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聲講話幼兒園小班禮儀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對音樂特別喜歡,每次在班上播放音樂時,小孩子們會自覺的跟著音樂跳動。為了引導孩子去感知大聲和小聲,引入本課程。同時,讓孩子說出日常生活中何時大聲說話、何時小聲說話。 活動目標 1、讓孩子能從給出的樂器(鼓和響板)的一表現中感知大聲、小聲,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 2、引導幼兒總結出生活中的聲音,哪些是大聲發聲,哪些是小聲發聲; 3、讓孩子自己大聲、小聲說話,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何時應該大聲說話,何時應該小聲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孩子從樂器中感知大、小聲,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 讓孩子自己說出生活中的聲音,哪些是大聲、哪些是小聲。同時,在生活中何時應該小聲說話,何時應該大聲說話。 活動准備 兩件樂器,鼓和響板各一個。生活中各種聲音的音樂,大聲的,如小貓、小羊、電話鈴聲、下雨的聲音等;大聲的,如小狗、老虎、鋼琴及打雷等聲音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引入鼓和響板兩個樂器,聽兩樂器發出的聲音,並讓孩子自己感知並總結出大聲、小聲。 1、小寶貝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樂器寶貝和我們做游戲。現在我們把它們請出來,好嗎? 2、分別介紹兩個樂器的名稱,外形及顏色; 3、敲擊兩個樂器,請孩子說出兩樂器發出聲音的區別,引導孩子說出大聲、小聲。 二、基本環節 1、在開始環節,孩子初步感知大聲、小聲的的基礎上,播放課前收集的音樂。多播放幾遍,先讓孩子說出在音樂中都聽到了些什麼聲音? 2、在孩子說出聽到的聲音後,引導孩子進行模仿,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在孩子聽到並模仿出各種聲音後,引導孩子對音樂進行分類,哪些是大聲發聲的,哪些是小聲發聲的,進一步鞏固孩子對大聲和小聲的感知。 4、引導孩子自由發言,說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發聲是大聲或小聲的,如小鳥、公雞、火車、小汽車,敲擊小碗和門發出的聲音等等。 通過這個環節,孩子對大聲、小聲有了很明確的認知。 三、結束環節 帶領孩子模仿在前一環節找到的日常中大聲、小聲的發聲及身體模仿律動,進一步鞏固大聲、小聲的感知。
㈡ 幼兒園小班禮儀進餐教案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文明禮儀我最棒」爭星評比活動方案 一、評比目的: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特開展此比賽活動。 二、評比內容: 1、幼兒在園的日常文明禮儀和生活禮儀習慣。 2、集體表演《文明禮儀姿態操》。 3、幼兒文明禮儀用語的使用。 每天不定時進行檢查評比,每一期結束時到班上進行測查。 三、評比細則 (第一階段五周至第十四周)幼兒尊師、尊長禮儀、語言禮儀和日常文明禮儀習慣評比細則: 尊師、尊長禮儀(40分):見到老師(園長)及其他工作人員、客人會主動問好;進老師(園長)辦公室時,會先敲門或詢問後,得到允許後才進入;老師(園長)或其他人問話時有禮貌應答。 語言禮儀(60分):堅持使用普通話,語態自然、流暢、清楚、柔和,音量適中,陳述簡潔明了,能輕聲說話;會使用文明語言。 幼兒要掌握以下文明禮儀用語: (1)問候語:您好;(老師、園長、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小朋友……)好。 (2)告別語:(老師、園長、小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再見;請慢走!請走好!歡迎再來。 (3)致謝語:謝謝;非常感謝! 回敬語:不用謝!別客氣! (4)致謙語:對不起;請原諒;對不起,請等一下! 回敬語:不要緊;沒關系。 (5)稱呼語:老師;園長;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小朋友…… (6)詢問(求助)語:我能為您做些什麼嗎?我能進來嗎?請您讓一讓好嗎?請問;請幫忙;請幫助我一下;請您排隊好嗎?請給我玩一下好嗎?。 (7)應答語:行,請您等一下;好,馬上就來;你找(叫)我有什麼事?請您說吧。 (8)接待語:請進;請坐;請喝茶;歡迎您。 (9)提醒語:請您小心;請您注意;請您別急。 (10)慰問語:您辛苦了。 (1 1)贊美語:您做得很好;太棒了;您真了不起;你真能幹;你真漂亮;這太美了。 (第二階段十五周至二十周)幼兒日常生活禮儀、儀容儀表評比細則: 儀容儀表(30分):得體;整潔;大方。 生活禮儀(70分): 洗手——飯前便後有秩序洗手,洗手方法正確,能節約用水。 飲水——感到口渴前及時喝水,有秩序飲水,取自已的水杯,不接過熱或過多的水,慢慢飲用,能節約用水。 進餐——會排隊禮讓,不擁擠,不大聲喧嘩,能愛惜糧食,飯後能進行餐後整理。 入廁——會排隊禮讓,不擁擠,便後沖廁,整理好衣褲。 午睡——睡前衣物和鞋子擺放整齊,安靜入睡,姿勢正確。 (第三階段二十一周至二十四周)活動禮儀評比細則: 教學活動(40分)——活動開始,迅速回位置做好活動准備,活動中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回答問題先舉手,不隨便離位走動,不吃、不玩東西,坐姿正確。 戶外活動(40分)——不打鬧,不說臟話,不打架,不爭搶玩具,活動結束時把玩具放加原處,不做危險游戲。 排隊(20分)——排隊整齊,慢步、輕聲,不大聲喧嘩,不追逐打鬧,會靠右行禮讓,不搶道。 四、評比時間 2011年4月~8月開展「文明禮儀我最棒」爭星評比活動,文明禮儀星級班比賽活動。5月、7月、8月各評比一次, 7月月末舉行文明禮儀姿態操比賽;5月月末評比文明禮儀小明星。 五、獎勵 1、集體獎勵。將三次評比和測評結果和集體《文明禮儀姿態操》比賽結果綜合起來,評出集體特等獎一名、一等獎二名、其餘為二等獎。特等獎獎勵獎金200元、一等獎獎勵獎金100元。 2、個人獎勵。根據幼兒使用文明禮儀用語的情況,評出「文明禮儀小明星」 。
㈢ 幼兒園小班禮儀(天天早起不遲到)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果實培養孩子早起的生活習慣。
2、能藉助圖片簡單描述畫面情景,學習說完整的話。
活動准備:
1、圖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個。
3、圖畫紙。
活動過程:
1、講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2、大森林中誰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聽一聽、學一學公雞是怎麼叫的?數一數公雞叫了幾聲?
手指游戲:大拇指醒來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來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來了,洗臉,洗洗臉;
無名指醒來了,梳頭,梳梳頭;
小拇指醒來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圖片:
5、幼兒簡單描述畫面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
6、游戲:早晨晚上。教師彈奏或演唱「areyousleeping」的歌曲,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唱完後,教師學一聲大公雞的叫聲,幼兒做起床動作。請幼兒模仿大公雞,反復進行游戲。
7、學一學公雞叫、小豬打呼嚕的音效,利用教室內的玩具自由地創造聲音,並說一說聲音象什麼。
8、繪畫:早晨、晚上(老師畫好小朋友起床、睡覺的圖片,幼兒添畫太陽、月亮)
附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森林裡有一隻紅色的公雞。每天早晨,當太陽公公剛剛睜開眼睛的時候,大公雞就揚起脖子大聲的叫著:「嗝兒--嗝兒--嗝兒——!嗝兒--嗝兒--嗝兒——,起床了!」森林就在公雞的叫聲中蘇醒了。
有一天,森林裡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森林選拔賽,選出最勤勞的動物。早晨大公雞的叫聲在森林裡飄啊飄啊,飄到豬媽媽的耳邊,豬媽媽推了推身邊的小豬,說「豬寶寶,快起床啦!公雞都叫了!」豬寶寶翻了個身,又「呼呼」地睡著了。
大公雞的叫聲在森林中繼續飄啊飄,飄到了啄木鳥醫生的耳邊,啄木鳥醫生昨天晚上為樹伯伯做了個手術,很晚才睡,聽到公雞的叫聲,使勁兒伸了伸腰,起床了。「嗝兒--嗝兒--嗝兒——起床啦!」「嗝兒--嗝兒--嗝兒——起床啦!」大公雞在叫第二遍。森林裡的小鳥、蝴蝶和小鹿都起來了。
當太陽剛剛升到樹梢的時候,小動物們都聚集在大象伯伯的家參加選拔賽。小鳥說:「啄木鳥醫生每天早早起來給樹伯伯治病,她是最勤勞的。」啄木鳥醫生謙虛地說:「不不不,大公雞才是最勤勞的,是他每天早晨叫大家起床的,要沒有大公雞,我有一次都差點睡過頭了!」這時候剛剛睜開眼睛的小豬迷迷糊糊地走過來說:「才不是呢,我就沒聽見公雞的叫聲!」小動物們一看,小豬的臉都沒洗,臉上一道又一道,是晚上睡覺時抹的吧!「哈……,哈……,你還說別人,你是最懶惰的,太陽都曬到屁股了,你才起來!大公雞叫的時候,你還在做夢吧!」小動物們哈哈的笑著,小豬寶寶的臉通紅通紅的,他不好意思了。
