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美術與科學的整合教案
一、首先,明確整合的概念和兩者整合的意義 所謂整合,就是以一種主導要素把各個分散的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機整合會是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幼兒園美術與科學領域的整合,就是以素質教育思想為宗旨,把美術與科學教育組合起來,使之相互滲透。它不是兩者的簡單調整,也不是科學取向與藝術的人文取向二元相加,這種結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課程編制等方面的根本改變。它是科學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的科學教育的有機結合。 美術與科學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系。當美術作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時,它的目標有兩點:一是讓幼兒學習某種事物表現形式,二是讓幼兒把握更為靈活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學習、自我實現的能力,使美術在兒童成長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在科學的探究活動中,幼兒往往會主動獲取信息、整理和處理資料並加以利用。圖畫、符號、剪貼等美術活動就成為幼兒經常使用的記錄手段。比如,讓幼兒用線條畫記錄種植區里花生和綠豆的生長變化,用符號記錄天氣的陰、晴、雨、雪等,雖然畫出的圖例可能很簡單,但卻能生動地描繪幼兒自己觀察的景象,表現了幼兒自己不斷觀察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因此,把幼兒美術與科學教育進行整合,可以讓科學教育生動有趣、活潑可愛、美麗動人,孩子可以把在此過程中突發的靈感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在整合中確保美術的主導者地位 美國的艾略特·W·艾斯納在《兒童的知覺與視覺的發展》中指出,「美術能為人類教育作的貢獻恰恰是別的學科所不能作的。因而,任何一項將藝術首先作為為其他目的服務工具的教育計劃會沖淡美術的意義。美術不應屈尊服務於其他目的。」 借鑒艾斯納審美教育理論和陳勛剛主任的指導,我們課題組成員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明確不能把美術作為其它學科的附屬物,美術手段不能作為其它學科活動內容的補充。當我們把美術與科學進行整合,必須以美術為主線,把科學知識融於藝術教育中,以科學的探究來豐富美術活動內容,以藝術的表達方式增添科學活動的趣味性。如在《長頸鹿脖子長》活動中,我的活動目標定為兩點: 1. 觀察長頸鹿的特徵,嘗試以長頸鹿頸部方位變化來表示其簡單動態。 2. 了解長頸鹿花紋的自我保護作用,欣賞同色系色彩搭配的美。 3. 嘗試用同色系均勻的給長頸鹿塗色。上述三個目標里,長頸鹿的特徵和其花紋的自我保護作用是典型的科學教育內容,而通過頸部方位變化來表示長頸鹿的簡單動態屬於運動學的范疇。整個活動圍繞目標,以美術活動為依託,以美術表達為手段,把幼兒對長頸鹿的認識藝術再現,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三、注重挖掘、善於整合 1. 在美術活動中善於用隱含的方式感受、表現科學。 在美術領域的教育活動中,科學是以一種隱性的方式出現的。在科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顯性的、直接的方式認識科學,理解科學;而美術領域的活動中,我們則通過一種隱含的方式來感受科學,表現科學。如給孩子們組織美工活動《手風琴》時,我拉著手風琴,孩子們被這個奇怪的箱子吸引了,我告訴孩子這是手風琴,因為我一拉一合會有氣流,琴鍵就能發出聲音了。說到這,我還特意把手風琴合起來、拉開,演示風箱鼓足氣琴鍵才會響的現象。孩子看著手風琴的風箱一開一合的,覺得挺神奇。這時有的孩子又發現了新問題:手風琴的風箱像折起來的扇子。我告訴孩子做手風琴的方法和摺扇子很像,並順理成章的帶著他們和我一起折疊手風琴。通過這次美工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折疊手風琴,還了解了手風琴工作的原理,深刻體現美術與科學整合的價值。 2. 用科學活動豐富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有關客觀世界的信息,通過繪畫又深化了幼兒的知識,傳遞了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感受和觀察的結果,抒發愉悅和驚奇的情緒。美術教育和科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能把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成具體的、感性的、生動的、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使很難理解和說清的科學現象,變成幼兒感興趣的美術創作,從而使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得以增強。如在「有趣的葉子」造型活動中,我先組織幼兒到戶外認識各種樹葉,並收集了許多葉子,然後讓幼兒根據葉子形狀的不同,創造性地設計出自己喜愛的動物、人物等等。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把千姿百態的葉子想像成不同的東西,構畫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有的將葉子拼成喜羊羊和灰太狼;有的將葉子拼成了小花朵,有的將葉子拼成了小金魚……通過這個造型活動,孩子們了解了各種樹葉形狀的不同和落葉現象,深化對樹葉的認識。 總之,在美術與科學領域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認識、體會生活中各種美好的東西並挖掘其中潛藏的科學內涵,開闊孩子們的視野,以提高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以及認識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㈡ 幼兒園活動整合與指導《我愛家鄉》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史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各領域目標多次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學習,主動參與,探索問題,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並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基於上述理念,我設計了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美景、美食和傳統文化。 