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为什么要当语文老师
语文学习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语文老师可以教很多学生的人生道理!其实不管是做英语老师还是做语文老师,语言学科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2. 做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
一是要热爱教育事业。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极其光荣的事业。现在说科教兴国,实际古代圣明之君,也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礼记》上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优秀的教师能塑造高尚的灵魂。要教育学生,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学生一般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这就是博爱而不是偏爱。
二是要忠诚于教育事业。这里主要想说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为人师表,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立业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要让学生求真,教师首先就应该是真人。要让学生支援灾区,我们自己就不能一毛不拔。
三是能奉献于教育事业。有人说教语文更是良心活。换句话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话有一定道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语文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要操思想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教育的心。业精于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语文是很辛苦的。当然吃苦要讲效果。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勤得其所,要避免无效劳动。我们的同志正由于十分辛苦,容易陷身于题海,容易纠缠于事务,埋头拉车不看路,做了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劳动,甚至是一年又一年重复的无效劳动。教参的观点、别人的教案当然有参考价值,方便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轻松的照搬,却往往限制了我们本来就可以如泉水喷涌的才思。使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老觉得好像隔靴搔痒。有时我们自己努力品读原文,即使是只有一得之见,却往往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所以教课文的前提是读课文。
其次,要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有人说,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其雄心壮志可敬可佩。不过,由教书匠到教育家。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不当教书匠,怎能成教育家。应该是先当教书匠,再成教育家。能当教书匠,就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例如能使用流畅的教学语言,能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直接熏陶感染学生;能写出下水作文,你的文章也就是学生的样板;应该有准确的普通话;有一手好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让人一看就说这就是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上面的语文功底。艺术在最高境界是互通的。现在讲究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在八十年代,一提起学计算机,好像是物理教师或数学教师的事。近两年,在我们南郊中学有一个时间,最热心学计算机的以语文教师居多。实际语文教师要涉猎的何止计算机。人常说,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努力具备广博的知识。历史地理音乐等等。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可能有助于语文教学。教师的个人爱好应该成为从事语文教学的优势。例如有的人有从政经验,这从政的经历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方面成了优势。所以人们说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现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整合问题。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 我为什么要当语文老师
不过她这次考的实在不好,就算作文不离题,班里最高分也不是她了她这作文一离题,七科总成绩年级第一估计也不会是她了。
想起我初二那年老因作文离题没拿最高分那会儿,有一次作文总算没离题了却也才七十多分,周老爸(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比我还难受的样子(因为他知道我用尽全力在考在努力不离题了)。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次他伤感完就这样跟我说的话:有时候遇点挫折受点打击也好,人这一生谁都不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觉得老是考第一对你未必是好事当学生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挫折经历一下不是什么坏事
当了老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我才知道,原来当年对我的考不好,他并不比我少纠结!我说过我当初中语文老师跟他的影响有关:因为作为一个初中语文老师,他成功地把他的学生领入了文学殿堂,让她早早地就学会了领会文学的美,她一在这个文学殿堂里发现了美就不愿再离开了。哪怕在后来读大学选专业时他也阻止过,说语文老师工作多,辛苦,可我还是执意栽了进来呵呵!
很多学生看到我的状态,私底下跟我说:看你那么辛苦,以后我才不当老师呢。
那时候听到这个我特别震惊也有点自责。直到前天,我和她还有张婉老师聊天说到语文老师工作的确多、累时,张婉老师要我打住:人家冯金燕的理想是当一名语文老师,那天英语课她说‘My dream is to be a Chinese teacher’,你别说辛苦吓到她了。我闻言看向她,看到她灿烂的默认的笑,就瞬间明白了一切!我相信她这个理想跟我这个语文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她追问我:老师,改作文辛苦,那辛苦之后呢?还有没有别的呀?有没有幸福呀?哈,我课堂上说过改作文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她记住了!
我突然明白:很多人当老师,也许的确只是在从事一份工作,但是肯定有一些老师,尤其是一些语文老师,他们的这份工作,是事业也是梦想!
4. 当一名语文老师要读什么专业才可以
要考语文的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并没有规定专业,你只要达到用人单位的什么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之类的条件,并且拥有该专业的教师资格证就OK了。
5. 当语文老师,需要的普通话等级是什么
最低二级甲等,好一点的学校最低一级乙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6. 当语文老师要学什么专业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版者姑且权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6]
7. 要具备什么条件才有资格当小学语文老师
如果不是语文教育专业出身的,想当语文老师还必须普通话过二级甲等,拥有内语文教师资格证,容教小学需要小学语文资格或更高,教初中语文就必须具有初中语文资格或更高级别等等;考教师资格证需要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都是采取网上考试,没有有两次报名时间,详细情况请关注中国教师网或者你省得教师网;如果你想成为正式编制国家老师还必须参加你省的教师同意招聘考试,每年一次大概在4月报名5月考试,这个考试得在你拥有一定级别的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才能报考,需要考试专业知识包括大学里所有开设的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还有综合基础知识这门,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法规、教育政策等等。
8. 当语文老师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多设计阅读比赛,没有阅读,就版没有语文教学,权只单纯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积淀,最后只是一场空。
第二,注意古诗文的背诵。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因为学英语而丢了。古诗文的背诵,就是要简单的素读,可以不理解意思,对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的学生 陋室铭 爱莲说 杂说 观沧海 满江红 。。。背得朗朗上口 而且大气磅礴 要说的太多了 ,总之,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数,要把眼光放远,语文教好是要下心思琢磨的。
9. 请大家谈一下要做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大家都知道,老师是学生的表率,现在的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就是说,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另外,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因为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二、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更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这些都是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
三、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古人说:“善良的心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绝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
四、要入细
老师应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和学生谈心,更多的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放下畏惧的包袱主动接近你,向你诉说他们的心里话,这样你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情况。“因材施教”才能不误人子弟。
五、要持之以恒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恒”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循善诱,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们应得到的知识。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培养学生恒心的方法:1、给学生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让他们学习《挑山工》的那种向着一定目标踏踏实实前进的精神,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2、当学生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应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他们做一个进步记录。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切忌“恨铁不成钢”的做法,那样容易酿成“欲速则不达”的恶果。
六、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语文教师一般都肩负着“班主任”的重担。一定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不能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要做到“ 宁愿老师等学生,不让学生等老师。”
七、要学会设计导语和板书
好的导语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他们在心里对本课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强烈的求知欲迫使他们更深入地去学习本课。板书要工整、合理、简单明了,是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很清楚地回想七本课的内容。
八、要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敢于创新,不要让学生为这老师转,老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什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发问,老师逐个解答或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动脑,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老师不但要能娴熟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而且还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