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20篇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一):
1、區域名稱:手工區。
2、觀察對象:嵐嵐。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樂意與同伴交往。
5、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嵐嵐是個很內向的女孩子,喜歡到手工區做一些安靜的區角游戲。
今日我看到她拿著自我的進區卡來到了區域角,我看到她從進去後就一向坐著看旁邊的小朋友折紙,我想她肯定沒紙,所以沒辦法折,這時我走過去輕輕的問她怎樣了她過了好久才回我一句很輕的話我沒有紙。
聽完我告訴她你拿不到能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下讓他們遞給你就好了。她點點頭,我發現她愣在那還是不折,我又問她怎樣了這次被我一問她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用發抖的聲音告訴我,我不會折。這時我看到旁邊的嵐嵐我說:
「嵐嵐你教下好嗎」,
當我再次看她們時她們成為了好朋友。
6、行為分析:
嵐嵐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平時與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語言交流本事很差。遇到事情她只會坐在那裡看而不會主動地與別人交流。
在這時教師在旁邊去引導讓旁邊語言交流本事強的幼兒去帶動她,讓她在其他幼兒面前敢說敢做,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7、教師後續的支持:
多鼓勵她多和同伴交流,肯定她的提高,讓孩子自信,並願意與別人交流。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二):
1、區域名稱:生活區。
2、觀察對象:昊昊。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能安靜參與游戲,有良好的游戲習慣。
5: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昊昊和幾個要好的同伴在活動室的一角玩。玩著玩著有一個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昊昊一看急了趕過去想把她拖回來。
那個孩子見昊昊追來急忙快速躲閃,一來一去結果變成了你追我逃,她們倆在孩子中竄來竄去好幾個孩子差點讓她們撞倒。
見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們,要她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她倆又到一邊玩去了,於是我就設法轉移她的注意力。
6、行為分析:
也許是昊昊覺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許是剛才玩得還沒有盡興,總之一會兒昊昊又提議玩起追逃的游戲來,看來今日她對捉人的游戲發生了興趣。
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評都不是好辦法,孩子可能會口服心不服,說不定還會產生逆反情緒。
7、教師後續的支持:
昊昊各方面本事較強,我在表揚陽陽是教師的小幫手的同時,向她指出剛才奔跑的不足,並請大家討論,室內為什麼不要奔跑,室內奔跑會有什麼後果,昊昊聽了連連點頭。
教師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時不露痕跡地投入與另一個活動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還能在以後都做的很好。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三):
1、區域名稱:建構區。
2、觀察對象:小琸。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觀察幼兒與他人的交往情景。
5、幼兒活動情景: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是很感興趣的,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選擇了軟體積木、雪花片等積木讓幼兒進行拼搭。
這次我讓小琸也玩積木,小琸平時在這方面本事比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動手拼搭來鍛煉自我的本事。在活動中,他跟往常一樣一個人開始拼搭。
看著其他幼兒能夠跟自我的同伴一齊拼搭,但文博卻常常一個人,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就算不會拼搭了,也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
6、行為分析:
孩子們對建構是很有興趣的,但在活動中,由於小琸年齡較小,並且膽子也比較小,所以缺少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對於他的要求不能過高,應當慢慢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本事。
7、教師後續的支持:
在任何活動中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合作,鼓勵幼兒合作來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本事。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四):
1、區域名稱:表演區。
2、觀察對象:小雨。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能否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有必須的交往本事。
5、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
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後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
這時,小雨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6、行為分析: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
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小雨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游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7、教師後續的支持:
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1)區域活動閱讀角教案擴展閱讀:
總結:
區域活動充分的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的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的促進了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區域游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滿足了孩子的認知,情感,動作,技能和社會性發展的需要。
在自由,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體驗快樂,體驗成長。有效的把環境創設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構建要素,從不同方面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B. 小班益智區《拼拼樂》教案
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已有一定的認識,但用圖形拼圖這一創造性的活動,我們還從未嘗試過,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活動在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這種圖形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自由選擇這些圖形來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2、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的認識,能根據圖形名稱取出圖形並能按一一對應的關系放置。
3、能自由選擇圖形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的認識。
2、難點——能自由選擇圖形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並說出自己拼的是什麼。
活動准備: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圖形挖空的小路,填充小路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共10個。
2、小兔頭套一個,簡單的圖形拼貼畫三張。
3、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每人一份,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式「小白兔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導入活動。
教師戴上小兔頭套扮演小白兔:小朋友們,你們看,我是誰?(小白兔。)
對,今天小白兔我要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你們想不想去看呀?