2.能大膽說出自己知道、看到的家鄉事物。 3.喜歡自己的家鄉,為自己是安康人而感到自豪。 活動准備: 圖片(安瀾樓、香溪洞、瀛湖、二黃廣場、蒸面、炕炕饃、羊肉泡、酸菜面、漢劇照片)、漢劇《小朋友們學二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喜羊羊 「喜羊羊聽說我們安康很美,想帶著羊村的夥伴們一起來旅遊,它想請我們小朋友當它們的小導游,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美景。 教師:「小朋友,那你們想帶它們去我們安康那些好玩得地方去呢?」 請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出示圖片講: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說出了這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師也為喜羊羊准備了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 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美食。 教師:「喜羊羊說玩了這么久覺得肚子餓了,想請小朋友帶它去吃好吃的,你們想帶它們去吃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追問:「喜羊羊最想吃有我們安康特色的小吃,想一想都有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指導並出示圖片。 3.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傳統文化。 教師出示漢劇圖片提問:小朋友,這張圖片上他們在干什麼?(表演漢劇)你們會唱嗎?你會唱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為喜羊羊唱一首《小朋友們學二黃》吧! 教師:小朋友唱的真好,漢調二黃是我們安康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京劇的聲腔起源,在我們陝西屬於第二大劇種,我們小朋友從小就學習唱漢劇,把我們的安康的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聽到我們安康的漢劇。 三、結束部分: 喜羊羊說他今天非常高興,特別感謝我們大班的小朋友,他說要把安康這座美麗的城市告訴更多的好朋友,讓他們都來安康旅遊。我們生活在這么美的家鄉,有好看的風景,好吃美食,好聽的漢劇,你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們說的真好,這些感覺其實就是一種自豪感。為我們的家鄉感到驕傲和自豪。 詩歌《我愛家鄉美》 安康美、安康美 安康風景美如畫 安康漢劇傳四方 安康美食美名揚 我愛家鄉安康美
㈢ 幼兒園小班整合教案 《樹葉是什麼樣的》
三、幼兒操作。
1.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給數字卡片排隊。 教師請小版朋權友給數字卡片排隊,最少的排最前,最多的排最後。排好後給每個數字卡片送實物卡。
2.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小貓釣魚。 教師:小貓今天釣了許多魚,請你幫小貓把魚按數字順序放在一起,說說它釣了幾條魚。
四、活動評價。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第五組、第六組的操作活動,幫組幼兒不受圖形排列位置及形狀的改變,正確判斷圖形的大小。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教師請幼兒在周圍環境中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物體和小動物得到的花一樣多。
㈣ 幼兒園大班整合教案《我想告訴你》
活動目標:
1、學習「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版,培養幼兒目測權數群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數字卡片、圓點卡片,紙剪的拎包,蘑菇(上面分別貼有圖案、圓點),花朵卡片,「彩鏈」。
活動過程:
一、學習「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
1、出示畫有兩種顏色差異的6個圓點的卡片,提問「這張卡片上有幾個圓點?你是怎麼數出來的?」
2、讓幼兒演示數數過程,如果幼兒是逐一點數的,則請幼兒想出更快的數數方法。如果幼兒運用了「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則請幼兒比較這種數數方法和一個一個數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3、出示畫有大小差異的7個圓點的卡片,讓幼兒用「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數數。
4、出示畫有大小、顏色相同而位置不同的7個圓點的卡片,讓幼兒再嘗試用「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數出圓點數量。
㈤ 幼兒園大班整合教案《跟著我!影子》
目標:
1、觀察各種物體的影子,感知積累與影子相關的各種經驗。
內2、記錄自己所看到容的影子的形態。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對探索影子活動感興趣,激發探索興趣。
重點: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難點:記錄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態。
准備:PPT 美工 有陽光的戶外場地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表達對影子的已有經驗。
1、師出謎面:有個好朋友,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請你猜猜是什麼?
