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動手活動教案

動手活動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13:32:56

Ⅰ 如何發展學生科學動手能力教學設計

一、小學科學課教學方式的現狀
1.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指導過細
教師秉承為學生負責的心態會在課前將課堂所需的實驗器材准備妥當,同時會做好詳細的教案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傳授,按部就班地讓學生跟著做。這樣的方法的確妥當,卻缺失了實驗課的能動性和學生主動思考的環節,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也浪費了教師的一片苦心。
2.教師越俎代庖
愛迪生發明燈泡試驗了千餘次才成功,但因為現在的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實驗失敗之後教師通常會直接將實驗幫學生做下去,並不是指出錯誤再讓學生自己嘗試,這樣並不利於學生記住實驗結果體會其中玄妙。
3.教師重視實驗現象和結論
教師在平時教學實驗中忽略了鍛煉學生分析現象與結論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這樣就浪費了實驗課,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未得到應有的訓練。
4.實驗設置偏於成人化
現在的科學課實驗,很多實驗要求的器材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接觸到,我們科學實驗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們的探究意識,從而激發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好奇和興趣,所以實驗的存在一定要切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二、提高科學教師專業素養,逐步專業化
1.教師要透徹理解和分析實驗現象,提升個人實驗研究能力
學生在沒有接觸實驗之前有自己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認知,但是這種認知一般都是並不科學的,需要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將他們不太科學的認知,向科學的道路上引導。這樣就需要教師對實驗的原理、現象和結論有著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並且還能舉一反三。提高教師理解和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組織教師進行公開課的演示並進行討論,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並形成文字形式,仔細研究。
2.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實驗過程,提高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個實驗需要很多准備和步驟,教師需要思考的就是哪些實驗器材最合適;如何將試驗循序漸進地演示給學生;每一個步驟之間的連接和效果;這些實驗是否能讓學生明白他們的疑惑並解釋清楚要體現的知識。比如在上「我們周圍的材料」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我們的課堂搬到外面。如,田間地頭、商店裡面、社區或者是孩子們的娛樂場所,讓學生可以在逛街玩耍的時候觀察服裝店做衣服的料、超市貨架上的商品,娛樂場地的活動器材。教師帶著學生們一起去觀察,並及時答疑解惑,這樣長期堅持,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必能得到提升,教學能力和知識造詣上也會有提高。
3.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悠悠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最重視的就是「禮」和「孝」。在我們的認知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和「師恩大於天」這樣的古語都讓現在的學生仰望教師的威嚴。我們不是要消滅這種尊師重師的理念,而是要強調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結合。例如,在科教版3年級中「植物的生長變化」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准備不同周期生長的植物,讓學生自己觀察不同周期植物之間的生長情況,然後提出設問,為什麼這些植物的生長情況不一樣,是陽光的照射不夠?還是因為它們的「生日」不一樣?讓學生們自己討論得出結論,然後老師再將這些結論進行簡單總結並引出本節課的理論知識,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會很容易,學生也更有動力在以後的每一節課上認真思考和認真動手做實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真正做到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而老師才是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
4.教師要自己動手做實驗器材
一個實驗教師做過很多次,但只有自己動手做所需要的實驗器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實驗的真諦,同時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教師在做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角度看實驗,這樣在教學上會更輕松,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
以上四點是對實驗的硬體設施的要求,最後一點要求教師們的情感提升,教師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要熱愛自己的崗位,現在的實驗偏成人化,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去做一個橋梁,溝通學生和實驗,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實驗的樂趣和大自然的奇妙。
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教育是一門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基礎性教育課程。教師始終是維系課堂的重要載體,所以提高師資力量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最為重要。

Ⅱ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不吵架不打架

中班安全教襲育教案不吵架不打架需要圍繞活動目的、活動准備、活動開展三個大的方面進行展開。具體如下: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意識。

2、讓幼兒明白打架、吵架是不文明、不友好的行為,要做個乖小孩。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二、活動准備:

1、兒歌:《不打架不吵架》 小剛不小心, 踩了我一下。我不把他罵, 也不把他打。打罵都不好, 不是乖娃娃。

2、圖片:打架情形的圖片一張、打架之後受傷的圖片一張

三、活動進行:

1、教師出示圖片:打架情形的圖片一張,並提問。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都在幹嘛呢?為什麼?