二、鋪路:
指導語:哎呀,小白兔忘記了,去森林博物館的路還沒鋪好呢,你們願意幫我先把路給鋪好嗎?(願意)小朋友們都願意幫助我,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那我們先去看看吧!哦,原來這條路是由各種圖形拼成的。那小朋友們能告訴我,這里都有些什麼圖形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1、介紹鋪路規則:對了,我在這邊也准備好了鋪路的材料,它們是跟路上一樣大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寶寶。呆會我會請每個小朋友幫我在路上鋪上一塊圖形寶寶。假如,我請你拿一塊三角形來鋪路,那麼你應該怎麼辦?(選出一個三角形放置在相應的圖形里)——教師邊說邊示範。
2、幫小白兔鋪路:依次請每位小朋友根據圖形名稱選擇圖形,並按一一對應的關系放置。
T:耶,好了,我們的路終於鋪好了!真是辛苦小朋友們了,小白兔請小朋友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麼畫。
T:好了,現在我們可以來欣賞我的畫展了。你們看,我都畫了些什麼畫呀?(一張一張出示)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麼?它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引導幼兒完整回答「這是由**和**拼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畫。
1、指導語:小朋友們真能幹!可是小白兔現在又碰到了難題了。剛才來看我的畫展的遊客都說我的畫太少了,我還有這么多的畫板還是空的呢。你們願不願意幫我再拼一些圖畫展示在這個畫板上呢?
2、圖形拼畫:幼兒自由創作拼圖。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請先拼完的幼兒告訴客人老師「你拼的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五、活動結束,交代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可真能幹,幫助小白兔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鋪好了路,還用它們拼出了那麼多漂亮的圖畫。這些圖形寶寶真有用,小白兔現在還想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圖形,現在我們走小路回去找找哪些地方還可以找到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寶寶呢。走了!」
C. 打算開一個幼兒園,幼兒園常用的區角名稱有哪些
美術區——創意空間 圖書區——童心世界 表演區——夢想秀工廠 積木區——建築工地 數學區——IQ博士 益智區——魔法學校
D. 區角中的科學教育活動讀書筆記
這學期以來,我們學習了許多關於區角活動的理論知識;1、首先,我一直以為區角活動的材料就是老師准備好;一般情況下在同一個區角活動中只提供相同材料忽略了;2、區角活動中老師、幼兒的角色定位;以前一直認為,老師是區角活動的制定者、策劃者,占;3、區角活動的作用;區角活動的材料應具有探究性,以達到引發幼兒動手、;4、區角活動中遇到
區角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這學期以來,我們學習了許多關於區角活動的理論知識,現將自己通過學習所領悟之一二點心得記錄下來。
1、首先,我一直以為區角活動的材料就是老師准備好就可以了。小朋友只管操作就可以了。現在才知道,這樣就違背了區角活動的創作性、探索性。小朋友也失去了主動創造、探索的機會。
一般情況下在同一個區角活動中只提供相同材料忽略了區角活動的趣味性,使區角活動沒有起到應的的寓教於樂的作用,以後在這兩個方面會加強注意。
2、區角活動中老師、幼兒的角色定位
以前一直認為,老師是區角活動的制定者、策劃者,佔主導地位,支配著區角活動。幼兒只是活動的參與者。現在才知道,幼兒才是區角活動的主體,老師只是指導者。老師應更注重幼兒的自主性,保證幼兒操作的自主空間,適時調整活動材料,強調規則,提供新材料,有意識引導幼兒記憶、理解、創新,用簡潔語言表述,鼓勵其操作。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讓幼兒真正得益於區角活動。
3、區角活動的作用
區角活動的材料應具有探究性,以達到引發幼兒動手、動腦的作用。並在此基礎上能動手操作。要明白老師的引導性不是語言引導代替操作,而是發現材料與目標的關聯,從而引導幼兒也發現達成目標。
E. 幼兒閱讀區角活動觀察記錄
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 活動時間 活動名稱 區域活動 活動目的 活動准備 區角名稱 補充材料 活動過程
F.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有效的觀察記錄
1、定人觀察,班上兩位教師每次各可選取5名幼兒作為觀察對象,教師跟隨他們更換區域內容,了解他們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創新性、專注性及興趣等方面的情況
2、定點觀察,班上兩位教師分工負責,各參與到某個區域中,以幼兒個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組為對象進行觀察記錄,主要記錄該區幼兒合作和使用材料等的情況,詳盡了解幼兒在特定區域活動中的具體行為表現,從而方便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提供更適宜的材料。
3、幼兒自我記錄法,各區域張貼一張幼兒活動記錄表,用來記錄幼兒在該區完成活動的情況,教師通過表格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幼兒在這里做了什麼,是分幾次完成的。
4、多種記錄形式結合。
