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贝多芬的故事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㈡ 我和父亲去看庙会扩句扩两处
今天来赶庙会的人可真多,路两旁的摊位卖的东西可谓是琳琅满目,让我的眼睛都看花了,有卖竹笛、竹快板、竹茶杯、竹篮、竹筐、竹痒痒挠、竹板凳、竹龙玩具的、有卖小吃的,有卖手工艺品的, 淮阳的泥泥狗很有名气,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泥泥狗和手工缝制的布老虎。路两边摆着许多高高的香。有许多人扛着香进太昊陵上香。
听盼盼妈妈说太昊陵是伏羲爷爷的墓地,每年的二月二到三月三,都有很多人来参加规模盛大的祭祖活动,我们随着人流一起进太昊陵,人真多,我们来到伏羲爷爷的大殿前,抬头一看,大殿门上方挂 着五块匾,妈妈指着中间的一块匾对我说:“这是乾隆皇帝题的词,还有李鹏、朱镕基、李长春等领导题的词。”来到殿里,正好有当地的导游介绍伏羲爷爷的故事,我就跟着边走边听,伏羲爷爷的大 殿后面是女娲娘娘的大殿,再往里面走就是伏羲爷爷安葬的地方。有许多人在那烧香祈福。
从太昊陵出来,我们找了家饭店去吃饭,吃完饭,接着去龙湖做龙船。龙湖很大,坐在船上,看远处,一眼望不到边,湖水被太阳一照,金光闪闪的。回来的路上,我买了一个泥泥狗、四个小面人、三 只可爱的小布老虎。四点钟人都回来了,郭导游点了一下人数我们就原路返回,六点到文峰广场下车。这次赶庙会活动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