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上语文课亮点

上语文课亮点

发布时间:2020-12-13 02:24:25

㈠ 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 电子版图书

建筑与科学

㈡ 小学语文说课稿可以有哪些亮点 五六年级的 怎么说可以有亮点 给评委的印象深 得分高 跪求大神。

1、关注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评生、生生互评。
2、深化意义内:阐发动情点容;联系德育;(针对喜欢花俏的评委,一般是教学比赛)指导写作;关联小升初考试(针对喜欢实效的评委,一般是学校应聘)。
3、发掘教材:大气一点(讲到历史层面、人生价值层面)。
4、体现所长:你的优点永远是你不同于他人的亮点,一定要展现,比如:书法、普通话。
5、旁征博引:倒不一定是知识上的,也可以是教学上的,比如,联系三四年级学生所学。
6、稿件写作:字迹工整(字可以不美,但一定要认真),条理清晰(教学环节一目了然,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一节课设计一个重点足矣)。
本人多次应聘公开课赛奖说课经验,外加特级教师师爷身上的偷师。(^-^)

㈢ 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亮点

《小学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识字写字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矗它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关系着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工具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开发右脑,促进左右脑协调活动

㈣ 小学语文说课 亮点

一边玩一边学,学生很愿意哦!

㈤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会员:黄日成友情提供 前不久,我在西安执教了《第一次抱母亲》。既没有做课件,也没有表演,却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果说获得师生掌声和赞叹之处是亮点的话,那么,归纳一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他还有二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 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人情人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 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做任何事情不能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第二节课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不要以为老师范读只是为了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好、朗读好,万万不可缺少了老师的范读。课后有位老师对我说:“怎样使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看起来,就是‘跟我读’。”我说:“对的。”课堂上我和学生经常互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 过程真的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的“过程”,更是我追求的亮点。 过去,我很重视“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语文的本体。“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人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里说的“载体”即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护士见“我”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以至于抱母亲时差一点摔倒,便“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责怪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带有一点责备的意思,我便问:这里为什么不用“责备”,也不用“埋怨”?学生说:用“责备”,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太重了,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用“埋怨”,又轻了,不足表达护士对母亲的关爱。有了这样的理解,我又问:护士说的这句话该怎样读?怎样读才能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这样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顾”了?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因为这段话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接着,我抓住了“重担”这个词。我说:“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看‘重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绝不仅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担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发言热烈而精彩。是啊,母亲肩上挑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这时,我指着板书“翻山越岭”说:“那么,现在你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又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翻山越岭指的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 这就是品味。语文课本中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不品味,语文教学就索然无味了。 味同嚼蜡的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自然也不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样品味过之后,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课文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学生的朗读生动而感人。——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课的最后,指导学生写字。我先请学生“读帖”,“读”完后,描红,然后“临帖”。临写完了,我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越”和“疚”字。但两人写得都不规范。“越”字的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高了;“疚”字里边的“撇”写长了,而“捺”又写短了,且没有“脚”。于是,我请学生再“读帖”,看“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学生这才发现,它在左边“走”字的第二横处起笔。接着,我边讲边在黑板上范写了这两个字。学生们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听课老师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当我范写完了,师生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只是赞叹我写的字漂亮吗? 总之,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 所以,我现在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弄明白使用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规范,做到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儿。”确实如此。当我把教材真正读懂了,读出味儿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自然语文课也上得较简单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多媒体、否定表演等手段。

