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社會學會拒絕教案
中班社會學會拒絕教案
為了避免孩子與他人發生沖突,給孩子一些禮貌地拒絕他人的話,比如「對不起,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爬樹,那太危險了,爸爸媽媽會批評我的。」
② 被人拒絕時怎麼辦社會活動教案大班
活動准備:
1、紙、筆每人一份。
2、日常生活中進行常規培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問:「小朋友們好。」幼兒回答:「老師好。」教師高興地說:「你們真有禮貌。現在我向小朋友提個問題,你們平時是如何講禮貌的?」(幼兒發言時,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內容畫出簡示圖。
幼兒說:「每天早晨第一次見到老師要鞠躬問早。」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小朋友來園問好的簡示圖。
幼兒說:「小朋友應友好地在一起玩。」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小朋友手拉手的簡示圖。
二、當幼兒對規則表達不清楚時,教師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歸納總結。幼兒說:「小朋友摔倒,我把他扶起來。」教師畫出這個情節的簡示圖,然後歸納為:別人遇到困難,我們應主動幫助。幼兒說:「不能爬欄桿。」教師歸納為:應主動糾正別人的錯誤行為。
三、有些規則幼兒說不出來,教師可先提出問題,然後讓幼兒討論,最後確定規則。
教師說:「別人說話時,我們不能打斷人家的談話,但如果我們有急事非說不可,怎麼辦?」討論後讓幼兒知道要先說:「對不起,打擾您一下。」教師再把此情景的簡示圖畫出來。
教師問:「小朋友和別人游戲發生矛盾時,如果你認為你有理,怎麼辦?」請幼兒討論,最後確定規則:如果游戲時兩人發生矛盾,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
四、請幼兒給整幅圖取個名字。
教師定為:有禮貌的小人兒是我。幼兒取的名字只要不離開「講禮貌」的主題即可。
五、結束時,教師說:「請小朋友把這6條規則看圖說一遍,然後畫下來,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你在幼兒園是怎麼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幼兒畫圖時,不要求和教師畫得一樣,只要能說明規則即可)
活動提示:
1、本次活動30分鍾。
2、本次活動應讓幼兒充分發言,在大家發言後再畫出規則圖示。
3、討論後的規則,可製成「圖表」掛在室內明顯處,作為「幼兒園小朋友守則」。
自評:對幼兒進行規則教育,不僅為其入小學做准備,更重要的是為今後的學習、工作、社會交往打好基礎。「規則」對幼兒來講並不陌生,因為他們一來到幼兒園就遇到各種規則,如按時吃飯、午睡、游戲。但是幼兒年齡小,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還很差,他們的語言行動易受當時情緒和情景的影響,因此注意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特別是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就更為重要,這也是設計本次活動的主旨。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選用「圖示」的手段,把幼兒應掌握的規則具體形象地描述出來,畫出情景的簡示圖,用來說明規則的具體內容,這樣幼兒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記住。我用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和幼兒進行交流、溝通後確定規則,這樣易被幼兒接受,幼兒記憶也較深刻。孩子們都是願意進步、渴望被人誇獎的,我啟發幼兒把圖示中那個有禮貌的小人兒當成是自己,幼兒畫的時候也畫成自己,這是一種激勵方法,讓幼兒自覺有意識地像畫中的小人兒那樣做,這樣比教師簡單地說教效果好得多。
③ 大班用禮儀的方式拒絕別人的教案
禮儀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意義 >>詳細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演示示範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插話方式
2、培養良好的社交行為習慣 核心要素:人交談 勿打斷 安靜等 不擾亂 有急事 要表達 經允許 才講話 活動准備:邀請班級其他教師一起做示範,並提前商量好如何示範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直接導入活動主題,教師:「現在我要介紹如何打斷他人的講話,請小朋友認真地看。」 (二)關鍵步驟: 1. 教師示範如何插話。 (1)
張、李倆位教師正在交談,王老師走過去,輕輕拉了一下李老師的手,然後說:「對不起,我能打斷一下你們的講話嗎?」 (2)
李老師轉過頭來說:「請您在旁邊稍微得一下,我馬上就跟她說完話了。」然後李老師盡快和張教師結束了談話,並轉身說:「謝謝您的等候,請問您有什麼事情?」 (3)
王老師向李老師交待事情。 2. 討論: 「當張老師和李老師正在講話時,王老師想插話是怎麼做的?」 「我們應該如何插話?」 (三)結束部分: 老師總結插話的方法。
活動延伸: 通過說故事、團討、戲劇表演的方式學習插話的禮儀。 注意事項: 1.若有緊急情況,要及時通知老師,大聲表達,讓老師能夠聽到,以幫助幼兒處理問題。
2.若老師正在談重要的事情,可以請需要幫助的幼兒找其他老師幫助。若沒有其他老師,老師可以請小朋友先去做自己的事情,告訴他等會兒老師講完話會主動去找他。
④ 幼兒園禮儀不隨便那別人東西教案
什麼。。。。。。。。
⑤ 幼兒園大班禮儀安全天天不遲到教案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每天堅持上幼兒園的願望
2、能夠做到每天早起床,早入園,不遲到
3、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
活動准備:
1、錄像:小朋友都在和老師一起玩游戲,這時媽媽帶著亮亮小朋友來到活動室,老師和小朋友停止游戲,接待家長和小朋友
2、圖片2張,圖一幼兒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圖二幼兒睡懶覺不起床,到醫院看病
3、表格:
上幼兒園 我不遲到
幼兒姓名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張**
李**
王**
說明:如果做到在相應的格內為自己貼上小貼畫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觀看錄像,引出主題
二、 關鍵步驟
1、通過觀看錄像與幼兒一起討論:小朋友上幼兒園經常遲到的危害
教師:剛才小朋友看好錄像,你們說一說小朋友和老師在做什麼?在玩游戲過程中誰來了?這這是按照規定來幼兒園的嗎?小朋友上幼兒遲到對自己有什麼害處?對小朋友有什麼害處?
