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

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2021-03-16 06:41:31

A.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画面,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更好地展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1.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
1.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堂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恐龙》一课,如果在导入课文时,播放一段恐龙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向我们展现了恐龙家族的生活情景,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段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美的语文课。书中有许多写景的文章,如《庐山的云雾》、《拉萨的天空》、《西湖》等展现自然的美文。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此时,如果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

B.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1 课堂因“你”而精彩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文思泉涌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率倍增,使课堂充满快乐感.同时,运用多媒体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语言增添色彩.在作文教学方面,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文思泉涌. 语文课堂自古以来一直是令人感觉充满魅力的课堂.语文教师的工作也是高尚伟大的.教师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聆听自己的声音是一种快乐,沉浸在学生求知的目光中是一种享受,感受到学生与家长由衷的敬意是一种幸福.而教师的工作单调单一,教学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教师会产生倦怠感,学生也会产生“审 2 美疲劳”.作为一位从教五年左右的新教师来说,照道理还应该保持原有的那份激情,但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老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竟然就出现了视觉疲劳的现象.曾有位老教师说过:从教数年后,大部分老师的棱角都被磨得光光的.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乏味,丧失信心与热情.而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总抱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这也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勤勉苦干,呕心沥血,为语文教学付出了生活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虽然很努力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却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发自内心喜欢语文课,反而觉得语文课比其他课更枯燥无味.面对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怎样上好我们的语文课呢?怎样令语文课变得精彩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如今的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课文的情境,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可以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增大课堂容量, 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优化教学环境.多媒体已迅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作为一种现代常用的教学手段.如果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它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告别枯燥乏味,令我们的课堂耳目一新,充满生机,精彩不断,使我们的学生在企盼和享受中度过一堂堂回味无穷的四十分钟的美好时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令我们的课堂变得精彩呢?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3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看视频,赏情境,让我们的课堂其乐融融.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体育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都不高兴;如果语文课不能上,则喜形于色.对此我并没有责怪学生,我深知他们不是不愿意学语文,而是语文课没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适当的情境必能激起儿童的情趣,让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 “趣”“活”,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令学生爱上语文课,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富有魅力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我们的课堂快乐无限. 情境教学法,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经过实践,多媒体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使学生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4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愉快,让课堂营造着快乐的氛围. 又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尽管文中对海底世界的生物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听不懂的时候就会感到乏味,失去兴趣.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五光十色的海水、蠕动的海参、全身皮甲的大龙虾、形态各异的鱼、颜色不一、千奇百怪的贝壳�6�7�6�7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此时学生会感到兴奋不已,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会让他们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语言增添色彩.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上语文课的老师不同于上数学课的老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教给学生的一些道理和知识.我们的语言除了要教会学生懂得判断外,我们的语言还肩负着感染和熏陶学生的责任.因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最重要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语言有文学色彩吗?我们的语言有感染力吗? 其实,如果巧妙运用上多媒体,我们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永远令学生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有声的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在这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的映 5 衬下,在此情此景下,我们的语言就会增添色彩.抑扬顿挫讲述声,声情并茂的朗读声,把学生带入美妙的艺术仙境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有谁能抵制诱惑,不深深陶醉呢? 例如,我在教《走进丽江》一课时,大多学生没有去过云南旅游, 要亲眼目睹丽江美丽迷人的风姿很难.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写丽江的美景,我在课前从网上下载了一部分丽江的图片,在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陶醉于那美丽迷人的丽江美景中,有的竟然达到忘我的境界.结合这些美妙的图片,在柔和的纳西古乐中,然后学生对课文那精美的语言多次品读,很自然就读出了丽江之美,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美.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更具感染力.不仅如此,这样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再如,我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首先我挖掘诗歌中倾注作者的情感,然后为学生充满深情地介绍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崇高品格和光辉一生,使学生增强了对总理伟大人格的了解,同时引发他们的情感,渲染创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我不失时机地在屏幕上播放一些总理在电影资料中的感人镜头:总理逝世后,灵车经过长安街时,十里长街数万名群众的哭泣声.这一幅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画面,配合学生情真意切的倾情朗读,将教学氛围推向了高潮.无须教师多言,学生已牢牢把握住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奔涌的情感与师生的情感深深交汇融合,认识与情感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在这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在这优美的语言,错落的节奏中,学生聆听着自己倾情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6 可见,巧用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三、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创作的源泉喷涌而出. 提起作文,学生常常感到写作文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而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也令教师非常头痛.如果能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就能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他们文思泉涌. 例如,我在指导四年级下册第二篇作文“有关环境方面”时,我认为这个主题很宽泛,学生们不知从哪里下手,于是我将搜集到的关于环境破坏、动植物被人致死致伤、乱扔垃圾和乱贴乱挂等等的让人痛心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大家看了后感触很深,纷纷举出自己身边发现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表示要做个环保小卫士.学生们再也不用愁没有话可写,这真的比老师说的天花乱坠都要强. 又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上册《写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事先收集了很多有关于学生喜欢的小动 7 物的资料,包括图片和音像.当上课时,一听说是作文课,学生满脸的无奈,我微笑着不作声,打开多媒体.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蹦蹦跳跳地出来了�6�7�6�7我似乎从来没有看见学生上作文课时如此专注过,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猴子多调皮啊,小花猫多可爱啊,小白兔小熊猫�6�7�6�7”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比较了解的小动物,讲述着它们的外表特征,讲述着它们的生活习性,整堂课上学生兴趣盎然.当学生动笔写的时候,个个文思泉涌,如有“神”助. 综上所述,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意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在现代,我们的语文课堂因为有多媒体的辅助变得非常精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对语文课恋恋不忘,回味无穷.

