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語言鐵杵成針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鐵棒磨成針的道理,懂得不論做什麼事,只要有決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止字旁,能讀准多音字「朝」的字音,理解「鐵棒、詩人、困難、進步、更加、功夫、不論、決心、從此、刻苦」等詞語的意思。
3、能仿照「誰正在什麼地方趕什麼」的例句,把句子寫完整。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第二段中的兩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棒就能磨成針!」「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決心,肯下肯下苦功夫。」
教學難點:這篇課文要求理解的詞語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指導學生感知詞義,或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啟發學生理解詞義。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實物:針、鐵棒。問:這是什麼?說說針和鐵棒的樣子。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2、揭示課題:《鐵棒磨成針》讀題,題目里的生字想個辦法記住它。
二、自學課文,了解大意。
1、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請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課文共有幾段?講了誰,什麼時候的故事?教師指名分段讀課文。
評價、正音:詩、更、決、此
3、卡片認讀字詞。
4、訓練朗讀句子a、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鐵棒就能磨成針。
b、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決心,肯下苦功夫。
5、說說課文講了李白小時侯的什麼故事。
三、學習第1段。
1、看文中插圖,圖中的少年是誰?找到書上寫李白的一段讀一讀。
2、指名讀。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學習後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
指名讀第二句。問:這里的「他」是指誰?「讀書進步不快」指什麼?李白讀書進步不快?理解「貪玩、困難。」
教學:困,用「捆」來記。[你在學習中,遇到過什麼困難?你是怎樣對待的?
4、讀第1自然段。
小結:李白小時侯是一個不努力學習的孩子。他後來改正了嗎?你是從哪一段知道的?
四、學習2-6段。[改為學習2-7段]
1、自由讀2-6段,劃出李白和老大娘說的話。
2、指名分角色讀李白和老大娘的話。
問:課文中兩次出現「奇怪」,覺得奇怪的是誰?他為什麼覺得奇怪?
A、看到老大娘在磨鐵棒,不知道為什麼。(疑惑)
B、聽說老大娘要用鐵棒做針。(不可思議,不可能。)
3、用奇怪的語氣讀一讀李白的問話。
自由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4、老大娘是再怎麼回答的呢?
為什麼老大娘說了「能」後,還要說「一定能」,而且用了兩個感嘆號?引讀「只要功夫深,鐵棒就能磨成針」。什麼是「功夫深」?
用乾脆、堅決的語氣讀第5段。
5、聽了老大娘的話,李白明白了什麼道理?找到讀讀第6段。[指導朗讀] 指名回答,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請學生釋疑。
6、從此以後,李白怎樣?以讀代講。
「從此」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
五、學習第7段。
1、齊讀第7段,李白怎麼會成為有名的大詩人?他回怎麼刻苦學習?
2、認讀「從此」,李白是從什麼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學習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
3、能用「誰看見誰在什麼地方干什麼」寫一句話。
六、分角色讀課文。
七、總結課文,進一步明白此課文的道理。
1、齊讀全文,李白的兩次問話應該讀出奇怪的語氣。老大娘的話讀得乾脆、堅決。
2、啟發想像:李白明白了道理後,在後來的學習中,他遇到困難會怎麼想,怎麼做?
3、針對學生實際,結合課文中的道理,讓學生談談:學習了這個故事,你在學習上如果遇到困難應該怎麼做?
板書:2、鐵棒磨成針
有決心
做事情---------成功
下苦功
⑵ 幼兒園安全教案《扎刺了怎麼辦》
受傷了怎麼辦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避免受傷。 2、培養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品質。 活動准備: 受傷的事例圖片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有關燒傷、燙傷、破傷的情況 教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不小心被燙傷、燒傷或者是摔到跌破、劃破過呢?那是怎麼樣的呢?有什麼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討論的方法了解應該怎樣避免受傷 (1) 教師鼓勵幼兒討論預防燒傷、燙傷、破傷的方法:小朋友有時候會不小心受傷,那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受傷呢?(教師提供時間給幼兒結伴討論,同時深入到幼兒的討論當中,聽聽幼兒們說的有關情況是怎樣的。) (2) 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記住平時生活中應記住的問題:中午老師在盛午飯的時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能不能在教室裡面跑跳呢?在平時能不能亂跑?玩耍得很過分呢?媽媽煮飯時能不能站在旁邊呢?能不能玩火?能不能玩尖利的東西? 3、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受傷後自救的方法 (1)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大人不在身邊,你或者別人受傷後,你該怎樣做? (2) 教師總結:如果燒傷、燙傷,可以把傷口露在外面,用冷水沖洗,然後馬上請大人幫忙等。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⑶ 誰知道托班安全教案:尖尖的東西相關故事小猴哭了 急求啊..
