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麼辦》含課件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回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答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㈡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設計:地震來了應該怎麼辦
地震來了首先不要驚慌
然後看能不能跑出房子
如果不能就躲到牆角
如果你說的是教案設計
直接網路搜索欄搜索吧
或者到網路文庫里找找看
㈢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地震來了怎麼辦
教學目標:
大班安全教育活動教案:《地震來了怎麼辦》
1、幫助幼兒了解簡單的地震知識。
2、通過學習、游戲等,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及發生地震時的自救方法。
教學重難點:掌握地震來臨時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和在游戲中的運用。
教學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看過地震的電視節目;
2、物質准備:
(1)、《地震來了怎麼辦?》課件;
(2)、家庭、學校、戶外、公共場所避險視頻,地震後的圖片;
(3)、地震來臨時刺耳聲音和地震的大頭怪。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地震後的一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 師啟發幼兒:小朋友看這里發生了什麼事?(地震)你怎麼知道這里發生了地震?地震發生時還有什麼現象?
2、 幼兒自由發表對地震的看法,教師邊引導幼兒把話說清楚。
3、 小結:是啊,大地震給我們人類帶來多大的災難啊!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地震是怎麼產生的嗎?
二、 播放地震的課件,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1、 看完後教師引導:地震是怎麼產生的.?
2、 幼兒交流,教師邊引導幼兒把話說清楚。
3、 小結:哦,原來地震是因為地殼的運動產生的,是自然現象。吳老師告訴大家,我們會昌也是地震帶,容易發生地震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們這里發生大地震,我們該怎麼辦呢?
4、 幼兒自由發表。
5、 播放《地震來臨時我們怎麼辦?》課件,讓幼兒學習避險自救。
6、 幼兒再次交流。
7、 師幼一起總結避險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步了。聽老師或者大人的指揮,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護好頭部。等地面晃動小了再聽指揮疏散,撤離。如果是在一樓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曠的地方去。
8、 那我們要怎麼找安全的地方?什麼地方安全?
9、 播放視頻:在幼兒園、在家、在戶外、在公共場所怎麼找較安全的地方躲避?請幼兒找出來。
10、 幼兒小結不同地方怎麼找地方躲避較安全。在幼兒園是蹲在桌子下雙手抱頭,再聽指揮疏散;在家用枕頭或被子蓋頭,就近在衛生間、牆角、廚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場所要跟著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牆角等地方。在戶外就蹲在地上抱頭就行。
三、 游戲演練:地震大頭怪來了。
1、 小朋友真愛學習,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地震來了該怎麼做嗎?
2、 請另一位老師戴上地震大頭怪出場,並放地震時刺耳的聲音。
老師大聲喊:「地震來了,地震大頭怪來了!小朋友快躲啊!快躲好,不要被地震大頭怪吃了。」幼兒躲避練習。
3、 教師提醒沒躲好的孩子躲好。地震大頭怪沒找著小朋友,走了。
4、 教師指揮幼兒有秩序的下樓到空坪上玩。
㈣ 幼兒大班教案發生地震怎樣逃生
1、引導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1)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驚慌,要鎮靜。 (2) 趕快跑到空曠的地方。 (3) 如果你在家裡的時候,要趕快把煤氣、電、水龍頭等關掉,然後把臉盤或是鍋等東西罩在自己頭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來,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燈或其他東西掉下...來砸傷自己。 (4) 不可以躲在招牌處或玻璃處,以免它們掉下來摔傷你。 (5) 如果在車上,要趕快把車熄火,停靠在空曠的地方,走出車外。 2、 掌握好躲、爬、鑽、跑的技能,提高身體運動質素。
㈤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麼辦》教學反思
在整來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聽、看、自想、說、議、學、練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主動積極性很高,不知不覺中就知道了在地震來臨時怎樣自救的方法。根據中班孩子的好奇特點,在第一環節,我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孩子帶著問題去看,去聽,然後進行討論。談觀看地震的感受。接下來是在地震來臨時自己如何自救的環節,我鼓勵孩子自己大膽想辦法,表達自己的看法。開始時,孩子們的想法是零碎的,經過老師的分析,引導小結,個體經驗就變成集體有價值的完整經驗了,在第三環節中,我採用了游戲體驗法,在設置模擬地震的氛圍中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有為心理學家曾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我相信通過游戲活動一定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活動,我也受到一定的啟發,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為孩子設計有價值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的體驗,讓孩子終身受益。
㈥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麼辦》含課件
1.教師撰寫教學案復例,是教師制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㈦ 大班科學教案《地震來了怎麼辦》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地震形成的原理,懂得自救常識。
2、提高幼兒自我保護和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的自救能力。
3、學會關心和關愛他人,體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活動准備
木偶架,布袋木偶若干,地球儀,熟鴨蛋,泡沫板,塑料罐,乒乓球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木偶表演,探討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的正確方法。
以 「可可木偶劇團」演出引入,引導幼兒探討正確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發生的方法。
木偶情境表演:一隻小鴨唱著歌兒高高興興地往「可可木偶劇團」走去,快到劇團的時候,突然發生地震,木偶劇團的房子頃刻倒塌,房子里有許多小鴨的好夥伴,對突如其來的地震,小動物有著不同的反應,根據小動物的不同反應引導幼兒討論:
情境一:小鴨情急下想沖進房子救它的好夥伴。
師:地震發生時,小鴨能不能往裡面跑?為什麼?
