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小班按規律排序的教案有哪些教案
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有的幼兒已會按一定規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回按一定規律排序,為此答,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掌握排序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按一定規律排序。
2、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序。
2. 中班數學教案 分一半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知等分的含義。
4、 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教學准備:
1、故事《兩只笨狗熊》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2、圓形,正方形若干圖片
3、糖果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在活動之前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兩只笨狗熊》。
2、師簡單重復故事內容。
教師:誰能告訴老師故事中狐狸是怎樣騙小熊的麵包吃的?如果給你一個圓麵包,你會分成一樣大的兩塊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對吧!
二、等分圓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師:有什麼方法證明你分的兩塊是一樣大的?
2、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分出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並且引導幼兒把分開的兩份中的一份與原來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來的要小。
3、幼兒操作等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教師:你能把這些圖形都分成兩等分嗎?
(1)、把這些圖形分別發到每個孩子手裡,每人一個,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觀察,指導個別幼兒操作。
4、教師總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三、引導幼兒學習分得一樣多--平均分。
1、教師:剛剛我們把正方形的麵包分成了兩等分,就可以分給兩個小朋友,如果有四個小朋友,我們該怎麼分呢?
2、剛才我們學習了平均分一個物體,分給兩個或者四個小朋友,現在呢,老師這里呀有些糖果,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分一下,怎麼分呢?班上有這么多小朋友啊,怎麼辦,老師想每個小朋友都分一點,你們來幫幫老師,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小結。
(1)、把糖果分別裝到盒子里。(盒子里的糖有多有少)
(2)、把幼兒分組,每組請一個幼兒來拿盒子,其餘小朋友從盒子里自己拿糖果,每位幼兒只能分兩顆糖果。
(3)、鼓勵幼兒介紹平均分的意思,並用數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4)、請幼兒相互檢查是不一樣多,對了就鼓勵,不對就請其餘幼兒幫忙。
(5)、教師小結:平均分就是把一個或者一盒整個的物體分成一樣大小或是一樣多的物體。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品嘗糖果
1、向幼兒介紹糖果的好處和危害。
2、告知幼兒要愛護環境,不能亂扔垃圾
五、活動反思:
附:故事:兩只笨狗熊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它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只笨狗熊。
有一天,天氣真好,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兒。它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乾麵包,撿起來聞聞,嘿,噴噴香。可是只有一塊乾麵包,兩只小狗熊怎麼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
大黑說:"咱們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
小黑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兒倆正鬧著呢,狐狸大嬸來了,她看見乾麵包,眼珠骨碌碌一轉,說:"噢,你們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讓大嬸來幫你們分。"哥兒倆說:"好,好,咱們讓狐狸大嬸來分吧。"
3. 幼兒園小班課程《感知數量9》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 教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3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能說出點數。 2、 學習按數量匹配相應實物,感知3以內數量的排列順序。 3、 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教具: 1、 教學掛圖 2、 情景貼絨(草地、蘑菇房,兔子卡片3張,分別為 1、2...、3) 學具: 1、 人手一份兔子卡片 2、 人手小蘿卜(卡片)6個 3、 分類盒1個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 出示三張背面對著幼兒的數字卡片。 師:「這是什麼?」(卡片)(將卡片翻過) 師:「卡片上有誰?我們就叫它什麼卡片」(兔子,兔子卡片) 師:「這里有幾張兔子卡片?」(三張) 師:「這三長兔子卡片都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哪張卡片上的兔子最少?是幾只?」 師「這張卡片上有幾只?」(帶幼兒點數,說出總數) 師:「那這以張呢?」(三隻)(請幼兒點數驗證) 3、 按數量對應匹配 出示蘑菇房 師:「這里有什麼?有幾間房子?」(有三間房子) 師:「你看每一間房子頂上都有什麼?有幾點?這些黑點是標記,告訴我們哪間房子應放哪張兔子卡片。誰來把兔子卡片送回家?」請幼兒上前操作 師:「你怎麼知道這只兔子要住在這間房子里的?」(一隻兔子住一個點字的家) 師:「這兩只兔子呢?三隻兔子呢
4. 幼兒園 數的分成怎麼講啊!(2的分成)希望能夠給出全面的教案,裡麵包含教學目標 過程 以及游戲方法!
