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設計什麼區別
1、范圍不同
教學活動設計可以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而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教學活動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針對的對象不同
教學活動通常指的是以教學班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
3、目標不同
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教學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1)語文活動課教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
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序的規定性及聯系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設計
⑵ 語文綜合實踐課教案
《生命之源——水》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一、適用年級:小學中年級
二、活動目的:
1.了解水在動植物的生長和人類社會發展中甩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資源情況,增強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通過搜集資料、觀察討論、計算、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運用資料、計算等能力。
三、活動准備:
1.搜集資料,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的情況及水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查、看、聽、問,了解我國缺水現狀。
3.實地考察,觀察有哪些作水浪費和污染水源的情況,搜集有關圖片、照片、文字等展出。
四、活動過程:
1.導入,了解水的作用。
多媒體動畫展示,46億年前——38億年前——400萬年前,從無生命現象到人類生命的誕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水的作用:工業建設,農業生產,動物生存,植物生長,人類一切活動。教師小結。
2.匯報,了解水資源現狀。
觀察地球儀討論,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資源,請同學介紹地球水資源的現狀,看地球上是水多還是陸地多。運用多媒體動畫介紹:地球上三分之二以上是水,但可供人類直接使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
板書:淡水資源有限
出示家鄉鎮江解放初期、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和近年來城市生活用水增長統計圖表,四人小組討論,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生活用水增長
大組資料交流,我國的水資源情況。
教師小結:我國是一個缺水大國。老師從一份量1986年在天津召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中了解到,1984年我國有案可查223個城市缺水,目前缺水城市已近300個,嚴重缺水的有40個,北方城市幾乎都缺水。
3.導行,做節水小衛士
看一幅真實的水浪費的生活場景,想像一下,什麼原因?在我們的周圍,如家庭、學校、公共場所等類似的用水浪費現象,同學們注意觀察了嗎?
看一看:如果自來水龍頭不擰緊,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滴,10天就會漏掉1000千克水,這些水可供煉鋼40千克,發電廠100度,生產化肥500千克。
師:節約用水,就是創造財富。
算一算:每人每月節約2千克水,全校1500名師生可節約水多少千克?
一千克水可以生產鉛筆3000支計算,這些水可以生產多少支鉛筆?
師:真是不看不算不知道,一看一算嚇一跳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地班幹部,為了人類的生存,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呀(板書:節約用水人人有責),我們用什麼辦法來號召人們節約用水?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匯報展示。
五、活動總結與延伸: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獲?請你自己來總結一下。課後向家人、仙社會廣泛宣傳節水的重要性。
⑶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對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對聯的相關常識,認識對聯的特點。
(2)學習基回本的對句答技巧。
2.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對聯的特點;學習基本對句技巧
教學難點:
學習基本對句技巧
學情分析:
此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對口單招二年級旅遊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善於表達、樂於表現,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這次活動探究的對象是中國傳統文化形式之一——對聯,這對於90後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