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家规定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一周应该多少节课
各地开学来时间不一北京中自小学:9月1日开学上海中小学:2016年9月1日开学成都中小学:2016年9月1日入学手续,2月8日正式行课福州中小学:小学9月1日开学;中学9月1日开学;中等职业学校9月1日开学。广州中小学:初中、小学定于2016年9月1日(星期日)起正式开学杭州中小学:9月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济南中小学:小学:至9月1日结束,9月3日组织学生报到并正式开学,中学:9月1日组织学生报到并正式开学深圳中小学:2月13日开学高中:2月5日,正式开学上课时间为2月6日安徽中小学:9月1日开学常州小学:9月1日,学生报到注册。9月1日,新学期开学。东莞高中小学:2016年9月1日(小学和初中);2016年9月1日(高中)。合肥中小学:9月1日学生到校报到,9月3日正式开学上课南京中小学:9月1日开学武汉中小学: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重庆中小学:9月1日正式行课如果你是新生,你心目中的语文老师未必如你所愿,祝你好运吧。
Ⅱ 初中语文一篇课文讲几节课
一般三课时足够了,最多不会超过四课时。包括起始课、分析课、总结课三部分。
Ⅲ 教育部规定小学一年级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一年级周课时数26节,其中语文7节,数学4节,音乐2节,美术节,体育4节,品德与生活2节,地方课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截至2017年7月,教育部设有19个内设司、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其中。另外,教育部还直接管理15个教育类社会团体和组织。
主要职责
一、 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三、 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
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五、 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Ⅳ 一节语文课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语文!我的最爱!
那一堂语文课是我最爱的一堂语文课,它充满了诗意!充满了爱的温馨。
我们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母爱之中。那一堂课教室里鸦雀无声,它好似有一股寒气侵袭,又好似有一股温暖包围着你。
那一堂课我们一直期待着语文老师的精彩的演讲,他的演讲能让我们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沉思。
终于,开始了,全班都在认真,屏气的听着。他朗诵的是关于一个人成长中与母亲的关系。
教室里冷的让人不禁发抖。让我回想起了自己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我真的很惭愧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想母亲也肯定曾为我悲伤过吧!想着想着,突然一颗冰冷的,晶状体的小圆珠终于掉下来了。我听得也真够认真的,老师已经停下很久了也还不知道。突然望了一下四周发现全班同学的眼光都在齐刷刷的盯着我,我的脸顿时红的像一个红苹果,只好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悄悄的将眼泪抹掉了。
老师要求我们写下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一分、两分、三分……
时间过的真快,恍惚才过一分钟。老师好像在故意的折磨我。他无情的点了我的名字。我含着泪将自己的真心话说了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同学都写下了自己的真心话,也都流下泪。那是最真诚的泪。
终于,度过了这堂课!虽然这不是一堂激动人心的课但它是走向心灵深处的一堂课。是我最爱的一堂课!
Ⅳ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
一、 在备课中树立新的理念。1.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只是以为在为教一节课做准备。首先要想到这一节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什么。如低年级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认字、读字、写字,而且要在笔画、笔顺、结构方面渗透、归纳,为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作准备。2.树立“语文全面教育”的理念。教师备课,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认识上把握住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把握住语文课程能为义务教育做什么,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听说读写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环境中整体领悟,尊重独特的情感体验……)。3.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标准》的第三个课程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备课时,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确定,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价的适时、适度,都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4.树立“开放的大语文观”的理念。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一篇课文,一本教科书,要和生活、和做人融于一体。语文学习不是封闭式的学习,它应该包括学习语文的一个人的整个的生活空间,甚至精神世界。这正是《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真实含义。5.树立“新的语文教材观”的理念。(1) 看透语文教材。叶圣陶先生有个精辟的论断:“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教学及常见的是误将这些文当成全部,误将读懂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把学生的培养抛在了一边,变成了学生为文服务,局限了教学,扭曲了教学。语文教材是以少学多,是获知之例、育能之例、启智之例、做人之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之例,既是练例,又是范例。看透教材就要跳出教材,要懂不为懂,以文为例,教文育人。(2) 吃透语文教材。教材虽是例子,却又是凭借,当例子指的是目的,并不是不重要,看得远需要站得稳,当例子更应钻例子。吃透教材,就要挖掘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载体。吃透语言因素的七要素——音、形、意、道(道理)、境(语境)、情(感情)、采(文采)。要在重点、难点、特点处吃透。(3) 开发语文教材。①扩点:及教材的简略处求扩展,省略处求补充,概括处求具体,暗含处求明朗,延深处求续编。②疑点: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疏通性、探究性、鉴赏性、评价性质疑。③异点: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对中求异,异后求佳。④评点:评价任务、情节、语言、作者……⑤争点:抓住教材某点引发争论、辩论。⑥联点:无联系因素的联接,远距离的联接。⑦移点:借课文内容,移情境,移角色,移情感。⑧用点:根据教材,结合实践需要,灵活运用。⑨易点:抓住教材容易处,有意加上适当、有趣的难度,激发火花。二、 一篇课文的钻研。(一)钻研一篇课文的五个步骤1.初读课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当教师刚接触课文的时候,应当认认真真地读几遍。要强调这里的“读”,不是默读,而是出声朗读。教师要在吟咏中体味文字饱含的意境和感情,促使自己尽快地进入课文。认认真真把课文读了几遍,基本搞清课文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怎么一层一层表述出来的,理清课文大致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点。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多多少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疏通文字是这一步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虽然在一篇课文中一个字词只是极小的一个局部,但在教学中绝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字的读音、书写、意思都要正确。