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這里有很多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呢。 · 中班優秀語言教案《酸甜苦辣咸》 ·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我的小手本領大》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拍手歌》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動物我們的朋友》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小老鼠吃西瓜》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出海》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會唱歌的生日蛋糕》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小雞和小鴨》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猴子學樣》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好朋友》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山羊開店》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快樂的阿嘟》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小鴨笑了》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荷花開》 · 中班優秀語言教案《小小的船》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借動物》 ·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鼠小弟的小背心》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開小船》 · 中班優秀語言教案《米皮皮的敲敲長》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垃圾的悄悄話》 (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貳』 幼兒園中班故事活動教案 誠實的列寧
列寧公公小時候,有一天跟著爸爸、姐姐到姑姑家去做客。姑姑家裡有好幾個表哥、表姐,都很喜歡列寧,列寧也愛和他們一起玩兒。 這天,他們在姑姑的房間里玩「捉人」的游戲,追的追,逃的逃,熱鬧極了。列寧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碰拍」,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孩子們一下都呆住了。姑姑聽到響聲,趕忙跑到房間里來,瞧瞧出了什麼事。她看見花瓶打碎了,就問大家:孩子們,誰把花瓶打碎了? 表哥、表姐都說:「不是我打碎的。」列寧呢,也跟著說:「不是我打碎的。」 他說話的聲音很低很低。姑姑說:「你們誰也沒有打碎花瓶,那麼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煩了,所以就倒了下來。」 一個表哥說:「大概這個花瓶想跟我們一起跑一跑,所以從桌子上跳下來,可是它忘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 大家聽他這么一說,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笑,不聲不響地跑到另外的房間里,在桌子跟前站著。他心裡很難過,因為他說了謊。 他回到家裡,晚上躺在床上,想著,想著,忽然哭起來了。媽媽問他:「你為什麼呀?」列寧把自己說謊的事 媽媽說:「這不要緊,明天你寫封信給姑姑,承認自己說了謊,她一定會原諒你的。」 列寧這才安心睡覺了。 過了幾天,郵遞員給列寧送來一封信,啊,是姑姑給他寫的回信!列寧連忙把信拆開來看。姑姑在信上說:「做錯了事,敢於自己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列寧把姑姑的回信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都稱贊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叄』 幼兒園中班 教案附故事 有禮貌的小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禮貌用語。版
2、初步培養幼權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准備:
圖片:小兔、山羊、烏龜、鹿。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懂禮貌的小白兔」。
二、教師提問,組織幼兒討論。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
三、讓幼兒結合圖片邊聽故事一遍,引導幼兒思考。
1、小白兔迷路了,他向誰問路?小白兔是怎樣問的?(請小朋友表演,並學習禮貌用語)
2、山羊媽媽是怎樣誇小白兔的?
3、小白兔走到河邊,發現河上沒有橋,他請誰來幫忙?
4、小白兔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請小朋友來表演,學習禮貌用語)
5、大烏龜聽了心裡怎樣?他是怎樣誇小白兔的?
6、鹿媽媽家的門開著,為什麼小白兔不進去?她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請幼兒表演)
7、鹿媽媽聽了小白兔的話心裡怎樣?小白兔是怎樣回家的?
四、組織幼兒討論,教育幼兒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1、你喜歡小白兔嗎?為什麼?
2、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會怎麼做呢?
