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幫幫樹媽媽的反思
小班科學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
在這個秋意濃濃的季節里,我們安排了「落葉飄飄」這個主題活動,來讓幼兒感受秋天已經到來,冬天還會遠嗎?而《樹葉媽媽和孩子》是主題活動中的一節科學活動。它通過這次活動來讓幼兒認識、區別綠色和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並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親情。
活動分析:
1、在活動的開始前,為了讓孩子有濃厚的興趣,我請孩子們一起到幼兒園撿落葉,並要求他們在撿落葉的時候要看看這些落葉的區別:比如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
2、回到班級里,分享自己撿到的落葉。區分綠色和黃色,並把它們送回正確的家裡。
3、請幼兒扮演樹葉寶寶,老師扮演樹媽媽。(每個孩子分到一篇樹葉貼紙,有綠色和黃色之分。)
4、游戲:樹葉寶寶找一找。(媽媽,媽媽,我在這里)
活動措施:
1、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撿到的樹葉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的顏色,比如:深紅色。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給予孩子一個解釋,要說清楚。不要讓孩子認為落葉只有「綠色」和「黃色」,其實還有其他的顏色。
2、在角色扮演中,教師可以先請孩子們來個熱身活動:比如樹葉躲起來,讓孩子更容易記住自己是什麼顏色的落葉。
3、在認識兩種顏色的時候要不要摻插些有關其他綠色的東西呢?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扯遠了呢?孩子們思維拓展是好事,但會不會使孩子離把我創設的落葉飄飄情境呢?考慮了一下,我還是把其他綠色的東西放在日常的活動中,或者延伸下一個科學活動,什麼東西是綠色,什麼東西是黃色。
㈡ 托班 撿樹葉 教學反思
風和日麗的一天,我帶著班中的孩子來到離幼兒園不遠的小區中撿落葉,一來到社區里,飄落的樹葉引起了南南、凡凡、陽陽三位小朋友的好奇,她們時而追逐時而伏地撿著,時而頭碰頭嘀嘀咕咕地說著什麼,「一、二、五、八┅┅」,原來他們在邊撿落葉邊數數。聽著孩子們那稚嫩而零亂的數數聲,一股強大的責任感驅使我加入她們的行動,也邊撿邊大聲地數著數兒:「一、二、三、四、五┅┅」,我用正確而響亮的數數聲引導著孩子們,孩子們的數數聲不再零亂而變得逐漸有序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加入了我們的撿落葉隊伍。我拿了一隻大塑料袋讓孩子們將撿的樹葉放進去,孩子們有的撿一片放一片,有的撿了許多片一起放,孩子們在落葉與塑料袋之間穿梭。「哇!許多許多樹葉耶」,金昕哲小朋友的一聲歡呼,引來了全部撿落葉的孩子。「這片樹葉是黃顏色的」。「這片樹葉是綠顏色的」。「這片樹葉好像爺爺奶奶喝茶的茶水顏色」。「我的樹葉大,你的樹葉小」。「咦,這片樹葉上怎麼有小洞洞呢?」「嘩,已經有這么多樹葉了哇」。「那你們手裡的樹葉有多少呢?」我及時得問道。孩子們馬上說了起來:「許多樹葉」,而有的還把樹葉擺放在地面,趴下一片一片很認真小心地數著。望著孩子們認真的神情,專注的探索、努力數數的樣子,我看見了真正孩子的自主學習,孩子是會自己學習的!我用點頭、微笑和撫摸肯定著孩子們的發現,及時地鼓勵他們。活動結束了,孩子們還戀戀不舍地不肯回去,提議要把樹葉帶回班上,我點頭笑著同意了他們的建議。
㈢ 幼兒園跟著媽媽去散步反思
1、關於孩子: 場景一:各班幼兒排著長長的隊伍。孩子們隨意地拉著手,歪歪扭扭地走著,其中隊伍中間有幾個孩子走著走著就故意停下來,等到前面的小朋友已經離開一段距離,這才拉著旁邊小朋友的手沖跑過去,有的孩子跑得急,被絆了一跤,摔倒在地上哭了起來。 場景二:隊伍最後面的幾個孩子跑到了隊伍的外面,肆意地糾纏打鬧起來。老師站在隊伍前面,喊著後面幾個調皮孩子的名字。由於隔得有些遠,孩子又沉浸在與同伴的嬉鬧中,根本不理睬。 場景三: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趁老師不注意,轉過身去張開雙臂擋住後面的小朋友不讓他們走,後面的孩子有的著急地喊著老師,有的企圖從張開的手臂下沖過去。 2、關於教師: 場景一:兩個班級的幼兒擦肩而過,這個班的老師叫住那個班的老師,不知道為了什麼事情低聲交談起來,不時發出陣陣笑聲。 