛时,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杀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是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师们都很喜欢我。他们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这些我已经谈忘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儿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净和同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解放后的第二年,我到北京参加了工作。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也走上了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伍』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22课预习重点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1.课文简说。
课文的题目很吸引人,让人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愿望。读着课文,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跃然纸上。
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读着爸爸的这句话,爸爸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2)对词语的理解。
橱柜:放置餐具的柜子。
储备: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用。课文指松鼠把粮食储存起来准备过冬时吃。
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蹿:向上或向前跳。
垫窝:文中指松鼠把手套、头巾等铺在自己的窝里。

『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书上册第22课第六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书上册第22课是《狼牙山五壮士》,第六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内容是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过程。

原文(第六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6)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22课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狼牙山五壮士》是根据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所编写。沈重经过了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五个步骤将文章完成。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最终在1941年11月5日发表在《晋察冀日报》。

赏析: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体现了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多音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中的多音字:
1、几【jǐ】【jī】
基本释义:
几【jǐ】
(1)询问数量多少:几个人?
(2)20表示不定的数目:十几岁。几十个。
几【jī】
(1)小桌子:茶几。窗明几净。
(2)副词。将近;差一点:几死者数(shuò)(好几次都差一点死掉)。
原文中的句子: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2、待【dài】【dāi】
基本释义:
待【dài】
(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
(2)招待:待客。
(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
(4)需要:自不待言。
(5)要;打算: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
待【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原文中的句子: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3、奔【 bēn】【bèn】
基本释义:
奔【bēn】
(1)奔走;急跑:狂奔。奔驰。
(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奔命。
(3)逃跑:奔逃。东奔西窜。
奔【bèn】
(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工地。
(2)朝;向:渔轮奔渔场开去。
(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4)为某事奔走:奔球票。
原文中的句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4、喝【hē】【hè】【yè】
基本释义:
喝【hē】
(1)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喝水。
(2)特指喝酒:喝醉了。
喝【hè】:大声喊叫:喝彩。喝问。
喝【yè】:声音嘶哑、噎塞:“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原文中的句子: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5、处【chǔ】【chù】
基本释义:
处【chǔ】
(1)居住:穴居野处。
(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
(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
(4)处置;办理:论处。
(5)处罚:处治。惩处。
处【chù】
(1)地方:住处。
(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
原文中的句子:不仅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
6、什【shí】【shén】
基本释义:
什【shí】
(1)由十个合成的一组。古代户籍十家为什,军队十人为什。
(2)同“十”:什一(十分之一)。什百(十倍或百倍)。
(3)各种的;杂样的:什锦。什物。
(4)诗篇:篇什。佳什。
什【shén】
(1)〔什么〕疑问代词。
(2)表示疑问:想什?
(3)表示虚指或任指:他仿佛想说什。他什都不怕。
原文中的句子: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响。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第22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