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小班區角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年齡段4-5歲,喜歡提問,喜歡解決問題,但不知道團結,想通過這樣的區角游戲方式,讓幼兒知道團結合作,才能完成。還有幼兒在整理物品上稍有欠缺,不太喜歡整理,想利用這次活動,讓幼兒自己整理物品,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選擇活動區角,與活動夥伴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並獲得成功的情感。 2、能專注、認真地進行活動,善於探索材料的玩法。 3、不亂拿亂放,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活動體驗和夥伴團結解決困難,帶來的快樂。 活動難點:在活動過程中不打鬧,活動結束後能收拾好各活動材料。 活動准備 益智區:找瓶蓋、迷宮、數圈圈、 建構區:建構示意圖、各種積木、小瓶子、牛奶盒 美工區:彩紙、皺紋紙、剪刀、膠水、手工紙、水彩筆 、蠟筆 語言區:給字找朋友、圖書、兒歌的卡片、故事錄音 、 數學區:數字卡片、圖形配對、量一量、稱一稱 、比一比、數一數 表演區:小話筒、表演頭飾、各種樂器、節奏卡、各種服飾 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激發興趣——實踐操作——分享快樂 一、 激發興趣 故事引入,今天我們要去奇幻王國,那裡有很多很多好玩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誰能玩得最好,玩得開心! 二、 實踐操作 1、 幼兒按意願自選活動區和玩伴。 2、 師觀察幼兒與投入材料的互動性,加以引導。 3、 重點觀察:益智區,鼓勵幼兒大膽操作尋找答案。 三、 分享快樂 1、 幼兒說一說,今天在哪裡玩?玩了什麼?怎麼玩的?玩的時候有沒碰到困難?怎麼解決的? 2、 請幼兒當小老師評一評。你覺得他今天做的好嗎?什麼地方做的最好?(為什麼沒做好?你覺得可以怎麼做?) 3、教師對孩子的閃光點再次肯定,引發他們再次探索的興趣。 4、教師帶領幼兒排好隊,回到自己的班級 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的不足: 1、區角的內容過多,幼兒自選區角游戲反而讓幼兒在這種自由的趨勢下,讓幼兒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很多幼兒都是這個區角玩會那個區角玩會,少數幼兒不知道解決困難,遇到困難鬧後幼兒就放棄了游戲,又進入下個游戲。 2、活動前的要求沒提到位,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打鬧的,有搶玩具的,也有坐著不玩的。 3、教師只是在旁觀看幼兒玩讓孩子自由玩耍,沒有實踐的幫助幼兒,和幼兒一起互動,孩子們即使完成了,也沒有被老師注意到,導致幼兒興趣不夠濃厚。 今後應完善的地方: 1,區角應減少,分次玩每個區角這樣就可以避免幼兒不專心,東玩會西玩會 2、活動的要求應在游戲前就應該提出來,並且要抓住重點提,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現象也可以在次提出,讓幼兒有規矩的玩區角。 3、教師應該和孩子互動,和幼兒一起做有戲,幫助個別幼兒引導完成,幼兒有完成的很好的就可以立即表揚,讓其他幼兒有信息繼續完成。 反思:在次,上這堂課時,應該准備充分,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活動方案,要考慮周全,面面俱到,結合幼兒發展水平進行教學。
2. 小班美工區教案《我喜歡吃的》
在漫長的學期里, 書包在一天一天地變胖, 我在一天一天地變瘦。 在快樂的寒暑假裡, 書包在一天一天的變瘦, 我在一天一天地變胖。 但是無論是學期還是寒暑假, 我都在一天一天的長高。
3. 美工區:製作小鞋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認真傾聽音樂,能隨樂句變化表現相應內的動作。容
2、感受音樂AB段結構特點,根據情境主動參與游戲。
3、在音樂游戲當中養成團結友愛、知錯就改等良好品質。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故事大書、音樂、小狗頭飾、「雞籠」一個。
經驗准備:幼兒已聽過原大書《飢餓的狐狸》的故事(未改編)。
4. 小班幼兒美工區目標指導要點
天涵涵來到「美工區」進行塗色活動,涵涵先是這張看看那張看看,然後選擇了一張印有青菜和胡蘿卜輪廓的紙,剛開始她拿了自己喜歡的藍色蠟筆,但是在下筆塗色時,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不對,她又把藍蠟筆放進籃子,重新挑了一隻綠色的蠟筆,接著她就急急忙忙地在「青菜」上塗起顏色來。她拿起蠟筆使勁地上下塗塗,又左右塗塗,圖畫上留了不少空隙,而且部分顏色塗出了輪廓線。見狀,我走過去蹲下來引導說:「涵涵,塗色時要耐心一點,注意輪廓線,線條如果能朝一個方向塗,就可以把青菜塗得更漂亮了。」涵涵聽了,放慢速度試了試,果真發現了沒有顏色再塗在輪廓線外。涵涵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現在沒有塗出來哦!」我為她豎起大拇指說:「就這樣,你會塗的更棒的!」聽了我的鼓勵,她笑著說:「嗯!我要塗個漂亮的青菜。」等到她畫好後,我重點表揚她,聽了我的表揚,她顯得特別開心。
二、案例分析:
涵涵把喜歡的藍色蠟筆換成黃色蠟筆,說明她對事物(青菜)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展現了自我引導與獨立選擇的能力。她對塗畫這些精緻活動略為粗心,但經過教師的引導後,在塗色方面,她的耐心和堅持性有了增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好地完成作品,一旦完成了操作和受到教師表揚就興奮不已,說明她的接受能力較強,獲得了成就感。
三、指導策略:
