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阅读与习作相合的教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全语文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反思
让学生生动活泼的探究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学科教学中急需探讨的话题。如何围绕文本组织学生探究,这一直成为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难点,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以情境创设为突破口,找到了一条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现以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来谈谈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只有维持儿童的这种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深入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情境,这就保证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之前,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伊始我给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远古时代,每到夜晚地球上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既不能做饭,也不能取火。只能以动物来充饥,只能以树叶来遮挡风雨。(电脑展示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许多人被子饿死,许多人被冻死。望着这样的悲惨的景象,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是谁为人类取来第一粒火种呢?
课前的这一富有儿童色彩的童话情境叙述,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激情,从而激烈地想知道人类第一粒火种的由来,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化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探究文本意境。
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儿童会兴致勃勃地学习文本。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探究的主题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火种?为什么要盗取火种?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角**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但是这些情境都不能抓住文本的主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这课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合成一个整体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我根据文本内容,整合成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以驶过的画面,也包括那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动态场面以及当时的场景图,但是就是缺少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在教学时,我用制作好的服饰让学生穿上,分别扮演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坚强无畏与大英雄赫剌克勒斯的强烈的正义感。为了使电脑媒体与人物表演融合恰到好处,我让他们自己分别设计人物的语言,以便表演时增强效果。下面观看表演的同学,充当当时的古人,让他们想一想,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抓走后,以及看着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时自己的表情。这样表演者、被表演者与多媒体融为一体,增强了情境的感染力,为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无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情感的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也由难变易,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
三、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促进思维发散。
学生们通过情境有情有意地感知文本,但语文教学绝不能以此为终点,还要在此过程上,竭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兴奋点的提升。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发情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儿童的创造性才易于突发表现出来。
学生在获得情境体验后思维被激活了,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一发不可收拾。现将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记录如下:
生:“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去盗火,他怎么不向宙斯要火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大家刚才在情境体验中就想问这个问题,是不是?
生:(齐说)是的。
师:哪位同学已经思考出答案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同学们只要细心再读一读课文,就能找到。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
生:(开始认真读课文,一会儿,不少学生抬起头)
师:谁知道了,先来回答。
生:我认为宙斯是不会把火种给普罗米修斯的,宙斯那样凶残,说明他缺乏同情心。这从他惩罚普罗米修斯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有道理。
生:如果宙斯把火种给普罗米修斯,他看到人间烟火袅袅,怎么会立刻追查盗火者呢?他那样生气,肯定不会把火种给人间的。
生:其实,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要是宙斯肯给的话,人类就不会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了。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要火种宙斯是不会给的。
师:(惊喜的)真的吗?具体说说看。
生:这一段说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决心”就说明有困难要克服,如果要给的话,就不用“决心”了。
师:太好了。同学们,你们从课文的情境体验中感受这么多的东西,你们真会学习。
……
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这是教师凭借文本情境,恰当的引导所产生的结果。
巧设情境,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探究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的单一形式,针对了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文”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终于获得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❸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搭配食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教材简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通过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作用,由于各类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还必须懂得科学搭配食物,掌握搭配食物的基本方法。食物金字塔是指导我们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指南,它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我们每天应该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便于学生理解。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寻找“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饮食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第二,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第三,根据食物日记,绘制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并评价自己的膳食结构。第四,模拟配餐和设计食谱。全课注重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围绕食物搭配的话题来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2、了解食物金字塔,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3、愿意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金字塔,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难点:理解和运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和方法。
资料链接: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误认为讲营养就是追求高档食品的人越来越多,儿童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日益严重,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适口性等不良习惯也很普遍。因此怎样选择食品、科学搭配食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卡片、塑料果盘、餐盘、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小朋友,请你们当回小医生,诊断下,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认为他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习惯?
出示课文“小胖墩”、“豆芽菜”插图,指名说。
(由寻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饮食问题,引起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关注。)
2、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 播放《食物金字塔》视频短片
1、谈话:怎样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饮食呢?科学家向我们作了一些介绍,他们是怎么说的呢?一起看下短片。
2、播放视频。
三、 学习《食物金字塔》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再具体看下营养学家们向我们推荐的食物金字塔。
1、出示食物金字塔。
2、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① 食物金字塔分为几层?