五、教師和幼兒共同評價和小結。
『肆』 幼兒園中班語言連環故事誰的腳印教案
設計意圖: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繪本《誰的腳印》講述了一個有趣又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是誰在這里留下了腳印呢?」帶著這樣的懸念,孩子開始了閱讀之旅。從繪本本身來看,它的畫面色調明快,情節突出又不乏豐富的細節,具有極強的可看性和延展性。簡潔的話語、重復的句式,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隨著閱讀的深入,故事情節逐步展開,孩子觀察到不同動物腳印的特點,也體驗到了主人公的情緒變化。最後,主人公發現:原來是我自己的腳印啊!這樣戲劇性的結局給孩子帶來了閱讀的驚喜。為此,我藉助這一繪本為小班幼兒設計了系列活動。 活動一 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的有趣和神秘。 3.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准備: 根據繪本製作的PPT(演示文稿)畫面依次為: 1.封面; 2.扉頁; 3.第1、2頁;4.第3~6頁;5.第7~1O頁;6.第11~14頁;7.第15~18頁;8.第19、20頁。 過程: 一、觀察扉頁,引出話題 播放PPT畫面2。 師:你看到了誰?(小姑娘。)她在干什麼?她發現了什麼?(地上有腳印。) 師:地上真的有腳印。仔細看看這腳印是怎麼樣的?(長長的。) 師:咦?這是誰的腳印呢?(幼兒自由猜測。)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故事情節 1.播放PPT畫面3,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麼地方?(房間。)你從哪兒看出來是房間?(引導幼兒觀察床、床頭櫃、玩具櫃等畫面細節。) 師:看看小姑娘的表情,猜猜小姑娘發現腳印後有什麼感覺?(請幼兒模仿小姑娘用疑惑的語氣說一說:「這是誰的腳印呢?」) 師:小姑娘於是准備去尋找,看看究竟是誰的腳印。 2.播放PPT畫面4,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姑娘到哪兒去尋找腳印了?(引導幼兒感受畫面背景的變化。) 師:她遇到誰了?(小貓。) 師:小姑娘遇到小貓就問:「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你們猜猜看那是不是小貓的腳印,說說為什麼。 師:小貓是怎麼說的呢?小貓說:「沒有,我的腳印是圓圓的。」 師:我們來看看小貓的腳印是不是圓圓的。(引導幼兒觀察小貓的腳印,說說哪兒是圓圓的。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小貓的腳印像什麼。) 3.播放PPT畫面5,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姑娘又遇到了誰?(小鳥。)小鳥在哪兒呢?(請個別幼兒從畫面中指出來。) 師:小姑娘問小鳥:「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 師(出示局部畫面):咦?小姑娘在干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姑娘蹲下來的動作,推測小姑娘在觀察腳印。) 師(出示全部畫面):小鳥的腳印是什麼樣的?(細細的、尖尖的。)像什麼?(小草、樹枝。) 師:對了,小鳥說:「沒有,我的腳印是尖尖的。」 師:又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心裡會怎麼樣?(傷心、失望。) 4.播放PPT畫面6,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次,小姑娘遇到誰了?(大象。)您能猜猜小姑娘會怎麼問大象嗎?(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 師:你們說得真好,小姑娘就是這么問的:「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 師:大象的個子這么大,它的腳印會是什麼樣的呢?(引導幼兒通過對比畫面中的小姑娘和大象,感受大象身軀的龐大,並猜測大象的腳印特點。) 師(出示PPT局部畫面):大象的腳印是什麼樣的?(又寬又大。) 師:原來大象的腳印又寬又大,房間里的腳印也不是它的。 師(出示全部畫面):小姑娘和大象在干什麼?(大象讓小姑娘坐在鼻子上玩。) 師:小姑娘找不到腳印的主人,感到很難過,大象就和她玩游戲。現在小姑娘快樂嗎?(引導幼兒感受愉快的情緒。) (教師講述PPT畫面6的內容。) 5.播放PPT畫面7,引導幼兒觀察。 師:離開大象,想到還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又怎麼樣了?(引導幼兒從畫面上小姑娘的姿態感受她難過的情緒。請個別幼兒學學小姑娘的動作。) 師:小姑娘回到了房間。這時,你看她是高興還是難過?(高興。)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小姑娘笑了,跳起來了。) 