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詩歌春天是什麼活動教案及反思
設計背景
新學期開始了,天氣也暖和了,孩子們發現天氣和校園里發生了一些變化,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和讓孩子朗讀《春天》這首詩歌,讓他們了解春天來了,激發孩子們熱愛春天情感,愛護校園花草樹木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可愛和美麗景色。
2、 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在朗讀中感受春天的活力和萬物展現的勃勃生機。
3、 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孩子們對校園和春天的熱愛和贊美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背誦詩歌。
難點:讓幼兒從觀察和詩歌中感受春天美,熱愛校園,贊美春天。
活動准備
1、詩歌中提到的蝴蝶、蜜蜂、小兔的頭飾,綠色地毯一塊。
2、錄音機一台,空白磁帶一盤。
3、春天掛圖一副。
活動過程
1、開始環節:
(1) 帶領小朋友參觀校園的春色,從而使他們對校園春色產生喜愛之情。
教師用親切的語氣邊走邊向幼兒介紹校園的植物和動物,讓孩子們邊想邊看:校園的動植物分別像什麼?找出它們的特點,並說一說。
(2)出示掛圖,讓孩子們再說說春天動植物和冬天相比有什麼變化?
2、基本環節
1)以互動的形式進入教學,讓小朋友結合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回答下面的問題:
(1)春天到了天氣怎麼樣?花怎麼樣(暖和、開了)
(2)楊柳樹枝高興的怎麼樣?(笑彎了腰)
(3)蜜蜂和蝴蝶都忙著干什麼去了?(采蜜、授粉)
(4)可愛的小白兔呢?(高興的去吃草)
(5)小朋友們說說春天怎麼樣?(真好)
(6)教師帶領幼兒讀詩歌,在讀下節詩歌的時候可以模仿小動物們做一些動作。
2)幼兒自由朗讀詩歌,可以邊讀邊表演。
3)指名朗讀詩歌,要求讀出表情,並錄音。
4)帶上動物的頭飾,然後分角色朗讀詩歌,並錄音。
5)播放錄音,讓幼兒和老師共同欣賞,評比誰讀的更好。
6)齊聲朗讀,讓幼兒試著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3、結束環節
小朋友,本節課我們一起觀察了春天,朗讀了詩歌,感受到校園就像公園一樣美麗,我們在校園里就像鳥兒在春天裡一樣快樂,小朋友以後要愛護校園的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的樂園喲!
4、延伸環節
在游戲活動時,組織幼兒十個孩子拉手圍成圈,邊朗讀詩歌邊模仿植物和動物的姿態;要求孩子把看到的,知道的春天的變化說給自己的家長聽,感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首詩歌,以自己優美的節奏和樸素的語言,贊美了春天的美麗和小動物們的活潑可愛,引導幼兒善於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感受春天的美。這次活動採用了讓幼兒自己走進校園觀察感受和圖片展示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具體觀察,在校園觀察和圖片的直觀感受中理解詩歌內容,再通過引導的提問,幫助孩子們理解詩歌表達的意境,最後採用了朗讀表演、錄音欣賞幫助幼兒記憶詩歌內容,延伸部分還採用了游戲,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大班的幼兒經過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他們的學習經驗意境讓他們對春天的季節特徵以及動物的動作有了很大的了解,所以根據詩歌內容進行朗讀表演,對他們來說不是很困難,同時,在他們的眼中的春天也許不止這些,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發現,這使得他們更樂意自己創編表演的動作,那麼根據這個情況,我又在最後的游戲中,只進行了分組,至於動作是根據他們自己的喜好進行表演的,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詩歌的興趣,避免了空洞乏味的朗讀。
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很好的把握開始環節的時間,參觀校園用的時間太長,導致游戲放在了另外一節課裡面,今後一定要把握好每節課的時間,掌握好每個環節的時間長短,避免再出現時間到了,而活動過程沒完成。
Ⅱ 詩歌小尾巴教案反思
活動意圖:觀察能力是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 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 是知覺專的最高形式。觀察是積累屬知識的起點,又是 科學發現的開端,任何學習、聯系實際的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都始於對自然和 社會現象的精細觀察。
活動名稱:
科學《找尾巴》
活動目的:
訓練幼兒觀察力比較,分析的能力。
活動准備: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剛才老師和大家學了一首尾巴的兒歌,現在老師手裡有很多小動物它們都沒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來幫他們找一找。
2、 展開活動
1)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蝌蚪)對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老師來幫她找找,是這條嗎?(不對)再試試,這條對了。
2) 小朋友你們想試試嗎,請每個小朋友到老師這里須操作材料,你們和媽媽一起來找一找,請媽媽用老師剛才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孩子做。
1、 結束活動:小朋友都不錯,媽媽都獎勵自己寶寶一個,呱呱。
活動延伸:
媽媽在家裡要多引導寶寶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
活動反思: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基礎,是幼兒認知世界的眼睛,通過幼兒良好的觀察力,可以主動獲取知識,滿足好奇心、求知慾。
Ⅲ 幼兒園小班語言詩歌《嘰嘰喳喳》反思
文/胡秉言 嘰嘰喳喳 我們是朵小紅花 幼兒園里開話匣 你誇有個好媽媽 我誇爸爸好偉大 你說吃過漢堡包 我說吃過大龍蝦 你說媽陪逛公園 我說和爸把船劃 跟著奶奶挖野菜 跟著爺爺去種瓜 七嘴八舌不停口 嘰嘰喳喳笑哈哈
Ⅳ 水的歡歌詩歌教學反思
我不在喜歡冰晶玉扇
我更看不起青龍堰月刀
我天生喜歡花
花卻在我面前成為敗柳
我不再相信雨夜能靜...