幼兒在美工區內可以進行操作、模仿、記憶和建立概念等學習,其活動形式可分為前置活動,操作活動與評價活動等不同的階段。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而採取合適的指導方法。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是相輔相成的,有指導的觀察才是行之有效的,有價值的指導必須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因此,在觀察的基礎上,順其自然,適時引導是保證幼兒主動發展的關鍵。比如當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發生錯誤、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觀察他們的情緒,發現有消極情緒就鼓勵他們:「想想有沒有好辦法」,「再試試看!」當幼兒出現學習興趣疲軟時,通過假設性問題「也許還會有秘密呢,再試試看」,引導幼兒去繼續探索、發現。當發現幼兒的探索過程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用 「確定是這樣的嗎?」「你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等問題,激發其繼續學習、探索的慾望。適當的鼓勵,使之較好地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大拇指,提高其自主操作的信心,在操作中獲得成就
5. 小班角色游戲美工區教案可愛的笑臉
一、主復題目標: 1、初步制了解飲食健康常識。 2、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飲料;吃零食有節制。 二、活動准備: 教師准備塑料片製成的蔬菜、水果、魚肉、米飯等食物,以及水與飲料等;托盤若干份。
6. 如何合理的進行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結題報告
創意美工區的設立是為了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創作空間,讓孩子們在廢紙箱、瓶子、石頭上,隨心所欲地塗畫與製作,盡情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而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是區域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必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凝聚家園合力,豐富活動材料;設立班級「百寶箱」,使材料投放更有序;做到心中有數,使材料投放更具實效。通過做好創意美工區活動材料的投放工作,大大提高區域活動的實效,提升小班幼兒對藝術創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幼兒園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而創意美工區一直是幼兒喜歡的區域活動之一,為幼兒自主表達、表現美創造了必要條件和機會,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場所之一。創意美工區的材料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玩耍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效果。為了讓美工區活動更好地凸顯其實效,使每個幼兒在自主化的游戲活動中更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我們在創意美工區材料投放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和研究。
一、凝聚家園合力,豐富活動材料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和寶貴的教育資源,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因此,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家長朋友的積極支持與配合。為此,我們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經常通過家校路路通、家長園地等多種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從而知道家長協助幼兒共同做好活動材料的收集工作。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只有來源於孩子身邊的,才能引發孩子內在的情感和操作慾望。因此,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很好的豐富區域材料的形式。同時,我們將收集材料的過程也作為幼兒學習的過程。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渠道,從生活中入手,想、問、看、找,並且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如:在材料投放初期,我們會和幼兒一起商量創意美工區需要哪些材料?幼兒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想像:毛線、廣告紙、蚌殼、石頭、樹葉、牙膏盒等等,到了第二天,許多幼兒都從家中帶來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運用自己收集的各種材料創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如:蛋殼貼畫、太陽娃娃等。孩子們收來的材料全來自於生活,取之於生活,家長們也發現許多孩子變了,變得環保了,平時吃完的牛奶罐、餅干盒都不亂丟了,而是洗干凈了帶到班級的美工區里。
二、設立班級「百寶箱」,使材料投放更有序
區域創設初期,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多的材料,美工區也漸漸變得雜亂無章了。活動過程去,經常會發生孩子們因為要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而進行翻箱倒櫃的事情。為了使幼兒能夠自由、方便地的選擇到合適的材料,並做到合理利用,使收集到的材料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在與孩子們的共同討論下,我們一致決定設立班級的「百寶箱」,「百寶箱」由三個廢舊的紙盒組成,分別收集瓶瓶罐罐、各種小紙盒、包裝材料,並在上面分別貼上相應的實物小標識,起到提示作用。這樣一來,不僅美化了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游戲活動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三、做到心中有數,使材料投放更具實效