大象伯伯說話了:「小豬是個知錯就改的孩子,以後他就會改掉懶惰的毛病的,小豬,你說對不對?」小豬說:「對,我以後一定要勤快起來!大公雞幫幫我吧!」大公雞說:「好吧,每天早晨我叫你起來,和同伴們一起鍛煉身體。」
從那以後,森林裡最勤快的公雞和最懶惰的小豬成了好朋友。每天在公雞的叫聲中,豬寶寶睜開眼睛。慢慢地,慢慢的,豬寶寶也變勤快了。
㈣ 小班禮儀稱謂教案
幼兒園教案:稱呼歌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熟記長輩的稱呼並理解這些長輩和自己的關系。
2、和同伴分享自己關於稱呼的經驗。
3、懂得見到長輩要禮貌稱呼並問好。
活動准備:教學掛圖60-6
活動過程:
一、生活經驗談話,初步了解稱呼的含義。
1、小朋友的家裡都有誰?他們怎麼稱呼?
2、初步了解對長輩的不同稱呼,教師請個別幼兒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對稱呼的經驗;
小結:小朋友說的都是對家裡長輩的稱呼,稱呼是人們對他人的一種有禮貌的稱謂
二、學習兒歌《稱呼歌》
1、幼兒傾聽兒歌。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兒歌里說了哪些稱呼?
2、幼兒交流自己對兒歌中稱呼的理解
教師:這些稱呼你們都聽過嗎?知道是什麼意思,稱呼誰的?
3、幼兒討論對稱呼的理解,知道這些稱呼與自己的關系。
4、學念兒歌
前兩遍幼兒可以看教師畫面提示 ,後兩遍幼兒嘗試獨立朗誦。
三、幼兒游戲:看誰說的對
1、教師與幼兒游戲,鞏固對稱呼的認識。
2、幼兒與同伴兩兩結伴,相互游戲
四、拓展幼兒有關稱呼的經驗。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稱呼?是稱呼誰的?
【更多優秀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㈤ 幼兒園小班教案禮儀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禮儀,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一、結合活動,禮儀教育課程化, 幼兒園禮儀教育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 我們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二.結合生活,禮儀教育實用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而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分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因此,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等。雖然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集體教學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則,並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結合游戲,禮儀教育輕松化。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教育,並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樂意抑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扮演角色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並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從而易習得該角色的行為。為此,我們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學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開設了「娃娃商場」游戲,要求營業員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買什麼?」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 「做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習慣,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