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手工紙杯姓姓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嘗試用紙杯進行設計、製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感受紙杯的多變性、易操作 性,進而提高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2、體驗製作活動帶來的樂趣,激發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用紙杯進行小製作 教學難點: 自己在紙杯上設計造型 教學准備: 1、一次性紙杯。 2、剪刀、雙面膠、即時貼、彩紙、水彩筆...等。 3、教師用紙杯製作的成品,如白鵝、金魚、小青蛙、小烏龜等組成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課時: 1課時 理論依據: 《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因此,我將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紙杯作為本次活動的材料,讓幼兒通過對紙杯進行繪畫、剪裁、粘貼等來體驗材料的多變性和易操作性,從而提高幼兒的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審美意識和能力,並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請幼兒欣賞作品。 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把誰請來啦?(出示教師作品,用紙杯製作的故事情景《小蝌蚪找媽媽》)幼兒說一說都有誰。 2、以小客人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請你們看看我們是用什麼做的呢?(幼兒回答:紙杯。同時滲透環保教育) 二、教師示範設計製作。 1、這些小動物真可愛,你最喜歡哪個呀?(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2、以小青蛙為例,教師進行示範製作。 師:看老師手裡有一個完整的紙杯,現在我要將它變成一隻可愛的小青蛙, 仔細看老師是怎麼做的。 (1)以杯底作為身體,用鉛筆在紙杯壁上描畫出青蛙四肢和嘴巴的輪廓。 (2)用剪刀沿著所畫線條進行剪裁,剪時要注意力道,不要把四肢剪斷了。 (可邊剪邊說兒歌:小剪刀,真靈巧,沿著線條跑呀跑,直著跑,彎著跑,慢慢跑,跑呀跑,跑呀跑,一隻青蛙出來了。) (3)剪完將四肢整理好,添畫眼睛,然後用彩筆進行上色,塗色要均勻。 3、師:我喜歡的小青蛙就這樣做出來了,你喜歡什麼小動物?現在你們就是小小設計師,好好設計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 (引導幼兒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小動物) 三、我的紙杯變變變。 1、操作前,教師講清製作要求: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和他人;正確使用雙面膠,不要到處貼;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剪裁後的下腳料要放進桌子上的小筐里。 2、四人一組,每人一份製作材料,分組進行製作活動。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採用直接介入指導、建議性指導、(同伴借鑒)及練習法的指導方式 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自主的完成作品。 (2)密切關注動手能力弱的幼兒,如果他們有需要提供必要的幫助。 (3)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如果完成的快,有再製作的慾望可以滿足他。(提醒幼兒在製作結束後,把多餘的東西整理好) 四、作品展示與評價。 幼兒完成後,把作品陳列在玩具櫥上,同伴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一說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歡誰的?為什麼喜歡?教師根據情況,簡單的總結一下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和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五、活動延伸。 1、將製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語言區,供幼兒進行創編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區多投放一些紙杯,供幼兒進行設計製作更多種類的玩具作品。 教學評析: 本次教學活動的設計,我始終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作為出發點,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紙杯作為素材,進行手工製作活動。 活動開始的導入部分,教師出示的示範作品充分地調動起幼兒的創作興趣,一個小小的紙杯竟能變化出這么多好玩的手工作品。通過教師的製作演示,孩子們了解了製作過程,但是,由於幼兒是初次嘗試這種形式的製作,因此,部分幼兒在紙杯上繪畫時總是畫不好,教師及時的發現了問題,進行再次示範、講解要領,幫助幼兒掌握繪畫技巧,並鼓勵幼兒按自己的設想,大膽、自主的完成作品,使每一名幼兒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幼兒在看、聽、想、說的過程中提高了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幼兒的生態意識,養成了勤勞節儉的美德,了解到廢物不廢,一雙勤勞的小手也可以變廢為寶,為自己的創造感到驕傲。
