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大班萬能教後反思
教育反思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 。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岩手裡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岩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岩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
⑵ 幼兒園大班趣味識字《文明意識處處在》教案
抄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亂倒垃圾等。
2.讓幼兒懂得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物等。
活動准備:
1.錄好隨地吐痰、亂倒垃圾的錄像帶,拍一些亂塗亂畫的場面2.教室里的提示標語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關注(一)今天老師先請大家來看一段錄像。(播放錄像帶)(二)你們都看到了什麼?這樣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嗎?為什麼?
二、指導幼兒要做文明的小孩子(一)看亂塗亂畫的照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請幼兒說說,教師加以補充:不隨手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亂倒垃圾、亂塗亂畫、亂抹、亂刻等。
(二)請幼兒找找教室里的文明。
三、引導幼兒交流不講文明會帶來怎樣的後果班上的椅子倒了沒人扶,大家都沒椅子坐;洗手時不關水龍頭,是浪費水的行為;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和節約用水用電。
⑶ 社會《文明小衛士》大班教案
活動意圖:
為了推進和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素養,園內開展了各種禮儀活動。每個班級都在用心的培養孩子的禮儀教育。大班最近推出十字文明用語大比拼,請、謝謝、對不起、您好、再見。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好文明用語,我們用繪畫和手工相結合的形式做成一面面禮儀彩旗,送給街上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另外,我們還開展了禮儀畫展,讓禮儀之花遍地開。
活動目標:
1、通過禮儀伴我行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集體外出的興奮和喜悅。
2、幼兒學會使用十字文明用語"請、謝謝、對不起、您好、再見",能用繪畫手工的形式表現出來,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學習禮儀三字歌,能整齊流利的集體朗誦。
4、知道要跟著老師和同伴,不能擅自離開集體,會用禮貌、連貫的語言把自己的禮儀彩旗送給路人。
活動准備:
1、各色彩紙背面是文明用語,正面是幼兒作畫,用筷子做成彩旗。
2、各班學會禮儀三字歌。
3、注意出遊安全。
活動過程:
一、穩定幼兒情緒,做好准備工作。
上午8:45在幼兒園集合清點人數,9:00准時出發。工作人員和老師做好安全工作。
二、帶領幼兒排整齊隊伍,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關注個別幼兒。鼓勵幼兒獨立行走,不跑跳、不推擠、不掉隊!
三、活動安排
1、每班幼兒人手一面彩旗,整齊排好隊出發。
2、每班輪流朗誦禮儀三字歌。《我會排隊》《紅綠燈》《行走》《環保小衛士》
3、到指定地點,把禮儀彩旗送給路人。
4、幼兒與路人合影,老師與幼兒進行合影。
四、活動結束
1、老師清點人數,帶隊回幼兒園。在返回的路上,老師要鼓勵幼兒堅持的原則。
2、組內通訊員及時發表新聞,年級組長完成大班禮儀活動小結。
活動延伸:禮儀畫展。
⑷ 幼兒園大班熱脹冷縮教案評價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對熱脹冷縮這一科學現象產生濃厚興趣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熱脹冷縮
3、了解人們可以利用熱脹冷縮的道理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重點:
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活動難點:
熱脹冷縮現象的認識
活動准備:
1、燒杯10個;
2、大燒杯配小口玻璃瓶,瓶口套小氣球1套;酒精燈酒精燈架各一
3、平口玻璃瓶11個
4、扁乒乓球11個
5、充氣氣球11個
6、開水兩瓶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這節課老師要跟你們一起玩很多有趣的游戲,想玩嗎?(想)
好,那麼老師要提醒小朋友,只有認真聽、仔細看、還要動腦想,才能玩得好,也會越玩越聰明。
二、進入新課
(師出示熱水瓶)
問:小朋友知道,瓶里裝的是什麼水嗎?(開水)
師:對,是很熱很熱的水(板書:熱re ),為了讓小朋友看的清楚,老師就用 來表示溫度高的熱。(畫圖 )
(出示水槽)
問:那麼這個摸起來冰涼的槽里裝的是什麼水呢?(冷水)
師:不錯,(板書:冷leng),我們用 表示溫度低的冷。(畫圖 )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變冷變熱的游戲。
三、示範演示
1、演示實驗(一)
在教小朋友玩游戲之前,老師先給你們變個魔術。
(出示氣球)
問: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氣球)
(再出示平口杯子)
問:用這個杯子能把氣球吸起來嗎?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不能)再請一個小朋友試試。(還是不能)
看來這個杯子不怎麼聽話,老師來試試。師做禮貌狀:杯子杯子,我是魔術師,請把氣球吸起來(佯裝側耳聽杯子說話:你說什麼?告訴我個秘密?好!)(聽後作欣喜狀:好的,謝謝你告訴我。)
(往平口杯里倒開水)
教師自言自語:往杯里倒些開水,要讓杯子變熱,嗯,好燙,杯子已經熱了,可以把開水倒掉了,再來用變熱的杯子吸。
(用受熱的平口杯子吸氣球)(吸氣球成功,幼兒雀躍)
2、解釋現象
(1)提問:
小朋友,你知道剛才為什麼你們不能吸住氣球,而老師卻能把氣球吸起來嗎?
