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大班積木活動度假屋教案
設計思路:
在班級的區角里我設置了「建構區」,裡面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積木,孩子們常常在一起拼拼搭搭,有時候積木會變成城堡,有時候積木又變成了大橋……….一天孩子們因為對這些大大小小的插孔產生了興趣,不停地來追問我一些問題,於是我想到生成這一節科學探究活動,讓孩子們在一次次操作中發現積木連接方式不同帶來的變化,從而培養孩子們自主探究、發現總結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積木連接方式不同產生的變化。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動准備:
積木每人5塊、蛇寶寶動態視頻。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自由拼搭積木。
你把積木拼搭成了什麼?你是怎麼拼搭的?
(分析:本環節讓幼兒自由搭建,感受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體驗積木的多變,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
二、游戲活動:積木變變變
1、變成一條蛇寶寶。
游戲規則:幼兒將手中的5塊積木獨立進行連接,變成一條身體連接在一起的蛇寶寶。
(分析:本環節讓幼兒用僅有的5塊積木自由搭建,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蛇寶寶,引發搭建的興趣和熱情。)
2、變成一條長長的蛇寶寶。
(1)、幼兒4人一組嘗試將積木連成一條長長的蛇寶寶。
交流:你是怎樣把積木連接在一起,變成長長的蛇寶寶?
(分析:本環節引導幼兒在操作構建中,通過比較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蛇寶寶變得更長的秘密。)
(2)、小結:積木連接的孔越少,蛇寶寶就越長。
3、變成會動的蛇寶寶。
(1)、觀看視頻,發現蛇是會「扭動」的。
(2)、幼兒分組操作,嘗試連接積木的不同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讓蛇寶寶動起來的?
(分析:本環節幼兒嘗試用硬硬的積木構建一條會「扭動」的蛇寶寶,進一步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嘗試,尋找出能讓蛇寶寶會「扭動」的連接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總結:兩塊積木只要連接一個孔,蛇寶寶就可以扭動了。
三、幼兒相互交流積木的奇妙變化。
四、收拾整理積木。
活動反思:
從活動的實施過程來看,我發現孩子的興趣很濃,這可能來源於兩點:
一、活動的材料來源於幼兒生活
積木是孩子身邊常見的玩具,大家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對它的玩法、性能比較熟悉、了解,操作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如,拼搭出不同的物體。
二、多次操作活動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
現在的孩子對什麼都很感興趣,都願意動手去看看、摸摸,好奇心特別強,而這節科學活動正好滿足了他們愛嘗試、愛探究、愛玩愛動的特性。操作中我設計了三個不同要求的小游戲,幼兒在我的引領下,一次次操作總結,自主發現規律和隱含的秘密,最終得出積木連接方式不同會產生奇妙的變化。
㈡ 幼兒園大班中華民居的教案設計
知識經驗 初步感知蒙古包、窯洞、土樓、四合院、江南民居的建築特點,能用完整的話表達。 方法技能 根據房屋特點對應地理位置。 情感態度 欣賞我國傳統民居的美。 初步感知蒙古包、窯洞、土樓、四合院、江南民居的建築特點,能用完整的話表達。 根據房屋特點對應地理位置。 PPT《中華民居》、民居卡片、地方卡片、中國地圖。 活動設計 開始部分 一、情境創設。 1、 教師:「小朋友,你們去旅遊的時候在哪裡見過什麼特別的、又或者是你覺得特別漂亮的房子嗎?誰能來和我們分享你見過的特別的房子?」 2、 幼兒分享自己的經驗。 3、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有特色的、人們居住的房子,他們有一個統稱,叫做民居,我們看一看,你認識這些民居嗎?」 主體部分 二、觀察民居。 1、 教師出示蒙古包圖片,看看哪個小朋友認識這個房子,說說房子叫什麼名字,房子的特點是什麼,這種房子在哪裡。 2、 依次出示江南民居、土樓、窯洞、四合院的圖片。 3、 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哪個房子,為什麼。 三、嘗試對應地理位置。 1、 教師出示草原、水鄉、稻田、黃土高原等背景圖,請幼兒說說你看見了什麼,你最喜歡哪個地方。 2、 請一名幼兒將房子貼在背景圖上,對應地理位置。說說這樣對應的原因。 3、 請不同意見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看法。 四、分組操作。 1、 幼兒分成四人一組,教師將對應卡發給幼兒,請幼兒合作將房子與地理位置對應。 2、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 教師將幼兒完成的對應卡展示在黑板上。 4、 教師小結,介紹各種房屋的特點。請幼兒根據教師介紹修改自己的答案。 5、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 結束部分 五、幼兒嘗試小結。 1、 請幼兒說說你覺得哪一種民居最美,為什麼? 2、 教師:「認識了這么多有特色、風格各異的民居,讓我們一起出去尋找身邊有特色的建築吧。」
㈢ 幼兒園大班建構數學哪裡變了教案
<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書寫過程的關鍵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溫故而知新,提問復習上節內容
2.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4.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教案實例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㈣ 幼兒園大班常識教案
氣象預報(科學)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並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為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著特殊的表現,並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目標: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系、奧秘。難點: 1. 能舉一反三並通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准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過程: 引出→看一看→聽一聽→小小氣象員→延伸一、引出課題 1. 老師播放[CCTV-天氣預報] 「小朋友,這位阿姨在干什麼?」「她是怎麼知道天氣的呢?」幼兒回答,老師點擊[圖片]。 2. 老師:「氣象員能根據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可是農民伯伯不用氣象儀器,有時也能知道明後天的天氣如何。他們是怎麼知道的?是誰告訴他們的呢?」幼兒充分討論。 二、 一看 1. 播放[螞蟻上樹] 老師:「它們是誰?在干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擊[螞蟻] 「螞蟻怎麼說的?它們為什麼要搬家?」 2. 點擊[選擇] 「 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樣來預報天氣的嗎?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討論。 「請你來說說,誰能預報氣象?」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擊四幅[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燕子低飛/烏龜「冒汗」)。「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後,教師點擊[動物的頭部],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濕、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三、 聽一聽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氣象,他們還能通過聽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氣象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教師用兒歌小結圖片內容。點擊[知了]學念兒歌。「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天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塘邊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學學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歸忙得歡;陰雨天氣不出門,在家釀蜜不停工。」 ③播放[雞]「天要下雨,雞不進窩」 四、 小小氣象員 ① 介紹游戲的題目 ② 介紹晴雨牌的用法。 ③ 教師操作課件[判斷],幼兒翻牌。電腦給予判斷對錯。教師快速口述,幼兒翻牌。 五、 活動延伸: 請你回去看看、仔細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動物在天氣變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㈤ 幼兒園大班游戲教案
幼兒園游戲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熟悉角色的出場順序。 2、能認真觀看大班幼兒表演,並簡單模仿拔蘿卜動作。 3、讓幼兒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並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活動准備:幼兒准備:已熟悉拔蘿卜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故事《拔蘿卜》 二、 ⑴小朋友剛才聽到了什麼歌曲呀?(拔蘿卜) 三、 ⑵這首歌曲裡面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吧!」 四、 熟悉角色的出場順序 五、 (1)老公公種了個大蘿卜,他一個人拔的動嗎? 六、 (2)老公公(……)叫誰來幫忙?(教師依次進行提問) 七、 討論表演情節 八、 1、觀看錶演「拔蘿卜」,看後提問:「怎麼才能把蘿卜拔出來呀?」(大家一起拔) 九、 2、師進行小結:大蘿卜一個人拔不動要大家一起用力拔才能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