㈡ 幼兒園小班手工課教案春天來了
設計背景 美麗的春天向我們走來,萬物復甦,孩子們對春天的喜愛自不必說了。本次活動選擇故事《春天的電話》講述的正是在初春的事情,裡面有關於朋友間互相關心的話題,是我們班前階段主題「幼兒園里朋友多」的延續。有關小動物的內容是結合了本階段 「在動物園里」的主題。在選材上是比較適合我們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也是孩子們身邊感興趣的話題。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春天的一些季節特徵。 情感目標:體驗夥伴間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精神。 能力目標:感知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順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規律。 重點難點 讓孩子們初步感知並找出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規律。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知道春天的特徵。 物質准備:課件、動物頭飾、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春天來了,我們上午一起找過了春天。小朋友們看到的春天裡有些什麼? 總結:我們看到的春天裡有黃黃的油菜花、綠綠的麥苗、好看的蠶豆花、青青的小草、美麗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 2、教師邊操作課件邊講述第一遍故事。 師:小朋友們找的春天真美啊,小動物知道了,也想出來找找春天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小動物們是怎麼找到春天的。播放多媒體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3、師幼互動,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小動物的對話語言: 好聽的故事欣賞完了,你們聽到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呀? 教師逐一出示動物圖片。 分段講述 第一段: (1)睡了一個冬天的小胖熊被一陣轟隆隆的雷聲驚醒了…… (2)小胖熊要把這個好消息打電話告訴好朋友小松鼠。 (3)聽小胖熊在電話里給小松鼠說些什麼話?(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游戲吧!) 第二段: (1)小松鼠聽完電話後,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白兔,於是就給小白兔打電話。 (2)小白兔,哪位小朋友來為小松鼠把號碼排出來。 游戲: 開火車 (1)「小朋友想來表演這個故事嗎?請小朋友選擇自己想扮演的小動物頭飾帶在身上,然後再跟同伴一起說說你是什麼誰,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最後找到小動物自己的家。」 (2)教師扮演火車頭,撥小動物,「小松鼠,小松鼠,春天來了,桃花都開了,我們一起出來玩吧。」小松鼠聽到後乘上小火車出來一起玩。 (3)同上。一一請出其它小動物。並變換關於春天景色的語言。最後,師生變成一輛小火車開出活動室結束。
㈢ 幼兒園大班手工課教案 好看的花邊
漂亮的花邊 教學目標: 1.認知花邊是圖形的重復廷伸; 2.培養學生折、剪、貼、畫、印等動手能力,掌握製作技法; 3.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大膽創造意識,體驗花邊圖案的美感; 4.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花邊圖案的圖形特點; 教學難點: 花邊的設計、應用; 教學准備: 布置學生收集有花邊的東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膠水、臘光紙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種有花邊的東西。( 教師提問、學生欣賞相結合導入課程主題內容) 1你喜歡自己收集的東西嗎?它漂亮嗎? 引出花邊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單調的物體更加美觀、豐富。 2這些漂亮的花邊造型選用了什麼材料? 3你能發現這些漂亮的花邊,這有什麼樣的規律。 引出是圖形的不斷重復排列延伸的知識點,教師可適時作簡單演示。 4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東西還有哪些有漂亮的花邊:手帕、餐巾布、床單、布簾、衣服的衣領、袖子、熱水瓶、碗、蝶、瓶子、畫框、輪胎紋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們知道花邊是一種向兩邊重復延伸的圖形,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製作花邊? 學生:畫的、剪貼的、蓋印的 教師示範: 1畫: 2剪:連續圖案剪法: 1 .取一張長寬合適的長條紙,從中間連續對折數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紙上畫上要剪的紋樣(紙兩邊的點不要剪斷,一定要有物與物有連接的地方);剪掉空白處,留下色彩花紋展開為延接的圖案花。 數張紙重疊剪出的單個圖形(不連接)進行排列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邊 三、設計製作: 1、 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形(紋樣) 2、學生練習,教師適時指導(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應用建議: 1.給自己的美術課本封面、學習園地、黑板設計一個漂亮的花邊 2.在各種瓶、罐或日用器皿上進行裝飾。 教後小結:
