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超輕粘土毛毛蟲教案有哪些
幼兒園超輕粘土毛毛蟲教案:
小班幼兒年齡小,手腕肌肉尚未發育完善,眼手不能協調一致,再加上大多數幼兒在家中受到過分的保護,以致入園後普遍發現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強,而動手能力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班適時開展了幼兒手工操作活動,以增強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為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面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精心設計此課。
活動目標:學習運用捏,團,搓等技能用橡皮泥做毛毛蟲。初步了解毛毛蟲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能運用搓、團圓、捏等技能表現毛毛蟲特徵。
活動難點:能團得比較均勻,正確壓坑使用輔助材料。
活動准備: 橡皮泥,火柴、牙簽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欣賞毛毛蟲,引起興趣;進入活動室,出示布絨玩具毛毛蟲,引起幼兒參與興趣。讓幼兒觀察毛毛蟲,並說說毛毛蟲長什麼樣子?
教師示範講解;展示活動工具:橡皮泥、牙簽、火柴。結合兒歌"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來捏一捏呀搓一搓,團一團呀團成球,毛毛蟲身體長又長,插上眼睛和觸角,桌子上面它來爬"進行教學(小毛毛蟲頭部的觸角和眼睛用火柴棒製作)。
引導幼兒操作;這只毛毛蟲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幫他做一些小夥伴好嗎?橡皮泥、牙簽、火柴是做毛毛蟲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教師和孩子一起製作毛毛蟲,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做幾個毛毛蟲寶寶,並試著給毛毛蟲寶寶添上嘴巴。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展示作品;幼兒送毛毛蟲寶寶回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將作品布置在背景桌面:毛毛蟲溫馨小家,播放背景音樂,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⑵ 幼兒園混合班美術彩泥向日葵教案
材料准備: 黃色橡皮泥、綠色橡皮泥、橘色橡皮泥、牙簽。 捏制過程: 1.小朋友現將自己准備好的橡皮泥在手中揉捏一下,讓橡皮泥變得柔軟,放在塑料袋中保存; 2.小朋友先取出橘紅色的橡皮泥,用手將其捏成圓餅狀; 3.用牙簽在圓餅狀的橡皮泥上壓出格子狀,壓的時候,要斜著進行,保持格子狀是菱形; 4.再取出黃色的橡皮泥,將其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將其捏成花瓣狀; 5.將綠色的橡皮泥取出來,做出花桿和葉子,注意葉子上面,要用牙簽壓出紋絡; 6.將做好的花瓣和葉子捏合在之前做好的圓餅上,一個有意思的向日葵就捏好了。 製作總結: 這個手工向日葵的橡皮泥捏法,適合於呢歲以下的寶寶,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寶寶通過實際操作,真正認識更多的事物。 這個向日葵看起來很有朝氣,小朋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愛,捏出各種小物品,感興趣的小朋友抓緊試試自己的手法吧。
⑶ 幼兒園小班泥塑捏草莓的教案,活動目標是什麼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生利用陶泥製作有情趣的小工藝品,培養學生善於聯想、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教師示範演示,和啟發為主,讓學生通過泥塑去開拓思維。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真正的完成「美」的作品。 教學用具:陶泥、刀子、牙簽等。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師啟發、演示及輔導,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傳統泥塑工藝簡要介紹,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視頻和優秀的泥塑作品圖片,讓學生對泥塑這一傳統工藝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泥塑藝術的魅力,繼而自然地揭示出課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好多同學小時候都玩過泥巴,或玩過橡皮泥,我們欣賞一些泥塑圖片,然後同學們分組討論,設計自己想要完成的泥塑作品。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演示泥塑工藝品的製作方法和過程。 A、和泥。教師講授和泥的基本方法。要把泥和的沒有氣泡,泥和好的標準是不粘手,軟硬合適,又有一定粘性。 B、塑造。教師介紹塑造的基本方法:揉:雙掌交錯反復旋轉揉動。 搓:雙掌來回摩擦將泥搓成條狀。 捏:用拇指或別的手指把泥捏扁或捏成一定形狀。 壓:運用手掌在桌上或板上把泥弄扁。 刻:用小刀或牙簽等在泥上刻出圖案。 粘:我們可以用軟的泥將兩個部位組合在一起,不容易粘接的地方可以用牙簽來連接。整體形象注意:舍棄細部,抓准基本形。 C、細部刻畫 注意:對所塑造動物的特點可以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 D、上色處理 注意:色彩之間的搭配,突出動物本身明顯的色彩特徵。 2、學生進行泥塑創作 A、玩一玩:感受、探究泥的特性。 B、說一說:說一說老師展示的和生活中見過的泥塑作品。 C、做一做:明確題材范圍,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進行創意製作。 三、評價展示: 強化反饋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交流、展示、點評。
⑷ 幼兒園小班泥塑捏草莓的教案
草莓紅了小班教案社會 今天,孩子們首先通過故事《草莓紅了》使幼兒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語言。在活動中的重點是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到分享自己及他人所帶來的快樂。其原因是小班幼兒有比較強的自我中心傾向,與他人分享喜歡的物品時有一定的困難。雖然今天只進行了一次這樣的活動,但通過孩子們的回答他們願意分享,喜歡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其他幼兒。 家園共育: 1、給孩子購買其喜歡的食物後,教育孩子首先請老人或父母品嘗。讓孩子知道所有的物品都不能獨占,應該與家人分享。 2、鼓勵孩子將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圖書帶到幼兒園。 請家長積極配合,從明天開始孩子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到幼兒園來,在物品上寫上名字。我們下一步將要進行分享活動。請家長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