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中班養成教案愛護動植物
創設意圖: 動物的食物鏈是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的自然現象,只有保持了生態平衡,才能使我們生活在美好、舒適的環境中。我國幅員遼闊,動植物種類繁多。但是,由於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破壞相當嚴重,導致生態嚴重失衡,我國已由一個多林國變成了一個少林國,許多野生動物數量逐漸減少,以至滅絕。本世紀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從小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讓他們懂得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21世紀人類生存的質量。因此,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學習通過多種活動,掌握知識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與操作,提高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能通過多種活動了解動物的食物鏈現象。 2、使幼兒知道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動植物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態觀,並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 二、活動准備:教學課件《食物鏈》、圖片 三、活動重點:使幼兒感知動物的食物鏈現象,同時了解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進行環保教育。 四、活動難點:使幼兒明白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三、活動過程: 一、 通過看動畫,使幼兒初步知道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 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辛巴嗎?辛巴是誰?(獅子王國的大王)問: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獅子王國是什麼樣的?(想)那麼讓我們一起到獅子王國看一看吧。播放《獅子王》片段,感受獅子王國的美麗,引起幼兒的興趣。問:獅子王國美麗嗎?獅子王國里都有什麼動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吃什麼食物嗎?(幼兒充分討論回答) 二、操作探索——了解動物的食物鏈。 1、今天,我把小動物們請到了咱們大四班做客,它們在哪呢?就在你們的桌子上。現在,我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它們最愛吃的食物是什麼,誰會被誰吃掉?請你為它們排排隊。 2、幼兒操作,感知食物鏈現象。 將幾種動物圖片放置桌上,幼兒分組共同討論,粘貼。 3、總結食物鏈概念。 (1)提問:大家請仔細看一看,你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的規律?(都是吃和被吃的關系,而且他們排列的順序都是從弱小的植物或動物開始,到兇猛的動物結束)。 (2)小結:他們連在一起象什麼?就象一條鏈子,象這樣你吃我、我吃他,而形成的鏈狀關系,我們叫做食物鏈。(課件演示)這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現象,因為大自然中的動物和動物、動物和植物之間要相互依靠,只有你吃我、我吃他才能夠生存。
2. 幼兒園社會教案保護小動物的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動物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參與的問題。環保,應該從娃娃抓起,從自我做起。基於此,我設計並組織了本次教育活動。旨在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為了深入淺出地闡釋道理,化抽象為形象,我圍繞「保護動物朋友」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3. 幼兒園會咬人的動物的教案
一、幼兒園會咬人的動物(小狗、小貓)教案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小貓和小狗的會傷人,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2、通過事例了解同小動物相處的危險性,知道不能隨便逗撩小動物。
3、了解被小動物傷害後的一些簡單的解救方法。
活動准備:
1、找些被小動物傷害的事例。
2、小貓小狗兇狠的和可愛的圖片。
3、有關小貓和小夠的謎語。
重點:知道小貓和小狗的會傷人,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通過事例了解同小動物相處的危險性,了解被小動物傷害後的一些簡單的解救方法。
活動過程:
1、出示謎面,幼兒猜謎活動2、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小狗、小貓嗎?為什麼?
3、了解小狗、小貓的另一面,知道它們會傷害人。
(1)你們知道嗎?小狗、小貓也會發脾氣的。你有沒有聽過或見過小狗、小貓發脾氣?
(2)它們發脾氣的樣子還可愛嗎?它們發脾氣時會傷害人嗎?