幼:在打架。

2、教師示圖片:打架之後受傷的圖片一張,並提問。

師:打架了身體會怎麼樣?

幼:受傷。

師:所以小朋友之間有什麼矛盾都不能幹什麼呀?

幼:不能打架。

師:不小心踩到了別人要說什麼?

幼:要說:對不起

師小結:打罵都是不友好的行為,大家都不喜歡會打架的小朋友,所以小朋友們要做個乖娃娃,不打架、不吵架。

Ⅲ 手工教案1000字左右

本學期的手工興趣小組活動已經順利結束了。在活動中,我們主要讓學生學習剪紙,折紙等手工製作,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注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和創造精神。學生對這項活動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他們的積極性很高,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學得也非常認真,都有很大的收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在選材時,我們盡量做到面廣、有趣,盡量讓學生通過手工工藝課接觸到各種常見的工藝品種,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2、由於在活動中他們體會到了手工製作的樂趣,所以對手工的興趣更濃了。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每次活動,他們做出的手工都很出乎我們的意料。
3、學生的動手能力比以前都有明顯的提高,他們現在都能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花,自己動手摺一些作品等。
4、在活動中我還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給他們感悟藝術品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評價,他們的審美能力比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
5、在活動中我還注意培養他們的互助精神,當他們有不會的時候旁邊的同學就會主動幫助他們,現在小組中的學生都已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6、一學期手工製作課的學習,使小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的思考得協調起來。手工製作需要動手,手一動,就會引起大腦的積極思考,如手工製作的剪紙藝術,小學生先欣賞漂亮的剪紙,再自己動手剪一剪。動手剪時,他們就要思考:如何折疊,如何畫出合理漂亮的圖案,怎樣才能剪好,貼好。一件作品的完成,使他們的小手變得更靈巧,腦的思考變得更敏捷。
7、本學期,我們還在摸索著,在選材時,盡量控制好作品的難易程度,做到:低起點,高發揮,既照顧到一般層面的學生學習的水
平,又盡量照顧到那些掌握新技能快,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的學習水平。鼓勵學生做到:基本技能全員掌握,創意設計盡情發揮。既為一般學生打造學習平台,又為尖子學生打造展示舞台。同時,每單元新的學習內容結束後,一般都安排一節綜合創意課,引導學生及時將所學的內容鞏固、消化、運用。
在本學期的手工興趣小組活動中有收獲,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學生在活動時會不注意衛生,把一些碎紙、廢樹葉等東西扔到地上;有的學生在活動前不能把活動所需要的東西准備好;還有的學生做手工比較低粗心,做出來的作品質量不高等等。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Ⅳ 如何自己動手種蒜苗教案

經歷 ● 體驗 ● 探究 ● 感悟
——《栽蒜苗(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後,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沖突,並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 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 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准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 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小學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 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匯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為了形象地反 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畫條形統計圖)
3、 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塗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 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數不夠塗怎麼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塗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麼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麼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麼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 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系比統計 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 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 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麼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Ⅳ 我動手,我快樂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活動主題:我們身邊的塑料

