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Ⅱ 幼兒大班應彩雲認識0教案
應彩雲老師的教案: 《大熊的擁抱節》 (贈送視頻+ PPT課件、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學會「擁抱」、「哼,才不理你呢」等詞彙與句式。 2、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不欺負、樂於幫助別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 3、敢於表達與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法。 活動准備: 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親一親。和好朋友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裡有什麼感覺? 二、出示大書《大熊的擁抱節》傾聽故事,提出質疑,理解內容。 1、傾聽第一段故事。 師:「大家為什麼不願意擁抱大熊呢?」 2、幼兒站起,一起復述故事第一段,模仿故事情節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3、師:「大熊繼續往前走,你們想想,大熊還會遇到哪些小動物?他們又為什麼不願意和大熊擁抱呢?」 4、幼兒想像創編、表演對話、角色體驗,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 5、傾聽故事第二段,幼兒互動表演對話。 他躺在床上想心思,這時候大熊心裡好難過,大熊心裡想什麼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為什麼這是一次難忘的擁抱節呢? 四、角色表演,體驗友愛的情感 請個別幼兒扮演大熊,其他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和大熊擁抱。 教學反思:在語言活動《大熊的擁抱節》中,我邊引導幼兒講述故事邊表演游戲,體驗了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使幼兒了解了擁抱的含義,懂得相互寬容與珍惜的意義。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情感。讓幼兒感到了其中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演能力。但教師應在幼兒對故事理解和熟悉以後,挖掘故事中潛在的或更深的教育價值,重新設計新的問題,並且提問要善於讓幼兒與角色形成互動,與作品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這樣可以讓幼兒嘗試在角色的體驗想像中,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表達的意義。 大班語言活動:大熊的擁抱節(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形象特點,體驗大熊和小動物之間的情感發展脈絡。 2、通過質疑、想像、表演、續編等多種方法拓展想像,大膽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引導幼兒積極地交流、主動表述。 3、理解擁抱的涵義,懂得相互寬容與珍惜友情,發展幼兒的社會情感。 活動准備:課件,相關音樂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體驗講述擁抱的感覺。 1、師:「孩子們,你們擁抱過嗎?和誰一起擁抱過,擁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2、師:「動物們也喜歡擁抱,今天就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擁抱節,(出示大熊)看看誰也去參加擁抱節了?大熊在擁抱節上會遇到什麼事呢?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幼兒看課件一起來念念)《大熊的擁抱節》。 二、演示課件傾聽故事,提出質疑,理解內容。 1、傾聽第一段故事,提問 「大熊在擁抱節里遇到了什麼事?」 (幼兒站起,一起復述故事第一段,模仿故事情節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大熊現在是怎麼樣的心情,和早上出門時有什麼不同?」 (悲傷背景音樂) 「大家為什麼不願意擁抱大熊呢?」(你們猜想一下) 「大熊現在心裡很傷心、很難過,我們來幫幫它,怎麼幫呢? 2、傾聽故事第二段。 師:「大熊很想對大家說聲對不起,你覺得小動物們會原諒大熊嗎?他們會怎樣做呢? (幼兒互動表演對話,推測故事結局。) 角色體驗:表演對話,體驗大熊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 3、傾聽故事結束部分,理解大熊由悲及喜的感情變化。 師:「大熊為什麼得到擁抱了,流的眼淚比前面還要多?」 「這時的擁抱給大熊的是什麼感覺?」 「你覺得大熊以後會變成一個怎樣不一樣的大熊?」 三、我們也來擁抱吧。 原來擁抱能給人帶來這么多美好的感覺,我們也來舉行一個擁抱節吧。 師:「在擁抱節上,我們會和好朋友擁抱,那麼有沒有以前你不想擁抱,現在聽了這個故事想給他一個機會改正的人呢。說說是什麼事。」 鼓勵孩子馬上去擁抱一下(如果這個人在現場)。 輕音樂響起,溫馨的擁抱節開始。 教學反思:本活動中PPT的運用,給了幼兒一個驚喜,他們聽故事時特別專注,加上班得瑞的音樂背景,使故事聽起來特別有感染力。講述表演環節幼兒輕松地就掌握了故事內容,而且對角色表情、語氣拿捏得也很准確。在為大熊想辦法、改正缺點的時候,看到有的幼兒,恨不能把各種好事都說出來讓大熊去做,這說明孩子們都是渴望友情,需要友誼的。最後,讓幼兒自己過一個擁抱節時,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活動中孩子們都積極的參與,發言也很踴躍。只是,教師在活動中的過渡語還不夠精煉,前面故事的講述部分還要再思考,再提升。
Ⅲ 求應彩雲的小班教案《好聽的聲音》。。。謝謝。。。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幾種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一種物體,由於數量、材質的不同,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搖搖瓶子過程中,體驗探究聲音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課件《好聽的聲音》。
2、圖標: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個,小盆每組一個,黃豆若干,軟硬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辨別生活中的聲音。
