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幼兒園中班表演游戲教案

幼兒園中班表演游戲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04:27:58

① 幼兒表演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表演游戲:三隻小豬 「三隻小豬」的表演游戲已經進入尾聲,孩子們已能夠按原有故事情節較自如地進行表演。
但隨著表演的熟練和不斷深人,幼兒開始表現出興趣減弱。

② 淺談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表演游戲

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小孩子生性好動,以游戲為生命。」而幼兒期恰恰是孩子的游戲,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表演游戲[1]是幼兒以童話故事等幼兒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也有以自編的或即興創作的生活經驗為內容,通過扮演角色,運用動作、語言和表情再現文藝作品或生活內容的一種創造性意願游戲...。有學者曾對幼兒園表演游戲開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園實施表演游戲時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2]:一是「一刀切」現象較嚴重。幼兒照搬文學作品的內容,表演游戲成為故事理解與記憶的工具,成為故事教學的附屬品。二是教師對表演游戲的理解不夠深刻。大多數教師將表演游戲與歌舞表演、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混為一談,這就導致教師將表演游戲的內容擴大或轉移。三是教師強調表演游戲內容生動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戲的游戲屬性。四是對表演游戲內容的選擇上,多數教師是以幼兒園所訂閱的語言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或教師選擇、改編的文學作品為主要來源,很少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編故事作為表演游戲的材料。五是教師的干預過多,幼兒游戲被動化,幼兒只能跟著教師的統一指揮進行表演游戲。由此可見,幼兒園實施表演游戲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忽視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根據自己的設想(臆斷)實施教學。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結合作者在園實踐的經驗所得,藉以表演游戲《三隻小豬》為例,初步探討開展表演游戲的有效途徑。 一、確定有效的表演游戲的內容 1、幼兒熟悉、喜愛是選擇表演游戲內容的基本條件。 娃娃班時我們曾開展過「樂樂堂推薦」這個活動,《三隻小豬》就是其中的推薦故事之一。因此我們班的幼兒對該故事較為熟悉,且在每次聆聽的過程中,有許多幼兒會模仿其中角色的語句和動作,該故事深受幼兒的喜愛。為此只有選擇幼兒喜愛的故事內容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只有選擇幼兒喜愛的故事角色,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可能富有創造性的表演故事中的情節,抒發自己的情感,給幼兒積極、愉快的體驗。 2、故事內涵豐富,有助於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是選擇表演游戲內容的重要依據。 在表演《三隻小豬》中,幼兒可模仿作品每一角色的語言和動作,表現他們的性格特徵,如:扮演大豬、二豬的幼兒表現出它們的圖省事、懶惰的個性品質;扮演小豬的幼兒則體驗到其積極、勇敢的品質;扮演大灰狼的幼兒則可盡力表現其狡猾、貪婪的特性。通過這個故事幼兒體驗到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從而初步樹立自己的是非觀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3、故事情節具有足夠的靈活性,有讓幼兒進行創造的空間,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是選擇表演游戲內容的必要條件。 開展表演游戲的過程,是幼兒想像活動的過程。幼兒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他們手中的道具是假的,卻可以當作真物對待。這種以假當真,正是依靠想像活動進行的。表演《三隻小豬》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舉止神態中表現出大豬和二豬的懶惰、小豬的勤勞以及大灰狼的兇狠;幼兒可以適當的增減對話、情節以及角色,想盡辦法通過尋找替代物或使用動作來完善表演故事所需的道具或情節,這一切都讓幼兒的想像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二、創設有效的表演游戲的環境 1、引導幼兒參與游戲場地、情景的創設。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創設有意境的、豐富的游戲環境,會使幼兒產生遐想,萌發參與游戲的願望。