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觀察,明白是因為老師往杯子里倒了熱水。
(2)解釋現象
小朋友知道為什麼杯子變熱就可以吸住氣球呢?(不知道)
老師告訴你:因為杯子遇到熱水就變大了,(板書:在下畫大杯子)我們把變大的杯口壓在氣球上;過一會兒,杯子冷了,又變小了,(板書:在下畫小杯子)越來越冷,越來越小,這樣就把氣球吸住了。
3、演示實驗二
我們把氣球套在空玻璃瓶口,再來玩個瓶子吹氣球的游戲,小朋友想想,怎樣可以把這個氣球吹起來呢?(幼兒自由說,激發幼兒的科學幻想)
現在看看老師是怎樣做到的。
(加熱玻璃瓶)
問:加熱瓶子氣球怎樣了?(變大)。(板書:在 下畫大氣球)
再 問:如果現在想把氣球變小,你們有辦法嗎?(幼兒自由說)
(往玻璃瓶上倒冷水)
問:往瓶子上倒冷水,氣球怎樣?(變小)(板書:在 下畫小氣球)
4、小朋友,通過剛才的兩個游戲,你知道了什麼?(讀兒歌: 世間物,真奇妙,遇熱大,遇冷小。)
四、幼兒操作實驗
現在我們分小組玩游戲,請小朋友注意輕拿輕放玻璃杯,不要摔碎,還要小心不要被熱水燙傷。教師巡迴指導。
五、總結發現
1、指導填寫觀察記錄表
(電腦課件出示記錄表)
2、結論:通過這個圖畫表,我們可以看出
東西遇熱會變大,遇冷會變小(板書:大da 小xiao)
這種遇熱變大,遇冷變小的現象,我們叫它熱脹冷縮。(板書:脹 縮)
六、拓展延伸
1、很多東西都會熱脹冷縮,如做水管用的金屬、做門用的木材、甚至鋪馬路用的水泥都會熱脹冷縮。聰明的人會利用熱脹冷縮來解決平時遇到的很多難題呢。請看:(視頻)
問:小朋友,熱脹冷縮是不是很神奇。(板書:神奇的)齊讀題目:神奇的熱脹冷縮
2、小朋友,考考你:為什麼超市裡賣的礦泉水、可樂、媽媽買的醬油、醋等瓶子都不裝滿呢?
3、知道了物體可以熱脹冷縮,我們就要注意:沒有剝殼的雞蛋不要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否則會變成炸蛋;袋裝的牛奶或者蓋著蓋子的東西不要放在微波爐加熱,防止爆炸。
七、結束語
通過今天的游戲,小朋友已經知道了熱脹冷縮的秘密,只要留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更多的奧秘,也一定會越來越聰明。
⑸ 幼兒園大班禮儀愛護環境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1.討論亂扔垃圾所引發的怪事,強化愛護環境的意識和文明行為。
2.正確辨析愛護環境的行為,能理解並遵守生活中愛護環境的行為規則。
二、活動准備
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興趣。
1.有一隻小兔子,名叫羅佳,他住在一塊美麗的青草地上,還有他的鄰居,豬媽媽一家、狐狸媽媽一家、熊媽媽一家和犀牛媽媽一家。
2.可是,有一天青草地上發生了大變化,我們一起去瞧瞧吧!這是一堆什麼?是誰乾的?