2、教師出示圖片一和圖片二請幼兒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圖片一和圖片二有什麼不同?
師生共同總結:早睡早起身體好
3、與幼兒一起討論:小朋友每天上幼兒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4、評比「上幼兒園,我不遲到」
教師出示表格,向幼兒介紹表格的使用方法
三、 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明天來幼兒園時應該怎麼做?
活動延伸:
1、生活活動:每天幼兒若按時來園,教師就讓幼兒自己貼上小貼畫,每周進行總結、獎勵或表揚
2、家庭活動:
1)教師利用晚離園園時,向家長介紹孩子上幼兒園評比活動的有關事宜,希望得到這家長的支持
2)家長也可以利用評比表格進行鼓勵。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麼?
2、你為什麼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⑥ 幼兒園中班禮儀不隨便亂講話教案
設計背景 為了更好地培養中班幼兒的禮貌行為,重點培養幼兒良好的禮貌行為:見到老師、小朋友會主動地問好、問早,離園會和老師小朋友再見,會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如:你好、謝謝、再見、請、對不起、沒關系等,並針對這一常規要求,要求家長配合在早晨入園和離園時提醒孩子和老師小朋友問早、再見,在家培養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在幼兒園由教師引導教育孩子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培養了幼兒良好禮貌行為。所以我選擇了這么一節關於品德教育的語言活動,我覺得向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要。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從小重視規范他們的行為,對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具有特殊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禮貌行為。 2、懂得生活中的正確文明行為。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禮貌行為 難點:懂得生活中的正確文明行為。 活動准備 小兔頭飾,正確的禮貌行為圖片,禮貌歌,關於有禮貌的 動畫故事。畫好的娃娃圖片,油畫棒,棒棒膠,線。動物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手指游戲。 問:游戲里的小兔有沒有禮貌? 2、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小朋友想看嗎? 1)出示小兔:「小朋友,你們好!」 教師引導說:「小兔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麼啊?」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 。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小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進行部分: 1、師:小朋友,小兔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欣賞。 幼兒觀看動畫片。教師提問: (1)誰最有禮貌? (2)豬小弟是怎樣做的? 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小朋友給小兔表演一個節目好嗎? 歌表演:《對不起、沒關系》 3、想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禮貌的行為。(輕輕地走路,小聲說話,請小朋友先洗手,喝水,在車上給老奶奶讓座,到別人家做客不亂定主人的東西。。。。。。。) 4、小白兔給我們也帶來了好看節目小朋友想看嗎? (情景表演)小動物之間問好,不小心捧著別人了說對不起,別人給你東西說「謝謝」。。。。 5、觀看圖片。(正確的禮貌行為)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做一個禮貌寶寶,有禮貌的送給你身邊的老師或好朋友。 教學反思 對於中班幼兒來說,禮貌教育非常重要,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友愛同伴、文明禮貌教育。 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文明禮儀行為。是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同伴問早、說再見。對班級中幼兒的禮貌表現有一定的了解:班級中有很多幼兒來園時或離園時從來不向老師問早、問好、說再見;但也有小部分幼兒在禮貌方面表現比較好,現在班級中絕大部分幼兒早上來園時都能跟老師問早、問好。通過此次活動,幼兒會更主動、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懂得禮讓,對人有禮貌,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會幼兒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見到人要主動問好,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規則」對幼兒來講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年齡小,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還很差,他們的語言行動易受當時情緒和情景的影響,因此注意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可能是由於操作的時間過長,因此,整節課的活動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最後環節——幼兒塗色規則上顯得有點長,這個環節主要是把禮貌寶寶有禮貌的送給別人,目的不是塗色,我想讓小朋塗完,所以這個環節長了一點,在今後的活動中應注意在環節上處理的更好。 教具准備不夠充分。在教具准備上,正確的禮貌行為及錯誤行為圖片少了。讓孩子在直觀感受、參與、討論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禮儀認識。將禮儀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之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⑦ 幼兒園小班禮儀(天天早起不遲到)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果實培養孩子早起的生活習慣。
2、能藉助圖片簡單描述畫面情景,學習說完整的話。
活動准備:
1、圖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個。
3、圖畫紙。
活動過程:
1、講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2、大森林中誰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聽一聽、學一學公雞是怎麼叫的?數一數公雞叫了幾聲?
