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一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结构

一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结构

发布时间:2021-03-16 09:23:05

㈠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让学生大胆的说起来
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在生活生产中、工作中无时不存在着。大到论文答辩、演讲。小到与人沟通、待人接物、见面问好等。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少,老师要多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学生只有对口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口语,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向师心很强,任何事都喜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每一节语文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我们教师一段生动优美的导语,几句精辟的总结„„都给学生起着模范表率作用,学生也会在平时交际中努力地要求自己尽量把话说流畅、连贯。经常这样的练习也会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其次,还要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配乐诗朗诵,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要他心中有话可说。最后,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愿意与人交流。 (三)夯实阅读指导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实。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3、变眼读为心读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总之,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但却有许多的孩子怕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仅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行的,还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我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让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

㈡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那么再结合的教学点之外,也要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㈢ 浅析怎样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浅析怎样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我认为: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要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就从五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一、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呢?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三、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四、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听课者.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激情呢?1.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 这 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授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学生听完了,开始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欲望.这也为上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学生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比如说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观潮》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声音,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这样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所以教师在展示课文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课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种形式.3.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 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精读”是必经之途,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课文语言不仅是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随即导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五、课堂中要关爱学生1、爱的平等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2、爱的巧妙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钻进应试教育里,每一堂课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㈣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 的内容结构及其组织方式有哪些

一、正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板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正确的航向。根据课程标准中学年段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并抓住文本的重点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的难点,力求为教学找出更简单有实效的突破口,来解决消除教学中的障碍。二、 深入解读教材我认为,深入解读教材须达到五个层次:第一层:关注“教材包含了什么”,着眼点在教材的表层内容和呈现方式。比如知识点、标题,或者书中设计的图片,问题与活动等。第二层:主要思考“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内容的难点何在?所谓的重点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包括一册书、一个单元、一节课以及某部分内容的重点;从内涵上来说,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对顺利学习其他部分起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作用。第三层: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着眼点在教材的组织顺序与结构上。首先,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符合。其次,关注整合程度,内容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不同时间的内容衔接性。第四层:关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什么要求等问题,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领略教材的弦外之音。第五层:思考“教材蕴含着什么” 、“折射出哪些数学学科教育理念?”、“渗透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三、创造性使用教材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看来,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师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把教材作为训练语言文字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材料。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学习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师生的精力被耗费在识记、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正确的教材观要求师生把教科书当成活材料,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时还可以为达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辅助材料。正确认识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范例和学生练习的例子,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语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㈤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让学生大胆的说起来
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在生活生产中、工作中无时不存在着。大到论文答辩、演讲。小到与人沟通、待人接物、见面问好等。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少,老师要多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学生只有对口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口语,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向师心很强,任何事都喜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每一节语文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我们教师一段生动优美的导语,几句精辟的总结„„都给学生起着模范表率作用,学生也会在平时交际中努力地要求自己尽量把话说流畅、连贯。经常这样的练习也会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其次,还要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配乐诗朗诵,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要他心中有话可说。最后,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愿意与人交流。 (三)夯实阅读指导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实。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3、变眼读为心读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总之,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但却有许多的孩子怕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仅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行的,还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我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让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

㈥ 一节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包括哪些环节

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0
上公开课是每外位教师的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青年教师可凭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显示自己的教学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老年教师可通过公开课向人展示自己成功的教学理念或模式,供同行学习取经。 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上课的技巧,才能为他的课堂锦上添花。本人在从教的短短几年中,曾多次承担校、区、市级的公开课,在认真准备好每节课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 备教材。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就拿阅读课必须侧重于理解及分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驾轻就熟,耳熟能长的课型。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 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1) 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2)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3) 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 备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四、 备听众。 公开课
1/10页
顾名思义便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有着较强的示范性及表演性。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这时候,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便给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些听课者就往往不熟悉所听的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的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动感的设计,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学生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老师还可通过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学生的动态,跟着学生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心怡神悦。 五、 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作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

㈦ 怎样设计一节小学语文课

首先你自己应该觉得你可以吧这堂课上的很精彩,那么自然你会很轻松!其次要把课本吃透,然后脱离课本,给学生上不一样的一节课,这就需要运用你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你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本知识需要,让学生觉得新颖而且喜欢接受,还有要由精彩的导课,可以和学生谈天说地,但要学会引导学生自己说,说那些看似与课本无关,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学生记忆一定深刻!你当然也很成功!

㈧ 苏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该如何把握,其上课中心思想又是什么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各要素的组合排列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就是“在规定的标准时间里,取得范围内最好的教学效果……它是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巴班斯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总论部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由理性分析转为重视学生的感性体验,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突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提高能力,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新大纲》以及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们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以《活动教学论》为指针设计阅读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两年多来,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探索构建阅读训练型结构、质疑问难型、“提示”自读型结构、“开放”自读型结构等活动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与一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结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