場景二:老師帶著班上的孩子漫無目的地自顧自地向前走著,根本看不到後面孩子已經拉開了很長的距離,更理會不到個別孩子的打鬧。 場景三:「你鬧什麼鬧?居然還打架?好了,我們馬上回去睡覺了,你要鬧你就在這里鬧吧!」老師終於看到那幾個頑皮打鬧的孩子,開始把他們拉到一邊,氣急敗壞地批評著,其他孩子在靜靜的看著。 分析與反思: 飯後散步是幼兒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由於它不同於其他教學活動那樣組織嚴謹,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因此更具備特有的自主性、開放性和隨機性。別看它只有短短半個小時不到的時間,但是卻是教師帶領幼兒放鬆身心、交流談話、開展隨機教育的好時機。如果組織有效,它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意料不到的驚喜與收獲,反之,就會出現如現狀描述中的場景,成了安全隱患所在。 因此,組織好飯後散步活動,是教師班級管理智慧的集中體現,也就成為一項需要研究的課題。通過組織教師交流討論,剖析現狀,我們發現,當前的飯後散步的若干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原因: 1、沒有目標性。教師認為開展了一上午的活動,飯後正是放鬆的時間,而散步無非就是帶著孩子在場地上自由地走走,根本不需要目標。 2、缺乏有效的組織。正是有了隨意、放鬆的想法,教師也就懶得再去實施有效的組織活動,自己和隨行的老師東拉西扯,說說天氣、聊聊衣服,分享時下的八卦新聞,有的甚至還拿出手機發信息,對幼兒不管不問、放任自流。 當問題和原因旗幟鮮明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又組織每個班的老師積極開展探索和嘗試。以下是我園正在實施的一系列有關散步的改革措施。 一、位置調整,打造平等自主模式 1、從「順走」到「倒走」——給幼兒尊重的智慧 散步中我們經常看到,男孩女孩排好隊,老師一隻手牽著排頭的孩子向前走著,孩子看見的總是老師的背影,老師也無法關注到身後幼兒的行為表現。所以我建議老師散步時兩只手拉著排頭的幼兒,面對著幼兒倒退著走。這樣老師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照顧到每一位幼兒。「順著走」和「倒著走」,雖然只是一個細微的轉變,卻體現了教師對孩子的關注、平等和尊重,於細小處見大智慧。這正是:「教師倒走一小步,觀念提升一大步。」 2、從「領走」到「跟走」——還幼兒自主的智慧 在實施中我們發現,無論順走還是倒走,始終是老師在起引領作用,指揮棒始終掌握在老師手裡,所以我們改變教師為主體的現狀,而為幼兒架橋搭台,讓他們來充當排頭兵,把自主權還給幼兒,由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掌控散步的目的地和路線。教師則可以走在隊伍的後面或者旁邊,扮演引導和及時調整的角色。這樣的「跟走」方式可以使教師更好地貼近幼兒,並根據他們的表現及時作出反饋,例如,隊伍中有人掉隊,或者「小火車」出現斷節了,教師馬上可以幫助這些孩子迅速跟上,而如果教師在排頭就顧及不上。 從「順走」到「倒走」,再從「領走」到「跟走」,是教師觀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讓孩子在散步中由被動變主動,身份也從追隨者變為主人翁。 二、推陳出新,建立新型管理格局 除了天氣原因,飯後散步是一件幾乎每天要開展的活動,時間一長,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會有懈怠心理。當活動處於無組織無管理狀態時,幼兒打鬧嬉戲、脫離群體現在就會自然發生,安全隱患也就隨之而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進行了調整。 1、「新老師」帶「新班級」——調兵遣將的智慧 每天面對同樣的教師和幼兒,大家都會覺得厭煩。有時,我們不妨玩玩「帳前換帥」的游戲,平行班之間或者跨年級之間更換教師,由「新教師」帶一群「新孩子」,必然會引發孩子的興趣,他們會把新老師和自己班的老師作一番討論和比較,因為有了新鮮感,幼兒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在新老師的身上,而當新老師對他們提出要求時也會積極地響應。同時,這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是對教師換班以後隨機應變能力的一種鍛煉和考驗。 