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養成教育教案表情歌的延伸
一、活動目標 1.能用動作、表情表現歌曲不同情緒,唱准切分音。 2.體驗編唱歌曲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表情的面具(高興、生氣、傷心) 2.樂曲《表情歌》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用不同的表情表現歌曲不同情緒。 2.活動難點:唱准切分音符。 四、活動過程 1.練聲活動 2.導入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有趣的表情圖片,看看圖片中的小朋友他們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 (一)出示高興表情圖片 師:看,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他是高興的啊?那你高興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二)出示生氣表情圖片 師:看,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他是生氣的啊?那你生氣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三)出示傷心表情圖片 師:看,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他是傷心的啊?那你傷心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3.看面具,玩游戲 師:現在老師要跟你們玩一個好玩的表情游戲,老師出示什麼表情圖片,你們就做什麼表情,看誰學的最像。 4.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於表情的歌曲,歌曲的名稱叫《表情歌》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歌曲唱出小朋友什麼心情,做了什麼動作? (1)老師范唱歌曲,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什麼心情?做了什麼動作? 師:是不是啊,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 提問:小朋友高興時做了什麼動作?(那我們一起來學拍拍手的動作) 師:歌曲裡面的小朋友很高興的唱歌,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情來唱歌啊。(表揚語:小朋友真棒) 5.動作創編 師:歌曲里小朋友高興時會做拍拍手的動作,那你高興時你會做什麼動作啊,那我們把你高興時喜歡做的動作編到歌曲裡面來唱歌吧。高興的聲音很輕松,很輕快,臉上是笑的,那我們用很輕松,很輕快的聲音來唱出你高興的心情。 師:那你生氣時你會做什麼動作?那我們把你生氣時喜歡做的動作編到歌曲裡面來唱歌吧,生氣的聲音很緊張,比較快,那我們用緊張,比較快的聲音來唱出你生氣的心情。 師:那你傷心時你會做什麼動作?那我們把你傷心時喜歡做的動作編到歌曲裡面來唱歌吧。傷心的聲音比較緩慢,那我們用緩慢的聲音來唱出你生氣的心情。 師:那我們把剛才演唱的三段歌曲,連起來完整的演唱一遍。 師: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都很好,今天我們學的歌曲有三種心情,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教師小結:老師也喜歡高興的心情,我們要保持好高興的心情,高興的心情會給我們帶來健康,快樂,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高高興興的跟同伴們一起玩。 師:今天我們把這首表情歌學會了,那我們回到班上把這首好聽的歌曲聽給別的小朋友聽吧。
2. 幼兒園小班游戲養成教育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內教學措施的即容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3. 幼兒園中班養成教案愛護動植物
創設意圖: 動物的食物鏈是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的自然現象,只有保持了生態平衡,才能使我們生活在美好、舒適的環境中。我國幅員遼闊,動植物種類繁多。但是,由於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破壞相當嚴重,導致生態嚴重失衡,我國已由一個多林國變成了一個少林國,許多野生動物數量逐漸減少,以至滅絕。本世紀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從小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讓他們懂得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21世紀人類生存的質量。因此,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學習通過多種活動,掌握知識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與操作,提高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能通過多種活動了解動物的食物鏈現象。 2、使幼兒知道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動植物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態觀,並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 二、活動准備:教學課件《食物鏈》、圖片 三、活動重點:使幼兒感知動物的食物鏈現象,同時了解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進行環保教育。 四、活動難點:使幼兒明白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三、活動過程: 一、 通過看動畫,使幼兒初步知道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 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辛巴嗎?辛巴是誰?(獅子王國的大王)問: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獅子王國是什麼樣的?(想)那麼讓我們一起到獅子王國看一看吧。播放《獅子王》片段,感受獅子王國的美麗,引起幼兒的興趣。問:獅子王國美麗嗎?獅子王國里都有什麼動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吃什麼食物嗎?(幼兒充分討論回答) 二、操作探索——了解動物的食物鏈。 1、今天,我把小動物們請到了咱們大四班做客,它們在哪呢?就在你們的桌子上。現在,我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它們最愛吃的食物是什麼,誰會被誰吃掉?請你為它們排排隊。 2、幼兒操作,感知食物鏈現象。 將幾種動物圖片放置桌上,幼兒分組共同討論,粘貼。 3、總結食物鏈概念。 (1)提問:大家請仔細看一看,你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的規律?(都是吃和被吃的關系,而且他們排列的順序都是從弱小的植物或動物開始,到兇猛的動物結束)。 (2)小結:他們連在一起象什麼?就象一條鏈子,象這樣你吃我、我吃他,而形成的鏈狀關系,我們叫做食物鏈。(課件演示)這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現象,因為大自然中的動物和動物、動物和植物之間要相互依靠,只有你吃我、我吃他才能夠生存。
4. 幼兒園中班培養自信健康活動ppt教案
【活動設計】
在幼兒園《綱要》中將幼兒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而在健康領域中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又是最重要的部分,幼兒時期是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不良的坐、立、行姿勢,很容易造成幼兒身體發育出現脊柱彎曲、歪肩等嚴重的問題,到成年以後難以糾正,因此為了讓幼兒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本次活動中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以及游戲等形式,讓幼兒認識形成「駝背」的原因,感知「駝背」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發地調整的坐、立、行姿勢,為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懂得姿勢正確的重要性。
2、激發愛護自己身體的情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駝背」人的姿態。
物質准備:多媒體課件,森林的圖片,駝背人的照片,音樂磁帶等,幼兒表演的服裝(解放軍服裝、時裝等)和道具。
情景創設:小舞台、超市、廚房等游戲場景。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森林的圖片,說說:森林裡的大樹樹干有什麼不一樣?(有的挺拔、有的彎曲)有的大樹樹干為什麼會彎曲得象一個小駝背呢?
