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語言前後左右的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招手、拍手、握手、擺手等與詞相符的動作,使幼兒知道交友中最簡單的禮貌用語和行為。
2、對學習游戲兒歌感興趣。
活動准備:
木偶小雞、熊貓、小弟弟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禮貌用語(一)木偶表演兒歌內容。
1.(出示木偶小貓)"嘰嘰嘰!我是誰?我的名字叫小雞!現在你們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小朋友早!""小雞早!"2. 熊貓:"小雞,你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3.熊貓說:"小雞,小雞,我做你的朋友好嗎?"小雞說:"歡迎,歡迎,拍拍手。"熊貓聽了真高興。
4. 熊貓:"我請你吃蟲子。"小雞看到熊貓請它吃蟲子,有禮貌地說:"謝謝,謝謝,握握手"。
5. 熊貓和小雞一起做游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他們成了好朋友。(同時配以動作 - 親親、抱抱)(二)表演後問1. 誰和誰成了好朋友?(熊貓和小雞成了好朋友)2. 你從哪裡看出它們成了好朋友?(握手、親親、抱抱)二、示範朗讀(一)它們成了好朋友,高興地唱起了歌,"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速度可稍慢些)(二)玩了一段時間,它們要回家了,它們應該怎麼說?對!"再見、再見,擺擺手。"(三)小雞和熊貓也要和小朋友再見了,小朋友對小雞、熊貓怎麼說?(學習第四句:再見、再見、擺擺手)三、在交往活動中自然學念兒歌的詞句(一)(出示木偶弟弟)誰來了?小弟弟說:"我一個人玩真沒勁,我要上幼兒園去找好朋友。"讓我看看誰最乖,嗯!這個孩子真用心,一定是個乖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你好,你好,招招手。""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那你也要向我問個好。"(與個別幼兒交朋友,請4-5人,同時學第一句,在幼兒呼應後予以表揚,方式:親一親、握握手、點點頭等)(二)木偶弟弟:我想做你們的好朋友,你們歡迎嗎?誰願做我的好朋友,要對我說"歡迎,歡迎,握握手。"這樣,我才知道你真的要和我做朋友。(與個別幼兒交往,請4-5人,問:你願做……請說"歡迎,歡迎……")(三)木偶弟弟:你們願意做我的好朋友,我真開心,"謝謝,謝謝,握握手。"你們開心嗎?那麼你們怎麼說呢?
(四)木偶弟弟:"現在我要回家告訴媽媽,我在幼兒園找到了許多好朋友,再見、再見,擺擺手。"你們怎麼跟我再見?(學說第四句:再見、再見,擺擺手)四、學念整首兒歌"小朋友,你能告訴我,小弟弟來幼兒園見到我們的時候說了一句什麼話嗎?"(你好你好,招招手)"當你們歡迎弟弟來做客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呢?"(歡迎歡迎,拍拍手)"你們歡迎小弟弟,弟弟很開心的時候就說了一句感謝的話,還記得嗎?"(謝謝謝謝,握握手)"小弟弟走了之後還很高興的很我們說了聲再見再見,擺擺手。"
❷ 面向幼兒,教師如何教幼兒認識左右
本活動是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的數學生成活動之一:認識左右。對大班孩子來說認識左右有挑戰性的一項智力游戲,而且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非常大。設計此活動,也可以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2、願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准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2.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准備
1.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兒每人1套圖片。
活動過程
1.舉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客人,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誰知道,一共來
了幾位客人?
剛才你回答時舉的哪只手?右手還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還有這樣一對對好朋友嗎?(左腿、右腿;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踩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說名稱
(1)教師將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好,讓幼兒說出文具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看一看,放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文具,放在最右邊的又是什麼文具?」「誰來告訴老師,尺子的左邊是什麼文具?尺子的右邊又是什麼文具?」
(2)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把圖片擺出來。先找出老虎圖片,把小兔子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左邊,把小貓圖片擺在小兔子圖片的左邊,把熊貓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右邊,把小鴨子圖片擺在熊貓圖片的右邊。請幼兒跟自己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老虎圖片的左邊是什麼圖片?右邊又是什麼圖片?
(3)教師和幼兒面對面站著,教師請幼兒舉起右手,教師自己也舉起右手。教師舉的右手和幼兒舉的右手怎麼不同呢?
(4)教師轉過背,與幼兒方向一致,再舉右手。讓幼兒體驗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舉的右手就和教師的剛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樣,教師舉的手就和小朋友舉的手一樣了!