2、提問:(1)你在哪見過什麼影子?影子是什麼樣子的?
(2)你知道影子是怎麼來的嗎?
二、找影子1、室內找影子2、戶外找影子(引導幼兒從自己、身邊的人、看到的物體找影子,發現影子的秘密)三、討論影子1、提問:(1)、你在哪見到了什麼影子?是怎麼樣的?
(2)、影子有什麼共同的秘密嗎?
2、集體觀察PPT說說影子的來源與共同點。
四、記錄影子使用幼兒用書《美工》畫出自己看到的影子。
㈥ 小班整合教案小袋鼠《我上幼兒園》
你好
"教案,語言,幼兒園小班"是本教案的主要話題,今天生育網編輯特意整理了"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袋鼠》"這篇小班語言教案教案來分享"教案,語言,幼兒園小班"等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幼兒園老師,家長有所幫助,謝謝。
活動背景:
剛入園的孩子年齡尚小,加上是獨生子女的緣故,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許多幼兒平時走路還要爸爸媽媽抱著,如何幫助孩子盡快的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並嘗試著自己走進教室,參與活動呢?我想到了小班下學期的一首歌曲"袋鼠媽媽",結合《綱要》中提出的:要求幼兒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以及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學會指讀漢字:小袋鼠、媽媽抱、好寶寶2.通過本節活動增強幼兒的獨立性3.通過本節活動增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感情活動准備:字卡三張,小袋鼠掛圖一幅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你們最喜愛的小動物是什麼?"(小朋友的思維很快介入了我的問題,他們七嘴八舌的說出自已喜愛的小動物的名稱)教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教師最喜歡什麼小動物?"(幼兒急切地回答"想")二、新授生字兒歌:
1.教師出示掛圖"是什麼?"(幼兒齊聲說"小袋鼠")教師"對,是袋鼠"邊說邊出示字卡,讓幼兒認讀,並讓幼兒用問候法和字卡打招呼(幼兒顯得很興奮)。
2.教師"你們知道老師為什麼喜歡袋鼠嗎?是因為袋鼠媽媽有一個很大的口袋,你們知道袋鼠媽媽的口袋有什麼用?"(戴婭妮說:"是盛好吃的。"吳錦浩說:"是讓小袋鼠坐在裡面的"教師"看小袋鼠自己不走路,躲在媽媽的口袋裡讓媽媽抱著,多害臊!"教師出邊做動作邊念兒歌的上半段,教師"我們班小朋友可能幹了都是自己走著來上學的,不要媽媽抱對不對?"教師出示字卡問"你們要不要媽媽抱?"(幼兒響亮地回答"不要媽媽抱")3.教師出示"好寶寶"字卡"我們不要媽媽抱,都是好寶寶,讓我們對自己說我們都是好寶寶"(幼兒伸出大拇指興奮地對自己說:"我是好寶寶")教師念兒歌下半段。
三、游戲《捉迷藏》:
教師舉著生字卡"今天我們認識了好多的字寶寶,他們是?"(幼兒大聲說出"小袋鼠、媽媽抱、好寶寶")"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字寶寶他們全都藏在裡面,我們小朋友把它們找出來,你們可要聽仔細了?"教師指讀一遍兒歌後讓幼兒在兒歌中將學過的生字找出來。(陳佳玉在聚精會神地尋找,有的幼兒在三三兩兩的商量著)四、學習兒歌《小袋鼠》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兩遍後讓幼兒集體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數遍。
五、音樂游戲《袋鼠媽媽》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袋鼠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蹦蹦跳跳的"教師"對,小袋鼠是蹦蹦跳跳的走路,現在我們一起玩個游戲袋鼠媽媽的游戲"(趙鎮怡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想做袋鼠媽媽好嗎?"幼兒興奮地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