一 、活動背景:塑料從誕生到現在雖算不上歷史悠久,但塑料製品卻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塑料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生活,但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認識塑料,了解塑料不僅能使孩子們加強實踐能力、拓展知識面,而且活動的過程中還能加強環保意識。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使同學們具有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的良好品質,加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2 、培養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拓展知識面。
3 、培養孩子們善於觀察力、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信心。
三 、活動過程:創設活動情境:
1、很高興又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一起關注生活,走進科學。
教師說: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種現象,其實這種現象平時也存在,只是這回格外的觸動我,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照片。
2、你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這種現象多嗎?哪來那麼多塑料袋呢?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現象呢?在我們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習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什麼叫陋習?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慣。比如;(讓學生說)隨地吐痰、順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覺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為人們不以為然、滿不在乎才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你們說對嗎?
3、現在我給同學們挖一個智力陷阱,看你會不會身陷其中?怎麼樣,敢不敢接招?請聽題(音樂2下):白紙、白布廢棄後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擾著世界上許多個國家確確實實為我們人類出了一大難題,但是,這個難題被我攻克了。
我決定:向聯合國衛生組織倡議一下:世界各國一律禁止生產塑料製品,你們看咋樣?
4、學生一定會就塑料的好處發表看法。教師也可拿實物對同學們進行提示:吉他、跳繩等。
照片:百葉窗、電視、滑板車、鋼琴、汽車方向盤等。
教師將准備好的教具貼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兒、樂器、裝飾材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傢具、農業等。
教師說:看來,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它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它的誕生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到底是禍還是福呢?怎麼樣?想進一步了解塑料嗎?先給我們這次活動起一個主題吧!
5、確立活動主題的名字
6、給同學們思考討論的時間,明確自己最想探究的內容。教師下去指導,適當引導同學們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學進行交流,提出問題。教師將其一一寫在黑板上。指導同學們自己進行歸納整理。
8、將問題分成幾類。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坐成一組。(如一組人太多就將一組分成兩組)。
9、同學們進行研究討論,教師到各組指導。加背景音樂。
10、同學們介紹活動方案。加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11、交流完活動方案,教師進行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二
水火箭的製作與發射
一、 活動簡介:
火箭點火後向下噴射高溫高壓氣體,噴火的箭稱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買到的是用炎葯點火燃燒產生反沖的「火箭」,效果當然好,但每發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經費,這對於中學生來講只能望而生畏。
現在介紹一種並不噴火,而是在高壓空氣作用下噴火的箭,叫「水火箭」。找個大號可樂瓶,將它裝飾成火箭的形狀。瓶內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個裝有自行車內胎氣門嘴芯的橡皮塞,瓶內水和氣迅速噴出,推動瓶體沖向空中。
這項製作、發射活動,近年來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開展。1993年在我國桂林召開的沖外物理教師學術交流會上,由日本的「山貓」學會介紹到我國,這項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材料易得,廢物利用;
2、 製作簡單,發射簡便,任何中學生均可操作;
3、 趣味性強,一般可發射十米高;
4、 安全性好,噴水不噴火;
5、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二、 活動目標:
1、 使學生初步了解火箭發射的有關科學知識,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國內外火箭發射的歷史;
2、 通過水火箭製作與發射活動,讓學生體驗整個過程,逐步提高動手能力;
3、 為了提高火箭發射高度,讓學生學會分析改進實驗方法,及提高實驗效果的科學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4、 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及認真細致、敢於創新、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三、 活動准備:
1、場地:
製作火箭——教室或實驗室;
發射場——操場或寬闊地。
2、器材:
①可樂瓶(腰部勿彎曲) 每組2個
②透明膠帶 每組1卷
③即時貼單面紙 每組若干
④剪刀 每組1組
⑤模型專用鋸(或鋼鋸條代) 每組1把
⑥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 全班1-2個
⑦實驗室用鐵架台及鐵環 全班1-2個
⑧打氣筒(高壓氣筒最適宜) 全班1-2個
⑨自來水及水桶 全班1-2個
3、學生課前探究安排:
① 分好小組,選好組長,分組了解有關國內外火箭發射的歷史資料,了解火箭發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網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圖書室查閱有圖片更好),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本小組收集到的資料。
② 讓一兩個小組去嘗試製作、發射一下,記錄大致的體會,並把嘗試製作與發射中所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製作的模型也帶進課堂。
4、教師准備:
① 一個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 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課前由教師製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將下頭切去5MM,(如用4號白橡塞就從大頭切去5MM),用鑽孔器化學(實驗室用)按自行車門嘴的筒管的直徑大小,鑽一孔,把氣門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 課時安排:2課時。
五、 活動過程:
1、 組織教學,導出活動課題。
2、 組內討論,反饋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
① 國內外有關火箭發展的歷史知識。
② 火箭發射的原理。
③ 嘗試小組匯報製作發射水火箭的方法與體會,回答火箭發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並把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3、 教師出示範作,並作簡要講解,有的問題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解決方案。
① 火箭頭是圓錐體,在製作過程中是難點。教師作重點演示。
② 發射時橡皮塞塞得越緊,瓶內充的氣體越多,發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將皮塞塞緊,還可用銼刀把橡皮塞銼成近似圓柱體可使塞與瓶口接觸面大,塞得緊。
③ 瓶內注水大約在1/3至1/2之間,可實驗決定。瓶內的大氣壓大約在4-5個大氣壓。超過5個大氣壓瓶體容易破裂。
④ 強調使用工具時,要保護好桌面及環境,並注意安全。
4、 原理分析研究及討論。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箭體向下噴出氣和水,由於它們的反沖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個過程是一個用壓縮空氣達到儲存能力,而後瞬間釋放,推動箭體向上運動的過程。水作為火箭發射時的噴射物質,它的噴射速度與物質的多少是關鍵。
氣壓式水火箭在飛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暫時忽略不計。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推導得出火箭在某一時刻的速度V,有下列關系式: 式中:v為某時刻噴出的水相對於箭體的速度;M水為注入瓶中水的質量;M瓶為瓶體的質量。
從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與水噴出的相對速度V成正比;還與瓶體的質量M瓶和注入水的質量M水有關。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須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 增大瓶內壓縮空氣的壓強,從而達到水噴出的速度V增大,具體方法是塞緊瓶塞,多充氣增大瓶內壓強,或者利用控制裝置使之發射前卡緊瓶口與瓶塞,瓶內氣壓增加時,瓶塞不自行脫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氣以增加瓶內大氣壓值。
2、 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噴出的物質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後,會使空氣在瓶內佔有的空間減小,使壓縮空氣減少,因而影響氣壓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過多,有一個最佳量,可通過實驗在注水量1/3至1/2之間得出最佳量。

