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大班語言《老爺爺和小樹林》聽課記錄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按圖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理解體驗故事人物心情。 2,知道愛護樹木,保護生態環境。 活動准備: 1,《老爺爺和大森林》動畫光碟。 2,動手製作的相關圖片 :老爺爺,小樹,大樹,小鳥等。 活動建議: 1,引發興趣 老師:有一位老爺爺,他有許多好寶寶、好乖乖。老爺爺每天都要去照顧它們,讓它們長得又高又壯。你們知道這些好寶寶好乖乖是誰嗎?我們來聽一個故事,聽完你們就明白了。 2,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故事動畫第一段,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老師:老爺爺的好寶寶好乖乖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老爺爺的歌是怎麼唱的?大山是怎麼唱的?小鳥最喜歡唱歌了,可是老爺爺唱的時候它們怎麼一聲不響? 3,播放故事動畫第二段,引導幼兒體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老師:發生了什麼事?樹林怎麼樣了?小鳥呢?老爺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故事裡是怎樣講的? 4,播放故事第三段,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老師:樹林是怎麼回來的?老爺爺為什麼把樹和小鳥當成自己的好寶寶?樹木對我們有什麼作用?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樹木? 5,播放故事動畫,完整熟悉故事內容。 6,講故事,指導幼兒閱讀畫冊,進一步理解內容,按圖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 活動延伸:讓幼兒動手畫一畫小樹和大樹,引導孩子愛護環境,保護樹木。
❷ 幼兒園大班我的問題怎麼寫
1、通過談話,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對樹葉的興趣 (1) 秋天到了,你們知道樹葉寶內寶容會怎樣?(離開大樹媽媽) (2) 樹葉寶寶是怎樣離開大樹媽媽的?(請幼兒想像一下樹葉是怎麼落下的) (3) 出示一片樹葉,請幼兒觀察一下樹葉掉下來的姿勢(請幼兒觀察後用肢體展現樹葉飛舞的姿勢) 2、 欣賞歌曲,初步理解其音樂的節奏美。 (1) 聽音樂,引導幼兒感受小樹葉落下來輕、慢的節奏。 (2) 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重點在於理解"樹葉到處飛呀飛 "(引導幼兒想像"樹葉飛到哪?",然後引導幼兒學樹葉飛,隨意在教室飛,理解"到處飛"的含義)三、 學唱歌曲,並會用動作表現歌詞。 (1) 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唱歌。 (2) 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來表現歌詞。 (3) 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重點在於指導他們用自然的聲音唱歌)四、 在初步學會歌曲的情況下,與幼兒一起邊唱歌曲邊做游戲鼓勵幼兒邊唱邊表演小樹葉飛舞的動作。唱到最後一句:"秋天多可愛"時,要停一下擺個造型。(引導幼兒發揮自己的想像表現小樹葉停下來的姿勢)
❸ 兒子6歲了,讀大班,昨天跟我說,他好像有幻覺,他說在玩的時候,明明看到有一片樹葉從樹上掉下來,
如果一次應該沒什麼影響,如果次數多了,建議你帶他去看一看醫生。
是孩子看動畫片太多了還是視力有問題?
所以,多關注自己的孩子。
❹ 請分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大班美發廳主題活動區中,為什麼兩位小朋友爭當理發
>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製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而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正好驗證了這一理念的科學合理性。 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布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幹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通過師生共同商量,採用固定和靈活設置相結合,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盡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美術角、生活自理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如建築角等.並根據游戲情況靈活調整.另外,要讓環境說話,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起來。應該充分利用特定的空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又如在組織「好吃的食物」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們在教室的牆壁上布置很多好吃的食物的實物(如薯片、糖果、餅干)等;在一塊牆上還貼上一些好吃的食物的圖片;在作品袋裡裝上小朋友們畫的棒棒糖;總之,在活動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來的空間都用上了。根據季節的變化、主題活動的變化等,孩子們會主動地配合教師布置周圍的環境。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自由選擇表現的形式,共同裝扮活動區。 二、活動區材料充分的准備及合理投放,促進幼兒主動參與 。 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因此在准備、選擇、提供操作材料時,我們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水平進行投放。 1、 家園配合準備區域材料。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而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很好的豐富區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區域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小樹葉粘貼成小動物、葉子拓印、製成「書簽」;撿來小石頭、小樹枝當成計算材料;小石頭染色,當成飛行棋子;葉子當成小傘、做成扇子、帽子、、、、、、孩子們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加了想像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廢舊物品,如老師或幼兒帶來家中的洗發水瓶、化妝瓶子投放到「理發店」;方便麵碗種上蔥、蒜;小朋友把以前穿過的小衣服帶來,變成了「娃娃的盛裝」;瓶蓋做成串鈴等等,幼兒參與製作,動手能力進步了,創新意識增加了,環保意識提高了,也更喜歡玩區域活動了。