看了【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袋鼠》】這篇小班語言教案教案,你是否對"教案,語言,幼兒園小班"有了更好的認識,了解更多請閱讀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滿意請採納
㈦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健康《乾乾凈凈人人愛》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怎樣洗手,身體各個部位。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准備 1、一盆清水,一條干凈毛巾,一條臟毛巾。2肥皂一盒。3、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u 通過出示一雙臟手,引起幼兒的觀察力。 如:孩子們,很奇怪哦,怎麼我的兩只手長得不一樣呢?一隻白,另一隻怎麼是黑的呢?我的手究竟怎麼搞的呢?(幼兒回答臟手) u 故意觸摸幼兒,試探幼兒的反應。 如:孩子們,我現在用這只黑手去握你們干凈的小手,你們可千萬別不理它哦。(幼兒肯定迴避) u 表演傷心難過,激發幼兒的憐憫之情,引起幼兒的思維。 如:孩子們,你們都不願意讓我碰你們的手,都沒有孩子要理我,我好難過哦,嗚嗚,難道你們就不能給我想想辦法,把我的手變干凈嗎?(幼兒回答洗手) u 再次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做示範。 如:那我不知道怎麼洗手,哪個孩子能上台給我演示一下。(幼兒自會自告奮勇) u 通過犯錯的形式,引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能力。 如:孩子們,你們看我洗手後用的臟毛巾擦手,怎麼樣了呢?我的手洗掉了沒有?怎麼還黑乎乎的,哎,那旁邊黃色的是什麼啊!孩子們,你們誰能告訴我那是什麼嗎?(幼兒回答肥皂) u 出示肥皂,引起幼兒說出它的用途。 如:孩子們,那你們知道肥皂是用來干什麼的嗎?(幼兒回答洗衣服、洗臉、洗手等等) u 通過用肥皂洗手,讓幼兒了解肥皂的奇妙之處。 如:那我試一試用肥皂洗洗手,看我的手有什麼變化沒有,哎喲,真神奇,那黑乎乎的手不見了,看,黑色的東西進水裡去了,我的手現在怎麼樣了?(幼兒回答干凈) u 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洗手步驟,改正其中不正確的方法。 如:孩子們,我這里有一張掛圖,上面有如何洗手的步驟,大家都看一看,我們洗手的方法對不對,錯,錯在哪裡? u 引導孩子動手能力,指正一二。 如:孩子們,現在我要請一個孩子按照上面的步驟來洗手,我們觀察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最後拿出臟毛巾和干凈的毛巾,讓幼兒選擇) u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可不要輕視它,它非常有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天天給它洗洗,這樣細菌就不會粘在上面,也就不會進小肚肚裡面,變成小蟲,咬我們了,也就不會感到疼了,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了,我希望每個孩子都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的好習慣,還有千萬不要雙手在地上亂爬,臟了手就要去洗,而且要洗得乾乾凈凈,從現在起,我就要天天注意你們的衛生習慣,也希望你們認真做好個人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