以下是你需要的托班安全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托班安全教案:尖尖的東西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尖利的東西,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傷害身體的方法。
【活動准備】
各種尖利的物品,如:筆、剪刀、樹枝、筷子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師出示帶有尖頭的筆,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為什麼這樣的筆碰到小猴的眼睛裡,它會大哭?」(筆有一個尖尖的筆頭,戳在我們的身體上會覺得痛。有時尖尖的東西戳破我們的身體,導致流血。尖利的東西對眼睛的傷害特別大。)
1、討論:你們還見過哪些東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東西有很多,如各種刀、樹枝的尖頭、筷子等,幼兒每講一件物品教師就拿一樣,放在幼兒面前。
2、看錶演,比較不同行為的性質。
請幼兒觀看錶演,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做才不會讓自己受傷害?
(1)小兔子用畫畫的筆在別人的臉上點墨水。
(2)小猴在玩樹枝。
(3)小兔子一邊望著窗外,一邊在用剪刀剪紙。
(4)小鵝用筷子對著老師的眼睛說話。
3、教師小結。
教師:首先要用正確的方法使用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鬧、玩耍;第三,當周圍有小朋友在這樣哄鬧時要提醒他們,並躲開他們。(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⑷ 小班語言尖尖的角教案
活動目標:
.認識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體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險,生活中會避開尖尖物品。
3.願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盡量讓自己不受傷害。
活動准備: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尖尖的物體,並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2.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尖頭剪刀、大頭針、牙簽、竹簽、樹枝等每桌一份。
3.紅色即時貼貼小圓點若干。
4.圖片4幅:圖1:小兔用尖尖的筆尖在小鴨子身上畫畫;圖2:小猴在揮舞樹枝;圖3:小狗正確使用剪刀剪紙;圖4:小兔拿著筷子在專心地吃飯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一看、再輕輕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問:桌子都有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二、組織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收集到得各種尖尖物體的照片,認識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尖尖的物體。
說一說這些尖尖的物體有很多,牙簽、大頭針、剪刀、竹簽、針、刀子、削好的鉛筆、樹枝等都屬於尖尖的物體。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了解尖尖物體存在的危害。
1.提問:它們誰做的對?為什麼?怎樣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傷害?
2.小結:尖尖的東西戳在身上會很痛,使用不正確會戳傷我們的身體,導致流血;戳到眼睛上,會使眼睛失明。所以在使用尖尖物體時一定要小心,不要手持尖尖的東西和同伴追逐、打鬧;不能將尖尖的東西對著別人或自己;當看到別人拿著尖尖的東西時要盡量遠離,不要讓自己收到傷害。
四、玩游戲"找尖尖",讓幼兒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時貼,請幼兒找出教室內尖尖的物品並貼上標志。
2.請幼兒說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會有哪些危險?怎樣避開這些危險?
小結:除了尖尖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動外,還不能亂動電源、電器和熱、燙的物體等。小朋友年齡小,生活中還有很多危險是我們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記住爸爸、媽媽、老師給我們的安全提示並盡量照做,就會避開很多危險!
⑸ 5歲孩子總愛玩尖利的東西,該怎麼教導
1.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 .吸收教育知識: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 .耐心傾聽孩子: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5.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 讓孩子去體驗: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 同孩子做協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10. 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⑹ 《尖尖的物品不要碰》小班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專稱教學要求,或屬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⑺ 幼兒園小班科學什麼尖尖集體備課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體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險,生活中會避開尖尖物品。 3.願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盡量讓自己不受傷害。 活動准備: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尖尖的物體,並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2.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尖頭剪刀、大頭針、牙簽、竹簽、樹枝等每桌一份。 3.紅色即時貼貼小圓點若干。 4.圖片4幅:圖1:小兔用尖尖的筆尖在小鴨子身上畫畫;圖2:小猴在揮舞樹枝;圖3:小狗正確使用剪刀剪紙;圖4:小兔拿著筷子在專心地吃飯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一看、再輕輕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問:桌子都有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二、組織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收集到得各種尖尖物體的照片,認識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尖尖的物體。 說一說這些尖尖的物體有很多,牙簽、大頭針、剪刀、竹簽、針、刀子、削好的鉛筆、樹枝等都屬於尖尖的物體。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了解尖尖物體存在的危害。 1.提問:它們誰做的對?為什麼?怎樣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傷害? 2.小結:尖尖的東西戳在身上會很痛,使用不正確會戳傷我們的身體,導致流血;戳到眼睛上,會使眼睛失明。所以在使用尖尖物體時一定要小心,不要手持尖尖的東西和同伴追逐、打鬧;不能將尖尖的東西對著別人或自己;當看到別人拿著尖尖的東西時要盡量遠離,不要讓自己收到傷害。 四、玩游戲"找尖尖",讓幼兒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時貼,請幼兒找出教室內尖尖的物品並貼上標志。 2.請幼兒說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會有哪些危險?怎樣避開這些危險? 小結:除了尖尖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動外,還不能亂動電源、電器和熱、燙的物體等。小朋友年齡小,生活中還有很多危險是我們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記住爸爸、媽媽、老師給我們的安全提示並盡量照做,就會避開很多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