如果你是羅佳,看到這樣的景象,心情會怎樣?
(二)猜測故事的奇妙轉折。
1.師:接下來還發生了什麼更奇怪的事?看,羅佳的表情怎樣?他看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而想像垃圾豬、垃圾狐狸、垃圾熊和垃圾犀牛的去處以及發生的趣事。
(1)這只豬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跑出垃圾豬呢?現在你知道垃圾是誰扔的?你覺得他會到哪裡去?為什麼?
(2)垃圾狐狸也跑出來了,說明誰也亂倒垃圾了呢?她受到了怎樣的懲罰?
(3)熊媽媽和犀牛媽媽家發生了什麼事?說明了什麼?他們亂扔垃圾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小結:原來,這是一塊魔幻青草地,誰在上面亂倒垃圾,這些垃圾就會跑回誰的家裡。
3.繼續將圖片看完。
師:發生了這件怪事以後,青草地上的動物們這時候會怎麼想和做的?青草地又會恢復什麼樣?大家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小結:只要人人都不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就會很美。
(三)正確辨析保護環境的文明禮儀行為。
1.師:除了不能亂扔垃圾,我們做過哪些行為也是保護環境的呢?
2.辨析六合圖片中愛護環境的行為。
四、活動延伸
我們的實際行動是保護環境最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為幼兒園的美麗出一份力,開始行動吧!
⑹ 大班主題教案:怎樣做有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目標:
1.從小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2.讓幼兒懂得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會給人帶來麻煩。
3.培養幼兒能主動地參與活動,有自信心。
教學重點:
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就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別人的東西如果確實需要用,必須得到主人的允許。
教學難點:
讓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教學准備:
1.松鼠動畫圖片、故事《松鼠借水桶》。
2.情景劇表演《一節美術課》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育理論依據: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從小重視規范他們的行為,對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文明行為具有特殊的意義。
教學過程:
出示松鼠圖片
讓幼兒認識松鼠,了解松鼠的習性。
聽故事《松鼠借水桶》第一段。
師:1.松鼠樂樂在采松果時,小口袋不夠用了,它是怎麼做的?
2.松鼠樂樂為什麼沒告訴熊大嬸,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3.師:松鼠樂樂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
二、講述故事《松鼠借水桶》第二段
師:1.樂樂拿走了熊大嬸家的水桶以後,熊大嬸家發生了什麼事?
2.熊大嬸為什麼這么著急?
3.全班交流:樂樂該不該隨便拿走這個水桶?為什麼?
4.小結: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會使東西的主人要用時找不著而著急,造成麻煩,耽誤事情。因此,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為別人著想的不禮貌行為,也是不誠實的表現,是很不應該的。
三、樂樂知道錯了嗎?它後來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幼兒繼續聽最後一段。
師:1.松鼠樂樂聽到熊大嬸的喊聲後,是怎麼做的?
2.樂樂為什麼要道歉?
3.小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知道錯後,應該立即道歉,求得別人的原諒。
4.討論:如果確實需要用別人的東西,應該怎樣做?
