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幼兒園大班語言多彩的土家語言
幼兒有創編詩歌的潛能和興趣,教師引導得當,可以幫助幼兒創編出自己喜歡的詩歌。引導幼兒進行詩歌創編的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創編成功的喜悅,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培養幼兒創編詩歌的興趣。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語言活動,能夠在全班幼兒面前表達自己,從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紅、藍、綠、黃顏色的裝飾眼鏡共20個;紅、藍、綠、黃顏色的彩筆共20支。
2.鋪有白紙的大黑板4個。
3.詩歌創編電腦課件一套,多人集體電腦一台。
【活動過程】
1.教師活動的導入:看看說說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會變魔術的眼鏡。請小朋友戴上這個眼鏡看看周圍的景物有什麼變化?
幼兒戴上眼鏡後,游戲的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在教室內東看看西瞧瞧,幾個孩子爭著表述自己的感覺。
幼:我戴上紅顏色的眼鏡看見樹變紅了。
幼:我戴上藍顏色的眼鏡看見滑梯變藍了。
幼:我戴上黃顏色的眼鏡看見的雲朵像穿了一件黃色的棉襖。
幼:老師、椅子、桌子統統都是綠色的了。
幼:我戴上紅色的眼鏡看操場,操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紅顏色的。後來我和另一個小朋友換了一個綠色的眼鏡,操場上的東西又變成綠色的了。
幼:當我把眼鏡摘下來,又恢復了原來的顏色了!
分析:「會變魔術的眼鏡」的活動設計,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嘗試慾望。在自由觀察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不管是膽小害羞的孩子還是性格開朗的孩子,都能及時地把自己的發現較完整地表述出來,為下一步的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教學活動之一:繪畫記錄
師:讓我們用彩筆把看見的事物畫下來,讓它們組成一幅顏色相同的畫。
幼兒手拿彩筆在桌邊進行繪畫。由於是大班的孩子,他們有一定的繪畫能力,不到3分鍾就完成了創作。在他們的畫里,可以看到滑梯、大樹、雲朵、小朋友、桌椅、電視機、娃娃、金魚等事物。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把相同顏色的畫貼在黑板上,組成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的畫板。
分析:「繪畫記錄」這一環節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讓幼兒試著把剛才看到的事物畫出來,可培養幼兒用畫面表達觀察到的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精神的手段之一。在自由繪畫的過程中,出現了幼兒互相幫忙的場面,使幼兒的合作精神得以體現。
3.教學活動之二:詩歌朗誦
師:我昨天戴上了紅色的魔術眼鏡去水果店,看見了許多的水果,老師很高興,畫了一幅《紅色的世界》的圖畫,還編了一首《紅色的世界》的詩歌,小朋友想聽嗎?
幼兒邊看多媒體演示,邊聽教師的詩歌朗誦,感知詩歌的內容和結構。
分析:教師也會像我們一樣戴著魔術眼鏡去玩,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孩子的好奇心再次被激發起來了!由於詩歌內容有趣,結構比較簡單,加上多媒體的逐一演示,大部分孩子很快就掌握了。
4.教學活動之三:詩歌創編
師:小朋友想嘗試一下幾個人一組把剛才畫下來的畫創編成《藍色的世界》《綠色的世界》《黃色的世界》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指導幼兒自由選擇同伴,站在畫板前,看著自己的圖畫,按照詩歌的結構,嘗試創編詩歌。
創編完成後,教師請每一組成員將創編好的詩歌在全體幼兒面前朗誦。
第一組幼兒創編了詩歌《紅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紅色的滑梯,紅色的雲朵,紅色的操場,紅色的老師。
這一片紅,那一片紅,到處都是紅、紅、紅。當我把紅色的眼鏡摘下來,紅色的世界不見了。
第二組幼兒創編了詩歌《綠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綠色的金魚缸,綠色的房子,綠色的窗簾,綠色的錄音機。
這一片綠,那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當我把綠色的眼鏡摘下來,綠色的世界不見了。
第三組幼兒創編了詩歌《藍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藍色的門,藍色的窗,藍色的小朋友,藍色的手。
這一片藍,那一片藍,到處都是藍、藍、藍。當我把藍色的眼鏡摘下來,藍色的世界不見了。
第四組幼兒創編了詩歌《黃色的世界》,內容如下:
黃色的衣,黃色的褲,黃色的襪,黃色的鞋。
這一片黃,那一片黃,到處都是黃、黃、黃。當我把黃色的眼鏡摘下來,黃色的世界不見了。
教師將每組創編的詩歌串起來,組成一首長長的新詩歌《多彩的世界》,在音樂的伴奏下,全體幼兒一起朗誦。
分析:以小組的形式集體創編詩歌;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的創造空間,體現了以幼兒為活動主體的意識,還可以起到讓幼兒的思維互補的作用。最後,把詩歌串起來組成了一個新詩歌《多彩的世界》,幼兒由此產生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他們繼續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5.活動延伸
師;顏色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你們還能編出有關紫色、橙色的詩歌嗎?請你們編好後告訴身邊的人!