② 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③ 一共有几大类食物?(还有一类很重要,“水”)
④ 食物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⑤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
3、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4、教师小结: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要齐全,比例要恰当,这几类食物每天都要吃,而且要注意摄入的量。
四、 趣味配餐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食物金字塔,了解了一些食物搭配的知识,下面请你们也来露一手,小组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配餐活动。
(一) 配餐活动之一:小组合作设计一日食谱。
1、 要求:早餐设计两到三种食物,早餐、晚餐除主食外,按两菜一汤来设计。
2、 小组讨论设计,组长负责记录填表。
(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做出重要的决定,这项“设计一日食谱”活动充分给学生自主权,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主要巩固和运用刚学的食物金字塔知识,为下步模拟配餐作铺垫)
(二) 配餐活动之二:用餐盘模拟配餐。
1、谈话:我们根据设计好的食谱,小组合作进行有趣的配餐活动。
出示配餐步骤:
① 组长把装有荤菜、蔬菜、主食、水果等食物卡片的四个信封发给四位同学,再请一个同学负责餐盘。
② 拿到信封的四个同学把里面的食物卡片倒在自己桌上正面朝上摊开排放(注意不要和其他同学的卡片混淆)。
③ 组长对照食谱每报一个食物名,组员找出相应的卡片交给负责餐盘的同学放到餐盘上。(如果用到卡片上 没有的食物,请组长在空白纸片上写上食物名称)
友情提醒:配餐完毕后,餐盘上配好的卡片不要动,其余没用到的卡片收拾好仍旧装入信封放到塑料果盘里。
3、 学生配餐,教师巡视。
4、 交流配餐情况。
(小组合作运用食物卡片进行模拟配餐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参照金字塔搭配食物原则,评价搭配的合理性,通过交流更明确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
五、 课外延伸:
1、 出示食物搭配误区图片,简单介绍。
2、 了解健康饮食谚语。
六、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健康饮食的方法,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种类要齐全,比例要恰当。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饮食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人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七、 作业:
对家里的食物搭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分析,向父母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 本课板书采用图片式,将本课的难点突现出来,更利于学生掌握食物金字塔原则。)
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九单元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回步发展数感,掌答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6的例文
胜似亲人
在一个朝鲜族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小姑娘六岁那年,她的父母劳累成疾,相继死去,使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但她在一天夜里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便穿上衣服,到屋外寻找,谁家的孩子在哭泣?
她顺着哭声一路找到了她——那位身遭不幸的小姑娘,心中升出做母亲的喜悦,把小姑娘抱回家后,想到:这是谁家的孩子?衣服这么脏,哭得那么厉害?便问小女孩:“你是谁家的孩子呀”?小姑娘哭着说:“我的父母都死了,我已经没有亲人了”。老奶奶为小姑娘换上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为她洗干净身体,站在老奶奶面前的不再是原来那个脏脏的小姑娘了,站在她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呀!现在的小姑娘面色红润,亭亭玉立,就连荷花看见也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漂亮!
自从小姑娘来到老奶奶家里之后,一间小小的茅屋顿时变得生机勃勃,不象原来那么死气沉沉,老奶奶为她交钱上学,小姑娘不仅在学校认真完成作业,还为老奶奶洗衣、做饭、整理房屋。冬天,为老奶奶暖被;夏天,为老奶奶扇扇子!在老奶奶生病的时候,喂老奶奶吃药,给老奶奶说笑话,让奶奶每天都过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小姑娘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她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这个消息传来时,老奶奶高兴极了,可是她却为小姑娘的学费感到担忧,不过她四处借钱终于把她送进了初中,她一想到要离开老奶奶,心里很伤心,她和老奶奶紧紧拥抱,并许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老奶奶的生活有所改变,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把老奶奶接到城市里过上了幸福生活,她望着养她的老奶奶的小茅屋,不禁再次拥抱了老奶奶……
是啊,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现在的人们都被金钱所迷住了,感情却麻木了,我多么希望人们不要再金钱迷住了,让人们的感情再次恢复知觉吧!