㈣ 幼兒園大班美工優質課《紙杯葵花》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八等分和六等分的辦法將一次性紙杯剪成八邊形和六邊形,製作出紙杯花。 2、在剪剪、畫畫、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已聽過故事《三隻蝴蝶》、初步會使用剪刀、製作紙杯花的錄像、畫有三隻蝴蝶故事的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師(出示背景圖圖片):你們看誰來了,故事中的三隻蝴蝶碰到了什麼困難?怎麼才能幫助他們呢? 二、欣賞觀察紙杯花如何二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的,了解製作紙杯花的方法。 1、出示紙杯花範例。 師:「看看,老師是怎麼幫助它們的?這些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主要找出每個花瓣一樣大的秘密)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製作方法。 師:一次性紙杯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的花呢?(幼兒猜測製作方法) 師:讓我們看一段錄像,從錄像里找一找紙杯花的秘密。(播放錄像,邊看邊講解) 師:紙杯花的秘密你們找到了嗎?(幼兒講述) 請幼兒每人從椅子底下拿起一個(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紙杯,讓幼兒嘗試等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要求:先想好自己要做的花幾等分,然後杯口按老師要求一個一個剪(如八片花瓣的紙杯花要先二等分,然後四等分再八等分,六片花瓣的紙杯花就先二等分,然後在每一片上面進行三等分,最後變成六等分),然後再沿直線剪出花瓣,不能剪斷,剪好一大一小兩個後,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塗色裝飾,把紙杯花打扮的漂漂亮亮。 四、作品展示。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並把自己做的花貼到背景圖上。
㈤ 幼兒園中班手工紙杯娃娃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簡單的手工技巧。 2.訓練幼兒粘貼的技能。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對手工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會簡單的手工技巧。 難點:訓練幼兒粘貼的技能。 活動准備 1. 紙杯子、固體膠若干。 2.廢舊卡紙裁剪好的長條和各種圖形。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教師出示紙杯:「這是什麼?它能幹什麼?」引入紙杯娃娃的主題。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師拿出紙杯等製作手工的材料。 2. 教師將長條卡紙捲成圈再展開。 3. 將卷好的紙粘在紙杯上,當紙杯娃娃的頭發,紙杯口朝下。 4. 教師選擇深色的卡紙製作紙杯娃娃的眼睛。 5. 教師選擇紅色的卡紙製作紙杯娃娃的鼻子。 6. 紙杯娃娃製作成功,讓幼兒欣賞。 7. 教師指導幼兒動手製作手工。 8. 教師巡視指導。 (三) 結束部分。 教師對幼兒製作的紙杯娃娃進行評價,並讓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延伸: 教師在作品上寫上幼兒的名字並放在美術角展示。 教學反思 1.本堂課是幼兒對手工的初步嘗試。 2.本堂課結合實際,讓幼兒容易理解並學會,與教師配合良好,互動較好 3.本堂課中個別幼兒動手能力較弱,但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㈥ 幼兒園老師如何上好一堂手工活動課
幼兒園藝術課手工活動教案
1.知道有鯉魚跳龍門這個勵志故事。
2.通過活動,讓小朋友能口述故事和表演其中情節。
3.初步感知近似色和對比色,並學習運用兩種近似色或對比色進行線條彩繪。
材料准備:彩盤、廢棄盒子記號筆、蠟筆、水粉、毛絨球、雙面膠、透明膠、龍燈會及龍的圖片、刻刀、安全剪刀、KT板、大小相同的箱子四個。
1.導入:
(1)請幼兒觀看視頻——鯉魚跳龍門動畫片,激發興趣,說說裡面你最喜歡的是哪個角色?並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
(2)師:小朋友你願意做故事裡的哪個角色呢?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神奇的龍門請到我們的教室里來?有什麼好辦法?
2.製作過程:
(1)小朋友拿筆蘸所需顏料塗在紙盒上;
(2)在許願條上畫上自己的願望;
(3)老師幫助小朋友把畫好的紙盒貼在牆上,配合龍頭,形成一個龍身;
(4)小朋友將製作好的願望條貼在龍身下,以豐富我們的作品;
(5)和老師一起粘貼鱗片;
(6)一次請三個孩子,鑽到鯉魚的身體里,用手扶住紙箱,這樣就可以自由的游來游去,模仿鯉魚跳龍門。
重點:使小朋友對不同顏色搭配在一起會形成什麼視覺感受有一定認識。了解什麼是漸變色和對比色。
難點:
1.小朋友可能無法將顏色調塗均勻,需要老師幫助。
2.小朋友對對比色,漸變色概念模糊。需要老師事先調好幾組漸變色和對比色,方便小朋友認識和選擇。
不同年齡段的活動安排:
3~4歲:在老師的構圖下,幼兒會在紙盒上塗上漂亮的顏色。
4~5歲:在老師的指導下基本能清楚對比色和漸變色的概念。
5歲以上:通過這次製作和互動,能回家對家長口述鯉魚跳龍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