2的分成
教學目標:
1.學習2的組成,知道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來就是2
2.認識分合符號^
3.正確書寫數字2
教學准備:
1. 手一套分合符號,插片若干。
2. 具熊1個,玩具貓2個,玩具香蕉2個,2個乒乓球,2個盤子,香蕉卡片2個。
3. 課前每位幼兒都准備好了田字格本和鉛筆。
教學過程:
一 指導幼兒通過實物操作,用整體分為兩個部分來說明數的分解,用兩個部分合起來為整體來說明數的組合
1.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引出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來就是2。
例:今天的小熊家裡來了兩位客人小貓,(出示玩具熊和貓),小熊拿出了幾個香蕉來招待客人呢?(2個),小熊送給每位客人各1個香蕉,同時用語言表述:2個香蕉可以分成1個和1個,可是小貓說了他們不愛吃香蕉,於是就把香蕉還給了小熊,現在小熊的手裡有幾個香蕉呢?並用語言表述:1個香蕉和1個香蕉合起來是2個香蕉,最後,教師在黑板上貼上卡片香蕉和數字,表示上述分和過程,同時出示分和符號「^」,向幼兒說明分合號及其用途,講解分合號的使用方法,並教幼兒正確用語言表達: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來就是2。
1. 教師出示2個乒乓球和2個盤子,問:「要把2個球放在2 個盤子里,並且每個
盤子里都有球,應該怎麼放呢,引導幼兒說出2可以分成1和1 ,再用同樣的方法把兩個盤子的球合起來,表述稱:1和1 合起來就是2。
2.啟發幼兒學慣用口語表述其分和關系: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來就是2。
二.幼兒操作活動:要求幼兒把兩個插片分成兩堆,(用上分合符號),並能用語言表述出來整個分合過程。
三.指導
幼兒書寫數字2
1.教師先在黑板上示範2的寫法,(寫法:起筆碰左線,再向上,向右碰線,略成半圓
斜線到左下角,碰線一橫),講明書寫占格位置,請幼兒和教師進行書空練習。
2.幼兒在田字格上書寫2,教師指導個別幼兒。
建議游戲和日常教育
1老師邊拍手邊問幼兒:「小朋友,我問你,2可以分成幾和幾」,幼兒拍手回答:「x老師,告訴你,2可以分成1和1 」,合起來的兒歌同上述說法一樣。
2在戶外場地,請兩名幼兒到大圓圈中站好,老師問:「圈中有幾人」,(2人)老師接著問:「2可以分成幾和幾」,幼兒邊跳到小圈中邊說:「2可以分成1和1 」,老師接著問:「1和1 合起來是幾」?幼兒跳到大圈中說,1和1和起來就是2。
3在日常生活中抓住隨機教育:例如幼兒穿鞋子時可引導幼兒說出鞋子是2隻,穿上,脫下時說出2可以分成1和1 ,1和1合起來就是2。
5. 10以內數的平分的教案
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10以內數組成中所蘊涵的數學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兒園大班開展數組成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
大班數組成教學要強調相關經驗的獲得和積累,同時重視對各種數學關系的理解,重視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從中探索發現規律,切忌把學習數的組成變成一種死記硬背的過程。教師在設計大班10以內數組成教學活動時,可參考如下步驟:
1.第一階段:分與合的經驗積累建議選擇數量"5"作為幼兒開始學習數的組成的內容,因為5大小適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兒常規的"平分"思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大量有關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各種探索活動,如"分水果"、"剪貼格紙"、"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組成連線"等,使幼兒通過這些活動理解分合的意義及基本的操作規則,如什麼是分、什麼是分兩份,以及記錄的內容要與分的結果一樣等。
當幼兒積累了相當多的"5的分合"操作經驗時,就可引導他們遷移運用5的分合的經驗,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學習。由於2~4的分合組數均不如5,且幼兒對於分合活動規則已熟悉,因此讓他們獨立完成學習並不困難。
2.第二階段:探索發現數的分解規律在幼兒學習5以內數的分合經驗基礎上,開始學習6的分合時,教師應引導幼兒探索數的分解規律。首先要引導幼兒探索將一個數分成兩份時,如何能窮盡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在操作和觀察的基礎上,再通過分析、比較不同的分合記錄單,發現哪一種方法分得既快又不會遺漏,從而引導幼兒體驗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階段:掌握數的分合結構當幼兒已能熟練進行8以內數的分合後,教師要打破幼兒的認知平衡,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各組分合的異同點,感知和體驗兩個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關系。
針對數的組成學習中需處理和解決好的幾個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但要明確每個階段的重點和幼兒需要積累的相應經驗,還要清楚地認識到每個階段應運用何種教學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每個階段應提供何種適宜的教學具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數學關系:
(l)當幼兒不理解什麼是分兩份時,教師可採用情景演示法,運用一些實物和幼兒一起進行分合活動,幫助幼兒理解什麼叫分,什麼叫分兩份,充分體驗分和合的過程,體驗數的可分性。
由於幼兒已有平均分的經驗,為了避免干擾,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不易進行平分的物品,如圖書、長毛絨玩具等進行操作。以游戲"分書"、"分皮瓊"的形式為例,在引導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物品及數量的同時,讓幼兒思考將5個皮球分成兩份的分法,再分別邀請兩名幼兒根據各自的辦法演示分合過程,並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分球的分合過程。
(2)當幼兒在一次操作活動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數量(總數)的物體分兩份時,教師可在分物板上為每個幼兒提供兩個人物或動物形象,使"分兩份"的要求具體形象;然後,邊請幼兒按要求操作嘗試,邊在絨板上進行演示,強調先要取總數,然後再分,幫助幼兒明確規則,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的關系。
(3)在幼兒多次活動後,當教師發現一部分幼兒對分合活動規則仍不很清楚時,教師應在幼兒完成小組活動後,展示幾份存在不同問題的分合記錄,引導幼兒觀察,通過逐條對照規則檢驗,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改正意見,使分合的規則在此過程中得以明確、強化。
(4)當幼兒在某個數的分合活動中不能窮盡所有結果時,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操作活動,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索,積累豐富的相關經驗。在幼兒進行多次操作活動後,展示3~4名幼兒的作業,通過強調分合規則,引導幼兒共同觀察、討論,找出遺漏和重復,並分析不同的答案。