4.練習
請幼兒說一說,下圖畫的分別是哪只手或哪只腳?請在左手、左腳的。內畫「\/」,在右手、右腳的○內畫「△」。
教學反思
「認識左右」這節課是幼兒園大班下冊第一單元位置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幼兒學習了上下、前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本節課我遵循了大班幼兒的認知規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第一,在認識「左右」時,我從幼兒找自己身體中的左和右的游戲進入,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的過程,這樣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體會到了自己身體上的數學。同時,通過讓幼兒互說如何確定自己的左右,這樣幼兒獲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接著又從學生自己及身邊的幼兒入手,讓幼兒用左右來描述自己的鄰居,感受左右,訓練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第二,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思考;接著我讓幼兒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適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有什麼辦法說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總結幼兒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後我通過讓幼兒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幼兒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幼兒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上有些幼兒是只顧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在用手比劃難以和大家交流。對於大班的幼兒我們今後還需有意培養其這方面的能力。
❸ 幼兒園學前班全腦數學「認識10~20的數」教案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地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知道"10個1是一個十"、"2個十是20"。 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准備:課件、小棒 教學預設與點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電腦:小猴子]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小猴子: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你們願意嗎?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學校里也是一個好孩子,已經得到很多小紅花了,不信你們數數。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好嗎?舉起右手,一邊打手勢一邊數。[數到10][電腦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問號]師:再往下數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數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更大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然後再幫小叮當把小紅花數完。 (點評:小朋友每天都會得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用數一數小猴獲得了幾朵小紅花,來創設「數到10朵再數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數」這樣一個情境,既貼近學生,又真實自然。) 二.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記數單位"十"地概念 師:今天,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數學問題請小朋友們解決,你們願意嗎?聽一聽,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 茄子老師:請小朋友們數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電腦里的小朋友東東也擺了一些小棒,我們一起來幫他數一數。 (課件演示12根小棒,引導學生數一數)
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數字1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數字19 一、活動前思考: 1.設計意圖: 《幼 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為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 念,本活動圍繞去公園郊遊的形式展開, 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中,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主動、積極、自願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19以內的數,初步認識數字19。 難點:學習數字和圖片、圓點進行匹配。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感知19以內的數,初步認識數字19。 2、理解19表示的實際意義,學習數字和圖片圓點進行匹配。 3.大膽參與數學操作及交流活動。 (二)活動准備: 1、每張座位上貼上1-9的數字,每人一張胸卡(有數量不等的小動物) 2、數量為78910的動物卡片若干,大色子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9以內的數量 1)導入:春天來了,我們一起去郊遊吧!(幼兒隨郊遊音樂進場) 2)游戲:找座位,根據胸卡上圖片的數量找相應的座位號。 師:我們每人都掛了一個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麼?有幾只?那要去找數字幾呢?(9隻刺蝟找9號座位,這就是對號入座)請你看看你的卡片上有幾只動物應該找幾號座位? 3)分別請幼兒數一數、說一說,並相互檢查驗證。 師:請你用『幾只動物找幾號座位』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請你們相互檢查一下是否都找對了。 評析:以郊遊的形式引起興趣,活動中對號入座也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同時也復習9以內數物的匹配。 二、學習活動,認識數字19 1)復習9以內的數量 師:我們一起欣賞美麗的公園吧!草地上有什麼?(柳樹)有幾棵? 河裡有幾只鴨子?有幾棵桃樹?飛來了幾只蝴蝶?分別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誰的卡片上也有和它一樣多的小動物請上來。 2)認識數字19並理解19的實際意義 *師:看天上飛來了幾只燕子?(9隻)這時又飛來了一隻,合起來有幾只燕子呀?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幼兒目測數群)19隻燕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10長得象什麼?(出示數字19)它由哪兩個數字組成呢?這樣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兒知道10永遠1在前,0在後面 ) *數字10除了可以表示19隻小兔,還可以表示什麼?請你找一找我們身上哪樣寶貝正好是10? 3)游戲:擲色子,通過數數、認認、鞏固19以內的數量。 游戲玩法:先由教師擲色子,看最上面的一幅圖,如果擲到的是圖片,請每個幼兒找到相應的數字;如果的是數字,請您找到相應的圖片.(幼兒游戲3-4次) 評析:通過引導幼兒有序地觀看公園美景,先復習了9以內的數量,在新授認識數字19時,教師運用合起來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理解了19的由來。活動中還運用擲色子的游戲通過觀察、數數、比較找出相應的卡片幫助孩子感知19以內的數。 三、個別操作活動:變成一樣多 1)要求:教師出示範圖,請幼兒根據數字添畫相應的圓點,使圓點的總數和數字相等。 2)個別講評:觀察幼兒的作業情況,出示錯誤的進行視頻講評。 評析:幼兒通過實踐,動手操作,鞏固了對10的數物匹配,同時活動中孩子的自我檢查和同伴檢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四、游戲:數糖果。鞏固感知19以內的數量,拓展幼兒思維。 師:今天小朋友表現都很棒,我也有獎品送給你們呢!獎每個小朋友19粒糖,請你想一想,如果不滿怎麼辦?如果多了又怎麼辦呢? 完成後請給後面的老師檢查,分享糖果。 評析:分糖游戲達到活動的高潮,增加了活動的難度。再次讓孩子在操作中尋找讓數物對應(相等)的辦法,或添或去,給孩子獨立思考、自主決策的空間。
❺ 幼兒園蒙數5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
設計背景
1本次設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利內用直觀的教具容,幼兒就能很快的准確描述(1-5)各數,知道數字元號代表的意義。
2根據數字兒歌,幫助幼兒認識數字。
3設計一棵果樹,樹上有許多蘋果,每個蘋果都是一個數字(1-5)然後讓幼兒根據老師的口令塗上顏色!例如:給標1的蘋果圖上綠色……。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1-5)
2區分數字(1-5)
3知道數字元號代表的相應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數字(1-5)
難點:理解數字元號代表的相應意義
活動准備
1裝有5個數字卡片的箱子
2彩色筆若干
3幼兒的操作材料包:橡皮泥一根筷子
活動過程
一手指謠。
二認讀5以內數字。
1 教師:說說數字像什麼依次舉出五個數字,讓幼兒說出每個數字像什麼?
問題:12345的形狀各像什麼?
2 根據幼兒的描述選擇變成兒歌,幫助幼兒認識數字(1像鉛筆能寫字、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