皮亞傑說過:「兒童的智慧來源於操作」,而操作是要藉助於材料的,所以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實施與開展的核心。作為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各種豐富而有意義的,有趣而又符合幼兒能力發展的材料。在創意美工區活動中,操作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基礎,要積極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動手的興趣,教師的投放材料的過程中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為幼兒提供符合其思維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多層次的可變性的材料。
1、材料投放要遵循層次性與多樣性原則。
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正因為有著差異的存在,教師在材料的投放千萬不能一刀切,應該通過觀察、評估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狀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各種蛋殼,並引導孩子進行蛋殼貼畫,能力弱的孩子,讓他根據已有的小路圖案來粘貼蛋殼小路,能力強的孩子則可以粘貼較為復雜的圖案,如蝴蝶、花朵等,並在此基礎上利用毛線、廣告紙等材料進行輔助裝飾。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極高,有的孩子選用一種顏色的蛋殼來進行粘貼,有的孩子選用多種不同顏色的蛋殼來進行粘貼,在活動過程中也體驗到了「蛋殼」這種操作材料所帶來的樂趣。
2、材料投放要遵循目的性原則。
通過教師有目的地投放範例材料以後,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創作興趣和靈感,也為游戲材料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材料是孩子隱性的老師,是幼兒認識的中介和橋梁,教育目標通過材料表現出來,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也就是說教育目標可以隱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滲透在教師所創設的環境中,當幼兒一旦進入老師所精心創設的環境中,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即可獲得某方面的發展。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的過程中,利用散步等戶外活動時間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許多多的花瓣,我就把它們投放在了創意美工區,一次活動過後,發現很少有孩子會去關注它們,更別說進行創作了。為此,我有目的地在美工區的牆面上貼上了一些花瓣貼畫作品,這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好多孩子在欣賞的過程忍不住在嘴巴里還發出了「哇!哇!」的贊嘆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第二天有許多孩子又收集來了美麗的花瓣,並投放在了美工區了。區域活動時許多孩子都爭著要到美工區里進行花瓣貼畫的創作,從簡單的拼拼貼貼,到目的地拼出一些簡單的造型,孩子們的心情雀躍著,創作的畫面也越來越生動了。
3、材料投放要遵循挑戰性原則。
幼兒是不斷發展的個體,在材料的投放中,對原有材料進行部分抽取或添加,使材料始終處於動態變化過程中,並盡可能貼近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要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循序漸進。材料是否有趣、可變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對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創新,也是對幼兒的一個新挑戰。如在《石頭大玩家》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孩子們收集來了許多小小的鵝卵石,他們把這些鵝卵石組合在一起,拼出了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房子、花朵、樹等多種多樣的圖案,又用橡皮泥給鵝卵石裝飾上了五官和頭發,做成了憨態可掬的太陽娃娃,把鵝卵石壘高做成了高高的樓房、寶塔等。有一天,我們在幼兒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能做什麼呢?」我問。好多孩子一下子都愣住了。我和孩子們一起把這塊大石頭帶回了我們的創意美工區了里。這天是聰明活潑的傑傑和樂樂在創意美工區里活動,只見這兩個孩子一到美工區里就對這塊大石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只見它們摸摸這里,看看那裡,然後兩顆小腦袋又緊緊地靠在一起商量著,然後就拿起邊上的顏料和筆畫了起來。不久,這塊石頭就變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了。活動結束時,我請這兩個孩子做了介紹,樂樂馬上興高采烈地說:「我們做的是一個大怪獸」,然後又在我的指引下一一指出了怪獸的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其他孩子們也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有的孩子眼睛裡還透露出了羨慕的光芒。通過增添了新的材料——從小到鵝卵石到大石頭,這一活動材料是放大,大大豐富和延長了原有的游戲內容和游戲過程,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意識。
7. 小班美工區可開展什麼活動及材料投放教案
《0-3方案》中指出:「營造清潔、安全、溫馨的家庭式環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回活設施,答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因此在美工角設置之初,可以如同幼兒在家一樣比較自由,教師可為幼兒准備1-2個畫架,畫架下放著蠟筆或水彩筆,等著孩子們來使用,孩子們可以隨時取拿畫紙,並用夾子夾在畫架上開始繪畫,通過這樣一個自由的家庭式的環境來吸引每個幼兒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