4、教師結合有關事例,讓幼兒了解小貓、小狗也會傷害人。
5、教師小結:小貓小狗在不發脾氣的時候非常可愛,還會幫助我們做事情,是我們的好朋友。但是小朋友會應為好玩常去逗它們,去拉拉它們的尾巴,用棍子去趕它們,這些都會讓它們很生氣。有的人還會抱它們,離它們很近,在它們突然發脾氣的時候躲不開,就會受傷。因此我們不應該去逗它們,要離動物園遠一點,這樣就比較安全。
6、組織幼兒討論:如果我們被小貓、小狗咬傷了,應該怎麼辦呢?讓幼兒了解簡單自救的方法:送醫院請醫生治病,還要注射狂犬疫苗等。
4. 幼兒園小班社會《我愛小動物》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並學習照顧動物的方法 2、了解正確飼養動物的方法。 3、培養珍惜動物生命的觀念。 活動准備: 呈現各種與小動物相處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前兩個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 1、教師讓幼兒回兩個活動的內容,並提問: (1)角是怎樣游泳的? (2)魚住在哪裡? (3)烏龜住在哪裡? (4)蝸牛吃什麼? (5)兔子怎樣運動啊? 2、教師可以請幼兒模仿動物的動作。 3、讓幼兒回想要如何照顧這些小動物,引出下一個活動。 (二)課堂活動一: 1、教師播放事物投影儀。 2、首先是第一對圖卡——看看小螞蟻和抓小螞蟻的兩張圖,然後問幼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三)課堂活動二: 播放第二對圖聽一聽小鳥唱歌和拍打魚缸兩張圖,然後問幼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四)課堂活動三: 1、播放第三對圖卡——幫忙打掃動物的家和丟垃圾到動物的家兩張圖,然後問幼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2、如果幼兒不知道,或回答錯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我們喜歡整潔的環境,那小動物們呢? (五)課堂活動四: 1、教師拿出科學圖書,重復上面的活動步驟,讓幼兒講述。 2、如果幼兒不知道答案,或回答錯誤,教師可以藉助一些爸爸媽媽對幼兒的關懷、照顧的例子,讓幼兒感受到照顧小動物就像爸爸媽媽照顧幼兒一樣。 (六)總結語: 1、幼兒能完全了解愛護動物的方法後,讓幼兒給自己拍拍手當做是一種鼓勵。 2、最後,頒發給幼兒愛心貼紙。
5. 幼兒園小班綜合教案: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對小動物的感情,並懂得關心愛護小動物。
2、幫助幼兒了解一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不怕寒冷,堅持鍛煉身體。
活動准備:
1、動物過冬課件。
2、掛圖、小動物圖片幼兒每人一張。
3、磁帶:《動物怎樣過冬》、《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放音樂《動物怎樣過冬》。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冬季)冬天天氣怎麼樣?(冷)冬天天氣冷了,你打算怎樣過冬?(幼兒討論)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問大家。(放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小朋友,冬天到了我們都有了自己的過冬方式,小動物怎樣過冬呀?」
(二)基本部分:
1、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小動物幾種過冬方式。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呀?小動物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通過提問、看課件,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冬眠、儲存食物、遷移過冬)
師:「剛才,小朋友看到小燕子是怎麼過冬的?它是怎麼說的?(出示圖片,師總結遷移過冬)那誰還和小燕子一樣是遷移過冬的?(出示大雁)青蛙是怎麼過冬的?它是怎麼說的?(出示圖片,師總結冬眠)那誰還和青蛙一樣是冬眠過冬的?(出示蛇、烏龜)蜜蜂是怎麼過冬的?它是怎麼說的?(出示圖片,師總結儲存食物)那誰還和蜜蜂一樣是儲存食物過冬的?(出示小螞蟻、松鼠)
3、總結遷移、冬眠、儲存食物三種過冬方式。
4、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加厚皮毛的過冬方式。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除了遷移、冬眠、儲存食物這三種過冬方式,別的小動物也有自己的過冬方式。大家看,這是誰?(小狗)它是怎樣過冬的呢?(師講解加厚皮毛)那誰還和它一樣是加厚皮毛的?」(出示老虎、母雞圖片)
5、游戲:捉迷藏。(放動物過冬課件)
6. 幼兒園教案《小動物走》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幼兒對小動物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因此,我經常利用實物、圖片,為幼兒介紹有關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徵,並請幼兒從家裡帶來玩具動物進行介紹,還進行了一系列《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使他們逐漸積累了些有關小動物的知識,針對這點,我設計了《小動物走路》這節律動課。
活動目標
1.了解歌曲中的小動物都是怎樣走路的,大膽模仿小動物走路。
2.感受音樂節奏的快與慢,能根據歌詞隨著音樂做動作。
3. 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使幼兒萌發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培養幼兒之間合作表演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學習律動《小動物走路》,培養幼兒之間合作表演的能力。
活動難點:讓幼兒在做動作時把握好節奏,動作和音樂要協調一致。
活動准備
小兔子、小鴨子、小花貓、小烏龜四種動物頭飾各若干,動畫,影碟機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小燕子》學小燕子飛入活動場地。
二、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 組織幼兒玩《變變變》游戲,引出小動物。
2. 提問:你知道這些小動物長什麼樣嗎?它們是怎樣走路的呢?