--------------------------------------------------------
在某个城市的郊外,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苗族老奶奶,老奶奶的子女都到远方的县城工作了,很少回家。老奶奶只好和她的老伴相依为命,但不幸的是老奶奶的老伴前段时间也去世了。只剩下老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
一个叫小红的汉族小姑娘是老奶奶的邻居。小红每次看见老奶奶拐着拐杖作家务活的辛苦样子时,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同情之心。她决定去帮助老奶奶做家务活。有一天,小红看见老奶奶,一只手拐着拐杖,另一只手拿着洗衣服的棒子,艰难的在洗衣服。小红跑到老奶奶的面前,亲热的对老奶奶说:“奶奶,让我来帮您洗吧,您到一旁歇歇吧!”老奶奶一听连忙把手摇了摇说:“小红,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来。”但小红坚定的说:“不要紧的,我长大了吗,帮您作家务活是应该的吗。”老奶奶听了,没办法,只好让小红做。于是小红又是搓,又是打,一件件脏兮兮的衣服,被小红洗过像是刚买来一样干净。小红干完了活,刚准备走。却被老奶奶抱住了,老奶奶那张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红,嘴里还说:“小红你真棒!”小红害羞的说:“没什么,没什么。”
从此,小红经常在生活上帮助老奶奶。虽然小红和老奶奶不是亲人,但她们的爱却比亲人还深。
故事发生在十一年前的一天。那天,北风呼啸,隆冬来临,一个姓周的苗族老人的隔壁搬来一家三口(父亲、母亲、女儿),故事就发生在苗族老人和新邻居小女孩的身上。
苗族老人七十岁,样子十分和蔼可亲,满脸的皱纹显得更加和善。汉族小女孩一岁,她的家并不宽裕,母亲体弱多病,全家的生活就靠腿脚不便的父亲打工来维持,因此她们家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饿得小女孩整天“哇哇”乱哭。苗族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来救济她们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那个小女孩已长成十二岁的小姑娘了,那个孤寡老人也渐渐体弱多病,感到力不从心,生活都不能自理。小姑娘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默默想:周奶奶腿脚不便,身体又不好,我应该帮帮她呀!何况她以前还帮助过我们家呢!于是,小姑娘就经常抽空去帮周奶奶干活。有一天,烈日当空,小姑娘趁周奶奶外出时,到河边去洗衣服了,她边洗边擦脸,那乌黑的头发上闪着亮晶晶的水珠,红润的脸像一个红苹果。过了一会,天空渐渐黑了下来,小姑娘拿着洗好的衣服回去,看见周奶奶正坐在家门口等她,面带着微笑,一把将小姑娘搂进自己的怀抱中,说:“谢谢你,小姑娘,这段时间多亏你们照顾。”“不,您老了,这些事就由我来帮您吧,再说我们是这么多年的邻居,何必那么客气呢!”小姑娘说。
虽然她们并非亲人,但比亲人更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汉族小姑娘、苗族老奶奶这样的人,她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人间处处是真情,给予他人不需要理由,帮助他人更是十分快乐的一件事。
❼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我的事冀教版
❽ 2014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教案
第一次教学时,是新课程实验开始的第一年,什么参考资料都没有,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展开教学才有效。我们同备课组的老师先自己做了实验,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滚歪了,比如碰到磨矾石地面的铜嵌条会被阻等等),忙乎了好一阵子,实验数据的得出也不是很精确,实验过程中我们老师自己都觉得很有趣,笑声不断。
正式开始教学时,我特地准备了大胶带圈。因为胶带圈滚得比较远,所以在演示做30 o的斜坡实验时,我们来到走廊里,学生边看、边记录。后来的45o、60 o斜坡实验就由学生来做。
这次教学过后,我感觉虽然课堂很热闹。但是,效果却不好。因为走廊比较狭长,胶带圈在滚动过程中,有时不一定沿直线滚动,当滚到学生脚边时,学生笑着躲着,拥挤起来。学生光顾着看实验,做实验,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也不够完全。
第二次教学时,离第一次正好相隔一年。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的拥挤和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我请几个学生一起做,其他学生坐在教室里记录数据。这样一来,秩序是好了,但是,大多数学生缺少了参加实验的过程实践,学生似乎只是在记录、计算、比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失却了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怎么办呢?教材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有关角的度量、统计和计算等知识,还能从中体验到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想过到室外活动。但是考虑到室外分组后,要求的场地更大,场地也不平整,要备齐几组的木板、卷尺等材料也有一定难度。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女儿抽屉里的吸管。于是,立即想到能不能用吸管来做这个实验呢?我先自己试了试,把吸管剪成约二三厘米的圆柱形,用塑封的书做成斜坡,在桌上试了试,发现吸管最远大概能滚六十多厘米。这样的实验,学生在教室里就能做。于是,我决定就用吸管代替胶带圈做这个“怎样滚得远”的实验。
在课上的实验中,我给每组准备了一段圆柱形的吸管。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以桌面代替地面,以吸管代替胶带圈,以塑封的书代替木板,开始了这个微型的实验。
实践证明,这样的微型实验效果也很好。学生四人一组,人人有事做,个个是主人,他们搭的搭,滚的滚,量的量,记录的记录,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皆得到了体现。同时,没有了老师的一厢情愿的指令性的操作,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遇到问题讨论、交流,发现,直至得出结论,自始至终兴致勃勃。课堂因为学生的参与而生动活泼,因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显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