手指游戲:大拇指醒來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來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來了,洗臉,洗洗臉;
無名指醒來了,梳頭,梳梳頭;
小拇指醒來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圖片:
5、幼兒簡單描述畫面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
6、游戲:早晨晚上。教師彈奏或演唱「areyousleeping」的歌曲,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唱完後,教師學一聲大公雞的叫聲,幼兒做起床動作。請幼兒模仿大公雞,反復進行游戲。
7、學一學公雞叫、小豬打呼嚕的音效,利用教室內的玩具自由地創造聲音,並說一說聲音象什麼。
8、繪畫:早晨、晚上(老師畫好小朋友起床、睡覺的圖片,幼兒添畫太陽、月亮)
附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森林裡有一隻紅色的公雞。每天早晨,當太陽公公剛剛睜開眼睛的時候,大公雞就揚起脖子大聲的叫著:「嗝兒--嗝兒--嗝兒——!嗝兒--嗝兒--嗝兒——,起床了!」森林就在公雞的叫聲中蘇醒了。
有一天,森林裡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森林選拔賽,選出最勤勞的動物。早晨大公雞的叫聲在森林裡飄啊飄啊,飄到豬媽媽的耳邊,豬媽媽推了推身邊的小豬,說「豬寶寶,快起床啦!公雞都叫了!」豬寶寶翻了個身,又「呼呼」地睡著了。
大公雞的叫聲在森林中繼續飄啊飄,飄到了啄木鳥醫生的耳邊,啄木鳥醫生昨天晚上為樹伯伯做了個手術,很晚才睡,聽到公雞的叫聲,使勁兒伸了伸腰,起床了。「嗝兒--嗝兒--嗝兒——起床啦!」「嗝兒--嗝兒--嗝兒——起床啦!」大公雞在叫第二遍。森林裡的小鳥、蝴蝶和小鹿都起來了。
當太陽剛剛升到樹梢的時候,小動物們都聚集在大象伯伯的家參加選拔賽。小鳥說:「啄木鳥醫生每天早早起來給樹伯伯治病,她是最勤勞的。」啄木鳥醫生謙虛地說:「不不不,大公雞才是最勤勞的,是他每天早晨叫大家起床的,要沒有大公雞,我有一次都差點睡過頭了!」這時候剛剛睜開眼睛的小豬迷迷糊糊地走過來說:「才不是呢,我就沒聽見公雞的叫聲!」小動物們一看,小豬的臉都沒洗,臉上一道又一道,是晚上睡覺時抹的吧!「哈……,哈……,你還說別人,你是最懶惰的,太陽都曬到屁股了,你才起來!大公雞叫的時候,你還在做夢吧!」小動物們哈哈的笑著,小豬寶寶的臉通紅通紅的,他不好意思了。
大象伯伯說話了:「小豬是個知錯就改的孩子,以後他就會改掉懶惰的毛病的,小豬,你說對不對?」小豬說:「對,我以後一定要勤快起來!大公雞幫幫我吧!」大公雞說:「好吧,每天早晨我叫你起來,和同伴們一起鍛煉身體。」
從那以後,森林裡最勤快的公雞和最懶惰的小豬成了好朋友。每天在公雞的叫聲中,豬寶寶睜開眼睛。慢慢地,慢慢的,豬寶寶也變勤快了。
⑧ 幼兒園大班禮儀《我錯了》教案
然後在我的激發下多數幼兒思維活躍表現出了多種跳的形式,我不斷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跳法,於是好多幼兒跳出了不同的跳法,接著我引導幼兒向能想出不同跳法的幼兒學習,並模仿他們的跳,讓幼兒感受到很自豪,小朋友們學習自己的動作,學的很開心,其中,點點很聰明,學習青蛙跳跳的很好,於是我就引導全班小朋友向他學習,幼兒在學習中感受到非常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