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安抚一个中年男人失去母亲的痛散文
花开花落年年来有,此时不自与往日同。花开如火,花落如图,大自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四季时光诠释着最完美的表达。人生何曾不是如此,人生如一场花开的梦,先是酝酿了冬天的的等待,然后逢到一场春雨便屠苏了内心久违的安宁和向往,疯一般演绎着色彩的迷离和忧愁,把千年的美丽一刹那间绽放,把内心最脆弱的情感低吟成情话,向世人宣读着一个梦中没有答案的回首。
2. 配乐散文一个男人中年时的发现,任志宏
原文奉上,请你参考:
【一个男人中年时的发现】
作者:佟雪春
在从前许多许多的日子里,我都太毛躁太粗心太漫不经意。每当在节假日里和你上街时,我的手臂总是僵硬地拒绝你搀挽的冲动,总是忽略你向时装店的橱窗里,投去的渴望的目光;每当你一穿上稍微艳丽的衣服,我便在一旁冷冰冰地提醒你的年龄;每当你做了一种新的发型,我便用嘲讽的目光冲去你脸上喜悦的潮红;每当你在外面受了委屈,我都不知道应该把你轻轻地拥揽在怀里,温柔地拂去你纷涌的泪珠;每当你坐在梳妆台前望着眼角上的鱼尾纹轻轻地叹气,我都不知道这时应该对你说些什么;每当你拉着我央求我陪你去跳舞时,我总是拒绝说我宁可睡觉或者看电视里的动画片......那时,我怎么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明白呢?
有时,你会停下手里的针线活望着窗外深秋的落叶发怔,有时,你的眼睛里会蓦地闪现出隐隐的泪花,有时,你会翻出我们恋爱时的照片看个不停,每每此时,我总是干搓着两手无奈地摇着头,于是我总是埋怨着你说:你已经不年轻了眼窝怎么还这么浅?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脱掉女学生气?于是我总是怀疑你的更年期怎么来得这么早?于是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地说:都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了,却还是捉摸不透你真拿你没辙儿!于是我总是振振有词地说:你有勤勉能干的丈夫你应该觉得荣光;你有聪明美丽的女儿你应该感到骄傲;你用宽敞的住房殷实的家你应该感到体面;这样的日子你该感到满足该感到欣慰你到底还奢求什么呢?
然而,听我这样说你的眼睛里的泪水更多了,不住汹涌地流淌都流成了雨季的河了......那时,我怎么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明白呢?没留意你的眼波里向我传递的某种信息;没留意你的叹息中所蕴含的特殊的含义;没留意你会莫名其妙地皱眉头大发脾气;没留意你有时竟会心不在焉地把饭烧糊。这些我都没留意,没留意啊!
头发已经渐渐秃去的时候,我才真正彻悟了什么是爱!懂得了怎样于平淡的日子里创造出温馨的氛围。尽管,这中年时的发现显得有些为时已晚,然而,因了这份迟到的懊悔与痛惜,我毕竟懂得了怎样以我真挚的言行来予以补偿。
于是——我会在出差时为你买几包你喜欢吃的杏脯;我会品味你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我会揣摩你说出的话的弦外之音;我会在节假日里不断的向你暗示:户外阳光怎样的灿烂天空怎样的蔚蓝,植物园里的康乃馨开放得怎样的绚烂;我会穿上你为我买的西服揽着你走进公园,我会挤妇女用品商店的柜台为你买一瓶抗皱美容霜;我会省下烟钱为你买一副你十分喜欢的烫发器;这时,我什么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
这时,你说我一点也不傻气一点也不憨讷;这时,你说我是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够味的男人;这时,你说当年在大学里你力挫群芳嫁给我眼力没有错;这时,你说我最了解女人的心最懂得女人的感情;这时,你说要加倍地爱我疼我来世还做我的女人;这时,你已经显现衰老痕迹的双颊会泛起少女般的潮红;这时,你会避开儿女酥倒在我的怀里像初恋时那样吻我;这时,你也流泪,你说那是因为此刻你感到太满足太幸福;这时,你会抚摸着我脱去四分之三头发的额头不无伤感地说:呵!我老了,这么快就老了!
你说:我是你的太阳只属于你的太阳;我说:你是我的月亮只属于我的月亮。你说:你就是藤蔓我是篱杖,任你攀援只任你攀援;我说:你是港湾我就是船,供我停泊只供我停泊。
我在你深情的眸光里陶醉,你在我宽阔的胸膛里痴迷。呵!你知道吗?我的挚爱与眷恋的玫瑰园,惟只座落于你的心之沃野。孕育的花蕾是为你!绽放的花蕊是为你!凋落的花瓣也是为你!
我终于在中年时才品味出爱情之酒的醇香;我终于在中年时才学会了怎样去爱我的女人;我终于在中年时才知道了怎样获得女人的爱;我终于在中年时才彻悟唇齿不能分离,必须相依;我终于在中年时才体会到了为什么总有人说,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呵!我的已经不再年轻的妻子哟,就让我们相依相偎着走近渐近的喋血黄昏。
3. 描写一个中年男人的美文感动他的美文
朋友就像是水中的鱼,深水层和浅水层的鱼永远也不会走在一起;穷和富,官和民,草根和显贵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因为各自对人生的感悟不同,最关键是他们对待世界和自然的心不同。
4. 名家散文精选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