2.逐段细读,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段”指的是自然段。备课钻研理解课文,教师还要静下心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揣摩语言文字,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以便分清课文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每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抓重点词句的好处:1.课堂上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理解感情;2.指导朗读,或者进行语言文字训练;3.更好体会作者锤词炼句,铺陈华章彩文,4.让自己在品味重点词句时更好地理解课文,让自己的感情同作者的感情同样起伏升沉。3.划分大段,理清思路,理解布局谋篇。在逐节细读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归纳出自然段的段意之后,教师要把课文的结构段逻辑段(大段)划分好。4.通观全文,了解写作意图,抓住主旨。(1) 回过头去看一看抓的重点词句,归纳的段意是否服从中心,如果游离了中心,就该加以补正;中心是怎么表露的,作者从哪个视角选择材料,用了什么样或哪些写法来表现物、情。(2) 对课文设疑。(3) 对根据名家的名篇节选删改的,应尽量找原文读一读,和课文对照一下。5.结合实际,制定目标,选定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际: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实际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备教材”到“备学生”。从总的方面说,要注意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已具备的学习方法;从细的方面说,要注意学生们听说读写的水平、思维方式、生活范围和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述的内容有哪些差距,课文包容的信息,哪些是学生们了解或比较了解的,哪些是他们的盲区,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能否被他们吸收、消化、记忆、运用。在面向全班学生的前提下,还不要忽视个体差异,以便分类指导,最后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和发展。制定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标准》、《大纲》,把握好学段及年级的要求,分清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层次水平。制定教学目标,还要依据课文,把握好课文在全册、全单元的位置及作用,把一课书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纳入一个单元的训练体系中去,呈现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梯度。制定教学目标,更不能脱离学生知识、能力、智力、非智力以及生活范围的实际。制定目标时,要明确、合理,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与态度的指向都清楚,是可以评估检验的。切忌把教学目标定得大而空泛,多而繁杂。选定内容:对一节课内容的选定,要处理好“课文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这二者的关系。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学生是能读懂的,不一定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在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不要忘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结合课文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把课文内容向课外延伸。确定重点:在内容上肯于取舍,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结构的改革。课文重点的确定,除依据《标准》、《大纲》之外,还要依据单元训练点,抓好课文与主要内容、中心紧密关联的段落,紧扣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确定难点:难点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离学生生活较远,缺少感性认识,知识储备不足又难以想象的。2.含义较深,不易理解的词句。3.课文中讲得比较深的道理。4.较长课文复杂的结构。三、 阅读教学的备课。(一) 导课的艺术1. 开篇引导,也叫导入新课,导语:目的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导语力求“精”“新”二字,要生动、有文采、有感情。导语设计有法无式,既可介绍背景,介绍作者、人物,直接审题;又可出示图像,创设情境;也可提出问题,故设悬念;还可讲个故事,做个练习。总之要富于变化,激情引趣。2. 课堂指导,善于点拨:《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课上的指导点拨主要体现在导读、导思、导路三方面。(1)导读:是切切实实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真的做到书声琅琅。初步感知课文时,指导学生认认真真读,读正确,把课文读顺。理解课文关键处,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段。重点的句子,要反反复复读,边读边想,以思促读,借用学生质疑的问题,或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读懂内容,领悟感情。这时的导读,一是注意对词句的理解,咬文嚼字品字品句的深度是和诵读达情的水平大体一致的;二是适当在朗读技巧,比如重音、停顿、速度上要作指导。(2) 导思:是指善于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抓住时机,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疏导学生的思维。(3) 导路:是指把握学生的学路,引导学生和课文之间的“对话”,去贴近作者的思路,找到课文前后内在的逻辑联系。3.收尾诱导:结尾切不可拖泥带水,也不能僵死呆板浅白直露,虎头蛇尾似的结尾肯定削弱教学效果。结尾应当总结概括、深化延伸、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二)课堂结构的设计。
Ⅵ 六门学科、星期三下午、告诉我、一节有趣的语文课、多少节课、上一节数学课,的英文什么 要最准确的
six subjects
wednesday afternoon
tell me
an interesting chinese class
hou many classes
have a maths class
Ⅶ 上午语文、数学各两节课,上课顺序有多少种
上午语文、数学各两节课,上课顺序有C(4,2)=6种
Ⅷ 小学语文一周几节课为标准
分别为:
低年级(一、二年级)8节;
中年级(三、四年级)7节;
高年级(五、六年级)6节。
2001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如下:
(8)多少节语文课扩展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有关说明
1、表一为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备案。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5、初中阶段的学校再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西安着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7、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
8、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部官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Ⅸ 小学一年级一周多少节语文课
8节 还要带上1-2节的品生课
附上一年级的课程表
周一 数学 语文 体育专 音乐 美术属 品生
周二 语文 数学 品生 活动 校本 地方
周三 数学 语文 美术 语文 体育 音乐
周四 语文 地方 活动 品生 生命 语文
周五 数学 语文 活动 语文 活动 体育
Ⅹ 初中语文课每周课时是多少 语文每周应上几节课,课时积分有是几分
教育部规定,初中三年的语文周课时都是5节.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课时,但不能挤占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