(5)當大部分幼兒已能窮盡數的所有分法時,教師應在評價活動中,展示部分幼兒的作業,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嘗試將無序的分合記錄調整成有序的分合記錄。
(6)當幼兒對某些活動不感興趣時,教師應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原因,適時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將"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戲內容和操作材料更換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徵分類並記錄",促進其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豐富相關的數學經驗。
(7)當多數幼兒在多次分合活動中,既能窮盡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順序時,教師應在評價活動時,展示部分幼兒的作業,以"誰的分合最容易記住"為話題,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體驗分合的有序性,觀察兩個部分數的互補關系。
(8)當多數幼兒在分合活動中能注意到進行有序的分合時,教師應啟發和鼓勵幼兒用符號記錄,並表達自己所尋找發現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時肯定幼兒的創造,讓幼兒進一步體驗互換關系。
6. 幼兒園大班7的分解和組成教案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學習了數字2—6的分解,知道數字如何分解,但是對其內在的認識並不十分清楚,也存在個別學生不會對數字進行分解,不會動手操作的現象。而且幼兒對分解數字這一活動好像不是很感興趣。電視頻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與灰太郎》,幼兒在平時都會談論這部動畫片的劇情。在他們為此爭得不可開交時,我突然有個想法,為什麼不按他們喜歡的羊羊不同,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羊羊隊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過比賽的方式來激發他們學習數字分解的興趣。這樣,在活動中採取分組活動的形式,也有利於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活動准備】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裡》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 1、拍手游戲:教師採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二、羊羊大戰 1、數字7裁判為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准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後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並說出你分的依據是什麼?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後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並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 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 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 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葯盒、煙盒)。等等 3、幼兒匯報 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於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5、數字7裁判評出優勝獎,給予鼓勵。 三、游戲:我的朋友在哪裡 1、教師發給每位幼兒一張數字卡片。 2、找朋友。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裡》,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4、匯報。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們學習了數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教師從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入手,根據幼兒喜好把本班幼兒分成了六組。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採取分組活動的形式,不但有利於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協作能力的培養,而且可以萌發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一位幼兒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說的說,分的分,寫的寫,真正做到了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游戲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通過游戲《我的朋友在哪裡》,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字7的合成過程。
7. 幼兒園教案得分點
教案不用寫的特別詳細,不會全扣分的。我們要寫清楚目標、重難點專、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屬四個部分內容。
原則:字跡、行文邏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體現新課程理念。
得分點如下:
(1)字跡美觀、行文邏輯清晰、教學目標正確、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教學流程、體現新課程理念(36-40)
(2)行文邏輯清晰、教學目標正確、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教學流程、體現新課程理念(30-35)
(3)教學目標正確、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教學流程、體現新課程理念(25-35)
(4)教學目標正確、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教學流程(10-25)
(5)不能體現「教學目標正確、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教學流程」中的一點或幾點則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