㈥ 如何打造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亮点

打造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也是每位教师一直以来都重视的问题.笔者就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 经过总结与思考, 提出以下几点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效率的建议.
1 督促学生做好功课预习,促进课堂的高效性
做好课前的预习是确保课堂高效性的基础, 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旧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对新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新课中不懂的或者有疑问的问题记下来, 这样学生带着疑问上课, 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新课的内容.
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在自制力方面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每学期之初的家长会上做好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让家长重视起孩子的预习, 帮助督促孩子进行预习.有了家长的帮助孩子自然就会学习的更快更有效率.
教师在给学生安排预习内容的过程中,要逐渐的增加内容, 玉虚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 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预习主要应该包括读课文、 画出生字、 给课文分层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一些能够靠自己解决的问题.
2 立足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2.1 重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生成于预设状态下, 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 因此, 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课之前要事先对该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熟悉, 深层次的挖掘内容的内在联系.例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它们对于一些词汇的意思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不常用的需要考虑感情色彩及使用语境的词汇,教师具需要在教学目标当中去体现, 在课堂上引导、 启发学生去正确的使用这类词语.例如巡逻和巡航之间的区别, 巡逻是指在陆地上,而巡航是指在海上或者空中, 教师点明关键之处, 学生就会明白它的使用范围, 才不会出错, 才能提高效率.

