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

发布时间:2020-12-20 09:05:09

⑴ 初一语文上册半期考试作文

作文头尾编辑
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阅读的重要位置,是第一印象,因而很重要。
怎样拟好标题
文章的标题就象龙的眼睛。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
拟好标题的要求是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能使人一看到标题就有读文欲。那么,拟好标题方法有那些呢?
1、运用修辞。如《忠诚:沟通友谊的桥梁》用比喻;《我与自信签约》用拟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用对偶;《减负还是加负》用反问;《少年壮志不言愁》引用诗歌;《自考之路通罗马》用借代(罗马借代成功)等。
2、用数学式。如《减负≠减副》、《8-1>8》、《真诚+守信=真正的友谊》、《学校生活abc》等。
3、直言事理。如《上网,让我欢喜让我忧》、《诚信抛弃不得》等。
4、反常求异。如《我想当个差生》《会上楼的牛仔裤》。
在话题作文中,可用原题,也可另拟,只要所写内容在话题范围内即可。若原题太大,可拟小些的题目。如话题作文“以人为本”,可拟成“致富以人为本”等。
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就象凤的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
文章的开头要简洁,入题要快,语言要有文采,能使人一看开头就有想往下读的欲望。方法有那些呢?
1、引用诗词歌词开头。如“‘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要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爱心》)又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出那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响起钱氏英语。(《良师》)
2、设置悬念开头。如“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的走着,滴嗒,滴嗒……都快要4点了,妈怎么还没回来?”(《担心》)
3、写景状物开头。如“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应象老虎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方法有:
1、卒章显志法,即末尾点明文章的中心。可用抒情议论句直接点出来。如“人们,请选择好你的染缸,点染好你的生活!”(《生活如染缸》)或引用诗词句点题。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师生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借用人物语言点题。如“不过,通过这次不平常的考试,我感到:一个人应该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不平常的考试》)又如“我要向您说一句:‘感谢您,老师!’”(《感谢您,老师》)
2、首尾呼应法。如“那天,阳光好暖,好暖……”(《那天,阳光好暖》)与开头的“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从窗口斜射在桌子上,照在信封上,那天阳光好暖啊……”呼应。
3、描景写事法。如上例便是描景结尾法。又如一篇题为《心结》的结尾“我走向了他……”,以写事法结尾,点出了事情的结局。

⑵ 初一语文上册近几年来的期中考试

(测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把下面语段中用拼音表示的汉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 jǐng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理解历史 ,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 yì的事情。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如白驹( )过隙,充满惆( )怅;有的人的少年时代,五彩纷呈( ),乐趣荟( )萃。
( ) ( ) ( )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A:文学能将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
B: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勇于改正,再接再厉。
C: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一定是考砸了。
4、下列对课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社戏》中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B:沈从文的小说、散文如《边城》《端午日》等,带有浓浓的川西风情。
C: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为思念其弟苏洵而作。
D:《本命年的回想》是一篇具有浓郁黄土高原乡土气息的散文,文中有关过年习俗的叙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5、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林则徐)(1分)
(2)今夜月明人尽望, 。(《十五夜望月》)(1分)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刻舟求剑》)(1分)
(4)青山有幸埋忠骨, 。(岳飞墓)(1分)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2分)
(6)《赤壁》中以小见大,以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是:
, 。(2分)
(7)《成功的花》中表明“花”的“成功”来之不易的诗句是:
, 。(2分)
6、综合性学习。(共4分)
在“生活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下面的语言材料。请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和能力,先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改正。
学校食堂因教师打饭窗口常常被学生挤 占,贴出了一则告示:“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
(1)告示的语言中有什么语义错误或语法错误?(2分)

(2)这则告示应修改为:(2分)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一)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7、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B: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 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
D:全词深沉婉约,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常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共8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捉蛤蟆,鞭数十( )
(3)以丛草为林( ) (4)余年幼,方出神( )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以土砾凸者为邱 B:项为之强
C: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D:而置之其坐
10、翻译句子。(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1、“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句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故事,完成12~14题。(共6分)
曾子杀彘
曾子【1】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2】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3】。”妻适市来【4】,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5】与婴儿戏耳【6】。”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7】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8】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9】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0】。”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2】女:同“汝”,你。【3】彘(zhì):猪。【4】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5】特:不过,只是。【6】戏耳:开玩笑罢了。【7】待:依赖。【8】子:你,对对方的尊称。【9】而:则,就。【10】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12、与“曾子之妻之市”一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加点字是( )(2分)
A: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B:而置之其坐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何不试之以足
13、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曾子什么样的品质?(2分)