教師對區域活動中幼兒進行觀察以後不能忽視進行記錄,如果只是單純的觀察,很多重要的細節、很多的教育契機會因為過了一些時間而被遺忘,失去了引導和教育的時機,所以在觀察的同時教師要把觀察的情況詳細的記錄下來,在記錄時可以採用多種記錄形式結合。
文字的形式。用文字地形式詳細地記錄幼兒活動情況,一些特殊的表現行為,幼兒的情緒態度等
表格形式。這種形式比較的方便,班級幼兒人數比較多的時候想在短時間內了解幼兒的情況時,只靠文字觀察記錄就比較難,就可以藉助表格形式進行記錄。如:幼兒的進區情況就可以用這種表格,教師可以清楚的了解娃娃家有誰?各個區域中都有些誰?誰哪個區域不經常去的等等。
照片或DV的形式。這種形式更加具體形象的記錄了幼兒在活動中地一些情況,這樣的方式是幼兒活動情況地再現,採用這種形式在對幼兒活動後的評價能起很大的作用。
教師對指定區域觀察時,把幼兒在該區時對某個材料的使用情況詳細地記錄,然後在最後評價中再現給全班幼兒看,可以把別人的經驗進行分享轉化成為自己的經驗。
(6)區域活動閱讀角教案擴展閱讀: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幼兒自主學習重要性認識的日益加深,集體教學模式不再統一於幼兒園教育活動形式,區域活動以其獨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幼兒園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
《幼兒園工作規程》(修訂稿)第五章第二十六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將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提供豐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兒讀物,支持幼兒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
一、活動中存在的共性不足:
有的班級區域空間沒有體現。
班級的區域材料比較單一、不豐富,沒有體現層次性。操作價值不高。
幼兒在區域中游戲操作時,教師觀察不夠,多個班級沒有記錄表,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
老師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理解和把握度不夠,沒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對於個別幼兒的需求教師沒有及時介入給予幫助和支持。
教師在區域評價中比較籠統,沒有針對性,啟發式引導幼兒進行評價。
建議措施
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的活動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用玩具櫃、地墊將區域空間區分開來,也可以利用到走廊、過道進行創設空間。
1、區域設置,適合幼兒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我們可以為孩子創設了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閱讀區和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盛開的月季、君子蘭,嫩綠的蒜苗、胡蘿卜苗,再加上奇形怪狀的小石子,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而鮮活的微型自然界;「探索區」里,天平、量杯、地球儀、放大鏡等都成了幼兒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的操作器材。
尤其是師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兒的注意,它是由一個飲料瓶和一個舊衣架巧妙組合而成,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平衡、並且幼兒通過多次活動逐步發展出「比重量」、
找支點」、「做平衡物體」等內容,因此擴大了平衡的內涵和外延,從這里可以更多的發現孩子們智慧的萌芽、創新的火花。
2、區域創設,具有彈性
創設活動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學習《物體的彈性》,我們應該為幼兒准備一些氣球、皮筋、彈簧、皮球、棉花、和海綿等東西,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彈性的秘密。
G. 如何指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早期閱讀
但是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而且在閱讀活動中又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那麼要怎樣開展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呢?從教師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動形象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環境的感染,沉浸其中。《綱要》中也強調要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是為幼兒提供發展各種能力和實踐的機會與條件。因此,為小班幼兒創設一個閱讀書籍的良好環境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舒服的閱讀區。閱讀區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是溫馨的,讓幼兒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與同伴一起閱讀。其次,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圖書。