2、展示課件,請幼兒認真觀看有關小樹苗成長的過程。
思考:
(1)哪些小樹苗長大以後變成一個威武雄壯的解放軍戰士?
(2)哪些小樹苗長大以後變成了小駝背?為什麼?
3、展示一些「駝背」人群的照片,讓幼兒觀察他們的姿態,說說他們美不美?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教育幼兒要愛惜自己美麗的身體,但不歧視有身體殘疾的人)
4、出示人體脊柱圖示,教師講解形成「駝背」的原因:人體的脊柱就像小樹苗的樹干,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長期保持不正確的坐、立、行及睡覺的姿勢就會造成脊柱彎曲,長大以後就變成小駝背了。
5、請幼兒觀察教師在日常活動中拍攝的幼兒生活照片,討論:哪些小朋友的坐、立、行及睡覺的姿勢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6、請幼兒在創設的游戲場景中扮演「小駝背」,表演舞蹈、唱歌,到超市購物以及在廚房做家務等,感受駝背給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
7、展開討論:小朋友應該怎樣做長大以後才不會變成駝背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並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進行小結。
8、大家輪流到小舞台上走秀和表演:
(1)比一比誰坐、站、走得最美?教師用鏡頭將孩子們最美的瞬間拍攝保存下來。
(2)學做解放軍進行正步走、齊步走、隊列變化等的操練和演習。
【活動延伸】
生活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醒幼兒保持正確的坐、立、行及睡覺的姿勢,幫助個別幼兒矯正已形成的不良姿勢。
(2)開展「誰最美」的評比活動。
游戲活動:以最美的姿勢在「小舞台」上進行各種表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教師通過小樹的生長課件直觀形象地讓幼兒感知形成「駝背」的原因,以游戲讓幼兒切身體驗「駝背」的煩惱,使幼兒從心理上認識保持正確的坐、立、行及睡覺姿勢的重要性。教師協同家長截取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照片,當孩子們看到自己不正確的的坐、立、行及睡覺姿勢時,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孩子們明白了怎樣的姿勢是最美的,他們在舞台上,在老師的鏡頭前,愉快地展現自己最美的姿勢,在集中活動之後,繼續開展「比一比,誰最美」的活動,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觀察、欣賞和評價他人的坐、立、行姿勢,相互督促和提醒,使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鞏固。(幼兒教育)
5. 幼兒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教案
教學內容
《我會認真聽、我敢大聲說》
課時安排
8
活動目的:
1. 培養幼兒認真傾聽他人講話的良好行為習慣,體會認真傾聽帶來的快樂。
2. 知道認真傾聽別人講話是對別人的尊重以及傾聽的方法。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說出自己的見解。
活動准備:傳話游戲、幼兒表演
活動過程:
1. 教師和孩子來玩玩傳話游戲,聽一聽最後孩子們的傳話結果。討論為什麼傳話出現錯誤呢?一起來分析一下。幼兒自由討論
2. 再次玩傳話游戲,要求 傳話時,要用雙手擋在嘴巴兩邊,以防被別人看到口型。傳話的聲音要小,但要發音清楚,不能讓第三個人聽到。 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教師給予鼓勵。小結:只有認真聽取別人的講話,才能完成這個游戲。
3. 與其他人交談時,一定要認真聽取他人的講話,不許三心二意。按照正確要求去做事情,這樣才會成功。
4. 組織幼兒獨自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選多位幼兒輪流獨自在集體面前表演展示自己。並鼓勵每一位幼兒!