14、请你再举一例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要简单叙述清楚事件,40字以内。(2分)

(四)阅读《社戏》节选,完成题目。(共11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5、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18个字以内)(2分)

16、找出选文第①段写开船时的一系列动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2分)
动词: (1分)
作用: (1分)
17、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8、第③段中的“沉静”“自失”体现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3分)

19、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的感受很独特,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说你自身的经历。(50字以内)(2分)

(五)阅读文章,完成题目。(共11分)
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 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20、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3分)

21、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3分)

22、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分)

23、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2分)

三、写作(40分)
下面两个题目,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作文。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字数不得少于600字,不得超过答题试卷所给的作文纸的格子。
(1)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有你同行”为题作文。
(2)题目: 真有趣
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 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请用XX代替。

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要点

童趣,行道树,《论语》十则,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这几篇都是着重内容。主专要考词语,读音、属写法,诗词填空,翻译诗词、字词,品味句子,访写句子。作文一般都是叙事作文,只要句子优美,用词准确,一般40分不成问题。(还有一点:字迹要工整) 望采纳

⑷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坐在窗边,静静地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懵懂的我已经走过12个春秋,昨日的冲动已离我而去,深深地呼一口气,是亲情把我从迷茫中唤醒,那一刻,我长大了。
———题记
时间追溯到一年前,那个寒冷的雨夜,就在那一天,我干了一件令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悔的一件事……
那天,我正在做作业。爸爸阴沉着脸走过来,看我在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他十分生气,毫不留情地把我训斥一顿,一番发泄之后,便把烟放在了桌子上,我居然想报复一下爸爸,就把他的烟放在了书包里
晚饭后,爸爸焦急地在屋里找来找去,妈妈问他找什么,他说了一个字——烟。此时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我知道,以爸爸的个性,如果他知道烟是我拿的,一定不肯放过我。我只好不吭声,装作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妈妈问我看见没,我一个劲儿得说不知道,还装出一个很平静的样子,但此时我的心里一团乱麻。
爸爸找不到烟,在家里大发雷霆,妈妈就在做我的“思想工作”,叫我拿了烟就赶快拿出来,我想他们已经猜到是我了,可我还是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每次他们问我时,我都好想说,可是……每当看到爸爸那愤怒的表情时,我预言又止。
爸爸带着一脸的愤怒去上班去了。这时,妈妈一脸严肃地坐在沙发上,她语气很凝重地对我说:“那个烟到底是不是你拿了?你说吧!”我有些动心了,但还是嘴硬地说:“我没……没拿,”我说的时候语气在发抖。可我还是嘴硬。“你想想吧,这个家里就我们三个人,除了我和爸爸,不是你还有谁?爸爸这么生气不是因为找不到烟,而是你的不诚实,只要你说出来,我们是不会怪你的!”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竟哭了起来。
我生平是最不收眼泪所感动,可这次似乎是个例外,我终于说出了真相,说完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和妈妈都沉默了良久,她开口了,叫我给我爸爸打电话。我是个自尊心十分强的人,不会轻易给人道歉,但在良心的谴责下,我鼓起勇气拿起了电话。电话那头,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喂”,“爸爸,那个烟是我拿的。”我冷冷地抛出这句话后便挂断了电话。随后我觉得确实对不起爸爸,便给爸爸发了短信。爸爸也给我回了短信,内容大致是:
亲爱的女儿,今天下午确实是爸爸的不对,爸爸做得太过火了,希望你能原谅。但是,那件事你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不是爸爸必须要烟。而是希望你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这也是我和妈妈共同的心愿!
——爱你的爸爸
看完,我的眼里满是泪花,望一望窗外的雨,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长大了

阅读全文

与初一上册语文期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