1、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師:(1)寶寶們,今天有這么多的客人老師來我們教室做客,你們知道為什麼?是來找耳朵最靈的寶寶,那我們來比一比,聽一聽,誰的耳朵最靈。
這是什麼聲音呀?你知道是誰的笑聲嗎?(你們猜對了,這是小寶寶夜裡睡覺做夢發出來的笑聲。)(圖片寶寶)
(2)天亮了,聽聽看媽媽叫了哪個小動物去叫醒寶寶呢?(大公雞)(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大公雞)還有哪些動物是會叫的啊?(幼兒模仿)會叫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請它們幫忙來叫醒小寶寶。
(3)寶寶被叫醒了,你們聽聽,現在小寶寶在干什麼?(洗手圖片)
(4)洗好手,吃好飯,寶寶准備坐車去上幼兒園啦,這個車子在馬路上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馬路上除了這個聲音之外還有什麼也能發出聲音?(摩托車,自行車)
2、小結:我們的身邊有這么多好聽的聲音,馬路上也還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聽。
二、把黃豆裝進瓶子里,根據裝豆子的數量區分聲音的不同。
(1)到了幼兒園里,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啦,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
(2)聽聽這個瓶子有聲音嗎?(沒有),那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瓶子發出聲音呢?(幼兒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東西到瓶子里等。拍拍拍,瓶子有聲音,碰碰碰,瓶子有聲音)
(3)老師有一種辦法和你們不一樣,我搖搖瓶子就會有聲音,(出示裝有少量黃豆的瓶子搖一搖)問,你的瓶子也搖搖有聲音嗎?如果我們在瓶子里裝點豆子,瓶子能發出聲音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4)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有都有聲音了嗎?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瓶子來學學這兩樣東西,看看,這是什麼?(大鼓和小鼓)
(5)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就來學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大鼓--我是一隻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隻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聲音很大,它是怎麼發出來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氣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氣小)
小結:原來,大鼓要用大一點的力氣,小鼓要用小一點的力氣。
(7)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兩個瓶子寶寶,一個瓶子裡面裝了很少的豆子,我們來聽聽看像大鼓的聲音還是小鼓的聲音。另外一個裡面裝了很多的豆子,我們也來聽聽看。
小結:原來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滿,力氣大一些就是大鼓的聲音了。
3、嘗試把糖果裝進瓶子,根據糖果的軟硬不同區分聲音的不同。
(1)現在楊老師要給小朋友們看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呢?(糖)有硬糖和軟糖,糖放在瓶子里會有聲音嗎?猜猜看哪種糖裝在瓶子里會像大鼓的聲音呢?
(2)我來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把糖果裝進瓶子里試試看,聽聽哪種糖果是大鼓的聲音,哪個是小鼓的聲音。
小結:硬糖裝在瓶子里能發出大鼓的聲音,軟糖放在瓶子里能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結束部分:
師:剛才我們聽了各種聲音,我們也自己動手讓瓶子寶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原來我們的小耳朵能聽到這么多好聽的聲音,但是有小朋友不愛惜自己的小耳朵,讓自己的耳朵很受傷。以後小朋友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耳朵,也不要大聲的喊叫,這樣我們的小耳朵就可以聽到各種好聽的聲音了。
Ⅳ 中班教育教學活動小白兔分蘿卜應彩雲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自己家的房子十分熟悉。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自己家的房子,更喜歡自己家的房子。我特意設計了《我家的房子》的教案,激發幼兒對家的關注。
活動目標
1、能用簡短的語言較清楚地描述自家的房子。
2、形成幼兒對家的關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關注自家的房子,欣賞自家的房子。
難點:清楚地描述自家的房子。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幼兒自家房子的照片。
經驗准備:教師在活動前引導幼兒說說喜不喜歡自己家的房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教師提問,引出房子的話題。
1、你和爸爸媽媽住在什麼樣的房子里啊?
2、你們家的房子是樓房還是平房?住在幾層?
二、基本環節:
1、幼兒依次展示自家房子的照片。
2、牆壁是什麼顏色的?
3、房子的外面有什麼?
4、家裡都有什麼東西?(對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可提示用肢體動作
來表達。)
5、說一說房子的用途。
(1)、房子除了用來住,還可以用來干什麼?
(2)、你喜歡你家的房子嗎?
三、結束環節:
小朋友,今天我們不僅欣賞了自己家的房子還欣賞了小夥伴家的房子,看到
這么漂亮的房子你喜歡么?你喜歡自己家的房子么?
四、延伸環節:
小朋友家的房子多漂亮啊!你們幸福嗎?對!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太幸
福了!
五、活動反思:
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積極活躍。無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