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二年數學下教案和反思免費下載

二年數學下教案和反思免費下載

發布時間:2021-01-10 09:57:38

⑴ 有免費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蘇教版的教案下載嗎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冊)全套教案,共160頁 ,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第一單元 有餘數的除法
單元計劃
執教:鈕紅英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1-2頁初步體會余數的含義,初步認識有餘數的除法。第3-4頁初步教學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懂得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第5-7頁練習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演算法,解答有餘數的平均分問題。怎樣求商是計算有餘數除法最關鍵的一步,教材通過實例引導學生體驗求商的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難,先進行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求商,再進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觀到隱蔽,先是能夠在圖上看到商,然後是圖上不顯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理解求商的思考。
學情分析:
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餘」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余數、有餘數除法的概念。指導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學生在初學試商時,出現一些不順利甚至錯誤並不奇怪。要把這些不順利和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讓學生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試商的方法和要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以及余數的含義,探索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會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式題,會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和探索有餘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觀察、操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驗,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除法含義的發展脈絡及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計算方法、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願,培養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習慣,樹立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重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並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課時安排:
有餘數的除法 2
練習一 3
綜合練習 2
第一課時:有餘數除法的認識
執教:鈕紅英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談話: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是老師第一次幫小朋友們上課,我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問:你想到哪句口訣?
二、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有時候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時侯卻不能正好分完。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有餘數的除法
三、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
(1)新年裡,小朋友們來小紅家作客,媽媽拿出10枝鉛筆,她要考考小紅,媽媽要小紅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分給客人們。請小朋友們幫小紅參謀下,怎麼分才合理。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3)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麼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 同桌同學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鉛筆一起來分分,並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本第一頁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紀錄表)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枝 還剩幾枝
2
3
4
5
6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交流答案。
(2)說一說
①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並說說怎麼想的?
②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枝 還剩幾枝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枝 還剩幾枝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4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像這種正好分完的還有其他分法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1枝還能分嗎?
強調:這1枝鉛筆是剩下的,它是10枝裡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後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板書: 10÷3=3……1
③認識與數。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麼?1呢?如果不知道,趕快看書,看哪個小朋友先找到。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於3餘1
④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4)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2枝還能分嗎?
⑤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6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麼方法計算?(板書:10÷6)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4枝還能分嗎?
強調:每次剩下的枝數不夠分的情況下才有餘數,所以余數必須要比除數小。
(4)概括: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麼?
四、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五、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告訴你的夥伴!
2.你認為今天的新課要注意些什麼?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份後有餘數的情況?
3.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課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顆糖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寫一個除法算式,看看有幾個算式是有餘數的除法。明天來告訴大家。
第二課時:有餘數除法的計算
執教:鈕紅英
教學內容:第3、4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⑵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片段:《草》最後一個教學環節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願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舉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我當你媽媽,你現在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裡該怎麼說?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交完就會背了。師:誰願意回家背給哥哥聽?生:哥哥,今年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好嗎?師:那一首?生:《草》。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師: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生:一歲一枯榮。師:野火燒不盡,春……春……生:春風吹又生!師:還是弟弟記性好!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好嗎?師:好,背什麼古詩?什麼時候學的?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師:那麼多花兒不寫,干嗎寫草啊?生:(一愣)嗯……是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他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師:噢,我明白了。背吧!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生:這句是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乾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乾枯了。師: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先你怎麼大的時候,那有錢上學啊!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就把這首《草》背給家裡人聽。分析與反思:這位老師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復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時間——有人說是表演,玩花樣!新課標始終堅持認為學習要以全體學生為主,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1、抓重點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2、以讀為本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系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像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像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二、創設情景,升華感情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贊嘆:「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么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當然,也有不足之處:1、預設欠充分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准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為

閱讀全文

與二年數學下教案和反思免費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