2、「大孩子」帶「小孩子」——大兵小將的智慧 讓大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孩子手拉手,共同開展散步活動。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儼然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自居,油然而升的自豪感和責任心讓他們對小班的弟弟妹妹呵護備至。他們會自發地拉著小班孩子的手,關切地提醒他們走路要小心,還向他們介紹自己班上的好朋友,帶領他們共同去探索發現的新事物。與此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管理壓力,她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醒大班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引導他們帶領小班孩子開展安全自主的游戲和活動。 三、打破常規,凸顯多元化游戲組織 《綱要》中明確指出,游戲與生活的結合可以使幼兒在游戲中快樂的生活,在生活中快樂的游戲。而飯後散步總是以「走」的方式來呈現,長此以往,日復一日,大家都難免覺得呆板單 一、墨守成規。於是我們改變固定的行走模式,變走為「玩」,在玩中體現趣味,在玩中開展教育。 1、排隊也是玩 「要去散步了,孩子們,一定要排好,跟在前一個小朋友的後面。要不然,汽車開過來,你可是會撞飛的哦!」小朋友排好隊站在樓梯口,老師手握方向盤做成一輛汽車的樣子,快速地挨著孩子從排頭開到排尾,遇到站在隊伍外面的孩子就停下來提醒他:「快快快,汽車開來啦,快躲進隊伍里去哦!」這個小朋友聽了趕緊站進隊伍里去。這樣,「小汽車」兩邊一跑,隊伍就很整齊了。這時,我們就可以出發去散步啦。 2、走路也能玩 幼兒園的場地是用色彩不同的大理石拼貼出的圖案,每一道線都剛好是一雙小腳的大小,在孩子們眼裡,這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橋」了。站在「橋頭」,老師說:「小心啊,要過小橋了,可不要掉下去哦!」小朋友小心地走上了「小橋」,慢慢地移動步子。走過了橫線的小橋,再走豎線的小橋,還有斜線的,S形線的,橫豎交錯的。有時,老師還為孩子的行走設置一些障礙,如路中間放幾塊平衡木做小山坡、放幾座拱形門做山洞,既增加了游戲情節的趣味性,也考驗了孩子的耐心、挑戰了孩子的好勝心。孩子們沉浸在小心翼翼的漫步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 3、民間游戲選著玩 由於是剛剛吃過飯,從孩子的身體健康角度出發,我們不主張帶領孩子玩緊張刺激、尤其是需要奔跑追逐的激烈游戲。但是一些具有輕微運動量的民間游戲還是可以開展的。如「我們都是木頭人」「點兵點將」「猜猜在哪頭」等等,無論是在草地上、花圃邊、大樹下、走廊里,只要游戲的兒歌念起來,我們就能玩起來。既不會導致幼兒由於過度奔跑而帶來胃、腹的不適,又為枯燥呆板的飯後散步過程注入了趣味性、生動性。 4、跟著音樂一起玩 飯後散步的時間是輕松的,也是安靜的。這時我們不妨利
㈣ 小班科學秋天的面貌的教學反思
秋天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 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秋天最能感受到是落葉;「風娃娃鑽進果林,在翻著秋天的畫報,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 對於小班孩子,秋天最令他們喜愛的豐收的果實。所以這個主題我們主要圍繞秋天的樹葉和果實展開了教育教學活動。在這個主題中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小班組親子趣味體育活動,有以班級為單位的拼圖比賽、穿脫衣服比賽、製作水果色拉活動。
在開展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尋找落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們園內植物種類較少,所以找落葉活動我們把孩子們帶到小區內。正值小區改造剛剛竣工,小區換上了新面貌。我們引導孩子們邊走邊觀察體驗道路的整潔、平坦、房子的美觀,細心的存存、科科等還發現了房子上的數字,有的幼兒發現小區內的停車位。在我們走動的過程中,恰好吹過一陣陣秋風,孩子們觀察到秋風吹樹葉搖晃、飄落的情景,為詩歌「片片飛來像蝴蝶」和歌曲「秋天」的教學做好准備。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當然還是拾落葉,當讓他們在一個區域內撿落葉時,他們像一群小麻雀,唧唧喳喳忙活開了,不時有幼兒發現地上的果子,有讒嘴巴的幼兒一聽我說是果子就直往嘴巴里塞。我趕緊制止告訴他們這種果子我們寶寶不能吃。不久我們就收獲了一大袋樹葉,帶到幼兒園。這個活動不僅讓孩子感受了秋天的景色,還了解到小區的變化。