師:小姑娘為什麼突然高興起來了?可能是什麼原因?(幼兒想像、表達。) 師:看,這里小姑娘高興地說:「我知道了!」小姑娘已經知道是誰的腳印了。你知道了嗎? 6.播放PPT畫面8,引導幼兒觀察。 (1)觀察畫面,推斷腳印的主人。 師:來了一隻小狗,腳印是它的嗎?(不是。)那是誰的?(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還出現了什麼,並推斷出是鞋子留下的印子。) (2)點擊畫面2和8,比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教師講述故事,揭示謎底:「原來是我自己的鞋印啊。」 (3)引導幼兒觀察小姑娘開心大笑的表情,一起體驗快樂的情緒。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1.播放畫面1,師幼共同梳理故事情節。 師:小姑娘在尋找腳印的過程中遇到了誰?最後她發現腳印是誰的?鞋子在哪裡?(請個別幼兒從畫面中找出來。) 2.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按順序觀看畫面,完整講述故事 活動二 目標: 1.學習有序地翻閱圖書,跟隨故事講述的節奏翻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感受重復句式的特點,學習角色間的對話。 3.體驗閱讀的樂趣。 准備: 實物展示台,師幼人手一本繪本,小花裙、小貓、小鳥、大象等胸飾。 過程: 一、有序翻頁,閱讀圖書 1.教師運用「打招呼」小游戲,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請你們把圖書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擺正。 師:眼睛看著書上的小姑娘,手指點在上面,和小姑娘打個招呼吧。 師: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和小動物打個招呼。 2.教師運用實物展示台,和幼兒同步翻閱圖書,指導幼兒正確翻頁。 (1) 看封面。 師幼一起指著封面上的問號,說出故事的名字「誰的腳印」。 (2)介紹翻書方法。 師:請你們把兩只手放在書的兩邊,左手輕輕壓住書的左邊,用右手翻書。(鏡面示範。) (3)教師用較慢的速度講故事,講述中要求幼兒用手指出畫面中的主要情節,眼睛跟隨畫面。一頁講完後,提醒幼兒翻頁。 二、角色表演,練習對話 1.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小姑娘、小貓,表演對話。 師幼翻書至小花貓頁面。 (1)師:小姑娘問了什麼?小貓是怎樣回答的?我來扮演小姑娘,請小朋友扮演小花貓,一起來說說吧。 (2)請個別不善於表達的幼兒扮演小花貓,和教師扮演的小姑娘進行對話表演。 2.幼兒分組扮演小姑娘、小鳥,進行對話表演。 師幼翻書至小鳥頁面。 師:他們說了什麼?誰願意來扮演他們? (1)請幼兒兩個一組表演對話。 (2)引導幼兒在對話中加入角色特點,用細細的聲音學小鳥講話。 師:小鳥那麼嬌小,它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 (3)男女分組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表演。 3.幼兒模擬大象的聲音,進行對話表演。 師幼翻書至大象頁面。 (1)師:他們說了什麼?誰來試一下? (2)學慣用大象的聲音講話。 師: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說話會比較像大象呢?(粗粗的、比較低沉的聲音。) (3)請女孩扮演小姑娘,男孩扮演大象,進行對話表演。 4.集體表達最後一句話。
『伍』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誰的本領大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小朋友一直對動物較感興趣。特別是身材強壯的大象在孩子們的眼中一直承擔著大力士的形象。而機靈的小猴子活潑好動、機靈頑皮,又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當這兩個小動物來比較水的本領大事,小朋友的反應會怎樣呢?這個教材就是通過幼兒對兩個動物的習性、外貌的了解。發揮想像充分挖掘他們的長處而進行辯論。最後讓孩子們知道每種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就要看他們的本領使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同時中班階段的談話目標與小班相比,在「傾聽」這一目標要求上,更強調幼兒的清廷的選擇性,即「辨析性地傾聽」別人談話中的信息,本次活動中運用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邊習性地傾聽,同時在捕捉有效談話的基礎上,學會圍繞話題談話,不跑題。在語言交往的規則方面也強調了「輪流談話」。
2、重點難點
重難點為引導圍繞話題進行談話,讓他們知道猴子與大象各自有不同的本領。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知道各有各的用處。