Ⅳ 小班語言教案詩歌陽光教學反思
-詩歌《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白雲與天空、小鳥與樹林、小羊與草地、小魚與河水、蝴蝶與花兒等一對對依戀關系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客觀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聯系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尤其是抽象思維已經萌芽,加之積累的生活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他們願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暢所欲言,在詩歌《家》的教學中,我結合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對其中的圖片設計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仔細的構思。因為我發現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要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首先大幅生動的電腦課件為整個活動創設了濃濃的"家"的氣息,使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和創編有章可循,從而也創設了濃厚的語言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有的說。
活動開始我利用了電腦課件將天空、樹林、草地、小河、花兒等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和贊美,再通過幫雲朵、小鳥、小魚等找家,激發幼兒參與思考,探討雲朵、小鳥、小魚、小羊等與天空、樹林、小河、草地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幼兒充分理解這些事物間關系的基礎上,再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完整地將詩歌呈現給幼兒,使理解詩歌的過程自然而有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逐句逐段教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想像,整個環節中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做到了幼兒嘗試在前,理解在前,教師小結在後,幼兒欣賞在後,為幼兒創造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為仿編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獨立仿編環節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願,"創編自己喜歡的詩歌",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從而充分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和成功感,又把更多的想和說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們,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詩歌念給在場的所有人聽,以此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語言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仿編詩歌過程中我設計的仿編圖譜操作材料,能有效地引導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內容用畫標記圖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不僅創作的興趣足,而且還能發揮想像,大膽、完整得仿編詩歌。同時在仿編環節為幼兒提供較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幼兒有表現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這里幼兒可以大膽地求助於在場的老師,不僅發展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且教師及時為繪畫表達有困難的幼兒做符號記錄,能幫助幼兒及時的展現語言勞動成果,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到成就和滿足,從而樂意大膽的表達。通過此次教學使我對詩歌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將幼兒的原有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愉快的學,大膽地運用和表達,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也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別是教學過渡語的自然而有效的運用技巧還有待於不斷學習和提高。
Ⅵ 小班教學反思詩歌《來做操》
詩歌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有效手段,有效開展詩歌教學,要從教材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著手。有效教學策略包括:教學內容應具有教育性、教學目標應具有適宜性、教學方法的最佳效果性;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達到有效教學目的。有效教學不僅是教師有效地教、還包括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學中應體現《綱要》精神,幼兒是學習主體,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針對教學現狀我進行了反思,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幼兒園、有效教學、詩歌教學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 一、有效教學的含義 1.有效教學 是指教師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以後,受教育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2.受教育者有無進步和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二、幼兒園詩歌包括哪些內容?如何開展幼兒園有效詩歌教學? 幼兒詩歌是以幼兒為欣賞對象的,它主題單純、內容淺顯、凝煉,節奏明快、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誦、記憶和表達情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包括兒歌、古詩、謎語、繞口令、散文詩等 怎樣開展幼兒園詩歌的有效教學,這要從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入手,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最終達到提高幼兒學習效率目的。三、有效開展詩歌教學的策略(一)選擇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所選的教材,應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符合和諧社會的理念;內容上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詩歌語言要淺顯、易懂,表現的形象要鮮明、生動,語句要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對發展幼兒的語言起推動作用,對幼兒良好的行為品質的形成具有好的導向作用。 如:詩歌《家》(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中班)通過「藍天、白雲、小河、魚兒、泥土、種子、我們、祖國」,這一連串的意像,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情感;通過欣賞詩歌對稱工整語句,培養幼兒良好的語感,豐富幼兒的詞彙,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二)適當的目標 1.找准最近發展區 合理目標的確立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
