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大班社會領域課後反思怎麼寫
《雷雨來了》是我們從《幼兒創新智慧游戲》中《大自然的變化》這一活動中延伸出來的一節活動課,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通過講述法,啟發提問法,情景表演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給了幼兒一條線索,讓幼兒自由的講述,自由表演,我再與幼兒一起給小結,加深幼兒記憶。充分發揮幼兒是主體,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讓幼兒在廣闊的空間里充分的發揮想像。但幼兒教育僅靠集體教育活動是不夠的,因此,在活動後,我們應為孩子們開設了區角活動,讓幼兒在課後可以到區角中去玩玩,讓他們自由去探索,同時也增強孩子們的興趣 大班社會活動反思二:大班社會活動《合作的力量》——課後反思(1186字) 活動在孩子們愉快的游戲中結束,從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是玩得開心,學的快樂的,本次活動是圍繞合作這個概念而開展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縱觀整個活動,整體感覺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波的,從活動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是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的,活動通過幾個亮點有效促成預設目標的達成。 首先是材料的准備和利用,本著低成本低結構的原則,我收集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用品及玩具,如:皮球、毛巾、筷子等,這些材料雖簡單常見,可在活動中卻被充分利用,孩子們易於操作,並在體驗中獲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自製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簡單明了,既能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畫面故事中的道理,也讓幼兒很好地得到啟發,進一步理解合作的道理。【大班社會活動反思4篇】大班社會活動反思4篇。這個環節,教師無需作多的解釋,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較好地掌握了知識,達到預設目標。 其次,就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我始終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一起探索、學習。 在一些過度環節,我也做了巧妙設計,環環相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活動流暢。如:在開始部分,讓幼兒幫老師搬桌子環節,就直接導入了活動,而且直指活動內容,無需過多的提示。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直觀易懂,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團結合作的意義。在討論活動時,我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搬床、做值日等,用切身的體會,詮釋合作力量大的道理。每個環節都緊扣主題,結束活動,我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心情。 最後,本次活動遵循了由淺到深的原則,對於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遞進式的提問進行處理,這種提問方式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也使活動更活潑有趣。 但是,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它很難十分完美。因為預設的教案與現場教學往往難以達到一致和同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在這個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環節還有待去調整和改進。
『貳』 小班的園園和螞蟻的故事教案與反思
設計背景
散步時一個大箱子擋住了去路,我不急著搬走,想看看孩子們怎麼處理。孩子一個一個的跳過去,有一個孩子被拌倒了,後面的一個孩子就用力的推,可怎麼推也推不動,幾個孩子就一起推才行,為了讓孩子們更深的認識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我選擇這節課來上。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提高學習兒歌的興趣。
2、 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重點難點
重難點: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
每人一個螞蟻頭飾、布置三個螞蟻洞、三個大球。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幼兒扮演小螞蟻,在自製的「家」里聊天。師:看,外面有什麼?我們螞蟻最喜歡吃豆了,我們把他搬進洞里吧!誰願意去搬?(請一幼兒去搬豆)
2、 引導幼兒觀察並討論:一隻螞蟻搬不動豆,我們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讓大家一起去搬)
3、 分享收獲
二、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討論:一隻螞蟻去搬豆,它搬得動嗎?為什麼?怎樣才能搬得動?
1、 為什麼許多螞蟻就能把豆抬起來呢?
2、 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螞蟻搬豆的事。(老師有表情到朗誦兒歌兩遍)
3、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幼兒分句學念兒歌並做相應動作。
三、兒歌表演
(請一組幼兒來表演,其他幼兒邊看錶演邊朗誦兒歌)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他們探究周圍世界的途徑。 我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景,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游戲中探索如何搬豆,使幼兒獲得親身體驗,由於幼兒理解了兒歌內容,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最後讓全體幼兒參與兒歌表演,不但鞏固了所學兒歌,有使幼兒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叄』 中班小螞蟻做客反思
《小螞蟻》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螞蟻勤勞快樂的生活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螞蟻可愛,勤勞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螞蟻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讀本的重點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並學習利用圖畫線索預測故事內容。難點是通過仔細觀察圖畫中螞蟻的動作並結合肢體演示、游戲等手段學習和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搖的含義。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喜歡閱讀這個故事,感受小螞蟻的快樂生活。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恰當詞彙描述小螞蟻的動作。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理解動詞拉、推、搬、抬、撐、搖的含義。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游戲之中,首先做了課前經驗准備:對螞蟻的體態特徵、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後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一)、導入活動:歌曲表演《螞蟻搬豆》引出小螞蟻。(二)、圖畫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信息,預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三)、總結分享。
在活動的設計上,基本按照教師指導用書的基本教學流程設計,結合教學設計示例和指導要點開展活動。在導入活動中,回憶討論了螞蟻的一些生活習性,為下一步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讀本學習和閱讀,孩子們興趣很高,孩子對於小螞蟻還是很感興趣的。
在閱讀圖畫環節,學習第6、7頁時,在學習動詞時應讓孩子多模仿動作,從而更好地理解撐、搖這兩個動詞。後面兩頁對畫面信息觀察不到位,需要進一步的提示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