欣怡和媽媽用礦泉水瓶做了個「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幾部「行動電話」;星男和姐姐用舊掛歷紙剪來了「窗花」;豆豆和爺爺用各種廣告紙折出了「輪船」等。家長積極的參與豐富了區域活動,他們的環保意識也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根據幼兒興趣投放材料。 教師投放材料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繫到幼兒活動質量,能使幼兒盡興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活動區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豐富的材料並不等於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投放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會兒拿這個玩玩,一會兒拿那個玩玩,只學會了拿起一物——擺放片刻——丟棄——另換一物,顯然這與我們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並依據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我們通常在開展某一區域游戲前,先與幼兒共同探討,再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及教育目標,共同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如:我們在開展「奇妙的信」這一主題中,幼兒對寄信、寫信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們就生成了「郵電局」這一游戲區,我們還帶領幼兒參觀了郵局,了解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我們與幼兒共同討論了游戲的玩法,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又如,幼兒對自己沒玩過的玩具很感興趣,就可建議他們把家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令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區就可形成了。 3、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發展需要。 一 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據班級幼兒不同的需要、能力,盡可能多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幼兒的主動探索。眾所周知的「水桶」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慮「吃不了」的幼兒,還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如為了有助於幼兒小肌肉發育和培養細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角中設置了「夾玻璃球」的內容。在練慣用筷子夾玻璃球時,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夾進瓶中,能力弱的幼兒可選擇夾進盒中。班上有一位幼兒由於先天原因,動作發展特別緩慢,我就在旁邊放了一把勺子,他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進盒中。這樣可以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給他們提供不同的操作機會。在活動中,允許操作能力強,完成較快的幼兒在完成本次活動後選擇第二區角內容,這樣既讓操作慢的幼兒有足夠的操作時間,也讓操作快的幼兒減少消極等待現象,使每位孩子都獲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圍繞教育目標,提供多樣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題「認識花」中,就可以提供畫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認識「樹」,提供樹葉粘貼、葉脈標本、樹葉變色等。 4、要選擇在活動時間內易觀察到變化的材料(科學區里應特別注意)。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在考慮與主題活動《樹》相結合的同時,我在科學區中為小朋友們准備了「樹葉變色」的小實驗。活動開始,5個小朋友興沖沖地到科學區中,將各種樹枝、樹葉插進紅黑藍墨水中,然後很認真地觀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見樹葉變色。我在指導樹葉粘貼時發現科學區相當安靜,就忙走過去詢問,發現樹葉變色需要一段時間,就及時引導這5個幼兒先到其它區域活動,請小朋友活動快結束時再來觀察。活動後,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樹葉變色」這類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觀察到變化的小實驗應放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而不應該放在區域活動中。其它老師也一致認為,並討論出「特別在科學區中,要選擇和投放易發現結果的
❺ 大班美術課樹葉變變變課後反思
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可以認可我認錯的態度,內我真的已經深容刻的反省到我的錯誤了,希望老師再給我知錯就改的機會。也希望同學也要引以為戒,不要犯和我一樣愚蠢的錯誤了,這次的教訓真的很大很大。
❻ 幼兒園大班教案走進植物王國語言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已經學過的兒歌《樹葉真美麗專》,這首兒歌為我們講了各屬種各樣的樹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於葉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二、
閱讀圖畫
1、封面(遮擋封面)這本書叫做《植物的葉子》,作者會在封面上花什麼呢?(揭開驗證)
2、第1頁:這里有什麼葉子?它們是什麼顏色?說說它們的形狀。樹的葉子和草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3、第2頁:(遮擋下半頁)這是什麼形狀的葉子?它們看起來像什麼?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他們的樣子嗎?
4、第3頁:出示完整畫面,葉子是什麼樣子的?並用句式「有……形的葉子」,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5、第4、5、6、7、8頁:指導方法同上。
❼ 有誰有創意作畫大班《樹葉暢想》公開課的教案,詳細的,小朋友畫畫時可以放點什麼音樂,在線等,謝謝!
因人而異,藝術這東西來自於靈感,有的人喜歡靜,還有的人喜歡唱戲,當真正的投入到一幅作品當中天塌了也不會看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