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因體育上課前打籃球而遲到的檢討
這次犯錯誤,自己想了很多東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氣自己,去觸犯學校的鐵律,也深刻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了羞愧。學校一開學就三令五申,一再強調校規校紀,提醒學生不要違反校規,可我卻沒有把學校和老師的話放在心上,沒有重視老師說的話,沒有重視學校頒布的重要事項,當成了耳旁風,這些都是不應該的。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應該把老師說的話緊記在心,把學校頒布的校規校紀緊急在心。事後,我冷靜的想了很久,我這次犯的錯誤不僅給自己帶來了麻煩,耽誤自己的學習。而且我這種行為給學校也造成了及其壞的影響,破壞了學校的管理制度.在同學們中間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由於我一個人的犯錯誤,有可能造成別的同學的效仿,影響班級紀律性,年級紀律性,對學校的紀律也是一種破壞,而且給對自己抱有很大期望的老師,家長也是一種傷害,也是對別的同學的父母的一種不負責任。每一個學校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做到品學兼優,全面發展,樹立良好形象,也使我們的學校有一個良好形象。每一個同學也都希望學校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來學習,生活。包括我自己也希望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靠的是大家來共同維護來建立起來的,而我自己這次卻犯了錯誤,去破壞了學校的良好環境,是很不應該的,若每一個同學都這樣犯錯,那麼是不會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對違反校規的學生給予懲罰也是應該的,我想了很多,也意識到自己犯了很嚴重錯誤,我知道,造成如此大的損失,我應該為自己的犯的錯誤付出代價,我也願意要承擔盡管是承擔不起的責任,尤其是作在重點高校接受教育的人,在此錯誤中應負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我真誠地接受批評,並願意接受學校給予的處理。對不起,老師!我犯的是一個嚴重的原則性的問題。我知道,老師對於我的犯校規也非常的生氣。我也知道,對於學生,不觸犯校規,不違反紀律,做好自己的事是一項最基本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義務。但是我卻連最基本的都沒有做到。如今,犯了大錯,我深深懊悔不已。我會以這次違紀事件作為一面鏡子時時檢點自己,批評和教育自己,自覺接受監督。我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奮進,亡羊補牢、化羞恥為動力,努力學習。我也要通過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措施。自己還是很想好好學習的,學習對我來是最重要的,對今後的生存,就業都是很重要的,我現在才很小 ,我還有去拼搏的能力。我還想在拼一次,在去努力一次,希望老師給予我一個做好學生的一個機會,我會好好改過的,認認真真的去學習 ,那樣的生活充實,這樣在家也很耽誤課程,學校的課程本來就很緊,學起來就很費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各課都努力往上趕記得剛進入學校時,班主任老師和副班主任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學習還能接受,可在紀律方面卻出現了問題,在學校三令五申的鐵律下,在嚴明校紀校規的大環境下,我犯下這么嚴重的錯誤,學校對我是應該嚴懲的,我不知多少次大聲說,校長,老師我錯了,我錯了。媽媽,爸爸我錯了,我錯了。在這半月中,我每天還是按時就起床,想想我在學校也生活了近兩年了。對學校已有很深的感情,在今後學校的我,會已新的面貌,出現在學校,不在給學校和年級還有我的班主任摸黑。無論在學習還是在別的方面我都會用校規來嚴格要求自己,我會把握這次機會。將它當成我人生的轉折點,老師是希望我們成為社會的棟梁,所以我在今後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僅把老師教我們的知識學好,更要學好如何做人 ,犯了這樣的錯誤,對於家長對於我的期望也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家長辛辛苦苦掙錢,讓我們可以生活的比別人優越一些,好一些,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我犯的錯誤卻違背了家長的心願,也是對家長心血的一種否定,我對此很慚愧。相信老師看到我這個態度也可以知道我對這次事件有很深刻的悔過態度,相信我的悔過之心,我的行為不是向老師的紀律進行挑戰,是自己的一時失足,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也會向你保證此事不會再有第二次發生。對於這一切我還將進一步深入總結,深刻反省,懇請老師相信我能夠記取教訓、改正錯誤,把今後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時也真誠地希望老師能繼續關心和支持我,並卻對我的問題酌情處理。
㈡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物質觀、權力觀、榮譽觀和家庭觀任選一點 寫一篇員工對其價值觀的反思 600字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本規范和要求。這個主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緊扣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文字表述簡潔通俗,內涵豐富,具有很強實踐特色。
愛國:公民最基本的價值准則
愛國是人們對於祖國的一種深厚的依戀、愛護,以及與此相應的實際行動。愛國是每個公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准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各民族、各階層團結一致的強大動力,支撐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發展繁榮的偉大實踐。
愛國就要熱愛人民。我們要尊敬我們的先輩,是他們創造了中國的今天;愛同自己一樣生長在中華大地上的父老鄉親、師長朋友,他們與我們血肉相連,共同支撐和發展著今天的社會。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為人民服務,努力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人民,讓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美好。愛國愛民應從孝老愛親做起,尤其要關心愛護鰥寡孤獨等特殊社會群體,熱心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之中的人。我作為州志願者協會負責人,我個人熱心於這份工作,也期望集合跟我一樣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們為社會獻愛心、做貢獻。作為一名志願者,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幫助社會上的老弱病殘群眾,當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換來對方的微笑和感謝的時候,這就是我們志願者最大的欣慰。結合眾人之力去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這就是愛國愛人民的體現。
愛國就要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豐富的寶庫,既有文史哲學,又有科技藝術,尤其值得珍視的是蘊含其中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獨立自主、奮發圖強」精神,「崇德向善、團結友愛」精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作為一個媒體人,我深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做到時時學習和活用中國民族文化,另外我也要求公司所有人員都必須熟悉和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我相信,只要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將國之瑰寶通過媒體的形式展現給更多的受眾,不僅能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操的重要途徑。