保證每位幼兒都有書可讀,而且還要階段性的更新,對於小班的幼兒可以提供一些塑料書、卡片書、翻折書等比較好操作又不容易壞的圖書,讓幼兒隨時閱讀,自由的取放圖書。最後,要為幼兒構建特色化的班級環境。我們充分利用班級的各個活動空間,積極創設蘊含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營造有趣味性的閱讀情境,努力構建特色化的班級閱讀環境。 二、選擇豐富有趣的閱讀材料,讓幼兒愛上閱讀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我們要提供一些內容生動有趣、形象突出、圖大字小、色彩鮮艷的圖書,讓幼兒通過閱讀書籍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第一,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圖書。由於小班幼兒容易被人物誇張、動物擬人的圖書所吸引,因此我們要選擇一些畫面清晰,人物形象逼真,人物突出,情節簡單,背景不復雜並配有短句或詞彙的單頁單幅畫面的大幅圖書,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圖書中的故事。 第二,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圖書。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愛閱讀,發給幼兒的書,轉眼間就變成了「望眼鏡」,有的乾脆把書撕掉,和看書比一下,他們更喜歡看電視,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因勢利導把孩子愛看電視的興趣轉移到閱讀中來,比如,最近幼兒迷上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只要一提到喜羊羊或是放喜羊羊的音樂,幼兒都會興奮的講個不停。我們就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閱讀區投入大量有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系列叢書,幼兒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恨好的激發。 第三,我們要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在這個信息時代里,多媒體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憑借這些生動性、直觀性的內容吸引幼兒注意力,誘發幼兒情感的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三、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幼兒正確的翻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圖書就像他們的玩具一樣,正拿、反拿、顛倒拿等,在閱讀活動中,要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與封底,教師先示範正確的翻書方法:從封面開始一頁一頁翻,拎住書本的小腳翻,看完一頁再翻一頁,一頁一頁地按順序向後翻。這樣經過反復練習,幼兒在獨立閱讀時學會了正確的翻書方法,還幫助幼兒建立起了頁與頁之間的聯系,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2.增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很多幼兒拿到書都是隨便折,要不就是把書捲成「望眼鏡」,還有一些幼兒就直接把書撕掉,因此教師應引導幼兒愛護圖書,在閱讀之前,教師先讓幼兒觀看擺放好的圖書,教師再做如何取放書的示範,然後請幼兒模仿練習取放書,閱讀完後,教師還要帶領幼兒一起整理圖書,將書按大小分類擺放,並在圖書架上做好記號。發現圖書有撕破的地方,教師在全體幼兒面前,及時用膠條或者漿糊粘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行為。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幼兒注意用眼衛生,看書時眼睛與書保持一定的距離,養成正確的看書姿勢。 四、家園合作,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第一,請家長走進課堂,親身體驗課堂的早期閱讀氛圍,感受與幼兒一起閱讀的快樂。我們定期開展半日開放的教學活動,讓家長和幼兒一起來閱讀,同時請專家來園給家長講有關早期閱讀的講座,讓家長知道早期閱讀教育更應該注重閱讀,而不是簡單的識字。 第二,營造家庭氛圍,使幼兒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而喜歡讀書。教師有意識地讓家長在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如:睡前講故事;每天在固定時間與幼兒一起閱讀;還可以讓家長給家庭中的物品做一些名稱標記,如:「電視機」、「電冰箱」、「消毒櫃」等,並為幼兒提供一些適合其年齡特徵的圖書,並設置專門的小書櫃。 總之,對於剛接觸閱讀的小班幼兒來說,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把握良好時機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和指導,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讓幼兒把閱讀和愉快的體驗聯系在一起。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讓我們更加關注幼兒早期閱讀教育,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為幼兒未來成長奠定基石,使他們終身受益於閱讀書籍給其一生帶來的福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