2、指導幼兒以輪流的規則進行談話,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談話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
(二)活動准備:
1、大象和猴子木偶各一個,頭像各一個。
2、獎花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以故事情境引出話題。
*師:「森林裡,住著一頭大象和一隻猴子,它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倆卻吵架了,為什麼會吵架呀,原來,他們想比出誰的本領大,大象說,我的本領可大了,猴子說,我的本領也很大,他們比來比去,誰也分不出誰的本領。」
師:「那麼,小朋友你們認為誰的本領大呢?」
(評析:教師用木偶猴子和大象講述一段故事,以此引出話題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有效。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眼睛始終一眨不眨地注視著教室,很順利地進入談話情景。因為中班幼兒已經初步認識了一般動物的功能,因此在討論「誰的本領大」時,幼兒有話可說。)
2、幼兒說說自己想法並討論一下自己的理由。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認為大象本領大,有的小朋友認為猴子本領,那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請你把你想法輕輕的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評析:在有兒「自由交談」活動中,有的幼兒說大象的本領大,因為大象可以卷木頭,吸水,噴水,還可以把大會狼踩死等。有的幼兒說猴子的本領大,因為猴子會爬樹、摘果子、會在樹上跳來跳去等。這些說法都應該給予肯定,因為他們是圍繞「誰的本領大」在交談。)
3、小小辯論會。
*師:「剛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好,今天我們乾脆來開個小辯論會,好嗎?」
*請全體小朋友起立,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為兩組:大象隊和猴子隊。幼兒面對面坐下。
*教師介紹2個組,並讓他們為自己加油,激勵孩子的情緒。
教師宣布辯論會規則:
*要求兩隊組員輪流講話,不隨便插嘴。
*哪組小朋友愛動腦筋,遵守規則的獎一個獎花。
4、辯論會正式開始,教師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獎罰分明。
5、教師對辯論會作小結。
(評析:這是整個活動的高潮,老師通過讓小朋友的自由分組,使每個小朋友都願自由表述的過程。因為討論的激烈,幼兒不免會在交談活動中形成一種大家一起爭著說的局面。在這使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無形中讓幼兒理解「輪流說」的規則,及這一規則的運用對談話過程的作用。)
6、教師設置一個情境:獅子大王想吃椰子,可椰子樹在河對面,獅子不會游泳也不會爬樹,所以只能請大象和猴子來幫忙,小朋友你們說誰會完成這個任務啊?
教師小結:這個任務要大象和猴子互相幫助才能完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要比誰的本領大,要看他的本領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評析:此環節是整個活動中的難點,老師在給幼兒設置的情境中逐步提問,層層深入地引導討論,大象和猴子是怎樣幫助獅子的,最後得出需要兩個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7、遷移活動:
讓幼兒說說你還認識哪些小動物,他們有哪些本領?
(評析:「拓展談話范圍」是培養幼兒能力的重要一環。不僅幫助幼兒延伸了談話范圍,而且也認識了自然界,動物與動物的關系。)
三、活動後反思
此活動是一個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充分體現了語言活動的特點。孩子們喜歡說,有機會說,還能勇敢地說。這是因為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如談話的形式有自由交談、分組交談、個別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小朋友都有鍛煉的機會。而老師活動設計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過引出話題—自由交談—分組交談—拓展談話范圍層層深入的環節,輕松地解決了整個活動中的重難點。只是由於孩子對大象和猴子只是一些常見功能的認識,談話的中心只是圍繞著大象會吸水、卷動物、身體大等。猴子會爬樹、盪鞦韆等。能夠拓展的經驗不多,話題也就很難深入下去。如果在課前讓孩子回家多了解這兩種動物的用處,可能上課後的效果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