5.小結:別人的東西如果確實需要用,必須要得到主人的允許,而且用完後還要及時還給人家。
四、情境表演《一節美術課》。(使學生進一步懂得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道理)
1.情境一:在美術課上,一名幼兒想借水彩筆塗顏色,他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就到別人書包里拿來用。
2.情境二:在美術課上,一名幼兒想借水彩筆塗顏色,他很有禮貌地向坐在前面的一位同學借,於是這位小朋友很樂意地把水彩筆借給了他。(讓幼兒用上「請、謝謝、不用謝」等禮貌用語。)
五、總結
拿別人東西,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許,用完後還要及時歸還。希望小朋友都能從小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做一個誠實,有禮貌的好孩子。
⑺ 大班社會教案 做個文明禮貌的孩子出自哪裡
幼兒園教案:做個文明禮貌的孩子 教師:屈老師 設計意圖: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主要體現,也是一個人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標志。3-6歲是幼兒個性開始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養成了文明禮貌的意識和行為,對改善他們人際關系質量,順應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因而,通過本活動讓幼兒體會文明禮貌給人帶來的愉快。 活動目標:教給幼兒日常禮貌用語,培養幼兒初步的文明禮貌意識和行為。 活動准備:動畫片、錄音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老師給小朋友播放動畫片了,請小朋友快快坐好,認真看。 [畫外音,明明到強強家去玩,篤!篤!篤!強強聽到輕輕地敲門聲,開門看見強強說:「請進」,明明和強強玩玩具,明明想玩強強手裡的搖控汽車,說:「請給我玩一玩好嗎?」強強說:「好吧!」明明說:「謝謝」他們玩的可高興了,明明不小心用搖控汽車碰倒了強強的積木城堡,明明馬上說:「對不起」強強說:「沒關系我在拼座更漂亮的城堡」。] 2、展開部分: 提問: 1、你喜歡明明和強強嗎?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明明和強強有禮貌,所以才喜歡) 分段落看動畫片,注意片中的詞語「請」「謝謝」「對不起」 師:生活中好多地方如果使用了「請」 「謝謝」「對不起」會帶給人喜悅,它們是一些神奇的字,再請幼兒看下面的動畫片: 片段一: [畫外音:毛毛和濤濤在操場上騎自行車,毛毛在拐彎時把濤濤別在地上,濤濤連同自行車都摔倒了,最後毛毛和濤濤成了好朋友。] 請小朋友想一想,毛毛和濤濤說了什麼,不但沒有打架,反而還成了好朋友呢? (引導幼兒說出「對不起」「沒關系」禮貌用語) 片段二: [畫外音:紅紅今天來幼兒園帶來了她告別喜歡的布娃娃並一刻也不肯放手,一會兒親親它,一會兒摟摟它,蘭蘭看到這個布娃娃也特別想玩,最後她們兩個一起高高興興的玩了起來] 再請小朋友想一想,蘭蘭是怎樣得到的布娃娃?她說了什麼? (引導幼兒說「請」「謝謝」禮貌用語)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世界上有這幾個神奇的字,它們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幸福,請幼兒欣賞詩歌《神奇的字》 (省編教材,大班下冊) 3、延伸部分 請幼兒到其它的班裡找一找,誰還在使用這幾個神奇的詞語?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⑻ 幼兒園文明的常規教育教案
活動目標:1、觀看公益廣告,強化對正確行為的認知,了解小小宣傳員要宣傳的內容。
2、製作文明宣傳卡,大膽地向周圍人宣傳文明的行為。
3、通過小小文明宣傳員活動鍛煉積極主動的交往能力,並體驗做宣傳員的快樂。
活動准備:公益廣告(成人的文明行為)、錄像(幼兒的文明行為)、歌曲「講文明、懂禮貌」、不同造型的小紙卡、彩筆。
活動重難點:能夠清晰判斷社會行為的對與錯,用繪畫形式表達自己的認識。
活動過程:
1、通過傾聽歌曲「講文明、懂禮貌」(放錄像),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你聽見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歌曲里說了一件什麼事?
幼兒:我看見小朋友很懂禮貌,幫助有困難的人。
幼兒: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教師:我們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觀看公益廣告錄像,分辨正確行為。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段錄像,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麼?
幼兒:叔叔把可樂易拉罐從地上撿起,扔到垃圾桶里了。
幼兒:有個阿姨把一個盲人送過了馬路。
幼兒:還有個叔叔幫助阿姨把門給打開了。
幼兒:有個開車的阿姨把車停下讓走路的人先過去的。
教師: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幼兒:最喜歡叔叔,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幼兒:……3、觀看幼兒錄像「好娃娃」,進一步分辨幼兒行為的對與錯。
教師:錄像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如果是你怎麼做?你想學誰?
幼兒:我喜歡排隊的小朋友,不推擠。
幼兒:我喜歡澆花的小朋友。
幼兒:我喜歡有禮貌地和別人說話的小朋友。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我們生活中有些行為很美,但也有些不好的行為。我們要上小學了,怎樣讓更多的人學習文明的行為。
4、共同討論。
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更多的人講文明,表現文明的行為?
幼兒:我們要像錄像里的好娃娃學習。
幼兒:我們還可以向大家宣傳好的行為。
5、製作「文明宣傳卡」。
引導幼兒自選分成小組,用不同形式將我們了解的文明行為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做成宣傳卡。
6、幼兒走向社區、街頭宣傳文明行為,爭做文明小天使。
幼兒送出宣傳卡,並做簡單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