C.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 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先利用图片与课件把今昔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此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放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这时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怎样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在学生了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后,通过放映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三、巧设疑难,自主创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可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布鲁诺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电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所学知识里的奥妙。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影视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将许多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尤其多媒体的加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非浅,久久难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和田的维吾尔》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课文条理清楚内容简单易懂,主要是生动而又形象地从维吾尔人乐观、豪气,热爱土地,爱美爱花,以及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等几方面描绘了和田维吾尔族奇特的民风, 所以本课的学习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整理、筛选各类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设疑难,以寻求学生的帮助为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通过图书、音像、电脑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相关的新疆少数民族资料,资料可以是文章、图片、照片、手工艺品、服饰、食品、录象、音乐、乐器、日常用语等。有余力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强强合作,在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再制作有关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课件,并把活动的成果进行全班共享,宣传我们新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生动形象的画面,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了学生和文章的距离,而且通过展示自己自制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成果,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孩子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特有民风民俗的喜爱之情。

D.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现代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起到了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的作用。然而,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则显得相对滞后。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呢?笔者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观摩中的发现谈几点问题和思考。

一、 存在问题
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师思想的一大飞跃。但也有一些现象随之产生应该引起我们的观注:以录音代替范读,以屏显代替板书,不管材料是否合适,一窝蜂的搞多媒体教学,同行评课、上级视导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等等,这种为时髦而用多媒体,为用多媒体而教学的现象背后是否正反映了中学语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研究滞后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那么,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教学方法的滞后 目前,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主要还是由教师操作、演示为主,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众,这说明计算机的使用仍然是以单相交流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尚未形成。同时,教学课件所展示的教学流程过于程式化。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突发问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而突发问题的产生正说明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它们常常孕育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如果因为学生的思维越出了自己设计的轨道——课件的程序,而把学生活跃的思维强拉至教师的思路上,势必会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这些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泯灭,和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教学观相悖。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呢?
软件的相对滞后 从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通过自制、网上下载和其他方式获取软件的比例较高,但教师自制软件固然有针对性强的一面,但由于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水平、接受的程度等条件的制约,有时又无法保证软件的质量,多数教师仍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可用性较强的现成软件。而目前,现成软件的实用性、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灵活性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解决软件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的前提条件。

二、 思考探索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学科,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既要使学生具备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使学生能够通过揣摩、体会作品的语言,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并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品质人格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必须保证中学语文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功能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明确多媒体计算机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本身。同时,教育者也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应该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只是起到了一个加速器的作用、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对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也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应用上要考虑怎样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上发挥作用。教学实践要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精神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但不能用计算机代替学生的想象、思索。信息技术的使用要能够适应并与多种教学形式自然结合,而且,对于改进语文教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促进作用。笔者曾采用这样几种结合形式:具象演示形式 把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具象的可欣赏的画面,帮助学生领悟这些文字所塑造的形象、解释的内涵。如《中国古代建筑的格局》(上海S版高级中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一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建筑,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对课文中提到的建筑所蕴含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在讲授《雷雨》(上海S版高级中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时,播放人艺的话剧版《雷雨》,学生将剧本和话剧相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对理解剧本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网络学习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等众多相关资料,学生研究性课题的开展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也可建立信息库,选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师生交互式 这种模式建立在师生共同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主控台和学生交流。通过计算机共享,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取教师信息库中的不同内容学习,教师也可利用主控台随意和某个学生或全体学生进行交流,采用这种形式,就是把师生交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了起来。
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优秀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利用,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密切语文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协作。
语文学科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希望能创建科学的、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理念、教改经验和实用有效软件的推广,使语文课堂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E. 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信息技术有哪些

包括网络、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视频、文字、图象、音频、动画和多媒体课件等。

-----------------------------------------------------------------------------------------------