敬業:在平凡中鑄就非凡
敬業是公民的重要價值准則,也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一個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擔任什麼職務,都應該用辛勤的勞動和扎實的工作踐行敬業這一樸素而崇高的美德。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倡導敬業精神,引導人們恪盡職守,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敬業需要有忠於職守的工作態度。敬業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具有獻身精神,將自己的一生與其聯系起來,在事業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會擁有強烈的責任感,明確認識到自己承擔的特定職責,任勞任怨付出。工作崗位沒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每一項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做,值得我們用心去做。只要我們勤勤懇懇、盡職盡責,都會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敬業還需要有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情感。「愛而不敬,非真愛也;敬而不愛,非真敬也。」事實證明,真正的敬業者必然有愛業情懷。對職業的熱愛是敬業的深層動力,會燃起人們巨大的工作熱情,激發人們奮進的強大動力。一個人無論身處什麼崗位,只要在崗一天,就應當踏踏實實、盡職盡責地干好分內工作,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
敬業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實現的,需要每個人、每個行業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我作為在座各位學生朋友的前輩,想告訴年輕人們的是:
1、學生的本職是好好學習,在學習中要抱有虛懷若谷的胸懷,謙虛認真、努力創新、實事求是,完成好學業,就是敬業;
2、各位同學在以後的工作中都需要樹立正確的崗位意識,認識到每個崗位都可以施展理想抱負、奉獻聰明才智、展示人生價值;
3、時時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在崗言崗、在崗愛崗、在崗為崗,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埋頭苦幹、積極奮進;
4、爭創一流業績,刻苦學習工作所需要的各項技能,努力成為本行業、本崗位的行家裡手、業務骨幹,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非凡的人生篇章。
誠信:為人之本 興國之基
誠信是人類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誠信的要義是真實無欺不作假、真誠待人不說謊、踐行約定不食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精華。鄧小平爺爺曾說:「講信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具體來說,「誠」是尊重事實、真誠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信」是忠於良心、信守諾言。 「誠」是「信」之根,「信」是「誠」之用。
誠信是立身處世之道。誠信是人之為人的道德規定。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個人社會化的「初始原則」。人是通過「社會化」完成從生命體的自然人到具有社會角色的社會人轉化的。人的社會化,不僅要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習社會交往的規則。其中,遵循不說謊、說話算數等誠信規則,則是每個人最早接受的規則教育之一。
誠信的實踐要求:
誠實勞動。誠信絕不只是單純的守約與履約問題,更是勞動創造的態度和品德問題。如果說勞動創造世界,那麼,只有誠實勞動才能創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和增強人們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真誠待人對己。誠信要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求實不騙人、對己不自欺,反對虛偽和欺騙。因此,誠信是忠於本心、真實無妄、信守承諾的態度和品行。按照真實要求為人做事,即為人實在、實誠,才會有好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風氣;人們唯有信守約定、踐行承諾,才會心裡踏實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恪守諾言和約定。誠信要求人們遵守諾言、契約,反對毀約和違背諾言的行為。這里所說的諾言和約定,既包括由人們自己承諾而引發的特定權利和義務,也包括國家法律、法規、政令、規章制度等規定的普遍權利與義務。
友善: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友善,是對人類以往友善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社會主義條件下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價值准則,是我們建設和諧家園、實現民族夢想的重要精神條件和價值支撐。
謙敬禮讓、幫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後己,保持謙虛低調。面對道德高尚、品質優秀的人,要虛心學習,做到見賢思齊;面對他人的過失、缺點,要設身處地給予體諒和包容,誠心誠意進行提醒和幫助。
志同道合、攜手奮進。友善之情往往生發於志趣相投的人們之間,因此人們常說「同志為友」,「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說友善意味著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礎是志同道合,那麼,在當代中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珍惜資源、關愛自然。人類不僅生活在群體、社會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們在自身的生存發展中不僅要和他人、社會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愛人」與「愛物」密不可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人們共有的生存家園。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同時就是尊重和保護他人他國的生存發展權利,就是尊重和保護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權利,就是尊重和保護人類自己。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是一項匡正人心之舉,需要懲惡與揚善並舉。一方面,要對損人利己等傷風敗德行為採取多管齊下的治理、懲處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護踐行友善品質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並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風清氣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崇德向善氛圍,是有效培育、涵養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的必備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