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學前班古詩小彩筆教案
一、教材分析與目標確定: 本課共八行,六句話,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詩。以小彩筆這一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夥伴為兒歌材料,本身具有親和性、趣味性和潛在的視覺效果。以「用各種顏色的彩筆描繪美麗祖國」為主線貫穿課文,具有較強的愛國主義教育精神,感情基調是高興喜悅的,誦讀時要重視語感訓練。 二、預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在課文語境中及脫離課文語境時識別「小彩筆、五顏六色、鮮艷、藍色、金雞、祖國、江山」7個詞,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筆、畫」2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能熟練朗讀並背誦課文,喜愛小彩筆,體會祖國的美麗。能模仿課文句型拓展想像。 3、情感與態度:體會色彩的美麗和神奇,對身邊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關注慾望,更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支持環境:一年級小班(33人,7個小組);多媒體設備;彩筆;畫紙 ◆設計理念: (1)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充分顧及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基於此認識,我力圖讓孩子真正有所得,就要「回歸兒童」生活經驗的起點。字詞上,對已學過的要進行復習認讀;對新出現的要採用生動有趣的方法,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文本自身的樂趣,爭取當堂鞏固。課件的使用力爭是真正有效的,對語言無法表述的「祖國江山」,直觀的視覺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難點。 (2)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 本課便是一篇與美術學科以及自然地理聯系密切的課文。基於此認識,我努力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和中開闊視野,嘗試用畫畫的方法來幫助對文本的理解和拓展。但又不脫離文本,甚至利用文本來作畫。 (3)創設課堂合作交流,愉快學習的氛圍: 課文描繪的景色是美麗的,感情基調是高興,充滿對小彩筆的喜愛之情。在和小夥伴的合作過程中,互幫互學,小組討論交流,在一起讀畫兒歌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被調動。利用各種形式的讀,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合作愉快的感覺。 ◆預設教學過程: 教學材料與預設教學路徑 預設學生活動 備擇方案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問話舉例:上課前,蔣老師先給小朋友猜個謎語好不好?是什麼?(出示實物)你看見有多少種顏色呀?這是什麼顏色?這個呢?這一支呢?還有? 這么多的顏色真可以說是——五顏六色 (好!) (小彩筆、水彩筆、……) (十二種) (紅色、綠色、藍色、黃色) (五顏六色) 教師引導 實物提醒 導向課題 聯系生活實際 (二)展開: 師生互動歷程: 1、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寫小彩筆的兒歌,題目你會讀嗎?(出示) 2、學寫「筆」字。(筆的實物) 3、你還知道哪些筆? (小彩筆) 自學 (鉛筆、……) 正音:cǎi 打開書,趕緊自學一下,誰願意來做小老師,教大家這個字? 讀題正音 學習生字「筆」 (三)發展: 學習指導說明: 1、學習第一、二行: 1、聽老師誇小彩筆 2、指名學生來誇一誇,比比誰誇得最好 「鮮艷」就是顏色很多,很亮,很好看(誰的什麼很鮮艷?) 范讀第一、二行,學生模仿讀,理解「」鮮艷」 2、學習第三到六行: 1、看老師畫了什麼? 2、認讀四句話(文本出示) 3、六行連讀 3、學習第七、八行: 1、學生試讀,教師范讀 2、你知道哪些江山? 3、再讀讀這兩行 4、讀全文: 5、認詞: 6、寫字:學寫「畫」,反饋 (國旗、草地、海洋、金雞) 小老師帶讀 (長江、黃山………) 各種形式的讀 讀詞、畫詞、開小火車再讀 你記住了哪一句?(圖畫幫助)正音 較誇張地范讀 配樂講解 試背 語言提示幫助 強調第7筆 憶讀課文 課件的使用,幫助理解、讀好難點句 利用各種形式增強低段學習的趣味性,體現文本本身的樂趣。 (四)拓展:開放性任務: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紙 用四色彩筆畫其他事物 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通過畫畫來拓展文本 備註:本教學方案將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