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大班課文高和矮
【活動目標】 1、在比較活動中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比較性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區分高矮,掌握區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准備】 課件:數學卡——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做相反游戲,激發興趣。 老師說「高」,小朋友說「矮」,同時蹲下; 老師說「矮」,幼兒小朋友說「高」,同時站起來。 二、展開。 1、學會區別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請幼兒和夥伴比一比,說出:誰高誰矮?誰和誰一樣高? (2)數學卡:3-3比較概念。 比一比,兩座樓,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兩個禮品盒,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廚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梯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2、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掌握比較的www.jy135.com方法。 (1)請一高一矮的兩名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擋板遮住他們的下半身,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2)一隻長頸鹿在地上,一隻小貓爬到樹頂,小貓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 提問:小貓的話對嗎?為什麼? (3)講解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 小結:比較高矮時要佔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師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數學卡:3-4比較概念。 三座樓相比: 甲樓同乙樓比,甲樓比乙樓高,乙樓比甲樓矮。 甲樓同丙樓比,甲樓比丙樓矮,丙樓比甲樓高。 三棵樹相比: 引導幼兒說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討論:為什麼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變矮了呢? (3)小結:一個人或一個物體是高是矮,要看和誰相比,高和矮是會變的。 4、小組四人排隊,滲透高矮排序。 請幼兒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嘗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5、音樂游戲「找朋友」。 老師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舞曲,幼兒按節拍拍手,找到朋友後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兒均找到朋友後,音樂停止,幼兒說出兩人比較的結果。游戲反復進行,朋友不斷交換。 三、活動評價。 表揚積極參與比較、認真觀察的幼兒。
㈡ 《復習比高矮的》大班教案
教學內容: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准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了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幼師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 高矮"。
(1)提問:圖中畫了些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准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獲。
七、作業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㈢ 大班數學教案誰最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誰最高
教師:屈老師
教學設計思路:
1、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進行高矮的比較,並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幼兒的一種體驗性的活動。本次活動,我給幼兒提供有趣的素材,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幼兒獲得對比較高矮活動的體驗。
2、引導幼兒思考與交流。
這此活動的學習我力爭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領悟比較的方法,進行有序而且有條理的思考。在比較的過程中,幼兒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應注意進一步培養學生傾聽,尊重別人想法的良好習慣,並引導幼兒進行交流。
3、聯系生活實際,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體會到學習探索的快樂。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比較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2、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培養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1、懸掛蘋果,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三棵高矮不同的大樹圖片。
2、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方體積木、正方體積木各若干,塑料積木若干,大小不同的杯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比高矮集體活動:
1.誰摘到了蘋果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摘懸掛著的蘋果(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摘到了蘋果,乙卻摘不到。(教師為什麼甲摘到了蘋果,乙卻摘不到)引出話題,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說一說高矮的話題,老師和你們一起上一節數學課-----誰最高。
2.與同伴比高矮幼兒兩兩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師比),講出誰高、誰矮或兩個人一樣高。自由交換夥伴再比,可多次進行。(教師: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剛才小朋友比了高矮,我們每天都在活動室里游戲.學習,對我們活動室里的用具再熟悉不過了,下面請小朋友們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大廚子高,小廚子矮;桌子高,小椅子矮;琴高,電視櫃矮……
4.比積木我們活動室里還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教師出示紅色、綠色長方體大積木各一塊,變換擺放方法,讓幼兒觀察比較:兩塊積木平放――一樣高;紅積木豎起來,綠積木平放――紅高綠矮;紅積木平放,綠積木豎起來――紅矮綠高。教師拿掉紅積木,問:綠積木是高還是矮?(幼兒無法比)由此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分組操作:
幼兒拿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1.讓幼兒用同樣方法將相同數量的小長方體積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師問:你們誰搭得高,誰搭得矮?幼兒:一樣高)
2.讓幼兒將相同數量的塑料積木插好,相互比高矮。(教師:看看誰插得高,誰插得矮?幼兒:一樣高)
3.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只杯子比高矮。(教師問:哪只高,哪只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
4.請甲幼兒把6塊正方體積木搭在一起,乙幼兒把5塊綠正方體積木搭在一起,然後比一比。(教師:哪個高,哪個矮?幼兒:甲的正方體體積木比乙的正方體積木高。教師:用什麼方法能讓紅正方體積木比綠正方體積木矮呢?幼兒:甲拿走兩塊正方體積木,或乙加上兩塊正方體積木就行了。怎樣讓他們一樣高呢?幼兒:甲拿走一塊紅正方體積木,或乙加上一塊綠正方體積木。)演示游戲:
小朋友們玩得高興嗎?聽:有兩只小動物吵起來了,他們吵什麼呢?教師出示小雞、小鴨的圖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戲。(教師用小雞的口吻說我小雞高,你小鴨矮。教師然後又用小鴨的口吻說:不,我小鴨高,你小雞矮)老師請小朋友們判斷一下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幼兒可能回答一樣高,因為它們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從頭部看是一樣高的)教師揭去遮蓋的布,幼兒看到小雞站在小椅子上,小鴨站在地上。再請他們想一想,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教師可邊說邊把小雞從椅子上取下來與小鴨比,使幼兒懂得比高矮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現在我們請兩位小朋友站到老師這來,讓甲小朋友站在椅子上,乙小朋友站在地上,比一比誰高誰矮。(有的小朋友可能會說:甲站在小椅子上呢,沒法比。有的可能會說:甲高乙矮。適時強調讓幼兒懂得比高矮必須都站在同一平面上。然後讓甲乙兩個小朋友都站在地面上比高矮。
二、誰最高
1、剛才我們比較的是幾個人的或幾個物體的高矮,(兩個)下面我們比較一下三個物體的高矮。看老師手裡有幾個積木(三個)。老師拿出三個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積木,請幼兒仔細觀察,並問:這三個積木,那個最高,哪個最矮?最高的一定比其他的都高。
2、請三個小朋友到前邊來比一比誰最高。(叫兩組)
3、小朋友們你們觀察的真好,每天我們都在小操場的大柳樹下做游戲,老師把三棵柳樹請到了中二班,他們想請你們幫幫忙看看誰最高。師把三顆樹的圖片數貼在不同的平面上(有的可能會說甲高丙矮,有的可能會說沒法比)適時強調比較物體的高矮必須在同一平面上。然後把三棵大樹調整在同一平面上,比出哪棵大樹最高。
4、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玩游戲《比高矮》: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選出每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來比賽,選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頒發獎牌,並鼓勵小朋友,多吃飯菜、多運動,才長得高。
老師請你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分別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比高矮,該怎樣比?把比的方法告訴大家。(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