5. 老師講解故事《小貓釣魚》,幼兒自由討論為什麼小貓釣不到魚呢?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6. 游戲《我想對你說》。以《我想對你說》為話題,請幼兒想一想今天要對好朋友說的話。採取輪流交替的方式讓孩子們大膽說出自己要對好朋友說的話。
7. 每一件事情都要學會認真傾聽,更要大膽表現自己。做一個大方、開心、懂得合作的孩子。
家園配合:
1. 日常活動時,家長及教師引導幼兒上前面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或故事,其人認真傾聽。
2. 在平時的生活中幼兒要學會輕聲說話,要學會認真傾聽且不打斷別人講話。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6. 幼兒園安全教育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版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權,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7. 幼兒園中班挫折教育公開課教案
設計意圖:
生活中,不願開口不善交流的幼兒不乏其人,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說,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根據《綱要》中語言教學內容和要求提出: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因此我選擇了《我對你說》這個主題中的一個語言活動《烏龜怪脾氣》。這是一首有趣的詩歌,裡面講述了怪脾氣的小烏龜由於不愛說話、不聽別人的勸說而帶來的一些麻煩,詩歌中怪脾氣的小烏龜讓幼兒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影子,由此明白了不願意說話帶來的危害。
活動我採用了課件,使詩歌描述的情景鮮明生動,有助於幼兒理解詩歌所蘊涵的意義,即不理睬別人的勸說,不願與人交流,會使自己「摔跟頭」。在角色游戲中自主地感悟說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說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鼓勵幼兒願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願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烏龜怪脾氣》課件
2.烏龜、青蛙、蝸牛的角色頭飾人手一份
3.大班一幼兒扮演怪脾氣的烏龜
教學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我們設計安排了4個基本環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欣賞動畫,理解詩歌-------出示圖譜,學說詩歌------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猜謎語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來猜猜它是誰:小小碉堡,露出腿腳,誰在裡面縮頭縮腳?(烏龜)
師:看,它來了。
8. 幼兒園大班行為習慣教育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熟悉大班的周圍環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並合作制訂幼兒園一日生活、學習、游戲、運動等的規則,以及競賽的項目和內容。
2、通過評比競賽活動,自覺遵守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規則。
3、通過評比競賽活動,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活動重難點
1、重點:讓幼兒合作制度幼兒園一日生活、學習、游戲、運動等規則。
2、難點:讓幼兒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准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觀察班級和幼兒園的周圍環境,了解大班幼兒日常生活、學習、游戲、運動所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規則。
2、准備活動所需的筆、紙等。
3、每周或每月准備一張評比記錄表,知道幼兒開展記錄活動。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1)引導語:"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麼讓老師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叫什麼名字好嗎?現在老師要點名了,大哥哥大姐姐們知道怎麼做嗎?"老師問。
"知道,被點到名字的小朋友要喊到,沒被點到名字的小朋友要安靜的做好。"小朋友們回答。
"哇,你們真棒,都記住了這個規則"老師說。
2、行為習慣的學習。
製作一日活動行為規則圖。
(1)尋找一日活動中幼兒應遵守的行為規則。
(2)討論:"我們是大班小朋友了,應該遵守什麼規則,才能做弟弟妹妹的榜樣?(引導幼兒從講禮貌、生活、學習、做游戲、參加體育運動、關心弟弟妹妹、愛護公物和遵守衛生規范等方面進行闡述。)
(3)、分組進行表徵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選的內容進一步展開討論,並分工合作以繪畫表徵的形式記錄討論結果。
(4)、全班交流活動。每組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活動,教師以分類統計的方式記錄幼兒的發言,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經驗。(引導幼兒思考什麼是適宜性行為,什麼是不適宜行為,進一步幫助幼兒明確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應遵守的行為規則。)
3、開展遵守行為規則評比競賽活動。
(1)、根據幼兒確定的評比競賽項目,讓幼兒自行討論評比競賽的具體要求。將討論出來的具體要求以繪圖的形式記錄下來並張貼在班上,幼兒以自評的方式開展記錄活動。
(2)、周末針對評比競賽的項目,全班開展評選"每周之星"的活動。
五、活動延伸:
結合日常生活,將這些規則參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他們不知不覺的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根據幼兒的現狀,不斷調整修訂幼兒行為規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