Ⅶ 中班鹿柴 古詩教案課後反思
明日歌作者:文嘉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 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注釋】 ①復:又。 ②何其:多麼。這句說: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③待:等待。 ④蹉跎(搓駝):光陰虛度。以上兩句說: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麼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⑤累(lèi類):帶累,使受害。這句說: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處。 ⑥無窮:無窮盡。 ⑦悠悠:漫長。 ⑧幾何:多少。 ⑨請君:請諸位。 【譯文】 (1)明天又一個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們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會錯過機會。一般的人苦於被明日牽累,春去秋來衰老將到。早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墜落。人一生有多少個明天?請你聽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麼只會虛度年華,永遠一事無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處,明日不是無窮無盡的,而人也會越來越老。從早到晚,一天天就像這滾滾東流水一樣,飛逝而去,從古至今的漫長歲月,就是隨著落日西下,慢慢過去。百年來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請諸位聽聽我的《明日歌》。 簡析 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反復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這首《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
Ⅷ 幼兒園中班古詩明日歌教案反思
【教學要求】 1、仔細看圖,明白三個小夥伴及三個小和尚的故事,然後再用幾句話寫下想法,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後議一議:三個小和尚該怎麼做。 2、照樣子,練寫「轟、蒜、森」三個字。 3、背熟四條成語和《明日歌》。 4、選擇最感興趣的主題辦一份手抄報,班級展覽並交流。 5、學寫毛筆字。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審題,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出示第二組連環畫圖:請學生仔細看圖,想想三個小和尚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結果怎麼樣。 (2)教師講述三個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連環畫:同桌討論,說說圖中內容,注意把故事的結果說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歡「三個小夥伴」呢,還是喜歡「三個小和尚」?為什麼? 老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理由說充分。 遇到學生說的精彩字、詞、句,可板書在黑板上,有選擇地帶領學生讀一讀,學生可自主積累。 3、練習。 (1)指名說說讀了兩個小故事後的想法。 (2)大家評議,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想法,說得有道理就行。 (3)請學生用幾句話寫下自己的想法,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詢問老師、同學。 (4)請幾位同學讀自己寫的句子,師生共同評議。指導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發現學生寫的生動形象的句子或板書或表揚。 (5)其他同學可與小夥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確的句子。 4、議一議。 (1)請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豐富的想像,說說「三個小和尚」該怎麼做才能讓廟里的小缸總是滿滿的。 (2)合作夥伴間先交流。 (3)組織全班交流,師生、生生對話。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審題。 2、指導。 (1)出示三個字:轟、蒜、森。 (2)請學生仔細觀察字形,談發現。 (3)出示:(書上)我的發現:下半部分要寫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請該同學介紹寫好這個字要注意什麼。 (2)對寫得不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練習。 三、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熟記成語。 (1)請學生說說想怎樣學習成語。 (2)學生自主學習成語。 (3)指名匯報學習成果,老師相機指導讀准字音,引導學生發現成語意思及用法並歸類。(難解的字或詞可讓學生當即查字典,必要時老師講解。) (4)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背誦《明日歌》。 (1)學生自由讀這首詩,談談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交流,明白這首詩的意思。 (3)指導學生正確斷句,讀出節奏。 (4)指導學生朗讀全詩,並能正確、有節奏、有感情地背誦。 (5)課外拓展:課後可收集表達同樣意思的詩或名言警句。 第二課時 教學第四題(想想做做) 1、談話,交流自己的愛好。 2、明確學習任務:辦一份手抄報,請學生談談打算怎麼辦小報。 老師引導從選取主題、收集資料、編排設計、分工合作幾方面談。 3、學生自主選取主題,給小報取名字。 4、全班交流,指導抓住主題命題。 5、自由組成編報小組,分工合作,自主辦報。 6、學生完成後帶來,組織學生評議,准備辦一個小報展覽。 (1)組織一個記者招待會,請各位同學拿出自己辦的小報,以推銷員的身份向大家推銷小報。要求:把小報的特色說清楚。 (2)師生共同參與欣賞、評議,可吸取優點,也可提出建議。 (3)評選出銷量前幾名的小報,布置張貼。 (4)辦得不理想的,可再進行修改。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出示優秀書法作品(含書上的一幅)讓學生欣賞。 2、學生談感受。 3、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的筆畫:「豎折撇」「豎折折鉤」。 4、指導。 (1)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書寫方法。 (2)學生練習、反饋,發現問題再指導。 (3)教師提示讀時要把握各人物的特點,讀出語氣並范讀。 5、練習。 (1)學生再次臨摹,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指導練習書寫「專、考」兩個字,注意「豎折撇」「豎折折鉤」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6、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