三、欣賞動畫,了解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1.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走路的?你學一學?」(分別請小朋友表演小兔子、小鴨、小花貓、小烏龜走路的樣子)
2.教師:老師想請小朋友用語言來描述一下四種動物走路的樣子。(給予提示:小兔子、小鴨、小花貓、小烏龜)
四、幼兒跟著音樂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1.教師:我們小朋友學會了四種動物走路的樣子,那請小朋友跟著老師的音樂來表演一下吧!
2.教師依次彈出四種動物走路的不同音樂,並帶領幼兒依次表演 (2-3)遍。
五、戴上頭飾進行角色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請小朋友圍成一個大圓圈,唱到哪個小動物,戴那個動物頭飾的小朋友就到中間來表演。
六、拓展延伸:你還見過哪些小動物?他們怎樣走路?(幼兒暢所欲言,自由表演)
七、幼兒做著動作,在《小動物走路》的音樂聲中走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動物是幼兒的天性。《小動物走路》這節音樂律動課的選材,既能抓住幼兒的喜好,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此,設計這個活動游戲情節,讓幼兒在游戲中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模仿小動物走路,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教師的適當指導為特徵的,符合新綱要中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體現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本活動以其有趣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激發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活動一開始,我就設計了幼兒喜歡的游戲引入活動,激發了幼兒興趣。接著,我在組織幼兒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外形和走路姿態,為下面模仿小動物走路做好了鋪墊。接著,我讓幼兒跟著音樂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動作,體驗活動的快樂。之後,我讓幼兒戴上動物頭飾進行游戲,使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順利地實現了教育目標。最後,我又安排了一個發散性的問題,讓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仿編活動,增強幼兒的思維活動密度及深度。
活動中我從幼兒的情感體驗入手,通過孩子很喜歡的小動物為導線,積極引導孩子認識了幾種小動物走路的姿態,並通過好聽的歌曲幫助幼兒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動作,使孩子的音樂智能和身體運動智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和鍛煉。我注重幼兒的主動感知,鼓勵幼兒參與活動。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鼓勵幼兒去感受、表現,讓幼兒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用各種動作表現小動物走路的姿態,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慾望和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產生積極的情感,培養了孩子的創新能力,也使幼兒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同時也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動物產生興趣,加深對小動物的認識和喜愛,從而增強了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頭飾的運用,讓幼兒可以充分的來表現自己,幼兒的情感智能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通過對各種動物的模仿,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小動物走路的姿態,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游戲中唱到哪個小動物,讓戴那個動物頭飾的小朋友就到中間來表演,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幼兒在表演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同時在游戲活動中也培養了孩子與同伴的合作能力。
但是,由於是小班剛入園的孩子,在活動中,幼兒可能對音樂傾聽不夠,所以,在戴頭飾分角色游戲時,有的幼兒不知道哪句音樂是哪個動物的表演,總要老師提醒。
7. 幼兒園觀察動物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的操作活動,准確感知並分辨「里、外」
內2、鞏固對容4以內數量的認識。
3、願意閱讀畫面上的方位詞:「里、外」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在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房子裡面、外面的東西物質准備:
圖片:公共汽車、有小青蛙、小老鼠,小雞、小鴨,大灰狼、狐狸的圖片、幼兒用書、筆活
動
過
程一、小動物坐汽車1、教師出示公共汽車,(裡面有小青蛙、小老鼠、小雞,外面有小鴨、大灰狼、狐狸)畫面上有誰?汽車裡面有誰?有多少?汽車外面有誰?有多少?(幼兒完整講述)2、教師移動動物小圖片:到站了,小動物下車了。現在汽車裡面有誰?誰在汽車外面?
引導幼兒用「里、外」說一句話。是:想一想,你還看見過什麼在「里」面或在「外」面二、幼兒操作活動1、認識里外。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看圖說一說:畫面上有什麼?他們在哪裡?認一認漢字「里、外」
2、給外面的東西塗色。請幼兒觀察籃子裡面和外面的實物,說說:「籃子裡面有什麼?外面有什麼?請你給在外面的小動物塗上顏色。
三、活動評價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師和幼兒進行簡單的評價,並帶領幼兒讀一讀畫面上的漢字。