Ⅵ 幼兒園托班動手《小手倒一倒》教案

活動目標: 1、能聽指令,較准確地指出物體的位置。 2、樂意參與游戲活動,並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對同伴的認識。 活動准備: 1、貼紙若干; 2、玩具筐一個; 3、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手指娃娃。 1、呈現貼有娃娃笑臉的食指,「手指娃娃本領可大了,它能幫我找到很多東西。不信,讓我們來考考它。」 2、出示玩具筐。 「這里有一個玩具筐,裡面藏了許多玩具。下面,老師就要請手指娃娃來幫我找到我想要的玩具。」教師隨意說一筐內玩具名稱,然後用貼有娃娃笑臉的手指指向該玩具。「ÎÎ在哪裡?ÎÎ在這里。」 3、進行兩三次演示後,鼓勵幼兒嘗試。 「寶寶們的手指娃娃本領大不大呀?讓我們一起伸出食指來指一指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裡?看看它是不是也能找得到。」 二、眼睛、鼻子、嘴巴。 1、幼兒聽指令,找出自己臉上的相應器官。 「眼睛眼睛在哪裡?鼻子鼻子在哪裡?嘴巴嘴巴在哪裡?……」 2、對積極參與的幼兒予以表揚,鼓勵只看不動的幼兒參與進來,獎勵每個幼兒一張笑娃娃貼紙,貼在食指上以進一步加強其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找朋友。 「剛才寶寶們的手指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本領真大!手指娃娃可高興了,它也想找好朋友們一起來做游戲。它要找誰呢?」 「手指娃娃要找好朋友ÎÎÎ(幼兒姓名)一起做游戲,ÎÎÎ在哪裡?」 幼兒聽到姓名後,指出相應的幼兒或老師,被叫到的幼兒指向自己。 四、延伸:合唱歌曲《找朋友》。

Ⅶ 我動手,我快樂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能不能在網上學呢?
你很快會明白自己有何收獲。

Ⅷ 小班滾滾車美術動手製作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感知和理解古詩描繪的景象。

2、感受古詩的文學語言。

活動准備:

1、古詩《江畔獨步尋花》PPT課件。

2、柳條兩枝(一條葉子多的,一條葉子少的)

閱讀全文

與動手活動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