2.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科學教案《多彩的昆蟲世界》
幼兒園教案:昆蟲世界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徵,初步對昆蟲進行分類。 2、技能目標:會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3、情感目標:知道昆蟲與人類的關系,萌發愛益蟲、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 1、昆蟲標本、模型。 2、昆蟲圖片、頭飾。 3、昆蟲、非昆蟲、益蟲、害蟲、小動物、除害、不除害等字的卡片。 【活動過程】 1、自由參觀昆蟲標本和模型。 老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門帶來了很多的昆蟲標本和模型,我們一塊來看一看吧。 老師和孩子一塊兒邊看邊說出他們的名字及特徵。 小結: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一節的。 2、參觀完後,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森林裡傳出一個消息:森林裡要成立一支昆蟲保安大隊,希望昆蟲前來報名。小動物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前來報名。 3、教師出示「報名者」的卡片(有順序的擺放): (1)每出示一種小動物圖片,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報名者中有昆蟲也有鴿子、小兔、馬子、小鹿等小動物,若孩子能在老師擺圖片的過程中看出點什麼?教師可引導孩子說:是呀,小兔不是昆蟲,可它特別想來當保安,所以就想矇混過關,她既然報上名了,我們就讓它出來露一露面,等一下,我們看看還有誰也是想矇混過關的,我們一塊兒把它找出來好嗎?來源: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2)出示完卡片後,和幼兒一塊兒數一數有多少報名者。 (3)和孩子一塊找出非昆蟲: 如:小兔。大家來看一看小兔排在第幾?幼:從左數第四個。還有排在第幾個的誰不是昆蟲? (4)找完非昆蟲後,數一數有幾個小動物被淘汰?(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非昆蟲」字樣。)還剩幾個報名者?(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昆蟲」字樣。) 4、若孩子不能看出,可直接出示完卡片後,教師引導幼兒尋找出非昆蟲:小動物想進入這支保安大隊要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必須是昆蟲。和幼兒一塊兒找出非昆蟲。[同上(3)(4)] 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益蟲。和幼兒一塊兒找出害蟲。 數一數有幾只害蟲?(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害蟲」字樣。)還剩幾只益蟲?(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益蟲」字樣。)為什麼說他們是害蟲? 第三個條件:必須能除害。 幼兒分類: 數一數有幾只昆蟲能除害?他們分別是誰?(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能除害」字樣。)還剩幾只益蟲不能除害?他們分別是誰?(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不除害」字樣。) 5、最後,孩子們一塊兒公布昆蟲保安大隊的名單。 6、情感教育:昆蟲有很多的作用,比如說蜜蜂,他有什麼作用?(請小朋友說說他們的作用)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愛護我們共同成長的環境——大自然。 7、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昆蟲頭飾,並分類站好隊,一塊兒到外面玩一玩。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3. 小學多彩的成語世界教學設計
1、請展開你的想像,並用成語或詞語概括:如果空中沒有了飛翔的鳥類、水中沒有了...2、多彩世界:結合你小學學過的相關知識和你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