㈦ 让成语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新亮点

成语是在语言应用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学习成语,探究成语的出典,了解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使学生了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收到词简义丰、形象生动、透彻犀利的效果。然而当前中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专题来介绍,导致了对这一重点、亮点的忽视。在成语教学上显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成语知识也一知半解。因此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加强成语教学。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成语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就能使学生乐学、好学,把成语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成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活动形式:竞赛、讲故事、表演、猜谜、诗歌朗诵、办手抄报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成语学文言文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成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在学习《漫游成语乐园》一课时,首先是“看图猜成语”。这个环节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开动脑筋,猜对者兴奋自豪,其他同学啧啧称赞。接着进行成语擂台赛。一开始,“成语接龙”这一环节场面热烈,群情激昂。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斗志被点燃,增强了合作竞争的意识。接下来大家一起走进“成语数字乐园”、“成语植物园”、“成语动物园”,真正感受到了漫游成语乐园的无穷乐趣。在“看表演,说成语”这一环节,看到表演的同学模仿着做出各种与成语有关的动作或表情,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纷纷争着猜出相关的成语。“根据语境说成语”这个环节要求用成语表达一画面:“ 一位老太太眼含泪水,读着一封信:十几年没有音讯的女儿,今天终于找到了……”同学们思如泉涌,说出了不少成语,如:“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大家在成语世界里共同度过了一段很有意义的快乐美好的时光。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于课前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每个组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前是导演,课上则退居二线,成了配角。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
二、重视成语积累,在文言文教学中突出成语学习
成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其特点学生一知半解,所以第一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成语的来源、结构、意义及使用规则。成语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轶事、典故。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用成语作为突破口,采用古今融会、课内外联接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有关成语的意思,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设计有成语的训练内容。有意识地让成语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
在《曹刿论战》一课的集体备课时,大家在互相交流中都谈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避免学得枯燥无味。忽然来了灵感,觉得古文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蕴含着中华深厚文化的底蕴,特别是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成语沿用至今,成为古今融汇的桥梁和纽带。比如成语“一鼓作气”就来自《曹刿论战》,今天我们依然使用。那么,在教学中能否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让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呢?于是大家决定尝试一下。果然,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望,都想了解“一鼓作气”的来历,并且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战略战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争先恐后地谈它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意义,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一鼓作气”这个成语贯穿全文,成为前后照应的一个亮点。课前预习让学生知道“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思,课堂上首先通过“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典故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相应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积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与成语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成语,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的工作。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对成语的梳理探究,就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听说读写演的综合能力。
在《漫游成语乐园》一课的教学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事先通过网络等资源完成了成语溯源任务,指出成语的“源头”有哪些以及相应举出一些例子。在《巧借成语,活学文言》一课教学前,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在六册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收集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共同完成了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一览表。《成语的实际运用》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收集、展示妙用及误用的成语,积累更多的成语,并了解成语的特点以及规范使用成语的方法。本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因此要提前布置作为家庭作业完成。全班分为成语妙用学习小组、成语纠错学习小组分头去收集成语,正式上课时展示出来,在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到的不光是成语本身,还提高了综合探究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口语表达或写作时运用成语
任何语言不经使用就是死的符号,尽管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形式。但它一经使用,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又能画龙点睛,提升表达效果。学习课本上成语的知识,其目的还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联合实际谈谈成语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发意义。可以用学到的成语来说出、写出一句话或一段话,用成语写作文。这样内学外联,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在《漫游成语乐园》这节课中,“看表演猜成语”等环节使表演者经历了创造、体验的过程,其他同学也经历了观察、思考的过程。这样,人人都成了活动的参与者,都有亲身体验。然后,在“学以致用:用成语写话”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用上几个成语,写出同学们刚才在漫游成语乐园时的表现,或者写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感受和心情。由于习作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说是写的基础,学生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再把它写下来就不难了。在《成语的实际运用》一课中安排了课堂练习,选择容易触动喜怒哀乐情感的学生熟悉的学校和家庭生活,设置几个具体场景,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情景自己组织语言说几句话,并适当地使用几个成语,看谁使用成语既多又准确精妙。教师先安排学生写好后在组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补充,使学生会说。教师指导学生说的过程,其实就是指导写的过程。所以学生说后再写,大大降低了写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成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有学生把自己的课堂练笔扩写成一篇作文,其中成语运用得相当精彩,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结果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山商报》上面,这样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当然,成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单凭几节课就学好成语。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一个阶段的系统梳理结合起来,是积累成语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平时就要有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习惯。譬如每节语文课上课前,让学生用上几个成语说几句话。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就能做到准确恰当、自觉地运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学习成语、积累成语、正确的运用成语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都有意识的多用成语、用好成语,那么就能够把我们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㈧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前不久,我在西安执教了《第一次抱母亲》。既没有做课件,也没有表演,却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果说获得师生掌声和赞叹之处是亮点的话,那么,归纳一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他还有二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
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人情人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
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做任何事情不能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第二节课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不要以为老师范读只是为了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好、朗读好,万万不可缺少了老师的范读。课后有位老师对我说:“怎样使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看起来,就是‘跟我读’。”我说:“对的。”课堂上我和学生经常互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
过程真的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的“过程”,更是我追求的亮点。
过去,我很重视“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语文的本体。“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人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里说的“载体”即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护士见“我”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以至于抱母亲时差一点摔倒,便“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责怪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带有一点责备的意思,我便问:这里为什么不用“责备”,也不用“埋怨”?学生说:用“责备”,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太重了,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用“埋怨”,又轻了,不足表达护士对母亲的关爱。有了这样的理解,我又问:护士说的这句话该怎样读?怎样读才能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这样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顾”了?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因为这段话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接着,我抓住了“重担”这个词。我说:“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看‘重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绝不仅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担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发言热烈而精彩。是啊,母亲肩上挑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这时,我指着板书“翻山越岭”说:“那么,现在你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又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翻山越岭指的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
这就是品味。语文课本中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不品味,语文教学就索然无味了。味同嚼蜡的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自然也不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样品味过之后,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课文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学生的朗读生动而感人。——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课的最后,指导学生写字。我先请学生“读帖”,“读”完后,描红,然后“临帖”。临写完了,我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越”和“疚”字。但两人写得都不规范。“越”字的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高了;“疚”字里边的“撇”写长了,而“捺”又写短了,且没有“脚”。于是,我请学生再“读帖”,看“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学生这才发现,它在左边“走”字的第二横处起笔。接着,我边讲边在黑板上范写了这两个字。学生们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听课老师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当我范写完了,师生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只是赞叹我写的字漂亮吗?
总之,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
所以,我现在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弄明白使用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规范,做到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儿。”确实如此。当我把教材真正读懂了,读出味儿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自然语文课也上得较简单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多媒体、否定表演等手段。

㈨ 请问怎么写小学语文说课稿我要一份标准的亮点说课稿,特别是说教学过程具体怎么操作,求指导!

说课稿有必要的流程,你可以参考写,重点的部分是教学过程,这里要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和设计的意图和理念,以及收到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上语文课亮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