一、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的工具
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它是师生有效交流的通道。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即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既有鲜明的独立性,又具有广阔的兼容性。学生既要掌握语言文字,又要涉及历史、哲学、科学及艺术体育等学科知识,同时也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更要了解古今中外辉煌的人类文化,尤其要了解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知识和科技动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为此,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举一反三,填充知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中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加大课堂知识的容量。如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普法战争,了解法国人民同仇敌忾地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从而理解文中借最后一堂法文课,所反应出来的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感受哈默尔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信息技术生成教学资源
科技的发展,使现代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天地也不仅局限在课堂上。现代信息技术生成了庞大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在有效的时间内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育训练水平。解决传统学习中,学生想要广泛阅读,多方拓展的难题。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样的语文资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索相关适宜的试题,复习资料,进行知识的巩固测评,很好的实现因材施教,解决教学中的个别差异,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深化思想教育
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之一,也是新形势下赋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任。新教材在编写时,把许多思想教育的素材都巧妙地融于课文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上课时要借助网络资源来挖掘出这些课文的德育功能,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如学习中可以把都德的《最后一课》与老舍先生的《第一堂课》做比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不同国度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爱国情感的挖掘这一学习目标,学习中学生既读文,又赏图,还看电影,甚至听唱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因为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气氛会更宽松和谐,教学过程会更流畅高效,教学效果将更扎实全面。
四、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课是每节课的首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是每节课的首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一个好的开端,犹如磁铁一般,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集中指向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开端,有时犹如一首歌曲优美动听的前奏,敲击学生求知的心弦,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为一堂课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说我在教学七年级教材中的《黄河颂》时,课前先播放黄河大合唱视频,集图象,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加大环境气氛的渲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能打破以往陈旧的、刻板的引新模式,给予学生新奇感。结合视频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又能给学生以疑惑的悬念。新、奇、疑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唤醒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径。.
五、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经验和知识。而信息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了解大量相关联的知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可以动手把学习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在指导学生创作“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原因”这一小论文时,我班学生就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他们在网上采集图片,数据,相关史料,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好处是不可估量的,这一切都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形象生动,具体逼真。通过音乐,视频,讲述一个故事,描绘一方风景,再现一段历史……让学生在声、形中受到感悟、启迪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自已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来教学。这样对优化语文教学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F.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 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先利用图片与课件把今昔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此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放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这时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怎样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在学生了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后,通过放映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三、巧设疑难,自主创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可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布鲁诺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电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所学知识里的奥妙。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影视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将许多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尤其多媒体的加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非浅,久久难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和田的维吾尔》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课文条理清楚内容简单易懂,主要是生动而又形象地从维吾尔人乐观、豪气,热爱土地,爱美爱花,以及维吾尔人能歌善舞等几方面描绘了和田维吾尔族奇特的民风, 所以本课的学习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整理、筛选各类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设疑难,以寻求学生的帮助为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通过图书、音像、电脑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相关的新疆少数民族资料,资料可以是文章、图片、照片、手工艺品、服饰、食品、录象、音乐、乐器、日常用语等。有余力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强强合作,在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再制作有关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课件,并把活动的成果进行全班共享,宣传我们新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生动形象的画面,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了学生和文章的距离,而且通过展示自己自制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成果,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孩子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特有民风民俗的喜爱之情。
可见,电教媒体本身不仅是外显的内容,而且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既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它可以集声、形、色、动于一体,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把静止的事物动起来,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可以同时接受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四、利用优势,提高效率
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结构时会出现思维的堵塞,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疑云缭绕,这时就希望能够找到合理的引导,以求得茅舍顿开。此时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设疑引导,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的思路,就能够起到架设思维的桥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则,运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悲伤的音乐,一边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境况,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得以诱发,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而且,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在课堂上讲啊、记啊、练啊,这样学生会感到很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恶劣情绪。我们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语文认知教学溶于多媒体教学之中,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学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恰当处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改变。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果能把这些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为学生所用,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条件下的学习方式。 但实际情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的条件并不能达到,所以对于一些相关的语文课外知识,一般都是由老师来搜集这些资源并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课堂从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忽视老师主导作用,剥夺学生的个性思维。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学习。我们更不能一味依赖机器来操作课堂,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作展示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工具,用机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忽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馈。甚至师生的交流也依靠机器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体现。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入“盲区”, 造成学生兴趣迁移,分散注意力,甚至会对多媒体产生审美疲劳,产生厌烦,降低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优点就会变成了缺点。因此,教师在课件的运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当处理好学生、老师、信息技术运用三者关系,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点,与教同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效整合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等,就必须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契合点,使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始终为语文教学服务,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与文本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等同步;与语文教学目的同步;与文本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过多的信息资源,造成“喧宾夺主”, 华而不实,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的教学,一朵朵未开、待开、盛开的荷花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就是信息技术与文本的契合点。我在教学时通过课件描绘出一幅幅高洁美丽的荷花画面,并配极优美的乐曲的同时又展现重点段的内容,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大声朗读文本,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情绪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听一位老师教学此文时,她用多媒体呈现的是作者许多资料以及课文荷花的文本内容,造成课件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没有品读,就感悟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点,重建新型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教与学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好处颇多,在各科教学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是语文课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够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语文文本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处理好信息技术运用和老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这三者的关系,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优化教学,才能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