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读本

三年级上册语文读本

发布时间:2020-12-20 18:37:46

❶ 三年级语文读本《收集的乐趣》读后感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例如第四册课本中的练习,对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写读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阐发.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新的观点.例如《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一文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哲理性的现象.从本文体现的普遍原理出发,可以获得关于人才问题的新的认识.即优越的条件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成才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才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努力,对良好的环境不加以利用,客观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不论是对原作思想内容的进一步阐释,还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都必须体现作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这样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实处.

❷ 语文精品读本三年级上册金蝉脱壳里的金蝉指的是什么

实名金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成虫又称黑蚱蝉,俗称知了龟、知了猴等.方言:山东回各地答的叫法不一,鲁西南一代叫爬蝉(正确发音为pá chá),也有叫结了龟的(发音:jiē le guī),鲁南叫幼虫为姐溜龟,叫成虫为姐溜,江苏徐州的叫爬拉猴.

❸ 小学三年级课外必读书目有哪些

1、《稻复草人》

2、《无尽的追问》制

3、《昆虫记》

4、《木偶奇遇记》

5、《东周列国志故事》

6、《小兵张嘎》

7、《我要做个好孩子》

8、《我有友情要出租》

9、《安徒生童话》

10、《神奇的钓鱼竿》

11、《说谎的放牛娃》

12、《365夜故事》

13、《小猪唏哩呼噜》

14、《尼尔斯骑鹅游行记》

15、《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16、《长袜子皮皮》

17、《亲爱的笨笨猪》

18、《三毛流浪记》

19、《成语故事》

20、《雷锋故事》

21、 《神话故事》

22、《格林童话》

23、《十万个为什么》

24、《小学生中国历史全知道(上下册)》

25、《中华成语故事》

❹ 三年级下册语文读本《芭蕉花》教案

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认读生字、词语,通过读句子、做动作理解文中两个“托”字的不同意思。
2、通过读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哥哥对母亲的爱,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我照实说了”的内容讲具体。
3、熟读课文2、3节,能联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妈妈说“唉!我生下了你们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的原因,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揭示课题。
1. 板书:芭蕉
2. 出示:一株芭蕉(图)
zhū
出示:一株芭蕉 生读
3. 师:看,两三株芭蕉挨在一块儿,一株一株又一株,就是一簇芭蕉。

出示:一簇芭蕉(图)(词) 生读。
4. 师:走近看,这株芭蕉中刚好开着一朵——芭蕉花。
出示:一朵芭蕉花(图) 生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
补全课题:20 芭蕉花
5. 出示描写芭蕉花的句子,积累语言
出示句子: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指导朗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回顾预习要求
2、交流回答,板书:“我”和哥哥 父亲母亲
三、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一)整体进入,学习第一节。
1、整体进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出示:“我”和哥哥___________,父母知道了____________。
(干什么) (怎么样)
预设一:学生直接答到生气,则板书:生气
预设二:学生答到“训”,从这个字中你一定感受到——父母很生气。板书:训、生气。
预设三:有学生答到“掐了一朵芭蕉花”,表扬并出示词卡,解释:“掐”就是用力地摘,做做“掐”的动作,板书:摘。
2、学习第一节,重点理解“托”和“四处”的意思。
(1) 读课文第一节,了解这朵芭蕉花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2) 交流出示:在我们四川乡下,相传芭蕉花能治头晕。母亲有头晕病,她一犯病,我们就四处托人去买芭蕉花。
(3) 板书:治头晕
(4) 出示词卡:晕
指导朗读
指导书写
(5) 师:芭蕉花可以治头晕,母亲正有头晕病,她一犯病,我们就——(四处托人去买)。
(6) 理解:托(委托、请)
出示词卡,学习生字“托”。
读句子,理解“托”的意思(叫,请求、委托别人去买。)
(7) 理解:四处
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着急)
着急什么?(急着给母亲治头晕病,说明兄弟俩爱自己的亲人)
(8) 指导读句。
(9) 师:现在谁能结合板书再来说说课文围绕芭蕉花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说说看。

❺ 在三年级小学读语文读本上第11课大孩子总同里有几个

很多个

❻ 三年级语文读本小猪旅行记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❼ 三年级语文读本我们的老师读后感

这些文字虽说不上精彩,但是对于我们做教师的却有着一定的启发与教育.…看版见一个因权生水泡、脸上红肿的学生,就停止了听写,用两只手托着那个孩子的脸仔细查看,询问到底是什么回事,还用一只手摸摸那个孩子的前额,看他有没有发烧.这时,老师身后的一个孩子站在桌子上,开始做起鬼脸来.正好老师转过身去.那个孩子赶紧轻轻地坐好,低下头去,等着挨训.老师把手放到那个孩子的头上,只说了一句话:"以后,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了."…听写结束之后,有一会儿的短暂沉默.然后,老师用他那洪亮而亲切的声音缓缓地对我们说:"听好,我的孩子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我没有亲人了;我的亲人就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我再也没有任何东西了!除了你们,值得我去爱

❽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读本读后感怎么写

粗略的概括文章的意思,然后说出 读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以及现实中所经历过的案例来说明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上册语文读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