在環境創設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上,可以以師生共同商議的形式,按游戲的需要擺放場景、道具,還可以組織幼兒在設置好的場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游戲結束後,可以讓幼兒一起協助整理游戲場地、道具,使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如:在表演游戲《三隻小豬》中,教師提出了:想一想,大豬、二豬和小豬可能在哪兒遇見背稻草的人、背木頭的人、背磚頭的人?有的幼兒說在田邊,有的幼兒說在森林裡,有的幼兒說在池塘邊……教師請各組幼兒確定一個設想,創設不同的游戲場景。於是,活動室里出現了在田野、森林、池塘等不同的游戲場景。同時,在游戲場地、情景的創設中,教師還應重視與幼兒共同創設一個平等、和諧、溫馨的精神環境,讓幼兒在沒有壓力的、寬松的環境下心情愉悅地游戲。 2、鼓勵幼兒參與游戲道具的設計與准備。 道具是表演游戲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材料,它能吸引、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願望與興趣,提示幼兒在一定游戲情景中進行表演。在游戲中啟發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半成品材料或廢舊材料加工製作道具,也是幼兒主體性發揮的良機。為此,我們嘗試讓幼兒根據表演作品確定需要哪些道具,這些道具應該怎麼解決等一系列的問題,並注意引導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一起來製作游戲所需要的道具,讓幼兒參與到道具的設計與准備中來,使幼兒充分體會到自己是游戲的主人,感受到游戲的快樂。如:在《三隻小豬》表演前,教師講完故事組織幼兒分組討論:除頭飾外,還需要那些道具?有的幼兒說:「要一口大鍋好裝下大灰狼。」有的幼兒說:「要三個門鈴,大灰狼敲門時可以按門鈴。」還有的幼兒說:「要有大扇子,大灰狼一邊吹一邊用扇子扇。」……幼兒的發言不禁令我贊嘆,他們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師都沒有想到的,如:門鈴、扇子,而這些道具對表演有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接著,教師請幼兒分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組准備游戲所需的道具,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准備活動中,成果頗為豐富:用膠粒、插塑拼插出門鈴;用大型積木或紙箱來搭成大鍋;到娃娃家找來扇子……幼兒准備的道具更切合他們的水平,適合他們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能不斷深化游戲內容,鍛煉幼兒的獨立性和自信心,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三、把握有效的指導時機 皮亞傑說過:「每當過早教一個幼兒那種他能自己發現的東西時,就抑制了發現它的機會,也就抑制了對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師的指導要把握時機,不要因幼兒的一時失敗而急於求成。在表演《三隻小豬》的過程中,幼兒第一次用多種材料製作道具,原定用來做木房子的紙箱,在加工時被幼兒割成一塊塊碎紙板,沒有一個孩子達到預期的目的,活動在看似不成功的情況下結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動中,幼兒仍提出要用紙箱做房子,只是紙箱不能亂割,否則就站不住,沒法用了。這說明幼兒從自己親身嘗試中發現的問題,獲得的經驗,比教師的說教印象更為深刻。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而有效的指導時機應存在於整個發展的過程中,它可以是幼兒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也可以是獲得成功體驗後表達或與大家分享感受時。 四、使用有效的指導方式 教師的指導不應是藉助規則對幼兒進行控制,而應通過對幼兒活動的關心、支持、幫助來實現。通過實踐,我們認為以下指導策略效果良好: 1、在表演過注意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將自主權應交給幼兒,充分發揮「討論」在表演游戲中的作用。 表演游戲是幼兒充分肯定自我、表現自我的一種游戲形式,應是幼兒的自由游戲。幼兒的表演游戲不是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會的,而應是幼兒自己通過討論、互相觀摩、評議、採納他人建議而達成的。以表演游戲《三隻小豬》為例,在這個故事中小豬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先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小豬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大家都說小豬勤勞、有智慧。其中有片段是小豬蓋磚頭房子,教師彈奏《加油干》的音樂,讓大家來嘗試一下小豬蓋房的樣子,孩子們一個個上台表演後,我們大家討論後得出表演時要表現出小豬努力、勤勞、一塊塊搭磚頭、擦汗等情節,所以在以後的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中班表演游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