情境二:被困的小狗慌亂中想跳樓逃生。
師:地震時被困在樓上怎麼辦?能不能從樓上往下跳?
情境三:小熊貓趕緊躲到牢固的櫃子邊。
師:小熊貓躲在櫃子邊對不對?躲在什麼地方比較安全?
情境四:小羊困在坍塌的房子里,大喊「救命啊,我要媽媽,我要死了……」,到後面聲音越來越小,最後昏倒。
師:被困時大喊大叫、又哭又鬧會怎麼樣?
情境五:小雞間隔地吹響身上戴的口哨。
師:被困時怎樣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二、實驗演示,幫助幼兒了解地震的形成
1、出示地球儀,引導幼兒觀察地球儀,知道我們人類的家——地球,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動。
2、了解地球的結構。出示切開的熟鴨蛋,用鴨蛋蛋殼、蛋白、蛋黃比擬地球的結構,幫助幼兒了解地球的基本結構:地殼、地幔、地核。
3、了解地震產生的原理。用泡沫板演示岩層在力的作用下變形到斷裂發出「嘣」聲音,讓幼兒感受地震的發生。
三、觀看地震短片和活動操作,學會正確的疏散方法
1、觀看5、12地震短片。
師:地震發生時房子會怎麼樣?先做什麼?心裡會有什麼感受?他們是怎麼疏散的?
2、結合幼兒園地震疏散演練情境,說說以後避震演練應注意什麼?鼓勵幼兒相互討論後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藉助實驗操作,體驗爭先恐後逃生和有序疏散的不同後果
操作一:教師將四個乒乓球用線扎住放進一個開著小口的塑料罐里,線的一頭拉出灌口,請四個小朋友分別拉住一個乒乓球同時往外拉,觀察其結果(全部擠不出來或部分擠不出來)
操作二:同一實驗,請幼兒兩兩有序將乒乓球拉出,觀察其結果(兩個兩個被迅速被拉出來)討論:如何將塑料罐里的乒乓球在最短的時間里有序地拉出,從而引伸到地震來臨時如何在老師的組織下有序地逃出。
小結:通過短片和實驗,小朋友懂得了什麼道理,如:為什麼會地震,地震有什麼危害,地震發生後疏散應注意什麼問題?
四、聯系5.12汶川地震事件,引導幼兒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愛。
1、師:汶川地震發生後,那裡的人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
幼兒討論:怎樣幫助災區小朋友,奉獻我們的一份愛心。
2、以一首《讓世界充滿愛》讓幼兒暢想心中的情感。全體幼兒攜起手來,人偶同台表演《讓世界充滿愛》。
活動延伸
觀看去年5.12地震發生後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獻愛心活動照片、小朋友繪制的百米長卷「我們與災區小朋友心連心」。
教研組評析
我園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體系,幼兒有了一定的安全防範意識,為了幫助幼兒了解和掌握地震災害後的自救方法,何碧玲老師採用情境化、直觀化教學模式,把抽象的道理融匯於木偶故事情境之中,通過多形式的探索,獲得自救知識和能力,體驗相互關愛、相互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間真情。
一、情境化教學
活動採用木偶情境劇形式,模擬地震發生情形,將地震發生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淋漓盡致地展現給幼兒,克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幼兒猶如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和體驗地震來臨時的情境,易於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二、直觀化教學
將抽象的知識演繹成幼兒易於接受的形式。為了幫助幼兒了解地震的形成,活動通過觀察演示煮熟鴨蛋的三層結構,讓幼兒比較直觀地感受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等三層結構;逐層剝開鴨蛋,加深了解地球內部結構;將泡沫板疊加並加力至變形,比喻地球岩層的運動和地震發生的情境,通俗易懂,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岩層之間、板塊之間的擠壓。
三、重視內心世界情感和態度的體驗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感受地震的情境,體驗地震發生的內心世界,感受人與人之間愛的呼喚、愛的傳遞,愛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