我們園內種植了好多一串紅,因此第二個周中我們圍繞一串紅開展了兩個活動,一個是觀察活動,一個是粘貼活動。這兩個活動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觀察活動中,我考慮一串紅種植的面積是長條狀,比較方便幼兒觀察,於是我採用了實地觀察的方式。但是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這種方式還不適合小班上學期的幼兒。他們下了樓就不聽老師的指令,因為人多就出現了推推擠擠,有幼兒站不穩壓到了花,有的幼兒忍不住把一串紅花給摘下來,有幼兒游離在外,自己玩了。因此通過這次的活動,我發現要在室內先觀察一盆一串紅,讓幼兒在感知認識一串紅的基礎上再去欣賞感受大片一串紅花給人的美麗感覺。在粘貼一串紅的活動中,因為我示範時採用了常用的逐個塗江湖粘貼方法,這種粘貼方式因為量多、紙片小而柔軟,紙片容易沾在手上,所以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出現了困難,只有少數能力強、堅持性好的幼兒完成。在和阿姨共同指導幼兒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阿姨更好的粘貼方式。即將糨糊塗在一串紅的莖上,在將花朵逐個擺在莖上,這樣花朵的紙片不容易粘手上,還能快速地粘好花朵。因此,我們及時調整,將集體活動調整到區域活動,在區域中重新指導幼兒。通過對比確實這種方法降低了難度,幼兒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粘貼出一盆漂亮的一串紅。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小班組親子趣味體育活動通過創新,獲得圓滿成功,贏得了家長一致稱贊。拼圖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我們班有大部分孩子已經會拼12片的拼圖,因此我們舉行了拼圖比賽。通過這次比賽會拼的幼兒贏得了極大的自信樂意探索難度大的拼圖,同時激發了不會的幼兒產生了嘗試的意識和行為。我們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幼兒的拼圖能力,能有爭對性地加以引導和指導。從上個主題開始我們就引導寶寶學習脫衣服、疊衣服、穿衣服。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孩子們已經學會了自己穿脫。於是我們舉行了穿脫衣服比賽。比賽中還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家一向要保姆包辦的軒軒竟然在穿脫的兩次比賽中都獲得了第一。這次的比賽給了他非常大自信和主動意識。在以後午睡穿脫衣服時速度都很快,保姆反應在家也有了主動性,自己穿脫不要保姆幫忙了。比賽中磊磊不會穿沒有獲得獎牌,奶奶來接時他對奶奶說,今天我比輸了,回家要學習。過了一個星期,他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們,他會自己穿衣服了。果然,午睡起床他不要老師幫忙,自己穿上了衣服。這次的比賽給了幼兒主人翁的意識,更樂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製作水果色拉的活動中,我們邀請了幾位媽媽來共同參與活動,有了媽媽們的加入,孩子們自己動手開心地在水盆里洗水果,自己動手剝果皮、自己動手切香蕉。在等待家長將蘋果、梨子切成小塊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水果的沉浮。最後,每個孩子自己選水果,自己攪拌色拉,因為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水果色拉,孩子們吃得好自豪,好開心啊。
這個主題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收獲了好多,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有困難。在其中我和孩子們都能在失敗和困難中思考,尋找好方法戰勝困難獲取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